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教师报20160615:变味的教学常规
□ 李康清
正常的教学常规如写教案、批作业等,本无可厚非,这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必不可少的环节。可眼下,有些学校制定的“常规”,已经与教学严重脱离,常规是常规,教学是教学,两者毫不相干。这种常规,非但不能服务于教学,反而成了正常教学的“绊脚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先看某校一位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一个学期应该准备的常规材料:
教学计划,每周备课记录,学习笔记,教改档案等;批阅的学生作业包括:大作文、小作文,语文随堂笔记,读书笔记,毛笔字作业,单元测试等;辅导类有:语文课外辅导、差生辅导、特长生辅导、语文兴趣小组辅导等。
更悲催的是,小学教师多是兼职,除语文教学外,一般还要兼二至三门课程,相应的教学计划、备课记录等教学常规材料,一样也不能少。如果担任班主任,还要有班主任工作计划、少先队工作计划……这些教学常规是不是像一个杂货铺子?
当然,表面看这些教学常规都很合理,哪一项不做都不行。问题是,这些常规非要用书面形式表达吗?诚然,写出来便于检查,便于量化评估,这对管理者来说非常有用,却加重了教师的负担。教师的精力、时间毕竟有限,常规材料要准备,教学又不能丢,怎么办?教师们只好加班加点造假材料应付检查,而且不管材料是否实用,反正只要写得多、写得工整就行。
于是,这些教学常规材料成了教师应付检查的盾牌,成了领导约束教师的枷锁,成了衡量教师的标尺。我这样概括变味的教学常规,那就是“浓、杂、苦、辣、甜”。“浓”是指搞这种“常规”的气味浓,不论是领导还是教师,抓常规抓得火爆;“杂”是指常规量大,项目多;“苦”是指教师所付出的劳动艰苦;“辣”是指常规检查毒辣,不仅检查细,而且检查勤,检查结果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直接挂钩,更有甚者,以此给教师打分、排名次,作为晋级评优的条件,搞得教师人心惶惶;“甜”是指领导偿到了抓常规的甜头——施展自己的管理才能,有名有利,何乐而不为。
但是,如果教师都埋头一心准备常规材料,唯恐落后,哪有精力和时间认真备教材、备学生?这样,势必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长此以往,教学质量怎能保证和提高?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昌乐县乔官镇北展小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学常规检查情况通报
2015年11月语文教学常规检查总结
教学常规检查总结
关于对本部三个办公室教学常规工作执行情况进行调研
教师教学常规检查等级评价标准 桃子
小学语文教研组计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