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柴胡汤原方组成、医案条文、用法剂量与方解方论

[原方组成]

柴胡半斤(24克),黄芩三两(9克),芍药三两(9克),半夏洗,半升(12克),枳实炙,四枚(16克),生姜切,五两(15克),大枣擘,十二枚,大黄二两(6克)。

[服用方法]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治则方解]

病机:少阳枢机不利,兼有里实。

治则:和解少阳,通下里实。

方义:本方为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而成。方中柴胡清泄少阳胆热。黄芩清阳明之热。芍药与柴胡相用,疏肝利胆,清泄邪热。枳实消胀除满。半夏、生姜降逆和胃,生姜监制大黄、黄芩苦寒之性。大枣补益中气,并调和诸药。

[辨证要点]

本方重在和解少阳半里,兼通阳明里实。以往来寒热,胸胁满痛,便秘,苔黄为辨证要点。其治疗原则充分体现了“六腑以通为用”、“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中医理论。临床上凡见胆胃热实,气机受阻,疏泄不利,病位偏于两侧的急性疼痛,均可加减应用。

大柴胡汤与黄芩汤都可治疗热利证。黄芩汤所主下利由少阳胆热下迫所致,以肛门灼热,利下不爽为特征;大柴胡汤所主下利有两种情况,一为大肠有热,大肠传导失调而下利,利下较甚,利下之物臭秽难闻;二为大肠邪热与肠中糟粕相结,大便不行,邪热逼迫津液从旁而下,泻下之物为清水而无粪便。

[仲景方论条文]

《伤寒论》第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伤寒论》第136条: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伤寒论》第165条: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注家方论]

1.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柴胡、黄芩之苦,入心而折热,枳实、芍药之酸苦,涌泄而挟阴。辛者,散也,半夏之辛,以散逆气,辛甘,和也,姜枣之辛甘,以和荣卫。

2.成无己《伤寒明理论》:柴胡味苦平微寒,伤寒至于可下,则为热气有余,应火而归心,苦先人心,折热之剂,必以苦为主,故以柴胡为君。黄芩味苦寒,王冰曰:大热之气,寒以取之。推除邪热,必以寒为助,故黄芩为臣。芍药味酸苦微寒,枳实味苦寒,《内经》曰:酸苦涌泄为阴。泄实折热,必以酸苦,故以枳实、芍药为佐。半夏味辛温,生姜味辛温,大枣味甘温,辛者散也,散逆气者,必以辛;甘者缓也,缓正气者,必以甘;故半夏、生姜、大枣为之使也。一方加大黄,以大黄有将军之号,而功专于荡涤,不加大黄,恐难攻下,必应以大黄为使也。

3.尤在泾《伤寒贯珠集》:大柴胡有柴胡、生姜、半夏之辛而走表,黄芩、芍药、枳实、大黄之苦而入里,乃表里并治之剂。而此去大柴胡下之者,谓病兼表里,故先与小柴胡解之,而后以大柴胡下之耳。盖分言之,则大小柴胡各有表里;合言之,则小柴胡主表,而大柴胡主里。

4.许叔微《新编张仲景注解伤寒发微论》:大黄虽为将军,然荡涤蕴热,推陈致新,在伤寒乃为要药,但欲用之当尔,大柴胡汤中不用,诚脱误也。王叔和云:若不加大黄,恐不名大柴胡汤。须是酒洗生用为有力。

5.柯韵伯《伤寒附翼》:此方是治三焦无形之热邪,非治胃腑有形之实邪也。其心下急烦痞硬,是病在胃口,而不在胃中,结热在里,不是结实在胃。因不属有形,故十余日复能往来寒热,若结实在胃,则蒸蒸而发热,不复知有寒矣、因往来寒热,故倍生姜,佐柴胡以解表,结热在里,故去参甘,加枳芍以破结,条中并不言及大便硬,而且有下利症,仲景不用大黄之意晓然。后人因有下之二字,妄加大黄以伤胃气,非大谬乎?6.陈修园《长沙方歌括》:凡太阳之气逆而内干,必藉少阳之枢转而外出者,仲景名为柴胡证。但小柴胡证心烦,或胸中烦,或心下悸,重在于胁下苦满,而大柴胡证不在胁下而在心下,日心下急,郁郁微烦,曰心下痞硬,以此为别。小柴胡证曰喜呕,日或胸中烦而不呕,而大柴胡证不独不呕,而且呕吐,不独喜呕,而且呕不止,又以此为别。所以然者,太阳之气不从枢外出,反从枢内人于君主之分,视小柴胡证颇深也。方用芍药、黄芩、枳实、大黄者,以病势内人,必取苦泄之品以解在内之烦急也。又用柴胡、半夏以启一阴一阳之气,生姜、大枣以宣发中焦之气,盖病势虽已内人,而病情仍欲外达,故制此汤,还藉少阳之枢而外出,非若承气之上承热气也。

[名医验案]

1.王肯堂医案

太史余云衢,向来形气充壮,饮啖兼人。忽于六月患热病,肢体不甚热,而间扬掷手足,如躁扰状,昏愦不知人事,时发一、二语不可了,而非谵也,脉微细欲绝。有谓是阴证宜温者,有谓当下者,皆取决于王。王曰:若阳证见阴脉,在法为不治。然素禀如此,又值酷暑外烁,酒炙内炎,宜狂热如焚,脉洪数有力,而此何为者,岂热气佛郁不得伸而然耶。且不大便七日矣,姑以大柴胡汤下之。时大黄只用一钱。又熟煎,而太医王雷庵力争以为太少。金坛曰:如此脉证,岂宜峻下?待其不应,加重可也!及服药,大便即行,脉已出,手足温矣。继以黄连解毒汤数服而平。此即刘河间伤寒直格所谓蓄热内甚而脉道不利反致脉沉细欲绝者,通宜解毒,合承气下之。

2.许叔徽医案

乡里豪子,得伤寒,身热,目疼,鼻干不眠,大便不通,尺寸俱大,已数日矣。自昨夕汗大出。予曰:速以大柴胡汤下之。众医骇然曰:阳明自汗,津液已竭,当用蜜兑,何故用大柴胡药?予曰:此仲景不传妙处,诸公安知之?予力解,竞用大柴胡,两服而愈。

3.赵守真医案

黄相群,性急躁,年虽知命,犹有少年豪气。先年曾患吐血,经三十年未发。1946年因境遇不佳,心胸不舒,肝气郁滞,面鲜喜容。昨晨忽大吐,多紫黑瘀块,半日后尚不时零星而出,自煅发炭钱许,用童便冲服,血止。但觉胸膈胀闷,中有腥气,午后发潮热,牵延半月未治,迄至恶化,始延族兄某诊之,多日未效,病转增,乃舆来门诊。按脉弦数,舌苔黄厚,胸胁痞满,频有呕意,口苦不欲食,大便数日一行。盖其性急则肝火旺,郁多则气横逆,血凝气滞,故胸胁满;久结之血,突然溃溢,故吐多瘀块。夫气为血帅,血资气行,血不行则必调气以行之。《医学入门》有云:“气血者,同出而异名也,气行血行,血止。”《证治汇补》亦谓:“治血必先调气,气顺则血自行”。由此可知气血关联密切,血依气行,气恃血运,调肝则气顺,清热则瘀行,瘀行则病已,乃治血不二法门,患者血虽不吐,而胸满气腥,为瘀血明征,午后潮热,系血分热象,此为诊断上之正确依据。以大柴胡汤升郁消热,加花蕊石(煅研冲服)消瘀,降香调气。首服二剂无异状,三剂便血数次,间有色块,潮热始退,胸膈舒,口中腥气减。此宜解郁和肝清理余热,改投丹栀逍遥散加茜草、丹参,再五剂诸症装甲兵平。后用滋血开胃药调养康复。

4.赵守真医案

薛翁,年六旬。1942年暑月,由异地还乡,途中生冷杂食,归来又进酒肉,不免暑劳肥甘之伤。某夕餐未竞,猝然失警于地,俯洽晕仆,神昏目闭,口中喃喃谵语,手足躁扰,呈现危象。诸医作中风治不效,适吾诊经其地,顺道邀治。切脉弦数有力,身热面垢,唇紫舌干,自珠浮红丝,神昏谵语,不时躁动,抚摩弹胸腹,现腹胀满之象,综合分析,此非中风而实暑热内蕴,宿食积郁,扰动肝风所致,为一内实之证,不可以中风及虚治也。建议处以大柴胡汤去半夏加香薷、钩藤、栀仁之属。柴胡12克,赤芍、枳实、香薷各6克,栀仁、大黄各9克,钩藤15克,水煎,另蟑螂三枚焙研,冲服,一日两剂。两剂服完后,卒闻胸腹争鸣上下,不久稀便数次,热渐退,人稍安,谵语亦停,脉象略缓,精神困倦殊甚,不能起行。由于年老病久体虚,病势既缓,不应再行前药,改用清热滋阴和胃益气之洋参、麦冬、首乌、山药、石斛、干地、麦谷芽诸品,进退十余日得安。

5.赵守真医案

刘妇新连,性躁善怒,凡事不如意,即情绪索然,抑郁于心,因之肝气不舒,常见胸胁胀痛噫气不休之证,但服芳香调气药即愈。今秋天气候异常,应凉而反热,俨然炎夏,所谓当去不去,非时之候也。妇感时气,前病复作,胸胁益疼,心下痞硬,欲呕。医用前药治之不效,邀往会诊。切脉弦数,口苦,舌干燥,胸胃痞胀,尿黄便结。审为肝燥胃热,有类于大柴胡汤证。由于天候失常,燥热为患,凡前芳香燥药,已非所宜,当随证情之异,应用解郁疏肝清热调胃法。处以大柴胡汤加香附、青皮、郁金、栀仁诸品,煎服。顿觉心胸朗爽,须史大便数行,呕痛顿失。故医者贵察天时之变,审证之宜,方随证变,药以时施,拘囿成规,又乌乎可。

6.岳美中医案

李某某,女性,患胆囊炎,右季肋部有自发痛与压痛感,常有微热,并出现恶心,食欲不振,腹部膨满,鼓肠嗳气,脉弦大。投以大柴胡汤加味:柴胡12克,白芍9克,枳实6克,川军6克,麦冬9克,半夏9克,生姜15克,大枣4枚(擘),金钱草24克,滑石12克,鸡内金12克。连服7剂,食欲渐佳,鼓肠嗳气均大减。再进原方4剂,胁痛即轻,唯微热未除,改用小柴胡汤加鳖甲、秦艽、老艾、郁金治之。

7.湖南省老中医医案

聂某某,女,20岁。行经历十天,暴起头痛,初由两太阳穴,次后波及前额,尤以发际至巅顶,痛如锥刺,碰撞墙壁,发病七天尚未大便,心下痞结,间常言语恍惚,不思饮食,并呕吐涎沫,腹痛,曾两次急诊于人民医院,疑为“癔病”,给予镇痛安神之剂。治疗十数日,病复如故,决计改服中药。患者表情极为痛苦,颜面潮红,语言寂然。舌苔黄白,舌中有直形裂纹,脉来沉细而数。审系病源于“血室蓄热”,询及先期经行量多,色紫黑,未几即见头痛如裂,面红目赤,呕逆妄语等症相继出现,可知蓄热未尽,复因经后劳顿饮冷,感冒风邪,且头为诸阳之会,经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是以血室蓄热积久,移于阳明,乃挟风邪,上行巅顶,侵扰清空而致气血逆乱也。治宜先行清泄实热,拟大柴胡汤加减,外解风邪,内泻热结。主方:柴胡15克,黄芩12克,枳实12克,赤芍12克,芒硝12克(冲服),锦纹12克,青皮12克,二剂。外用,白芷30克,疏风安上,石膏60克,清降火热,薄荷脑为引,开水调敷头部,顷刻头痛顿减。

复诊:二剂下咽,大便通,唯头目眩晕,改用川芎茶调散专清头目风热,并加“更衣丸”频服,大便畅通,诸症如失,仅五天安然复常。追访三月,未再发。

[长沙方歌]

八柴四枳五生姜,芩芍三分二大黄,

半夏半升十二枣,少阳实证下之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医验案: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经典医案、方论
舌歪多年,两剂获愈:这个方子真神奇!
经方临床模拟练习-每日一案(第493期)
神通广大的小柴胡汤
胡希恕大柴胡合己椒苈黄汤医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