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统编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板块与学生未来语文素养

前言:综合性学习的前世今生

统编小学语文在中年级和高年级的下册,安排“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三下第三单元的“中华传统节日”,四下第三单元的“轻叩诗歌大门”,五下第三单元“遨游汉字王国”,六下第六单元“难忘小学生活”。

(三下第三单元)

(四下第三单元)

   

(五下第三单元)

(六下第六单元)
为何统编语文教材在三、四、五、六年级的下册,每册都要安排一定量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呢?
 先来看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关于“综合性学习”的定义:“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可见,“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习、学科学习的重要实现途径,也是较高的学习能力的体现。
而对于综合性学习的定位,《课标》则如此描述:“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可见,《课标》是高度重视综合性学习,也积极鼓励教学中引领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多种学习能力。
《课标》进一步指出“综合性学习”的特点: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强调合作精神、设计开放和多元。其最终目的是将之前所学的语文要素综合应用于生活实践。而综合性学习在中学阶段将取代语文园地成为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两个单元设置一个综合性学习)。
《课标》对低年级(一、二年级)综合性学习的学段目标与内容是:“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课标》对中年级(三、四年级)综合性学习的学段目标与内容是:“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课标》对高年级(五、六年级)综合性学习的学段目标与内容是:“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美丑。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小学低年级教材没有明确编排综合性学习内容,这考虑到孩子的学习能力水平,但是在日常语文学习中需要渗透适当的综合性学习的因素。中年级两册教材有两个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一个出现在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华传统节日》,另个一个出现在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轻叩诗歌大门》,这两个板块,没有单独编排“综合性学习”单元,而是与单元学习内容融合在一起。小学高年级教材有两个综合性学习,一个出现在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遨游汉字王国》,另一个出现在六下最后一个单元(第六单元)《难忘小学生活》。需要注意的是,中年级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与本单元的内容有机结合,属于单元教材的一部分,而高年级的综合性学习则单独编排,属于独立的教材单元。从“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要求来看,从第二学段(三、四年级)到第三学段(五、六年级),随着年级逐级提升,编排从小综合到大综合,学习能力目标要求则不断提升。
高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独立综合性学习单元,看似与前面的教学内容没有关联,而实质上它是按文体将整个小学阶段所习得的语文要素进行综合应用。五下的综合性学习重点在于理性思维,也就是论述性文体相关策略和方法的应用;六下的综合性学习则重点在叙述性文体,强调情感的表达。
五下第三单元的单元导语非常清晰地表达出这个目标:“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至于“感受汉字的有趣,了解汉字文化”其实是这个研究性报告的主题而已。至于收集资料的基本方法,早在三下第三单元便已经设置为习作任务“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四下第二单元的语文园地中提出“查资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懂的问题”……
所谓“研究性报告”,其实就是科学类的小论文,因为缺乏实验的部分,所以更多类似于综述。五下第三单元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示范了一个综述的材料搜集与交流过程:从《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开始到《有趣的形声字》;第二部分给出了习作要求,从《我爱你,汉字》到《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必要性》,要求写一份关于汉字的研究性报告,其主题是《我爱你,汉字》。第三部分是给出了一份较为完整的研究报告的示范《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研究性报告,首先是立项,《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的作用就是确定研究主题。确立主题的步骤是,先回顾对某一主题的已有认识,然后针对某一现象设计问题,文中列举了汉字的各项特点,其问题是如何更多地了解汉字?这就是报告中关于标题和研究目的部分。
确立项目后,就是设计研究方法,由于是综述,所以这里的方法重点是收集资料,在《汉字真有趣》这个部分的活动就是围绕搜集来进行的。其中包括两个步骤,首先是搜集资料,包括查找图书、网络搜索、请教别人等;然后是将所有的资料通过一次趣味汉字交流会进行展示和交流,其实这就是一个对所搜集资料的整理和理解的过程。这是报告中关于研究方法的部分。
《阅读材料》第一部分包括五篇材料,算是上一阶段收集和交流后的结果,到这个阶段就需要对材料进行阅读、分类、概括、评价等分析,得出研究结论。这是研究报告中关于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以及分析和结论的部分。
有趣的是,阅读材料分成了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汉字的趣味性,其要求的活动趣味性强,主要是让学生对这一过程产生兴趣;第二个部分则要求更高,涉及到汉字字体的演变、汉字的起源(甲骨文的发现)、书法欣赏以及相关法规。教材要求学生根据第二部分的材料写一篇学术化的研究性报告。当然,如果能将两部分的材料综合起来完成一篇学术性报告,那就是一份颇具实用性的论述性文本了。其实,对于大部分学生,可以采用第一部分的资料来完成《汉字真有趣》的研究性报告,对于少部分学生可以以《我爱你,汉字》为研究主题,因为目前的五年级学生并没有接触过前面的新教材,衔接上存在较大的问题。
也就是说,到了五下第三单元,以往关于论述性文本的知识将支撑学生完成一份研究性报告,当然之前还是需要介绍一下研究性报告的格式与研究的基本过程。
而到了六年级下册,对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学生不仅要学会写策划书之类的报告书,还要将其实践运用,策划毕业联欢会,这就综合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协调能力等多种能力,综合性学习的目标才能做到位。

      关于五下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

    关于六下综合性学习(第六单元)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


新闻链接: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宣布,在2018级新生中开设“写作与沟通”必修课程,由该校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格非和历史系教授、教务处处长彭刚共同担任课程负责人。作为该校第25次教育工作讨论会的具体举措之一,该课程计划到2020年,覆盖清华所有本科生,并力争面向研究生提供课程和指导。

正致力于构建“双一流”的清华为何要将写作课作为新生必修课?在具体开设过程中又将面临哪些挑战?

 1.语病不断、缺少逻辑、不会总结……大学生写作能力退化

 “写作与沟通”,缘何成为清华所有本科新生的必修课?

 “我们致力于培养面向未来的领导者,而写作、沟通、表达能力正是领导者的必备素质之一。”彭刚告诉记者,“‘写作与沟通’课程定位为非文学写作,偏向于逻辑性写作或说理写作,以期通过高挑战度的小班训练,显著提升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有业内专家认为,此举不仅是对2017年年底教育部审核评估专家对清华“学生思辨与交流表达能力需要提升”的回应,也是对当今人才培养的一种反思。

 “高考作文与写作能力关系不大。高考作文都是有套路的,提前背好、记好就可以了。所以很多同学尽管高考分数不低,但真要归纳、总结一些东西,就不容易了。”山西某高校学生刘瑜说。

 而由于缺少论文写作相关的指导课程,有很多老师也不得不降低对学术论文的要求:只求格式严谨规范,内容方面却不甚严格。这也埋下了不少隐患。

2.高校写作教育有待加强

与不少大学生令人担忧的写作能力相比,众多大学的培养计划里,开设“写作与沟通”类似课程的却是寥寥无几。学生们的焦虑,似乎也只出现在需要写论文、交总结等“特定时间”。

 此前,北京大学教授卢晓东表示,大学生写作能力差的一个原因在于中小学阶段的写作教育没跟上:“在整个中小学阶段的语文设置上,我们对语法、字词的正确性方面要求非常高,比如字声要发音很准,写字的笔画不能出错,成语的解释只能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但是对写作的要求却并不高。”

与之相比,在国外不少名校,写作课早已成为其教育体系的关键内容。

一项针对900多所美国高校的调查显示,96%的四年制高校开设了大一写作项目。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写作课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有些文科专业的学生甚至被要求连上三学期写作课,课程要求也比较严苛。

“美国高校的写作中心于20世纪30年代兴起,目的是为来自不同学科领域和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提供写作方面的指导与反馈,尤其关注规范学生的学术论文写作。”方略研究院研究员刁若尘表示,“其核心思想是尊重学习者的‘主体写作过程’,往往以课堂写作任务为依托,采取多种多样、有针对性的辅导模式。反观内陆大学的写作教学,大多还停留在教师批改作文的阶段,对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帮助十分有限。”

 3.提升学生写作能力要多措并举

当“写作与沟通”课成为清华学生必修课,怎么开、讲什么、谁来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但有专家指出,要想补上大学生长久缺失的写作能力短板,远远不是一门写作课就可以完成的。

“比如普林斯顿大学,已构建起一个全方位服务于学生写作的体系。除了每年开设超过100场写作研讨班,要求本科新生必须参加外,还建有写作中心,为所有在校生提供免费的一对一写作辅导,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批判思考能力;针对在校生关于科学工程类的写作需求,另外专门开设两门课程;此外,还通过为教师提供用于教授学生写作的策略、资料和案例,及运营一部年刊,节选学生作品等诸多方式,致力打造整个学校的学术写作文化。”刁若尘介绍,“这调动了整个校园的写作积极性。”

尽管清华目前并未公布其更多的写作教育构想,但相关信息显示,校方已有思考。此前,在清华举行的写作课程建设研讨会上,“分级”教育成为不少在校教师的共识。

清华理学院教授白峰杉建议,写作课要“由浅入深、由窄及宽”。该校教务处副处长苏芃认为,可以把分级放大到低年级通识教育的读写课程、高年级专业课程、毕业生综合论文训练三个层级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国外名校怎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哈佛大学:融合学术、道德、社会问题的写作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统编七年级《语文》教科书责任编辑解析新教材四大理念、五大特点
七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语文七年级教科书编写说明之主要特点
作文单元设计的理性回归——从七上语文教材单元作文变化中透露的信息
七年级教科书每册6个单元,包括阅读和写作两大板块,穿插安排“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等内容。
2010年下期九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