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道,人道

本篇文章限时免费阅读

道德经:天道,利而不害;人道,为而不争,读懂受益一生

问过蓝天

已关注

所属专栏: 道德经:“天道”视野下的秩序与人生

众所周知,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其实分为两部分,一是《道经》,二是《德经》。

进一步的说,《道经》论述的核心是“道”——所谓“道”,其实是指超出人为认知之外的另一种存在,这种存在,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往往会与“天”这个字并用,故有“天道”这一说法。

道家人物画像

而《德经》探讨的是“德”——所谓“德”,是以人作为对象,即针对“人”而言,“德”才会有存在的意义。

当然,老子在《德经》中也讲道,人遵循“道”之规律,即“人道”,就是最大的“德”。

言外之意,老子探讨“德”,其目的就是为了给世人讲清楚“道”。

那么,“天道”与“人道”到底是以何种形式呈现呢?

其实在《道德经》的最后一章中,老子已经讲得明白——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也就是说,在老子看来,天道呈现出来的就是利而不害,而“人道”呈现出来的就是为而不争。

孔子问礼图

为什么如此说呢?

我们先看第81章原文,即: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在这一章中,老子一针见血的指出,好听的话,并不一定可信。不好听的话,却未必是假话;真正善良的人,口才大都不好,反过来,那些善于说话的人,却不一定是善良的人;真正有学识的人不会去卖弄学识,卖弄学识的人,大都不是真有学识的人。

因此,古之圣人都是不存占有之心,而是尽全力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富有——圣人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

老子:道德经

这就是“天道”的呈现方式——让万事万物都各有所得,而不是去伤害或损害它们;而“人道”的呈现方式,就好比圣人的行为准则一样——做事只是为了帮助别人,而从不与别人相争。

那么,天之道,为什么是利而不害:人之道,为什么是为而不争呢?

我们将从以下两个方面继续探讨,即:

一、天道,利而不害

在《道德经》中,老子讲“道非人为”,所以没有利或者害这样的分别。

言外之意,人才会“利与害”这样的分别,而“天道”却没有——“天道”没有任何人为的分别。

老子雕像

甚至可以说,“天道”就像天地一样,无私的承载并孕育万物,根本就没有“利与害”这样的分别。

当然,在老子看来,万物唯有自主的遵循“道”之规律,才有得以生生不息。

这就是老子讲“天之道,利而不害”的道理。

二、人道,为而不争

如上所说,老子讲圣人才可以做到“为而不争”。

所谓“为而不争”,强调的是遵循“道”之规律,即“无为无不为”,不与人争。

言外之意,凡有所相争,皆不是圣人之所为,亦不是契合于“道”。

老子雕像

当然,圣人之所以会“为而不争”,就是为了遵循“道”之规律,从而少有障碍,甚至无往不利。

而这其实也是圣人为什么“为而不争”的真正原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经》—下篇《德经》总结发言
【原创连载】道德经 深度解析《老子不读》之 无亲第七十九
为何孔子求“仁”,而老子却教人“不仁”?他们二人到底在说什么?
周高德:怎样读《道德经》
详解 道的含义层次:老子所用的“道”字的四个层次
《易经》的道德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