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弄懂格律看此文:对《文镜秘府论》格律论的注析(收藏)「1」

格律是什么,格和律又是怎样关系?其实格律一如阴阳,是一种协合一体的关系。毛诗序》有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一、迄今最权威的格律论

国内迄今为止最权威的格律论,是在《文镜秘府论·论文意》篇有论:“凡作诗之体,意是格,声是律,意高则格高,声辩则律清,格律全,然后始有调。”(唐代华裔日僧遍照金刚(空海)编著的)

解释如下

1、“体”者:体式、法式也。

2、“意是格”:意者何?立意、意境、格局、意志、心愿也。

如《说文》曰“意,志也。”志者于人,意志、心愿也;于诗,立意、意境也。故《春秋繁露·循天之道》有曰“心之所谓意”也(董仲舒著)。又如《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充分阐明了意与诗与诗与意的紧契关系。

由此可见,“意”于个体为志为愿,于诗则为文字(言行)所表达出的立意、意境内容,即其代表和抒发的是思想、境界、胸怀、格局、意志、意识、感情、情趣、气概、气势。故,归结起来,可以以立意、意境和意象谓之。

“格”者何?窃推究以为,乃格范、规格、品格、格调、格局、风格是也。故“意是格”者乃个人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意境格局格调之程度之风格

●可见“意”“格”一体也。

晚清文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封台》中云:“什不闲有旦有丑而无生,所唱歌词别有强调,低徊婉转,治荡不堪。”

3、“声是律”:这是递进之阐述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故“声”者“律”也,即平仄、抑扬顿挫是也。其代表和抒发的是思想、胸怀、境界、格局、意志、意识、感情、情趣、气概、气势、气象,即为立意、意境和意象的融展。即声者律者,乃今之谓音律和韵律是也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评价李白的《忆秦娥·箫声咽》时说:“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那么“气象”者何?简单地讲就是气势与景象。然愚某认为它与意象有相近之处,是境界、气势、景物和情感汇聚成一体状物的结果。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融情状物的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融以情声,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然,气象则偏重于客体/景的拟状,而意象则更偏重于主体境界之情感融于景物之状也。

●复可见“格律”一体也。

4、“意高则格高”:此论正确至极。人若没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信念意志,诗则难有相应的立意、意境、格局、意象、感情的抒现和与之相符的风格气势与气象。那么相应之“格”者——即声律韵调则定低抑也。

观其诗可见,或哀婉或抑郁或惆怅或消沉或徘恻或低徊。如上曰之“治荡不堪”者,其音律虽萦绕回荡,但却轻佻放荡,其意格能会是高畅的么?或致观者眼浮潘金莲之影耳。试问这样的演唱者,之声调之演唱的内容意境、格局和情态,能会是阳春白雪之高唱和高彻高尘高尚的表演么?

反之依然,“意高则格高”也。如“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表现出了时间、空间的变换,虽其境界凄清和致茫茫之感,然却表现的是词人的境界格局超脱,和宏放的浩然之气概。故诗作,人无境界则诗无意境,则更难有高远的意境与意象。故大师王国维把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及亦分辨出优美和壮美的格局意境。“有我”之境界格局者,或抑郁或凄惨,亦或能至意格“优美”。然俗闲低能之无病呻吟者不在少也。故而,只有“无我”之境界格局者,方能至意格宏浩高远也。

充分说明意、格、律乃一体也。

在创作原则上王国维大师又分出了“写境”和“造境”这与境界格局有关和技法相关。当然,写境者,自然天成者也,然在灵运而须避呆状。造境者,凭思之拟、或出佳作,然需避生拼硬造、呆板闲发。“写景”与“造景”者亦也。然大师之“气象”者,是同时基于时空的质和量和两个方面的考察境界之概念也。意象气象者,可谓是境界意境的体状者也。因其会是诗人的灵魂与精神的提现。而灵魂与精神亦会在境界与意境中体现,故会形成或影响到诗词的意格。

如见某陈姓女诗人五排之《对话自然》[2],其明显之“有我之境”,其“造境”和“造景”之造凿也。

5、“声辩则律清”:“声辩”应为倒装句。“辩”者何?辩证区分也。即辩是非、别真伪、厘高下也。

如《墨子·经上》:“辩,争彼(论题)也,辩胜,当也。”意即争辩之义,是为了辨明是非对错,并对其纠正的。又如《礼记·曾子问》:“康子拜稽颡于位,有司弗辩也。”[3],可见辩证含决策之意。

故“声辩”,是指作者之辩声之决策运用和观者辩其声可知其境界意境之高低优劣也也。故者声,中之意也,及由此之发的韵律音节也。故“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可辨其有我无我之境、优美壮美,亦可区分“写境”和“造境”之意境意象也。

所谓“声辩”者,即表示用什么的情与声,即显示出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境界与意志意识。“律清”者,意即就知道自己怎样运用和用什么样的情声韵律来作诗书法情感了,即如何运用平仄、抑扬顿挫之音节的创作技巧了。故,“声辩则律清”,即你打算用什么样的情声来表达自己意志感情,和所达到的思想之境界意境与意象,那么声律的运用与风格色彩就鲜明明了了。这就是每人每首诗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与境界意境不同的原因。

6、“格律全,然后始有调”:“调”者何?声调、格调也。即指诗词的平仄和谐和抑扬顿挫之音节声韵,和其中蕴含展露出的风格、格局和才情品质是也。

若此,你选择了用什么的感情音韵来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思想意志,来达到和能达到什么样的境界和意境,那么这里边自然就有了“调”了把自己的格局品种也顺便表现出来了。

结论

由上之解释可知,格乃意、意乃格也。格律就像人之胸背阴阳一体,不可分割也。此文阐明了格律是什么及格和律的关系。即格律乃呈协同和合一体之关系是也。可见那些厌弃与欲抛弃格律者,和抛弃格律独树“意境”者,实乃本末倒置缘木求鱼掩耳盗铃之幼稚无知者也。

声明此文为解释诗律的专文,不允许搬运。引用者,必须注明出处。

注解:

[1]《对〈文镜秘府论〉格律论的注析》,是本人迄今解释“格律”最为专注的文章。

[2]此作为:五排《对话自然》,有论曰:似有郦波“风味”——每句都像是切割出来的,对话自然却造境景而缺乏自然美。且把“我”穿插于景之诗中——凸犯避忌。即作诗在描叙自然之状物时,不应凸显个体的主观意识,而至喧宾夺主。还有凑句堆砌生硬之感,佶屈聱牙,缺乏韵律美(经修之评)。

[3]《礼记·曾子问》:“康子拜稽颡于位,有司弗辩也”:这里解释的是“辩”,纠正的意思。指的是,一宗丧事而出现的两个丧主,司仪也没敢纠正。

故事原委:当卫君到鲁国来访,正赶上鲁国执政大臣季桓子家的丧事,其请求吊唁,鲁哀公无法推辞就只能陪之,并礼对代为丧主。可是桓子的儿子康子也在丧主的位置上(情形就像现在的年青者之不知礼如出一辙),这样就出现了“康子在丧主的位置上也向卫君拜谢并向灵枢叩头。当时的司仪也没敢纠正。

故孔颖达对此句的解释是:“有司,谓当时执事之有司(司仪),畏季子之威,不敢辩正。”

附:孔颖达,唐代经学家,是孔子第31世孙。经书注疏颇多,乃一代经学大家。

范宇舟

2021年11月11日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词的“意象”、“意境”
都来听听受益匪浅
如何将诗词写得更美
诗与象
“诗有三境”与“诗有三格”你有何见解?这是诗文创作的什么概念?
诗词的立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