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国万圣节的起源文化与传承

所以

为什么非让孩子在恶鬼横行的日子出门讨糖?

 

笑容狰狞的南瓜灯、阴森可怖的骷髅头和“不给糖果就捣蛋”的童声,几乎是所有人对万圣前夜的最大印象。但你是否有过疑虑,骷髅与孩童这样满溢着违和感的诡异组合到底是如何排列组合到一起的?而孩童叫门“讨糖果”的行为究竟有着怎样的寓意呢?……



美国万圣节僵尸流行


所以

如今谁还记得最初的祈愿与梦想……

 

万对节在最开始,其实是代表了从“光明”到“黑暗”的信仰。

 

万圣节最早起源于凯尔特人的风俗,如今的威尔士人、爱尔兰人、苏格兰人及布列塔尼人就是凯尔特人的后裔。凯尔特人在2300年前几乎占据了整个中欧和西欧,而他们信奉的德鲁伊教按照日照时间的长短,将一年划为两个季节,分别是“光明季”和“黑暗季”,这两个相对季节的节点正是11月1日。

 

凯尔特人把光明与黑暗的交叠看作活人和死人的边界,他们认为在11月1日这一天,死者的灵魂会借机重返人间,而祭司们便借亡魂对接下来的漫长寒冬做出预言,以指引凯尔特人度过一年中最困难的寒冷匮乏时期。

 

当时祭司们为实现人间与冥间的沟通,都要穿上动物头骨和毛皮装饰的祭服,在篝火旁焚烧动物及农作物以祭祀诸神,而这也就是万圣节奇装异服的起源。

 

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帝国对凯尔特人居住地的大肆侵略,这个习俗在当时一度险些覆没,只在未被罗马人征服的苏格兰和爱尔兰等地区小范围传承了下来。直到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在蛮族入侵的浪潮中灭亡,后来,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发展壮大的基督教会为进一步整合和控制在苏格兰和爱尔兰根深蒂固的德鲁伊教信仰,将纪念基督教圣徒的纪念日定为11月1日,也就成为了我们今天所说“万圣节的正式起源”。

 

所以,在中世纪的欧洲,11月1日的万圣节实际上是基督教烈士和先贤的纪念日,而第二日11月2日则被教会定为“诸灵节”,让人们追思并抚慰死去亲人的灵魂,也就相当于中国纪念亡者的清明节。可以说直到中世纪,纪念圣徒和缅怀死者的万圣节氛围还是与今天流行的恐怖怪诞的“鬼节”风尚明显还格格不入。

 


《咬苹果之夜》19世纪上半期爱尔兰万圣节庆祝活动

 

所以

本该庄严肃穆的万圣节,它怎么就“疯”了呢?

 

狂欢、怪诞的万圣节庆祝方式实际上发源于19世纪的美国,并通过美国流行文化的强大影响力获得了全球性的影响。1846年,随着爱尔兰的“马铃薯大机荒”,数百万人移民美国,欧洲凯尔特语地区的万圣节习俗随之移植并影响了整个美国。


“不给糖就捣蛋”就是由此衍生而来。在凯尔特人的传统中,每家每户要在10月31日晚为游荡回家的鬼魂准备食物,以慰亲人之灵。发展到中世纪,这一风俗被教会改造为具有慈善与互助涵义的富人为门口乞讨的穷人发糕点,穷人则为富人死去的亲人祈祷。到了这里,事情的发展方向还算正常。

 

而随着“西进运动”的发展,美国人一路向西迁徙,不同种族的新移民亟待构建一种具有凝聚力的社区关系。于是,带有鬼魂、巫术、奇装异服与喊着“不给糖就捣蛋”的孩童,无疑让邻里关系迅速升温的不二选择。


美国的特色南瓜取代了凯尔特人的恐怖灯笼,媒体和政府极力宣导社区的成年人打扮得尽可能恐怖怪诞。至此,万圣节终于从最初的祭祀和缅怀,被美国彻底改造成了一场以鬼为名的全民疯魔大party!



1943年美国万圣节


所以

面对美国的同化,欧洲坚挺着,也无力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式万圣节如同好莱坞电影那样,像病毒一般扩散到了全球,但到了欧洲大陆,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阻碍——欧洲各国政府不愿接受美国消费文化的入侵,而基督教各派对这种腐蚀宗教文化的异端,显然也不买帐。

 

一直强调法兰西文化独特性的法国政府表现最为突出。基于天主教万圣节传统,11月1日虔诚的法国天主教徒会去参加教会组织的“诸圣瞻礼日”活动,而其他人往往会在这一天带上一束洁白的菊花,去亲友的墓前追思缅怀。但法国终究没能抵抗美式“万圣节”对法国年轻人的入侵,它的种种恐怖怪诞元素,对青少年有着无与伦比的诱惑。在法国,成年人对美国万圣节淡漠与青少年的狂热形成了鲜明对比。

 

美式万圣节在欧洲政府受到冷遇,恐怖怪诞的元素也使它直接站在了欧洲基督教传统的对立面。天主教会从2002年起每年的这天都会通过“圣徒必胜”的主题节日流行和美式万圣节的对抗,企图重新弘扬圣徒纪念文化。


而对德国而言,10月31日有着深厚信众基础的新教路德宗的马丁·路德贴出《九十五条信纲》并开启宗教改革的纪念日,当晚很多信徒会在蜡烛和花圈围绕的十字架前祈祷。德国路德宗教会通过在10月31日这一天向儿童发放带有马丁·路德头像的糖果,作为对美式万圣节“不给糖果就捣蛋”习俗的直接回击。



 瑞典路德宗基督教徒万圣节仪式


在东正教流行的俄罗斯,由于“对亡者的滑稽模仿”的不认同,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中小学明确规定禁止学生在学校庆祝万圣节。


所以

请我们的年轻人,记得我们的来处。

 

今天在全球大肆传播的美式“万圣节”,它早已剥去了宗教的外衣,脱离了祭祀亡魂的涵义,早已算不上什么“鬼节”。若说它有什么现实意义,应该也就是美国特有的“疯魔”式社交手段了。

 

美国一个没有自己历史文化传承的国家,却肆无忌惮的入侵着他国的文化,腐化着他族的信仰。如今,欧洲新一代的年轻人还有几个能在万圣节歇斯底里的狂欢中,稍忆起它本该对逝者的追思呢?


而我们的孩子呢!他们看着王子与公主的故事长大,女孩儿都被养成了只想做飞上枝头的灰姑娘,让几代人为性别歧视做出的努力都沦为了笑柄,男孩都被圈成了象牙塔里的金丝雀,还有几人懂得大丈夫心怀天下的担当?又有几家的孩子听父母讲过过年放炮是寄托了怎样的寓意,那镇宅的两位门神平生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而那绮丽的窗花又是怎样的用一把剪刀化腐朽为神奇?


一部部好莱屋大片冲刷了我们年轻一代的记忆。但我们传承的,该是仁义礼智,是孝悌忠义,哪一条告诉我们拯救世界要靠个人英雄主义?西游透不忘初心,水浒有侠肝义胆,三国惜盛世太平,红楼晓世事无常,每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都给我们深刻的沉思与警醒,而非不切实际的梦境。


请忽忘民族的坚守,区区一个无历史无传承的美国速食文化,又凭什么去腐化抹平我们五千年不朽的文化与传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万圣节与万圣夜
《恐怖传说和糖果狂欢:万圣节的历史与演变》
「悦·读」“鬼”知道这个节日为什么会存在?可鬼在哪儿?
别再对万圣节一问三不知,讲给孩子听的万圣节知识
万圣节:其实是个苹果节
万圣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