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临证思考18:祝味菊先生医案学习心得
祝味菊先生是民国时期上海著名中医学家,学兼中西,擅用附子,屡起沉疴,名噪一时,时人誉为“祝附子”,他倡导重阳理论,认为“阳气”是生命活动的源动力,人体的抗病能力就源自这个“坎中一阳”,这是生命体的根本所在,人体一切的生理活动皆是其变化的结果。

究竟这位前辈是如何践行扶阳理论的?只有从其医案中寻找线索,通过反复学习,我有以下心得,与同道交流。

1不讲“病原疗法”,强调“本体疗法”。先生认为疾病的发生是因为各种原因作用于机体后,机体做出的一种应答反应,中医的治疗目标是纠正机体的偏颇状态,使之重新恢复新的平衡,所以他很强调正气,强调本体。

在第五期《黄煌经方沙龙》的序当中,黄煌老师有一段话非常精彩,和祝先生的观点不谋而合:“《伤寒论》书名(虽曰)伤寒,但全书是讲人的应激反应,讲如何用经方来应对和处理各种不同的应激反应。人类面临的“应激源”很多,寒冷、酷热、潮湿、细菌、病毒、创伤、出血、疲劳、紧张、压力等等,有很多很多。人体接受的刺激不一,但人体的应激反应方式则一。”

我们不用管“应激源”是什么,只针对应激后的机体治疗即可。

2祝先生的医案有一个规律,就是他特别注重“太阳、阳明、少阴”三经的问题,分别采用“辛解、淡化、温潜”的方法治疗,绝大多数的处方用药都体现了这一点。
(1)开太阳常用麻黄汤、桂枝汤、羌活、蔓荆子等;
(2)畅利阳明多用苍术、半夏、郁金、大腹皮、陈皮、炒薏仁、生姜、干姜、白蔻仁等;
(3)温潜阳气多用制附片、黄芪、寄生、仙灵脾、菟丝子,同时配合重镇药:灵磁石、生牡蛎、生龙齿、石决明;安神药:炒枣仁、远志、茯神。“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这个组合结构有利于附子直达下焦,直补坎中一阳,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在出现脉细缓、神衰、失眠、心悸、心慌、易惊醒、神疲、健忘、嗜睡时,先生必用温潜药组;很多时候,舌脉症并没有明显的少阴阳虚表现,但是先生依然使用温潜法,培植元阳,说明他对人体的阳气是何等的重视,他认为,只有机体的阳气能时时保持充沛,才能保证疾病向愈的转归方向。

3由上面的内容我想到了现在扶阳学派卢崇汉老师提到的“桂枝法”和“四逆法”。桂枝法的基本结构是桂枝+二陈汤,桂枝开太阳,走左路主升;二陈畅阳明,走右路主降;一升一降就恢复了气机的正常周流,解决了浅一层的问题,这和祝先生的“辛解太阳”“淡化湿邪畅阳明”是何等相似;

四逆法的基本结构是四逆汤,这又和先生的温潜法相似,培植生命之极,解决深一层的问题。

反观现在的亚健康人群,在浅一层表现为一气周流的郁滞,而深一层则是下元的空虚,我们可以借鉴先生的学术思想。

4“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少阴蓄养元气,就是人体的“太极”;元气左路生发就是太阳,右路收降就是阳明,这是人体的“两仪”。人体的疾病不外乎是元气的亏虚和元气不能正常的运动,前者抓住“少阴”,后者抓住“太阳、阳明”,则思过半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感冒是什么?——对于感冒的认识之一
辨“病脉证并治”解+男女左右脉象说+三七生答问+病理浅说 + 灌水与纵火
太阳病学习总结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太阳证发热(长期低热)
《伤寒论》真谛!
柴胡桂枝干姜汤和柴胡桂枝干姜汤加附子的用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