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傅抱石金刚坡下的山水人物力作

《巴山夜雨》是傅抱石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此幅作于1943年,就在前一年,画家刚刚在重庆成功举办了“壬午个展”,声誉日隆。

据画上题记:“予旅蜀将五载,寄居西郊金刚坡下,迩来兼旬淋雨,矮屋淅沥,益增旅人之感。昨夜与时慧纵谈抗战后流徙之迹,因商量营此图为纪念。”

图写唐代李商隐《夜雨寄北》诗意:“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由于连日风雨,背井离乡的画家倍感凄苦愁怅,思念故乡却“归期未有”,他盼望返回家园,拨亮烛花,有回忆这段困顿生活的一天。受环境的触动,顿起作图纪念的激情,其实质也是抒发当时的感慨以及盼望胜利,期待未来和平生活的到来。

傅抱石《春江骤雨图》

雨景的画法,傅抱石在画史上是别开生面,前无古人。根据傅二石的叙述:“他先把纸钉在墙上、再拿蘸了矾水的笔或刷子,对着纸猛烈地挥洒。”

所以画面上留下白色的雨丝。“有时他画雨不甩矾,只甩毛笔或排笔蘸色或墨在画面上刷。他很注意下笔的方向和速度。

画倾盆大雨时用大笔猛刷,使人强烈地感到雨点的速度和力量。”

傅二石说“这种对画雨的偏爱从何而来,我未曾听父亲谈起过其中的原因。”他说当时住在川西山区,夏季常有狂暴的山雨。

傅抱石《对奕图》

画上题款之墨迹略见晕散,细察应知为“癸未七夕日”,即一九四三年八月七日。

枯树秃枝,荒林中,三人围拢棋坪,两人捉对厮杀,一持盂拈子,仔细推敲如何布子,全神贯注间不自觉地身体向棋坪微倾。对手则翘脚而坐,一手扶膝,略垂首,貌似气定神闲,实著紧地盘算一子下坪后局面所生变化。傍观者站立于对奕者间,双手合拢于宽袍阔袖内,凝息静候,等待子落何处,胜负于己无涉,惟关切之殷却直如局中人。

《林和靖赏梅图》作于1943年。1943年的4月2日,罗寄梅夫妇即将西行,傅抱石与李可染、高龙生、张文元等好友聚会于金刚坡司徒乔的画室“双羽轩”,作《林和靖》一幅以志高洁。

《林和靖赏梅图》是傅抱石在金刚坡时期典型的人物佳作。重庆金刚坡时期是傅抱石艺术生命中最重要的时期之一,在此期间他融汇传统而推陈出新,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貌。

傅抱石《林泉高逸》

这是一幅抱石先生精美的作品:山高水流,烟云浮荡,苍松成林,杂木丛生。中有高士二人,冠服俨然,前后呼应,听泉观景,觅句成诵……沉静似太古的深山老林,透出了潺潺泉韵与朗朗吟唱,其幽、其雅,真非文字可以述其万一。

笔是苍莽而遒劲的,墨是润泽而淋漓的;泉流用细线,如春蚕之丝,婉蜒自若;杂木取双钩,或以青填,或以绛敷;这是秋高气爽的季节,大自然尽显着它的深沉和绚烂。

高士衣冠,着笔精确有力,望而有高古之意,眉宇间透着睿智,须发飘动,又不乏洒落的逸气。

款署“癸未”,为1943年。是傅先生来到重庆金刚坡的第五个年头。

傅抱石《后赤壁图》

画面中有两处悬崖峭壁,较远的一处主要以大面积墨色渲染而成,层次分明;近处悬崖陡壁除了有墨色的渲染更是用了他最喜爱的劈头盖面般的独特皴法“斫笔皴”;江面以留白的形式和岸边率性的平涂渲染也没有丝毫的突兀;苏轼等三个人物面部细节勾勒细腻清楚,神态自然;衣服线条灵活生动,袖袍与帽带随风鼓动,将峡谷中那冬天大风的劲感也表达的恰到好处;近景用简洁干练的中锋勾勒出粗细交叉的秃枝杈,正是诗中情景: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傅抱石《观瀑图》

此幅完成于1945年9月重庆西郊,为傅抱石艺术成熟期作品,时画家任教于重庆沙坪坝中央大学艺术系,每日步行30馀里上课,“烟笼雾锁,苍茫雄奇”的蜀地山川予他绘画中一种境界,再加上日本新画风的启发,渐成独特风貌。画中构图饱满,山峦充塞天地,几线瀑布从天而降,其声激越,穿云裂石,高士隐现于茅亭下一角,若有所思。观瀑图为抱石常画之题材,虽构图、设色各有不同,然皆有苍凉、幽静之诗意,亦透露出某种悲怆味道。其画法也一变传统的各种皴法,以散锋乱笔表现山石结构,即为“抱石皴”,此皴法以气取势,磅礴多姿,是傅抱石“打破笔墨约束的第一法门”,茅屋施以重墨,与淡赭设色的山石形成轻与重、浓与淡的对比,亦衬托出亭下高士之清逸。

傅抱石《夏山图》

此幅《夏山图》作于1944年,高近两米,堪称画家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画家自题写唐人诗意,尽得天地苍茫雄浑之概,极富“纪念碑式”山水的宏伟气质。傅抱石把画幅大半都布置成重重的山峦,形成铺天盖地的磅礴气势。但在这一大块如“黑云压城”般的“结构”里,却有层次,有脉络。傅抱石从金刚坡的山水中发现,川东是土石混积的山脉,平时无水,然一场大雨后,雾就起来了,此时的山石、树木、溪泉都混沌在一起,形成独特的自然面貌。傅抱石以破笔散锋大胆入画,连皴带擦,就是为了营造这种天地一体,苍茫混沌的效果。再加以渲染,把线和皴统一成面,将整幅画面的调子和谐起来,于是山水云雾揉合在一起,成就一个无比丰富的世界。

傅抱石《杜甫九日蓝耕会饮诗意图》

此画为大条幅,纵208厘米,横59.5厘米。这样大的作品,在金刚坡时期是很少见的。那里的条件太艰难了,抱石先生这样描述着:“我住在成渝古道旁,金刚坡麓的一个极小的旧院子里,原来是做门房的,用稀疏竹篱隔作两间,每间不过方丈大,高约丈三四尺。全靠几块亮瓦透点光线进来,写一封信,已够不便,哪里还能作画?不得已,只有当吃完早饭之后,把仅有的一张方木桌,抬靠大厅放着,利用门外来的光作画,画后,又抬回原处吃饭,或做别的用。这样,我必须天天收拾残局两次,拾废纸、洗笔砚、扫地抹桌子都得一一办到。”艰难的环境却产生了一批为数可观的艺术佳作,这是我们不能不对先生表示敬意的。

展开图画,映入眼帘的是:丛松耸翠,峻岭雄峙,清涧飞泻,参差错落,山间屋舍,半隐烟云……文人、高士且谈且行其间,松风拂着衣襟,泉声伴着话音……这是何等幽雅的画境?何等幽雅的诗境!

“九日蓝耕会饮”全诗八句:“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九日即是九月九日重阳节,古有此日登高习俗,“蓝耕会饮”便是一次登高雅集。一面是流离的悲寂,一面是大好的河山,心头多少事,聊付杯酒中!“醉把茱萸仔细看”,写尽了诗人的复杂心境。

画家的处境与诗人的处境,相距十个世纪又何其相似?所以他们的心境,必将穿越千载而相通着。诗画的相互辉映,便是证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品赏析】傅抱石山水画欣赏(十二)
傅抱石山水画欣赏①
江西新余傅抱石山水画欣赏(二)
傅抱石山水画欣赏5
【嘉德春拍】傅抱石金刚坡时期精品《山居读书图》、《云山高士图》赏析
傅抱石《金刚坡回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