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骄傲的落寞!来看基层军医的命运……



★  我只想安静做一名医生


2003年。


高考结束,我如愿被军医大学录取。


入学报到前一天,我和送行的父母一起漫步这所即将改变我一生的校园。还记得那个夏天的旁晚,微风送爽,整洁的校园里灯光初上,花园里一串红绽放,空气中弥漫栀子花香。


这时,几位教员身着军装,英姿飒爽,快步走过。我们也好奇地看着几位学员三人成列两人成行。不远处,传来一阵响亮的番号声:“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努力学习,献身国防!”。


顿时,自豪感、责任感、荣耀感,那个傍晚我被所有幸福的感觉萦绕着!


因为我即将成为一名军医!


1、初入部队


2008年。


我和我的同学们结束了5年的本科教育。


除了10余位有幸继续攻读研究生的同学,绝大多数曾经的“高考学霸”,都和我一样被光荣分配到祖国的大江南北海岛边疆的基层部队卫生队,践行我们的誓言——“献身国防”。


去部队报到,初来乍到的军校小鲜肉,被作战部队的“精气神”震住了。原来学校里随处可见的“两毛三”,在这里气场大的让人腿直哆嗦。


但是慢慢地,我发现这里有太多让人辛酸的事情。


曾经,我自豪我是一名军医,因为我们在战争年代有白求恩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在非典时期能够“迎难而上,敢于胜利”,在抗震救灾时“不讲条件,义无反顾”。


曾经,我自豪我是一名军医,因为我们的军医队伍里有百姓有口皆碑的大专家,有科研战线的领军人,有学科建设的奠基者。但是,如今我不再自豪,甚至觉得压抑和委屈。


可是如今,我不再自豪。


因为我不是一名合格的医生!


部队培养军医是用来看病的。国内外多年的医学教育经验已经表明,培养一名合格的能看病的医生需要经历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阶段。除了这三个阶段的集中教育以外,常年工作中积累的临床经验也是技术成长的必要条件。病人是医生最好的老师,病人数量多、病种丰富的大医院才能出高水平的医生。


军医大学都有着优良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为军医培养提供的卓越的院校教育,可以说能够育出“好苗”。但是脱离了土壤,再好的苗子也只会成为废柴。


当地方院校的医学毕业生进入医院,开始院内轮转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我在跟着老军医执行保障任务,背着小药箱发脚气膏、风油精、正骨贴;当地方院校的医学生开始值夜班抢救濒死的病人时,我在门诊接诊者感冒发烧拉肚子的战友;当地方院校的医学生跟台做手术时,我在送训练崴了脚的战友去上级医院拍片子。


当然,部队也有安排军医去上级医院进修学习,这也是在任职过程中真正能够学习到临床知识的唯一途径。可是经验丰富的医生都是在临床一线磨出来、泡出来的。进修的目的应该是提高自己业务能力,掌握新的诊疗理论和方法,最终改善所在单位的医疗水平。所有进修的军医在大医院学习时,渐渐有了当医生的“感觉”,可进修结束后,学习是每天都能看到的病,在卫生队一辈子也可能看不到一个。能够做到“看的出病”就不错了,根本做不到“看的好病”。


2、时光荏苒


很快,两年过去了。同年毕业的地方医学院的同学已经完成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了明确的专业方向,担任了住院总医师,能够对本专业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有着清晰规范的诊疗方案时,我也成长了。


而我的成长是:


我能够带领卫生员完成保障任务,能够为首长做好健康指导工作,对卫生队能够开出来的药倒背如流,和上级医院的医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方便转诊。可是,我会看的病还是“感冒、发烧、拉肚子”,顶多崴个脚。


但是首长对我很满意,因为我和上级医院关系好,我能跑腿、嘴巴甜。


可是,我心知肚明,我已经成功地从“科班出生”完成了向“赤脚医生”的转变。因为我看到,每年卫生队军医转业到地方后,都从事了其他专业,他们也很少提及自己曾是军医,因为他们会看的病,会开的药,一般的药店售货员都会看,都会开。这样的职业我有什么好自豪的。


我不再自豪,因为我的工作单位“太low”!


有一次,队长很生气,因为他在卫生队门口捡到了一包药。药是一位感冒的战士刚看完病取完药后丢弃的。因为他觉得这个药实在太low了,跟连队请假看病,最后就取了这几毛钱的药,不如到门口药店买两盒。我不同意这位战士浪费的举动,但是我想说的是:卫生队,你真的太low了!


卫生队是保障官兵生命健康的第一线卫生机构。卫生队的建设水平不仅能够体现首长对官兵生命健康的重视程度,更能够为官兵带来实实在在的健康福利。但是我知道,大多数的基层卫生队只会“搞卫生”。


病人感冒发烧了,手电筒、压舌板和听诊器是我唯一的诊断工具。抽个血化验一下常规,至少区分一下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吧?对不起,做不了。拍个胸片,至少看看有没有肺炎吧?对不起,做不了。当然,卫生队就诊的病人多是壮小伙,很多感冒不查不看自己也就好了。何必开展那么多业务呢?大不了还可以向上级医院转诊嘛!


上级单位每年也向卫生队配发心电监护、除颤仪、口腔治疗椅、手术器械等等医疗装备,但是装备发下来就刀枪入库,搞卫生的时候擦一擦。离体系医院近的单位,近水楼台,业务萎缩的厉害,离体系医院远的单位反倒可以被倒逼着开展一些简单的业务。


但是我们的业务水平真的太差了!当地方乡镇卫生院都可以开展CT检查时,我们还在用听诊器;当村卫生所都用产品化单独包装棉纱时,我们用高压锅。卫生队是个很特别的存在,“艰苦”但不“奋斗”。这样的单位,我有什么好自豪的。


我不再自豪,因为我学无所用,不能更好地服务部队,谈何实现当年的从医理想?


3、遗憾


在地方医院大力引进培养高学历、高技术人才的同时,部队卫生队也在支持人才建设,提倡学历教育。我十分感谢部队的领导给了我机会让我继续读研究生深造,让我有机会换一个角度去观察我从事的职业,工作的单位。但是当我学习结束后,面临的是更大的失落。地方的同学已经张罗着找工作,收到了很多大医院的offer。当他们问及我的毕业打算时,我无言以对。


基层人才辈出,我所在的卫生队先后走出2名硕士3名博士。这样的人才队伍,在地方医院的一般科室都让人眼红。我能够理解部队领导希望送出去的人能够学以致用,更好的服务部队。但是对于高学历的军医,怎么才算更好的服务部队?


卫生队有一名免疫学方向的博士,他曾经在高影响因子的国际期刊上发表过多篇文章,掌握了免疫学研究的实验方法,熟悉各种仪器的操作,是基础医学研究的青年人才。各大医院都希望引进这样的人才来推动医院的基础研究水平。


但是,由于毕业当年无相关政策,他又回到了所在的老单位——卫生队。由于他不是临床医师,不能担负医疗值班,队长给他安排了一项工作,敲钟。每到饭点,就由这位博士来敲响队门口的钟,提醒大家下班开饭了。一晃一年过去,二次分配后,他去了大医院,但是他的研究工作整整停顿了一年。


还有一名泌尿外科的博士,毕业回到卫生队,单位给了一间30平米的瓦房居住。夫妻两地分居,妻子怀孕在身。他在队里担负着值班,但所学的泌尿外科专科技术毫无用武之地。生活和工作上的不如意,让他向组织提出了复员。领导对于他的要求表示不理解不支持。但是宝物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


我也不认为让他留下来就是所谓的“干部工作做的好”。“人尽其才,人尽其用”才是干部工作需要做的吧。

4、情怀


我对部队充满了深厚的感情,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所学所知去服务军队。但是怎么才算更好的服务军队?部队官兵的训练伤多发病需要医治,但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有这个技术,有这个经验吗?部队训练需要伴随保障,但是保障的医生只会发发药,没有处理经验,这样的保障不是形同虚设?部队营区需要消杀灭,官兵需要接种相关疫苗,做好预防工作,但这样的工作真的需要研究生来做?


当然,我的困惑只是部队卫勤工作中的一小部分。我知道,我的所说所想没有眼界,没有高度,也知道有分管卫勤系统的各级领导也一直在为部队卫勤工作出谋划策。但是作为基层军医,我可以带着热情、带着仁心去服务官兵,但是我没有技术。


如果有一天,基层军医的培养和地方一样正规,技术和大医院医生一样精湛,我会很自豪;如果有一天,官兵能随时享受真正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部队训练能够有经验丰富的一线临床医生保障,我会很自豪……


如果有一天,基层军医读书深造后,既懂部队又有条件做科研,大医院、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更了解部队所需、战场所急,我会很自豪……


这一天真的会来到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随队军医,才不只是“发药员”
【军旅之星】刘同福||不变的情怀(主播:苡子)
军医不孤独——孤独有时是一个人的狂欢(二)
《无影灯下的传奇》
1970,我们这群西藏兵到眉山学医。永远怀念你,眉山
军医教您野外生存健康常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