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叶村论画(四)

中国画使用的宣纸,对水墨极为敏感。因此,在宣纸上最容易记录下你运笔时的节奏感。又因为中国书画使用的毛笔,笔头柔软毛多,能饱含水墨,笔尖稍微一动,线条就有变化;甚至心跳、呼吸,以及那些极细微、不易被人察觉的感情变化都能从笔锋的提按转折表现出来。故有人平时可以画得好些,在大庭广众之下,当众挥毫,心里一慌便乱,一乱便紧张,反倒画不好。

(1987年4月13日上午于病房)

气势要贯通,笔笔要相连。笔势连接有两种,一是意到笔到,以实线相接,这叫“实连”;二是意到笔不到,形未存而神存,这叫“虚连”。空白也是画,有时画面上某一部分什么都没有,但仍然使人感觉有东西。比如我画“柳塘清趣”图,柳梢下面只画了几条小鱼,没画水,人家看了,就知道下面是水。

(1987年4月16日夜)


运笔之法,以熟为妙。逸笔草草,如写字一般。故而,我平时作画很快,一幅整4尺大山水,不用半天就能完成。画墨竹,一口气能画三、五幅,甚至更多。题款时也多用“叶村写”字样。

看上去是任意挥洒,但绝不是漫不经心,更不能乱抹乱画。心随笔运、手到物成。因其自然流畅,故无刻板之病,已得神似于笔端;因其熟练精深,故可大得笔墨;故不求形似,形似可兼而有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1986年1月9日于听雨楼)

作画不可牵强附会,更不能画蛇添足,故意卖弄手段。古人误笔成蝇的故事虽传为美谈,但那是因为无意中弄脏了画面,不得已而将墨点改画成一只苍蝇,决非故意显示才华之举。作画故弄玄虚,反使作品质量降低。

(1986年7月19日于听雨楼)

粗笔大写意画不要忽略了形似,精雕细刻的工笔之作不要失去了神似。这是多少人的实践换来的教训,要记住。

(1986年7月22日于听雨楼)

画人要想画出神态和感情,还是要通过姿势和面部来表现。倘若脸上连鼻子眼睛也分不清,头部画成了黑皮球,任你怎么吹捧,我看也难以留传后世的。

(1986年8月3日于二院病房)

运笔自然流畅、富有变化,头脑里想象出来的形象,画在纸上就很像。用笔能从心所欲,这叫有“笔”。画出来的墨色有浓有淡,融浑自然,看去已不是一块墨迹,而是某一具体的物体,这叫有“墨”。有笔有墨就能气韵生动;否则,无论是有笔无墨、有墨无笔,还是无笔无墨、笔墨分离,都不可能产生感人的魅力。

(1987年5月10下午于病房)

我还要提醒你一句,要学会用水。其实浓、淡、干、湿、枯不就是含水多少的事吗?要熟练掌握用水量。我作画调配出来的淡墨或颜料能做到画面完成,小牒里调的色刚好用尽,一滴也不多,所以,等我画完,洗笔盆里的水还是清的。

(1987年5月11日傍晚)

画品是人的思想境界的反映,所谓“画品即人品”其实是很有道理的。

是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装腔作势、故弄玄虚,还是胸怀坦荡、严肃认真、虚怀若谷、忠厚待人,这在一个能够提笔作画的人来说,看看他的作品,是可以一目了然的。

(1986年11月4日于听雨楼)

画家使用的材料,不能养成专一的习惯。功夫到了精深的地步,好纸好笔能画,低质纸笔也能画,并而也能画得很好。

(1987年1月2日于听雨楼)

有如弄巧成拙,则不如守拙,则不如藏拙。

不要去画那些不了解、不熟悉的东西;不能一专多能,不能面面精通,不如干脆专一而精、发展一技之长。你是业余自学,时间很少,不要什么都学,要少而精。

(1987年3月14日深夜于病房)

所谓功夫深浅,一般人只知道从笔墨上去看;而实际上,画家的基本功不仅是笔墨功夫要精,还要包括手、眼、脑的训练;除此之外,文学涵养、古典诗词、人生的磨炼、广博的见识都直接影响艺术的提高和发展。另外社会交往也要有,这对于扩大视野、陶冶情怀都是很有帮助的。

(1987年3月17日夜于病房)

真正的艺术必有强烈的魅力,或者叫吸引力。一幅好画,不仅内行人说好,外行人见了也必然说好。可能他们说不出好在哪里,然而单凭感觉就知道好看得很,越看越想看。

近代有位鉴赏家名叫赵汝珍,喜爱收藏古今名人字画。此人凡有所见,一眼看去便心中有数,如果所见作品,自己见了不知是好是劣,纵然出自名人手笔,也多半不属精品,便以暂时不买为宜。

(1986年8月12日于二院病房)

画有两病,一曰有形、一曰无形。人大于房,树高于山,桥不接岸,远大近小等等皆为有形之病。笔墨刻板、呆滞,无意境、无气韵等,皆为无形之病。

(1986年8月19日上午)

曾见某人之作,所画之物谁也看不出是个什么东西,须观者自己去猜。我还是赞成那句老话,叫“以形写神”。

不求形似,是不要刻意地专门追求表面的酷似,不把形似看成最高目标,因为精力倾注于形状酷似,谨小慎微,笔墨刻板,哪有神韵可言?假如越像越好,则不如学照相。然而,“越不像越好”更是欺世之谈。东坡画竹自言不求形似,但他实际所画竹子,毕竟像竹子而不像芦苇;徐悲鸿画马力主神似,然所画之马毕竟似马而不似牛;齐白石的虾,虽也不过数点墨迹,但谁看了都说是虾,是活虾,而不是蛤蟆。

一团墨迹,什么都不像,“神似”之“似”,不知似什么?

(1986年8月6日于二院病房)

要创新,要发展,要敢于标新立异,连古人也是这么做的。不创新,总是老一套,艺术就会失去生命力。

然而现在不少人又把创新看得太简单,甚至有人仅凭三年五载,还根本没有入门,也成了创新派人物。我看这些人还不能沾沾自喜,要创新,还要先从掌握传统技法入手,先继承、后创新,边继承、边创新。没有基础,从哪里去提高?

有人说,现在是80年代,老的一套过时了。这样说来,画家也要跟在这些人后头赶时髦,博物馆里的东西全是旧的,也应该统统扔了不要?“过时论”实乃小儿之见,不足与有识者共语。


(上图为黄先生的创新作品,并附有创作心得:创新者要在传统技法上创出来(的),要有足够的技法基础,要有追本求源本领,否则不成的,此画乃採取中西合壁而成的,更是初次试笔,不到之处请多提意见,以求改进。)

(1986年9月7日于听雨楼作画时)

为国家出力,为人民作画,越多越好。我的画,曾有外国人出高价来买,我不卖。为了发展中外文化交流,经过政府批准,我可以无偿赠送。老百姓来求画者,一般都是有求必应,让其满意而去。

(1986年11月24日于听雨楼)

一个人纵有天大本事,不去献给自己的国家和人民,这又有什么意思呢?我在这里住着养病,花费了国家这么多钱,可又不能回家作画,天天睡在这里等着吃饭。我再也受不了啦!你叫市政协来人,请他们赶快接我回家。

(1986年8月24日于市第二人民医院病床)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画初学者入门技法,中国画中水之妙用
铸气韵于墨象 化平俗为神奇
为什么说国画笔墨,妙在用水?
为您解析历代大师笔下的牡丹
中国画笔墨新探索
李苦禅论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