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雷州市调风镇后降村的历史由来

后将村委会,清朝时期,属雷州府海康县延和乡第十九都调襖社;民国时期,属海康县第七区调襖社;解放后(即从1949年12月5日起),属海康县第三区调风乡;1954年底属海康县第十区调风乡;1958年11月至1961年3月,属雷南县先锋公社调风乡;1961年3月后恢复海康县建制,属海康县调风区调风公社;1984年3月,属海康县调风乡;1988年属海康县调风镇后降管理区;1994年属雷州市调风镇后降管理区;1999年至今属雷州市调风镇后降村委会。

后降村,由于近于雷州第一高山石卵岭。它的海拔较高,比较寒冷。而雷州话的“寒”与“降”同音,故取谐名字后降村。曾用名户封村。 始建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黄、陈、李等姓聚居。其中第一大姓为黄姓,先祖黄守政原籍为福建福清延德乡人,在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被朝廷派任海南省琼州通判,任职期间卜居于雷州府调会坊东岭村。至清代部分后裔从东岭村迁居此地,人口869人。

东村寮村,始建于清代,由多姓氏南迁移民聚居而形成。因村民来自东市村,故该村命名为东村寮村,曾用名东市寮村。该村有吴、黄、赖、林、许、张姓。第一大姓为吴姓,从南兴镇东市村迁移至此地。第二大姓氏为黄氏,从后降村迁移至此地。第三大姓氏为赖氏,从廉江市香岭村迁移至此地。人口288人。

连村,始建于明代,由多姓南迁移民聚居而成,建村初期由九条小自我村组成的,由8条青石板路纵横紧密联系在一起,故名为联村,现更改为连村。该村主要姓氏有刘、宋、陈、黄、高、欧、吴姓。第一大姓氏为刘姓,始祖1416年从福建迁移至海康,1446年迁移至此地。第二大姓为宋姓,从东里符村迁移至该地。第三大姓为黄姓,1948年从卓村迁移至此地。人口190人。

森寮村,始建于清中期,由20多个姓氏聚居而成,因村四周长着茂密的树林,故取名木叁寮村、柴森寮村,最后定为为森寮村。至今村庄边上还有大片原始森林,自然生态环境非常好。该村姓是有比较多姓氏的村庄居住。第一大姓氏为何姓,始祖1736年从福建莆田迁入广东海康埕坡洋村,1801年从埕坡迁居至此。第二大姓氏为简姓,1736年从福建莆田迁移至今湛江市麻梓村,1801年迁移至此地。第三大姓氏为符姓,从福建莆田迁入广东海康仸堂村,1830年迁移至此地。其他姓氏也陆续迁来。总人口为2100人。

岭脚村,始建于1932年,从海康县调风镇森寮村迁入此地居住。因该村位于石卯岭脚下,故命名为岭脚村。曾用名龙湖村。该村姓氏有何、唐、符、林、谢、李等姓。第一大姓氏为何姓,明代从福建莆田迁移至广东海康白沙禄条村,后又迁移至调风森寮村,1932年再从森寮村迁移至此地。第二大姓氏为唐姓,明代从福建莆田迁移至广东海康唐家,后又迁移至英利曾家村,民国时期再从曾家村迁移至此地。第三大姓氏为符姓,明代从福建莆田迁移至广东,后又迁移至广东海康英利佛堂村,民国时期再从佛堂村迁移至此地。全村人口为313人。

西公寮村,始建于1940年,因在森寮村的西边,而取名西公寮村,曾用名新峰村。该村主要姓氏为蔡、林、陈姓。第一大姓氏为蔡姓,1941年从南兴镇山内村搬迁至此地。第二大姓氏为林姓,1941年从雷州市南兴镇岭高村搬迁至此地。第三大姓氏为陈姓,1940年从三水函头搬迁至此地。全村人口为366人。

信宜一村,始建于1968年,由于当时茂名市信宜县的人口越来越多,故迁移至此地而形成因为搬迁至雷州市时有信宜一、二、三队,该村属信宜一队,故将村名命为信宜一村。该村有巫、李、林、黄和叶姓,其中第一大姓为巫姓,明朝崇祯十年(1637年)从福建莆田迁移至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县,1968年又从茂名市信宜县迁移至此地。其他姓也是1968年迁入此地。现人口88人。使用粤语与雷州方言。

英央仔村,始建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因建村之初购买英央园居住,而取名为英央仔村。该村主要姓氏有陈、林、李、黄、何、王姓。其中第一大姓为陈姓,民国三十七年从南兴镇槽家村迁移至此地。第二大姓是王姓,民国三十七年从调风镇禄切村迁至此地。第三大姓是黄姓,同时从客路高桥村迁移至此地。该村有207人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徐闻明清至近现代移民祖籍考释(三)
讲述永强沙城姓氏大历史:永强沙城镇姓氏文化章
陈昌齐故居
湛江雷州市客路镇高上村概况
中国最新姓氏排名出炉,你姓啥?排第几?
广东信宜姓氏人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