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紫砂从何而来,因何出名?
userphoto

2017.05.17

关注

  紫砂是一种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的陶瓷制品,其特点是结构致密,接近瓷化,强度较大,颗粒细小, 断口为贝壳状或石状,但不具有瓷胎的半透明性。宜兴紫砂器胎质具有这种特性,而且,于器表光挺平整之中,含有小颗粒状的变化,表现出一种砂质效果。

那紫砂是哪里来的呢?下面一张图告诉你由泥而砂的演化进程:



      所谓“甲泥”,指黄石岩板,其深埋在地层下,收自然压力后成坚硬的块状,好似铁甲。

      所谓“夹泥”,指夹藏于黄石岩板下的矿层,为紫泥矿的母体。

      所谓“夹脂”,是指表面蛋清色、光滑如脂的本山绿泥矿,其夹藏在紫泥矿中。

“紫砂”称呼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众多文献对紫砂壶均以“阳羡砂壶”名之,并无明确的“紫砂”概念。紫砂艺人对紫砂土的名称也一直是没有统一称呼的,大都按开挖的位置给以称谓,如“野山红泥”、“青泥”、“底槽青泥”等,五花八门,莫衷一是。

民国时期收藏家赵汝珍在他的《古玩指南》中对紫砂壶的介绍是“宜兴壶,产自江苏之宜兴,以地名之也。质为陶,而非瓷。成品种类甚多,凡用具应有尽有,不过以壶最为著名耳。”

      在成书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陶瓷史》中,“紫砂”是“青泥”的又名:“江苏常州,所产之瓷,颇著盛名。产品有粗泥、白泥、青泥、黑泥四种。粗黑二泥,近于瓦器,其制品为坛类花瓶等大件,形状粗陋,色多作红色,暗黄,或暗紫。白泥一种,为素地乳白色,光泽滋润,制品以盆类溺器等为多。以上三种,多属荆溪所产。至于青泥一种,又名紫砂,亦名朱砂、豆砂、香灰、橙黄、海棠、竹叶,则专产于宜兴。……所制之器……外面之色,以暗褐色居多,间亦有带暗红者,……配合高雅,形状变化,光泽又不强烈,而文字绘画之雕刻,尤为擅长,故东西各国,甚爱赏之,若能设法推广,亦一大利源也。”



对紫砂土的名称没有确定称呼的情况,一直延续到20世纪90年代。

      徐秀棠著《中国紫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1月出版),才开始了对紫砂的命名:“紫砂泥被称作‘泥中泥、岩中岩’,是紫泥、绿泥(本山绿泥)、红泥三种的统称。紫泥产于宜兴市丁蜀镇黄龙山,深藏在黄石岩下,夹存于夹泥矿层中;本山绿泥则是紫泥层的夹脂;红泥是泥矿里的石黄,一般在嫩泥矿的下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紫砂泥料的形成、特点及分类
所有紫砂泥大调查,3分钟鉴别真假紫砂!
不同泥料的紫砂壶鉴赏
什么是紫砂泥料-紫砂壶泥料
让您彻底明白什么是紫砂泥?
含铁红粉的紫砂壶能用吗 - 已回答 - 天涯问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