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审题“四部曲”,让学生的思维灵动起来

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类型的错误,且错误的原因很大部分源于审题不清。由于传统教学方式更注重呈现解题过程,忽视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给学生的审题过程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和关键环节,没有良好的审题能力,学生就无法正确分析题干,无法找出对应的解题方法,进而直接影响学生解题的正确率,阻碍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关注题目细节、明确相关概念,甚至利用画图来进一步理解题意;也要懂得联系生活实际,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

一、明确概念,加强审题能力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明确性,事实上,学生若对数学概念没有明确的认识,就容易出现审题不清、审题错误的现象。因此,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相关的数学概念,让数学概念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一个具体的形象,这样学生在审题时遇到类似的情况自然就会有明确的方向。

例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就要让学生首先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相关概念,明确长方形的两条长和两条宽分别相等,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长和宽相等,它是特殊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许多学生分不清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计算公式,很容易在求长方形面积时错用了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又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与面积的概念,明确圆的周长公式为C=2πr,圆的面积公式为Sr2。虽然两个公式完全不同,但还是有学生将这两个概念混淆,在求面积时采用了周长公式。

因此,教师要增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明确程度。学生只有对数学概念了如指掌,才能在审题时正确辨别,得出正确答案。明确数学概念,不仅能加强学生的数学基础,还能促进学生审题与解题能力的双向发展。

二、注重细节,促进审题效率

在审题时,学生常常就快速地看个大概,不会逐字研读,忽略了很多细节,导致审题不清。教师在教学时不妨挑选一些题目,通过标注关键字、词等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审题技巧,从而提高审题的正确率。

式中:Cg为固定成本,Cv为可变费用。预修费用包括人工费、工具费及替换的备件费等,设定其与预修周期数i呈线性增长关系。当i=N时

例如,教学“小数乘法和除法”时,教师出示练习题:一间房,长约10.2米、宽约8.2米,现在有正方形地砖,每块边长约0.8 米,如果有120 块这样的地砖,能铺满这个房间吗?经过思考,大部分学生认为能够铺满,其中一名学生给出了理由:“10.2×8.2=83.64(平方米),0.8×120=96(平方米),83.64<96,因此能够铺满。”很显然,这位学生错误的根源就是审题不清,没有看清题目中的关键字、词,错将“正方形地砖,每块边长约0.8米”看成了“面积是0.8 平方米”。于是,教师顺势让全体学生重新审题,标注关键字、词作为警示。学生很快就算出了正确的答案:10.2×8.2=83.64(平方米),0.8×0.8×120=76.8(平方米),显然83.64>76.8,因此不能铺满。

以上案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注意细节,学会找关键字、词的方法,让学生明白了审题的重要性,并学会了相关的审题技巧,同时锻炼了他们的审题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从而提升审题和解题的效率。

三、数形结合,体现直观审题

一些数学题中不单含有非常明显的已知条件,还含有许多潜在的条件,学生往往因为忽视了潜在条件而无从下手。遇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把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图像化,先用模拟实物图或线段图画出来,再进行观察思考,那么题中的数量关系就能直观形象地暴露出来。因此,利用画示意图,将图形直观的特点充分表示出来,也是一个帮助审题、启发学生思维的好途径。

例如,教师出示题目:某广场上有一个大钟,钟指到6时会敲6下,10秒钟敲完,钟指到10时则敲10下,那么10 时需要多少秒钟敲完?学生可以通过画线段图来挖掘题目中的隐藏条件:钟每敲一下就在线段图上画一个点,6 下就是6 个点。学生从线段图上看出,敲6 下的这段时间包含了5 个间隔,而完成5 个间隔需要的时间是10 秒钟,那么,完成一个间隔就需要10÷5=2(秒),即间隔数要比敲的次数少1,于是推测出10 时敲10 下将有9个间隔,而每个间隔需要2秒钟,9个间隔则需要9×2=18(秒),即需要18秒钟敲完。

教师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找出题中的隐藏条件,更加直观的理解题意。审题正确了,解题就不容易出错。数形结合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开启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

四、联系生活,启发审题思维

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有许多数学问题过于抽象,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审题,以此锻炼学生的审题能力,让学生学会更加形象地思考。

例如,教学“小数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出示了一道练习:2.2=5-()。这样一道看起来很简单的计算题,学生却错漏百出,很多学生出现了思维定式,认为等号必须出现在算式的末尾,于是得出了“2.2=5-(7.2)”的结果。学生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根本原因就是审题不清,没有具备良好的审题习惯。于是,教师导入学生比较熟悉的购物活动情境:“今天,老师去了超市购物,老师一共有5元钱,在结账的时候,收银员给我找了2元2角钱,大家知道老师一共花了多少钱吗?”在教师巧妙的引导下,学生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了解了这类题应该如何更好地审题。随后,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出了正确的结果2.2=5-2.8。

[本刊讯] 为推动糖尿病领域的学科建设及发展,促进糖尿病护理与科研学术水平的提高,分享及交流相关学术成果和工作经验,提升糖尿病教育管理知识及技能。江浙沪鲁糖尿病教育与行为改变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将于今年4月中旬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会议将围绕“糖尿病临床治疗与护理新进展”、“糖尿病教育理论及模式探讨”和“糖尿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等内容展开探讨。

以上案例中,学生正是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才对题目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寻找到了解题的关键,突破了思维的难点。教学中,教师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拉近了学生与数学题目的关系,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给抽象的数学问题赋予了生命,开拓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了学生的审题效率。

用定量方法确定抗菌药的MICs。这些MICs提供细菌对抗菌化合物的敏感性的估计值。MICs应该用标准试验方法1、2、3、4[肉汤和(或)琼脂]测定。MIC值应根据表3中提供的标准解释。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总之,审题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正确解题的关键,但良好的审题习惯不是短时间内能形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需要学生不断进行学习、反思以及积累相关的做题经验,同时还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审题能力进行有效的关注和训练。

[参考文献]

[1]黄筱钰.小学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0):44-45.

[2]刘冬青.提升学生审题能力的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7(12):21-2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与低年级小学生的数学学习
动手动脑孰轻孰重?
深度思维的培养(1)——分步思考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在小学数学课中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的策略研究
《长方形和正方形...-20221001-221926(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