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方:麻黄汤(太阳伤寒)
麻黄汤
【原文】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右四味,以水九升,先煮取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又名】还魂汤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伤寒》:
1、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2、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3、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衣解也。没胸满,肋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4、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麻黄汤主之。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5、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6、脉浮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7、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8、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稍差,病过十日,外不解,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9、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金匮》:
1、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麻黄汤。
【用法】
1、以上四味药,以水九碗,先煮麻黄,等水量减少二碗,捞去浮在上层的白沫,再放入其他药材,煮成三碗。去滓,每次温服一碗。汗出停后服。
2、和桂枝汤不同处是使用麻黄汤时,不需要喝稀饭助药力。
3、喝完药后以全身微微出汗为最佳。切记不可使病人流太多汗。汗出后须擦干,避免吹风受凉。
【剂量】
1、麻黄用三钱,杏仁等量用三钱,桂枝少些二钱,炙甘草再少些一钱。麻黄一定要比桂枝高。麻黄和杏仁要靠桂枝才能出汗。
2、以1钱=3克记,麻黄9克(3钱) 桂枝6克(2钱) 炙甘草3克(1钱) 杏仁12克(4钱)。其实1钱更接近于4克(3.75克)。
3、现代剂量:麻黄15克,桂枝10克,炙甘草5克,杏仁15克
【组成】
甘草 桂枝 麻黄 杏仁
【功用】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时机】
1、伤于寒。病人一般都有发高烧;
2、无需啜粥因为这是清肺里面的痰,不是胃里的;
3、头痛、全身关节痛、发高烧、无汗,非常怕冷。
【方解】
麻黄多少,当以寸脉尺脉而定,寸脉弱,尺脉少,只宜轻剂麻黄,便可出汗,寸脉弱,肺家收敛力少,尺脉少,肾家津液不足也,倘麻黄分量与脉不称,则服后汗多,诸祸作矣。
【禁忌】
1、贫血的人可以先吃一些水梨补充一下津液再服麻黄汤。贫血的人尺脉迟。一定是寸、关、尺三脉都浮在上面的,才用麻黄汤。
2、有水饮的人不能发汗,比如起身头晕、天旋地转的人,要利尿,用苓桂术甘汤,表自然就解了。
3、麻黄汤不可以连续使用。病人用过麻黄汤之后,如果病为痊愈,就续用桂枝汤。
4、脉碎浮紧、但迟,不可发汗,可用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5、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烦躁,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6、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而愈。
7、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营气不足,血少故也。
8、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9、淋家不可发汗,汗出必便血。
10、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11、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
12、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
13、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鞭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六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14、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而悸。
15、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16、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17、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18、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19、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必便血。
20、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反不疼,身体反重而酸,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为风水。恶寒者,此为极虚,发汗得之。渴而不恶寒者,此为皮水。身肿而冷,状如周痹,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暮躁不得眠,此为黄汗,痛在骨节。咳而喘,不渴者,此为肺胀,其状如肿,发汗即愈。然诸病此者,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
【应用】
1、救逆时,麻黄一起丢进去煮。
2、外感风寒表实证。
3、外感风寒,恶寒重,发热轻,头痛,骨节疼痛,无汗而喘,苔薄白,脉浮紧。
【说明】
1、麻黄汤出自《伤寒论》,属于太阳伤寒的用药,与太阳中风的桂枝汤同为两大太阳病的方剂。在外感时,麻黄汤症是特别的痛苦。一般来讲体质比较壮、比较好的人才会得到麻黄汤症。如果体质很差,连得麻黄汤症的力量都没有。当外邪进来时,身体就会战斗、抵抗,身体好的人抵抗力量就大;体力差的人抵抗力量就小。
2、身体强的人,经常会得到麻黄汤症,症状是全身酸痛,而且非常冷,人会寒颤。
3、麻黄汤又叫返魂汤,重点在麻黄,发汗力量很强,服药后,人会全身颤抖,汗很快就发出来。特别注意的是,发汗过多,人容易虚掉,这时就要喝点像花旗参类的补养药,把气恢复一下,补充耗损的能量。
4、在《解析方剂学》中,麻黄汤运用在治疗咳嗽、尿失禁、头痛方面。
5、整体方剂药性偏温热,有补有泻,桂枝和炙甘草偏补,麻黄和杏仁偏泻,其中散性的药比较多。杏仁偏降,降肺气;麻黄和桂枝会把肺里、胃里的水发汗出来,肺里水不足用杏仁把水补齐,所以就不会虚掉;炙甘草把胃里的水补上,所以方子才不会偏于太燥。
6、整体方性以温、散、泻、降、燥为主;纯热性,完全没有寒性药;纯降性,完全没有升性药。散性高,散寒;燥性稍高,润性与燥性接近。
7、在运用方剂时,有一点要注意,如患有心悸、心脏不好或心脏做过手术的患者,要谨慎,麻黄会造成心悸。
8、做过心脏手术的病人不可以用麻黄,请改用荆芥五钱、防风三钱、浮萍三钱来取代麻黄。
9、忌生冷、 粘滑、肉面、五辛(辛辣)、酒、酪、臭恶等物。
【应用集锦】
1、头痛在太阳穴通常是外感头痛,脉浮,小便清。依证用桂枝汤、麻黄汤系列。临床上,治疗头痛麻黄汤不如桂枝汤,因为此头痛是热气上冲。
2、(1)痛在皮肤,麻黄汤症;
(2)痛在肌肉,桂枝汤,玉竹可以治肌肉里面的痛,可以在桂枝汤里加玉竹。西医有一种肌纤维痛症,桂枝汤加玉竹,一下就好了;
(3)痛在骨头关节,附子汤;
(4)上身不痛,只膝盖痛,桂枝芍药知母汤。
3、桂枝及麻黄禁例:
(1)桂枝禁例:
A、脉浮紧,汗不出;
B、汗吐下,温针不解。
C、酒客病
(2)麻黄禁例:
A、咽喉干燥
B、淋家
C、疮家
D、衄家
E、亡血家
F、汗家
G、病人胃寒
H、伤寒,尺中迟
J、下之,身重心悸
4、皮肤痛:麻黄汤症。
5、(1)病在表之表,宜麻黄汤;
(2)病在表之里,宜桂枝汤;
(3)病在里之表,宜五苓散;
(4)若病里之里,当用猪苓汤但利其水,不可用五苓散兼发其汗矣。
6、(1)因风寒而喘者:
A、无里热、无里寒,是麻黄汤证。
B、有里热,大青龙汤。
C、有里寒,小青龙汤。
(2)下后微喘者,桂枝加厚朴杏仁汤证。
(3)喘而汗出者、下利,葛根黄芩黄连汤。
(4)汗出而喘,无大热、无下利,麻杏石甘汤。
(5)汗后津液不足,饮水多而喘者,是五苓散证。
7、(1)小朋友怕冷、无汗、夜尿,麻黄汤。
(2)小朋友项强、夜尿,葛根汤。
【比较集锦】
1、初期的肺积水,当水气还没有盛的时候有三个汤方:
(1)刚开始积在皮肤表面的时候,肚脐以上积水用发汗,用麻黄汤下去把汗发掉。
(2)如果来不及,已经跑到里面,刚开始肺里面 有一点积水的时候,咳得很厉害,这是小青龙汤证,
(3)到水积得很严重的时候,「小青龙汤」都来不及了 ,水已经积满,病人但坐不得卧,一躺下就咳,此即十枣汤证。
2、风府(脑后头盖骨下沿中间)之行强者,桂枝汤。风池(风府向两侧两指)之行强者,葛根汤。耳后之行强者,麻黄汤。耳后与风池之间强者,柴胡汤,项背悉强者,大青龙汤。
3、
(1)风府之行强者,桂枝汤;
(2)风池之行强者,葛根汤;
(3)耳后之行强者,麻黄汤
(4)耳后与风池之间强者,小柴胡汤;
(5)项背悉强者,大青龙汤。
4、
麻黄汤 ---麻杏石甘汤
--- 承气汤证 ---
调胃承气汤
桂枝汤 ---白虎汤
小承气汤
葛根汤 ---葛芩连汤
大承气汤
(1)麻黄汤证化热入里,为麻杏甘石汤证。桂枝汤证化热入里,为白虎汤证。葛根汤证化热入里,为葛根芩连汤证。葛根芩连汤证、白虎汤证、麻杏甘石汤证化热之后,则均为承气汤证。
(2)肠结轻,为调胃承气汤证。其肠结较重者,为小承气汤证。其肠结最重者,急下,为大承气汤证。
5、麻黄加术汤,即麻黄汤加白术也,治风湿在表身痛。麻黄汤去桂枝,名三拗汤,治风寒表实而喘。三拗汤加石膏,名麻杏石甘汤,治内热表寒无汗而喘。
6、胸满有寒逆胸满、热结胸满、饮停胸满、气痞胸满,也有或先天之胎毒、或气血两虚、上实下虚,胸硬腹弱之类,比如:
(1)柴胡证胸满,乃胸胁苦满之略辞。苦满乃心烦喜呕、胸胁疼痛等;
(2)麻黄汤证及吴茱萸汤证之胸满,非其主证,言“喘而胸满”、“呕而胸满”者,皆以喘呕为主之措辞。
(3)茯苓饮证之胸满,虽谓“气虚之满”,尚有痰气存在。
(4)半夏厚朴汤之胸满,亦以痰气为主,故以“咽中如有炙脔”为征。
(5)人参汤、橘枳姜汤证之胸满,亦伴随结气痞满、冲逆心痛诸证。
(6)风引汤证之胸满短气。
(7)桂枝去芍药汤证之脉促胸满。
7、
麻黄汤
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
去桂枝加石膏
------>
麻杏石甘汤
麻黄四两,石膏半斤,甘草二两(炙),杏仁五十个
8、
麻黄汤
大黄附子细辛汤
相同
浮紧脉;发热;寒
沉紧脉;发热;寒
不同
浮紧脉,病位在表,表寒表实,桂枝镇痛解热
沉紧脉,病位在里,里寒里实,细辛解热
9、风寒发汗有五法(不同病位):
麻黄汤汗在皮肤,乃外感之寒气;
桂枝汤汗在经络,乃血脉之精气;
葛根汤汗在肌肤,乃津液之清气;
大青龙汤在胸中,乃内扰之阳气;
小青龙汤在心下,乃内蓄之水气。
名家论述:
1、麻黄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讲到「伤于寒」,就是「麻黄汤」证,又名「还魂汤」,为什么?就是人死了,脉都没了,下「回阳九针」后,再灌「麻黄汤」下去,所以「麻黄汤」可以从阴间回到阳间,过去有很多伤寒重症,麻黄汤一下去,就救回来了。不需要用到大剂四逆汤,有些中医师用炮附子几百克去回阳 救逆,实际上不需要,用麻黄汤就好。
张仲景这条辨没写脉证,一般来说,伤寒病在表,抵抗出来和病毒相抗,脉浮且紧,浮代表「表」,紧代表「寒」,所以麻黄汤证需解表发汗,如果只有脉浮紧才用麻黄汤,张仲景早就写在里面了,葛根汤、桂枝汤都有写,为什么麻黄汤没写,就是当遇到危急的时候,病人气息都快没了,照样可以用到麻黄汤。
病毒趁人身体改变的时候进来,人身上的热度,一直都在调节,汗发不出来的时候,就会发热,为什么头痛,免疫系统就是阳,阳会往上冲,而头是诸阳之会,所以会头痛。水到皮肤表面排不出去,这水就渗到肌肉,就感觉身疼,腰痛,骨节疼痛,全身关节都会痛,有时严重到像是被鞭打一样。为什么恶风?就是表寒,这种怕冷的程度,可以在夏天的车子里面,不开冷气,关上窗户,穿着大衣躲在里面。为什么无汗而喘,肺主皮毛,皮肤毛孔肺在管,现在皮肤毛孔被寒束到了,就是肺也受寒了,肺在身上的功能是布施津液到五脏六腑及全身上下,现在肺一受到寒,肺的津液散不出去,肺也被束到了,肺的呼吸自然受到影响,而有喘气的外证,所以得到麻黄汤证的人,可以说皮毛和肺俱闭,不能宣泄了。我们在问诊的十问里问到汗出情形,就是要知道他的肠胃系统、心脏功能、肾脏功能;例如说,心脏功能好,才能正常出汗,如果心脏功能不好,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出不了汗,一种是没事盗汗很多。肾脏有问题的人,也不会出汗。水肿的病人,治疗以后只要有汗,就不会有水肿。麻黄汤证不是疫病,不会传染的。一般来说,麻黄汤证是被冬天的寒气所伤,冬天的正气是寒气;但是现在的人可能吹冷气、或者是突然跳到游泳池中,只要伤于寒就可能出现麻黄汤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试解No.35
名老中医之路之(26 )吴考檗
这个汤叫还魂汤,你喝过吗?
六经阴阳(精气血津液)辩证2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六五)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宜麻黄汤
《伤寒论》阳明经病麻黄桂枝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