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下悸和心悸的区别及治疗
              温暖心下
“心下”比较突出的主要证候除了“心下痛”和“心下痞”,还有“心下悸”。
“心下悸”为“心下”自觉跳动的感觉。《伤寒论》中治疗以“心下悸”为主证的汤方有两个,桂枝甘草汤和真武汤。我们先看桂枝甘草汤证的条辨: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桂枝甘草汤方: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此条辨上来便讲了其“心下悸”的原因,来自发汗过多、太过,其主要证候为:发汗太过后,两手交叉按于“心下”,因病人自觉“心下”空虚而悸动不宁,里虚欲为外护也,下意识地想要通过按的方式让“心下”的悸动停下来,故喜以手按心下。
那么,发汗太过怎么就会引起“心下悸”呢?首先要看汗是从哪里来的。
汗者水也,汗属卫气,气乃水之所化。卫分属太阳经,足太阳膀胱之阳化水为气,直出者上口鼻,横出者透内膜达肌肉,而发于皮
毛则为汗,汗者卫气复化之水也。
然水火气血是相互对应的,水与气病自然会累及到火与血病,血属营分,营生于心火,出包络,属于肝,循内网油膜,得小肠之气导之下行,此下行之血也,其上行外达之血,亦随手太阳小肠之气布达于外,透腔子,穿瘦肉达腾理,至肌肉,为卫之守,是名营血,也属太阳。
然气生于肾水,血生于心火,也就是说,发汗太过,既可以伤了卫气,也可以伤了营血,为伤在太阳;也更进一步既伤肾水,又伤心火,伤在少阴,太阳本与少阴为表里也。所以,发汗过多,有动肾中之气者,以气为汗之根,而肾为阳之宅、枝伤者,其本必戕也。有动心中之火者,以汗为心之
液,而心为阳之脏,液亡者,火必从之也。
    救肾气者,必以咸温,救心阳者,必以甘辛,咸性善下,而温能返阳,故四逆为救肾之剂;甘辛相合,而即气乃生,故桂、甘为益心之法也。
那为什么会表现为心下悸呢?“心下”为水升火降的场所,“心下”被水火有形物质所阻为“心下痛',有大、小陷胸汤证,“心下”被水火无形之气所阻又或者兼脾胃功能失调的为“心下痞',有半夏泻心汤证、生姜泻心汤证、甘草泻心汤证等等,由此看出,不论“心下痛”还是“心下痞”均为“心下”本身先出了问题,而“心下悸”却不然,“心下悸”为发汗太过后要么伤了血之源心火,要么伤了气之源肾水,心火受伤则影响其在“心下”的正常运行,肾水受伤则也影响其在“心下”的运行。
“心下悸”其实是汗太过后伤了心火或者伤了肾水后,导致心火或肾水在“心下”不能正常运行的表现,不是“心下”的问题,而是水火源头的问题。
桂枝甘草汤证为汗太过伤了心火,导致心火在“心下”不能正常运行而产生的“心下悸”,此“心下悸”为“心下”之火不足也,火不足水自然就会“闹腾”,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悸动跟水有关的原因。柯琴曰:“…故
悸叉手自冒,则外有所卫,得按则内有所依,如此不堪之状,望之而知其虚矣”,这个虚是心火不足造成的,所以其用桂枝入心振奋心火,炙甘草既助心火,又温补津液、健脾促进气血的生成。《伤寒附翼》:“此补心之峻剂也。”
桂枝本营分药,得甘草则内补营气而养血,从甘也。只此两味药,就能振奋“心火”,温暖“心下”,“心下”的火力足了,温暖了,水自然不会再“闹腾',也不会悸动了。此汤方中不须附子者,以汗虽多而未至于阳亡,不
须芍药者,以汗已止而嫌其阴敛也,可谓简单中见玄机啊。
桂枝甘草汤的服用方法比较特别,为“顿服',何谓“顿服'?“顿服”,可以理解为“把一帖煎好的整碗药剂,当做一顿,即一口气全部喝完,而不是分开来服用”,可见,此“心下悸”的症状还是比较急迫的。
桂枝甘草汤在临床上大部分被用于自觉心慌、心跳症状的心脏疾病,常用于诊断为心火不足的冠心病。实际上它的用途远不止于此。记得遇到过这样的一些病例:有诉说自己胃跳得非常厉害,整个上半身都在动,就是不算太疼;有诉说自己吃完晚饭后没过多久,感觉胃里一跳一跳的,像是心脏那样一跳一跳的,总是感觉胃跳得比心脏还快,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没有感觉
到疼痛,会动就是了;还有诉说自己最近平躺明显能看到胃部在跳动,按压上有些硬而且按压着感觉跳动得更明显,这是怎么回事呀,很担忧等等,这些人均感觉到了“胃”的跳动,按压后能缓解些,这些在临床上也不好诊断是什么病,如果不伴有其他症状的话,就是桂枝甘草汤证。所以,还是那句话,不管什么疾病,只要有自觉“心下”跳动明显的,用手按压会舒服些的证候,均可以考虑用桂枝甘草汤。
临床上用桂枝甘草汤治疗的疾病很多,包括失眠、心血管神经官能症、原发性低血压、心律失常等等,还被用于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炎等眼底病,以及青光眼初期的治疗等等。
大家也可以思考一下,高血压的病人有时候会感觉到血管的搏动,是不是也属“心下悸”呢?
接下来看两则医案
医案一:某女,39岁,1960年8月10日就诊。自诉:心悸而痛喜按,服许多止痛药罔效,大小便正常,时有自汗出。诊其六脉微缓,苔白滑。断为虚痛,用桂枝甘草汤:桂枝18克,甘草9克,顿服。服后痛即消失。
从这个医案中发现,在患病期间,病人服用了许多的止痛药无效,岂不知止痛药可不能乱服用,有些疼痛吃止痛药反而会掩盖了真实病情。很多疼痛,特别是五脏六腑的疼痛,患者很难辨别出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毛病。如盲目过早地服用止痛片,虽然可以暂时缓解疼痛,但由于服用止痛药后掩盖了痛的部位和性质,不利于医生观察病情和判断患病部位,不利于医生准确的辩证施治。另外,服用止痛药后让病人暂时感觉不痛了,可实际上病可能在进一步恶化,如临床常见的宫外孕发生大出血、阑尾炎继发坏死和穿孔,这种暂时的止痛会掩盖真实的病情,会使病症发展加重,造成严重后。因此,一旦出现疾病引发的疼痛或不明原因疼痛,患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查出疼痛原因。此外,止痛药的副作用也比较多,易诱发胃肠疾病、心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等疾病。
言归正传,我们继续看医案中患者的主要证候:①心悸而痛喜按;②时有自汗出。
首先,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心下悸”与“心悸”不一样,不能混为一谈(后面会详细论述);其次,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患者既然服用了许多的止痛片,说明此“心悸”疼痛的程度相对更严重些,凭此一点,就与桂枝甘草汤证不符合,桂枝甘草汤证的主要证候是“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虽然此患者心悸而痛喜按,但喜按与“叉手自冒心”还是有差距的。
但从医案中我们可以看到,此患者用了桂枝甘草汤后效果非常好,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对此只能得出一个结论,问题可能出现在这个医案的描述,其描述不够准确,也不够全面。
医案二:李某,女,21岁,1983年8月17日初诊。其母代诉:年前与母吵嘴而病,开始郁郁寡欢,不欲多言,后寐多不醒,呼之不应,或昏昏欲睡,或语无伦次,时轻时重。多次求医诊治,屡用理气泻下之品、病无起色,
迁延至今。见患者发育正常,面容呆板,两手交又护胸,问其故,但言心中害怕,耳中如物阻塞,脉浮大,舌淡苔白。病为癫疾,证属心阳虚损。处方:
桂枝45克,甘草20克,2剂,水煎。服1剂,精神好转。2剂而嗜睡除,言语增,病情稳定耳塞消失,自云如梦一场。效不更方,继服2剂,彻愈。
这个医案非常典型,患者本身因情志不佳生病,屡次用了理气泻下的药后伤了心火,出现了典型的两手交叉护胸、心中害怕的桂枝甘草汤证。这个医案告诉我们,甭管患者之前有过什么证候或者什么样的疾病,只要在当下出现了桂枝甘草汤证,就应用桂枝甘草汤,切不可陷入既往证候的迷宫。
                她心下如止水

我们继续看治疗“心下悸”的另一个汤方,真武汤证的条辨:“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方: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白术二两,生姜三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这个条辨的“心下悸”也是发汗太过引起的,桂枝甘草汤证为发汗太过以后伤了心火,此真武汤证为发汗太过以后伤了肾水之阳,伤了肾水之阳自然导致水在“心下”的运行失调而引起心下悸:邪水上泛则头目眩晕:邪水外发则身动(身体摇晃),振振欲擗地(身体摇晃站不稳,靠在地上会感觉舒服些)。
体内的水就像大海起了风浪一样,汹涌澎湃,四处泛濫,这就是真武汤证的象,用真武汤便能让四处泛滥的邪水停止下来,安静下来,保证水在“心下”的正常运行,因此把此汤的功效借用心如止水这个成语来形容为“心下如止水”。
“心下悸”的这两个条辨都涉及到了一个病因,就是发汗太过,发汗太过不但能伤及气血,还能伤到心火与肾水,可见发汗太过非常不利于人体的健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除了服用发汗的药物会引起出汗太过以外,大量的运动也会引起出汗太过,所以,运动必须适量。有的人为了保持身材或减肥,经常大量运动,结果不但体重没下降,心脏出了问题:还有的人以为出汗就是排毒,经常去汗蒸,结果有了心悸、心慌等症状。记去年1月份,一位朋友带来他的同事找我,他的这位同事主要是有心悸的症状,心里非常担心,一番询问后,发现他心悸的症状来源于晚上经常做大量的运动,因为白天没有时间,所以运动都安排在晚上了,晚上一番运动后每每大汗淋漓。于是建议他的运动不可以过量,尤其是晚上,运动后出微汗即可,并且同时警告其切不可掉以轻心,否则心脏就真正的出
问题了。结果他赶紧去做了心脏方面的检测,得知结果没问题后大意了,把我的叮嘱当作了耳旁风。今年春节后带他来的这位朋友告诉我说,他的这位同事已经做心脏支架了,当初以为我说的话危言耸听,悔不该把我的话当耳边风啊。我听到这个消息后,心里也感到非常遗憾,他的这位同事才四十多岁,事业正在蒸蒸日上的阶段,如果当初听了我的话,停止晚上的剧烈运动,减少运动量,那就不会发生这些痛苦了,这件事到底该怪谁呢?
所以,且不可轻视小小的出汗太过,它极有可能是你得心脏方面疾病或其他疾病的源头。类似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所以,每一种疾病都不是凭空而来,跟我们的起居、饮食、运动、心态密切相关。
饮食无规律、起居不节、运动不当、情绪波动大是生病的根本原因!得任何一种疾病都不是偶然的,必定是你自己身体日积月累的结果。任何一种治疗方法及手段都只能是协助你的身体恢复正常,绝对不能代替你的身体。
如果你生病时有幸遇见“好医生”能够对证下药,那也需要配合健康的饮食起居、运动等好的习惯,你的身体才会很快恢复正常。如若你不改变那些不健康的习惯,你就如同“扶不起的阿斗”,任谁也救不了你。如果你生病时很不幸遇见“不好的医生”一通乱治,那么你的身体想要完全恢复就遥遥无期了,就如同本来已经遍体鳞伤的身上再刺几刀。那么,你有能力分辨好医生或不好的医生吗?
大部分人对医学不了解,更没有分辨医生好坏的能力,身体不舒服去医院就两个目的,第一是要求医生给个正确的诊断,医生只有尽量详细地检查哪怕知道有一些检查不会查出什么异常,医生为了自我保护,排除漏诊危险也要求病人去做,结果呢?又给医生扣了过度检查的帽子,问题是很多时候就是所谓的“亚健康',没达到诊断标准,怎么下诊断呢?第二个目的就是要
求医生给出灵丹妙药,吃了病就能好,诊断都有问题,怎么可能有灵丹妙药呢?这种心态只不过是给靠广告宣传卖药的人机会罢了。
其实,你的健康是把握在你自己的手中的,顺应大自然的规律,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适量运动,凡事不要太累,心恋保持平和,就不容易生病。即使生病了,及时调整生活状态,坚持一段时间后就能改善。有的人说每天还有很多事要做坚持不了,期望便捷快速有效的“灵丹妙药”,那我开诚布公地告诉你,那是“传说”,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任谁也救不了你,你的身体是你的,你的疾病也是你的,要命还是要钱自己选择喽。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有些事终归不能“两全”。但如果你真的生病了,那么就必须停止一切不利于健康的习惯,否则你连命都没了,还有什么资格“贪图享受”?人就像是橡皮筋,拉的太紧时需放松,否则就会拉断。我们的生活也应该张弛有度,只要别太过就行。其实我们的身体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只要你给
它一些时间和环境,它就有能力恢复。如果你天天用它却不给它休息或补充
能量的时间,时间长了它必定“罢工'。所以,当我们生病了,不要急着向外求援”,一定先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当然如果你身边有“好医生”则更好,这样能全面引导你正确对待疾病;如若没有这样的“好医生”,那就自救,及时改变一切不利于健康的不良习惯吧。
我们再看真武汤的方药组合,茯苓、白术、白芍、生姜、炮附子,其中茯苓、白术、生姜均为健脾土之药,茯苓健脾利水为主,白术健脾固土为主,生姜健脾散水为主,为什么用的都是健脾之药呢?因为,五行中,惟土克水土能制约水的运行;炮附子振奋肾阳大温肾水,驱水邪;白芍,其体阴,其用阳,与附子合用,能开通寒水引附子进入,阴不开,则阳不入,不用白芍单用附子反而助其汗后更伤肾水。由此可见,医圣仲景用药之精良,每一味药都有其玄机,不可随意加减啊。真武汤里五味药的作用都与水邪泛滥有关,《后汉书》对“真武”的注解是水神,北方之神,可见在医圣眼里真武汤就治水的方子,所以命名为真武汤。
这样看来,真武汤证与桂枝甘草汤证从轻重程度上来讲,真武汤证远比桂枝甘草汤证要严重,真武汤证的“心下悸”伴有头晕目眩、身体摇晃站不稳;枝枝甘草汤证的只是“心下悸”,用手按着会舒服些。真武汤的服用方法为日三服',一天服用三次,桂枝甘草汤的服用方法为“顿服”,一剂一次喝完。可见,真武汤证虽然在轻重程度上比桂枝甘草汤证严重,在缓急的程
上却比桂枝甘草汤证缓和些,相比而言,桂枝甘草汤证更要急迫些,否则也不会“顿服”。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神经科的顽疾“运动神经元病”,常特征性地出现肌肉不自主的跳动。世界卫生组织把这种“运动神经元病”列为和癌症、艾滋病并重的五大绝症之一,正是由于对它的恐惧,当人们发现自己有肉跳时,常表现出特别焦虑和恐惧。在神经肌肉病门诊几乎每天都可见到这样的患者,医学上称为“良性肌束颤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预后良好。
这种良性的肌肉跳动其实是一群肌肉细胞产生收缩所引起的,在医学上称为肌束颤动。这种肌束颤动可以有不同的面积及幅度的大小,有的小颤动能感觉到但是看不到,较明显的颤动用肉眼就可以看出来,最多见于面部以及四肢。假如肌肉跳动并没有伴随著肌肉的无力与萎缩的话,这种肌肉跳动通常是良性的。正如其名称一样,具有良性的过程,不会进展为其他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这种跳动大部分是间歇性的,但是有少数人可能是体质因素而容易常出现。大多数人的一生中都经历过一定程度上这种肉跳,然而并没有注
意到它的存在,其实眼皮跳动也就是一种良性的肌束颤动。只有当这种肉跳广泛而持续时才会引起人们注意而去就医。
肌肉的跳动可能是一些神经肌肉疾病的警讯,这些疾病包括了脊髓中运动神经元的病变,周边神经病变及少数的肌肉疾病。这些疾病会导致运动神经细胞与肌肉间的讯号传递出问题,神经不稳定的结果就会放出一些多余的讯号,进而让肌肉跳起来了。运动神经元病(如肌萎缩侧索硬化,脊髓性肌娄缩等丿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没有特效的治疗。其较为特征性地出现肉跳,但这种肉跳多为持续性的,在运动及安静状态下均可发生,但与良性肉跳不
同的是,运动神经元病多存在肌肉萎缩和无力,且在肌电图检查时有着特征性的改变。
上面提到了两个疾病的名称,良性肌束颤综合征与运动神经元病,它们在人体的表现都有肌肉的跳动,那么,如果这种肌肉的跳动伴有“心下悸”,且有“又手自冒心”,按压后会舒服些,那可不可以用桂枝甘草汤呢?还有,如果这种肌肉的跳动伴有“心下悸”,且伴有头晕目眩、身体摇晃站不稳的症状,那是不是也可以考虑用真武汤呢?再比如,我们平时最常见的眼皮跳或
者嘴唇的跳动,如果伴有“心下悸”,是不是也可以用桂枝甘草汤或真武汤呢?再有,良性肌束颤综合征与运动神经元病,是不是运动后、出汗后、大量消耗体力后与桂枝甘草汤证与真武汤证一样加重呢?那么,这些病真的无药可治吗?
我们看两则医案。
许叔微医案:乡里市人姓京,鬻绳为业,谓之京绳子。其子年近三十,初得病,身微汗,脉弱,恶风。医者误以麻黄汤汗之,汗遂不止,发热、心痛、多惊悸,夜间不得眠卧,谵语不识人,筋惕肉,振振动摇。医者以镇心惊风药治之。予视之日:强汗之过也。仲景云: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青龙汤,服之则筋惕肉惕,此为逆也。惟真武汤可收之。予三投而大病除。次以清心丸竹叶汤解余毒,数日瘥。见之,云服完药后即未再发。随访至今,未再发作。
这个医案中描述的患者的证候是典型的真武汤证,此患者先是感冒,身微汗,脉弱,恶风,一付太阳中风(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的样子,本来应该用桂枝汤,却错用了麻黄汤(太阳病,无汗恶
寒者才能用麻黄汤)发汗,结果出现了汗遂不止,发热、心痛、多惊悸,夜间不得眠卧,谵语不识人,筋惕肉,振振动摇的证候,完全符合真武汤证的发病过程及证候,这就说明了此患者被误治发汗后已经大伤了肾水之因应当先用真武汤固肾阳驱水邪,然后再根据用药后的变化酌情使用其他汤方。
很多时候,如果患者的病情复杂,一个汤方则很难解决病人的所有证候,需要循序渐进,往往在治疗的过程中根据证候的改变更换不同的汤方。
如果上述患者误服了麻黄汤后,出现了汗漏不止,恶风,小便难,伴有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而无惊悸、筋惕肉瞩、振振动摇的证候,那该用哪个经方?那就是桂技加附子汤证了,“太阳病,发汗,漏不止,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所以,治疗的关键还在辨证,辨证就是抓主要病机,犹如桂枝加附子汤和真武汤,同样治疗汗漏不止,然证候的表现不同,用方也是截然不同的。
医案二:张某某,男,35岁,1968年8月27日初诊。患失眠6-7年,现每天至多能入睡2小时,甚则彻夜不眠,自觉迷糊,头晕,心悸胃纳不好,尿时黄,腰困,记忆力减弱,肌肉跳动。舌质红,苔淡黄稍腻,脉右虚弦,左沉细缓。辨为肾阳衰微,水气凌心。治以温阳利水,方用真武汤。服2剂,即能睡7~8小时。
这个医案中的患者表现最明显的证候是失眠,因此,很多医生在治疗的过程中易着重针对失眠,这就是误区了,这恐怕也是此患者失眠6~7年的原因吧。其实,失眠也是有原因的,找到这个原因就知道病在哪里了,知道病在哪里自然就会施治了。那如何找到这个原因?很简单,这个原因就隐藏在患者所呈现的证候里,比如此患者除了失眠外,还有头晕、心悸、肌肉跳动
等证候,这些证候都是患者的身体给我们发出的信号,关键是我们如何解读这些信号,就如同密码需要密码本破译一样,《伤寒论》就是解读这些信号的密码本,如果参透了它,熟练掌握了它,那么,这些信号很快会被你破译。
比如,此患者除了失眠外,还发出了头晕、心悸、肌肉跳动、记忆力减退、腰困等信号,这些信号就在告诉我们,此患者因肾水之阳不足导致水邪泛滋,属少阴病。医圣仲景曰:“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这样看来,少阴病本身也涉及睡眠的问题,所以此缠绕了患者数年的失眠,竟然服用了2剂真武汤就能睡7~8小时,不得不拍手称赞此医生的医术,完全掌握了医圣仲景辨证施治的思维逻辑。
有些时候,当我们多次运用经方没有效果时,不要断然否定经方的功效,更不能轻易否定医圣仲景,而是要在自己身上找问题,因为这种情况的发生往往是我们自己学艺不精,我们没有熟练地、完全地掌握仲景辨证施治的思维逻辑,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经方才不能充分发挥其巨大的作用。

            心跳的滋味
你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吗?
正常人在安静、或睡觉的时候或许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实际上听到的是动脉搏动的声音,这是正常生理现象,但一般感觉不到自己的心跳,一旦你明显感觉到心跳了,应该去看医生了,因为这可能是心脏出了问题。中医讲心主血脉',“心悸”为自己能明显感觉到心脏或血脉的跳动。我们平常说的心慌、心怦怦乱跳也属心悸。
“心悸”与“心下悸”还不是一回事,首先是自我感觉的部位和范围不样,心悸一般在心脏部位,比较局限,而心下悸涉及的面就广了,可以说为胸腹之间,但也可能在身体的任何部位,比较宽泛,比如肌肉的跳动;其次是症状表现不一样,心悸比较筒单,就是自我感觉心跳出了问题,去医院看病一般直奔心内科,给大夫一讲就明白了,心下悸就比较复杂,有时候甚至不知道该去看哪一科。
前面我们讲过“心下悸”的由来,是汗出太过伤了心火或者肾水之气引起的,桂枝甘草汤和真武汤分别治疗这两种情况下的“心下悸”。那“心悸是如何发生的?又该怎样治疗呢?
我们先看看《伤寒论》中以“心悸”为主证第一个条辨:“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小建中汤方:桂枝(去皮),炙甘草,生姜各三两,芍药六两,胶饴一升,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小建中汤的这个条辨讲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讲了发病原因,为“伤寒二三日”,得了太阳伤寒以后发生的,心悸为伤于寒。也就是说,此心悸可能也是从感冒而来,而这个感冒从寒而来。至于“二三日”可以理解成发病时间,也可以理解成寒邪入里潜伏的时间。何谓太阳伤寒呢?定义是“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日伤寒'。以此看出,此病源于寒邪侵入太阳,“二三日”后引起“心中悸而烦”,所以其必伴有“恶寒”,或者说怕冷的证候。
二、讲了发病特点,为“心中悸而烦”,感觉到心脏或血脉的跳动且伴有烦的症状,为什么会感觉到“悸”呢?前面讲过,“悸”来源于两大因素的影响,就是心火和肾水,此“心中悸且烦”指明了就是心悸,那么就是病在心火,因其先天体质或误治或后天的生活习惯,可能已经有了心火方面的问
题,所以受寒后心火更弱心主血脉,又生血,心火弱了会引起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血脉运行的动力来源于心火,内有心火不足加上外有寒气侵入,血脉的运行必然不畅,这时,人体不得不加大心脏的动力输出以维持血脉的正常运行,于是就出现
了心悸的症状。开车的人对这个现象会有体会,当车辆低速行驶时,变速器需要在低速档,以保证牵引力,可是如果这时车子还在高速档,那么就会出现发动机的抖动,心悸和发动机抖动的道理是一样的。再就是血液的生成依赖于心火,内有心火不足外有寒气侵入,不但影响其生血的能力,还会寒闭其血,郁而生热,于是就有了心烦的症状,这就是“心中悸而烦”的由来,
一为心火不足,二为寒闭其血,郁而生热。
那为什么有些人受寒后只是感冒发烧,而有些人受寒后却出现了“心悸”的症状呢?其原因也有二,一是跟先天的体质或秉性有关,比如,此人先天心脏的状态不太好,所谓的先天心火不足,又或者此人素来体弱多病或情志不佳,得了伤寒感冒后就容易引发心脏或血脉方面的疾病;二是跟误治或后天的生活习惯有关,比如,此人曾误服用发汗的药导致出汗太过,伤了心火或心血,再受寒引发心脏或血脉方面的疾病,还有可能此人感冒发烧后没有解表,反而用了清热或泻下的方法伤了心火或心血,再受寒引发心脏或血脉方面的疾
病等。所以有些人得了伤寒感冒后反而没有发烧等表证,而是寒气直接入里,
太阳与少阴本为表里,入里即入少阴,少阴包括手少阴心经与足少阴肾经,心悸自然是指寒气直入手少阴心经到达了心。
我们再看此证的治疗方法,桂枝(去皮)、炙甘草、生姜各三两,芍药六两,大枣十二枚(擘),胶饴一升。这个用药配伍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倍白芍再加饴糖,称之为小建中汤。
何谓建中?建中为建立中焦之气。
心在胸腔,属于上焦,治疗心悸为什么要建立中焦之气呢?《灵枢·营卫生会》曰:“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
中焦的主要功用有两个,一个是助脾胃腐熟水谷以化生气血,第二个是助脾胃转输气血。建中汤建中焦之气,既能助气血的化生又能助气血的转输,而心脏的动力来源于气血,气血足了心脏的动力就增强了,气血转输顺畅,寒邪自然不能久留,这就是心悸为什么要建中的原因。
建中汤分大建中汤、小建中汤和黄芪建中汤,大建中汤证主要是寒伤气,小建中汤证主要是寒闭其血,黄芪建中汤证则为其气血本虚,所以大建中汤的用药原则是以大温其气为主,小建中汤的用药原则以温通血脉为主,黄芪建中汤的用药原则以温补气血为主,三者的治疗范围有一个交又点,就是都包括腹痛,然而痛的原因却不相同。对此,大家可以结合《金匮要略》
看看。
言归正传,我们再看小建中汤的用药特点:
白芍加倍,白芍的用量比桂枝汤加了一倍,如果按照汉代计算,一两等于现代的15克,那白芍在这里用了90克,为什么?
这里的“心中悸而烦”,心中悸是心火不足引起的,所以用了桂枝、甘草助心火,烦是寒闭其血、郁而生热引起的,白芍味苦、酸,性微寒,与桂枝合用通血脉、解血郁、除烦,还能养血,所以在桂枝汤原有白芍量的基础上加倍使用。
胶饴重用,胶饴为饴糖,味甘,性温,入脾胃。是以高粱、大米、大麦、粟、玉米等淀粉质的粮食为原料,经发酵糖化制成的食品。主要含麦芽糖,有软、硬之分,软者为黄褐色黏稠液体,也叫软饴糖;硬者系软饴糖经搅拌,混入空气后凝固而成,为多孔之黄白色糖块。药用以软饴糖为好。
此外,注意药物煎煮时,胶饴为后下。
看了“饴糖,味甘,性温,入脾胃”这句话,可能有人会问,白术、人参均能入脾胃,它们与饴糖又有何不同呢?白术入脾胃,虽能祛湿但不能润燥,人参入脾胃,虽能补津液,又与血无关。而饴糖则是柔润芳甘,最合脾土之德,气血皆补,能助其化生气血及转输气血,可见,建中汤其实是以饴糖得其名、建其功啊,所以大、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均重用饴糖。如果按照汉代计算,一升等于现代的200毫升,一斤的液体等于现代的240毫升,那么一升的饴糖相当于200克左右,可谓重用。当然,最准确的计量方法是用200毫升的量杯测量。
《伤寒论》一书,小建中汤证共有两个条辨,一个条辨就是我们刚才讲的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小建中汤主之',以心悸而烦为主证;另一个条辨是,“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以腹中急痛为主证。二者皆因于伤寒,外有寒气侵入闭其血脉,内有心火不足,然其病证却不相同,一个为寒闭其血在上,为心中悸而烦,一个则为寒闭其血在下,为腹中急痛。
昨天跟一朋友聊天,朋友说她的血压偏低,平常易乏力,只要受寒或劳累后头就痛,痛时能感觉到血管“怦怦”地跳动,去医院检查说是神经血管性头痛,也没有好的方法,好几年了,发作时疼痛难忍,心悸,心烦,睡不着觉,十分痛苦,这就是典型的小建中汤证。神经血管性头痛是门诊头痛病人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因为引起这类头痛的原因都来自于血管,故统称为血管源性头痛。血管源性头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因头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头痛,称为原发性血管性头痛;有明确的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颅内血肿、脑血管炎等)所致的头痛,称为继发性头痛。这种头痛对病人来说,异常痛苦且缠绵不休;对医生来说,就目前临床而言,也是比较棘手的。然而运用《伤寒论》的思维逻辑,但凡此头痛伴有心悸而烦,用小
建中汤即可治愈。
小建中汤治疗有些高血压或低血压或心脑血管疾病的效果也是很好的,比如,有些心脑血管疾病一到秋冬天就加重,且其主要的症状是自觉心脏或血脉的跳动,还有些心烦,这类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小建中汤证;有些人高血压或低血压,头痛或不痛时能感觉到血管或心脏“怦怦”地跳动,这些人用小建中汤不但能马上缓解症状,而且可能治愈其高血压或低血压,这就是中
医辨证施治的魅力。
又比如说,有些人高血压或低血压,头晕目眩、恶心、身体摇晃站不稳,还自觉胸部的跳动,小便不利,那这些人就要用真武汤了,因为他们的症状完全符合真武汤证的证候;再比如,有些人只要受到惊吓血压就高,其症状如同平常我们不经意受到惊吓,立刻感觉到胸部“怦怦”地跳,用手压着胸
部会舒服些,那么这类血压升高就是桂枝甘草汤证。
再看看我们现在对待高血压的常见方法,除了人人终身服用降压药外,似乎没有什么其他的好方法,明明知道有些药物对人体的伤害很大,却偏偏要求病人天天服用,许多人不是死于血压高,而是死于药物的副作用,也就是所谓的并发症。最有意思的是,我们很多的中医生在治疗高血压病人时,也把治疗的重点放在怎么降血压上,一会儿用清心火的药,一会儿用清肝火
的药,似乎血压高就单单是与“火”有关,结果再怎么清热解毒,其降压的速度也远不如西医的降压药快。其实高血压或低血压只是人体的一个指标,并不能反映人体周身气、血、水、火的运行,然而高血压或低血压必定是人体某个部分出了问题,或者气、或者血、或者火、或者水,又或者是二者或三者兼而有之,这就需要我们辨证了,这就是中医治病的思路。
医圣仲景通过《伤寒论》一书教给我们辨证及施治的方法,人体是上下内外统一的,是不可分割的,绝不能头痛治头,脚疼医脚。就像刚才举的这几个高血压的例子,小建中汤证是病在内有心火不足,外有寒闭其血、郁而生热,其主证为“心中悸而烦'。所以不论高血压还是低血压还是心脑血管疾病等,只要有小建中汤证,用小建中汤必奏奇效。
这样看来,高血压还是疑难杂症吗?如果你秉承了医圣仲景在《伤寒论》中的辨证思想,那么,可能高血压只是一个很常见且好治的病了。我们不止一次提到误下,其实无论医生还是病人都不希望病被误治,为什么会有误下呢?那是因为误下以后,症状会发生变化,有的会被误认为病好
了。症状是什么,症状是身体机能下降或者身体与病邪做斗争的表现,发烧就是身体与病邪斗争的表象,误下以后退热了,病邪却入里了。高血压也是症状,原因无外乎气,或者血,或者火,或者水,又或者兼而有之,人体为了保证其正常运行,就自我调节升高血压,如果不辨明原因就盲日降压,那岂不是误治。
小建中汤治疗“虚劳”的效果也比较好,众多医家称赞小建中汤治虚劳伤寒的效果,《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小建中汤对一部分女性痛经的效果也比较好,痛经是西医的名词,是种妇女常见的症状,指的是在月经来潮时出现小腹部痉挛性疼痛,痛经又可分为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两种,原发性痛经指的是从月经初潮时即有痛经以后每次来潮均出现反复疼痛,继发性痛经指的是初潮开始有一个阶段在月经来潮前后并不感到疼痛,以后逐步出现腹痛,并逐渐加剧。常并发不孕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症与生殖道炎症。目前,临床针对痛经的方法
主要是服用镇痛、镇静、解痉药等,以治标为主。然而,我们都知道痛经一定是有原因的,那原因在哪里?又如何找到?这就是《伤寒论》的意义所在了。比如说,有些女孩子的痛经,一般在月经期间受寒后加重,疼痛起来那是生不如死,再伴有些心烦的,那用小建中汤一剂就中啊,且只要月经期间注意保暖便不易再复发。再比如说,还有些女孩子痛经时,伴有恶心的症状
且有时怕冷有时怕热,这就不是小建中汤证了,这是小柴胡汤证了。还比如说,还有些女孩子痛经的明显症状是小腹部下坠的疼,那可能又是黄芪建中汤证了。所以不论什么疾病,都不可拘泥于某一个病名或某一个指标,应综合其他证候综合辨证,辨证清楚后才能施治,否则就可能是误治
小建中汤在临床上的运用也非常广泛,有用于胃肠疾病的,有用于肝疾病的,有用于神经衰弱、心率失常、心律不齐、血管性头痛、低血压、贫血等等,总之,切不可看病名用方,一定有其证才能用其方。
我们再看一则小建中汤证的典型医案:患者,女,32岁,198年8月13日就诊,发热数日,经他医肌注退热针剂体温仍39℃,无头痛、咳喘、呕吐等症,觉心慌、心烦,无力,舌淡红,无苔,脉数。腹直肌拘挛。给小建中汤,言服药后汗出热退,未再用药。
《伤寒论》“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本案正是对此条的有力注解。患者感冒发烧被治疗后,无感冒的典型症状,却有了心慌、心烦等心悸的症状,这就是典型的小建中汤证,方证相应时,完全可以对号入座。
                    伤心欲绝
通篇《伤寒论》讲到心悸就两个条辨,我们讲过小建中汤证,再看以心悸为主证的第二个条辨:“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方(一名复脉汤):甘草(炙)四两,生姜三两,桂枝(去皮)三两,人参二两,阿胶二两,麦冬(去心)半升,生地一斤,麻子仁半升大枣十二枚。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者,伤于寒而后病;脉结代者,邪气(寒邪)阻滞而营卫涩少(气血运行不畅)也;心动悸者,神气不振而都城震惊也(心为君主之官,君主生病了,则其他脏无不震惊),为伤“心”欲绝。
此条辨中的心悸也由伤寒而来,与小建中汤证的证候不同有二:
一、有脉结代
脉跳动时有间歇,但止无定数者为“结”,多由邪气阻滞脉络所致,这里指被寒邪阻滞。脉有问歇,止有定数,即几跳一停者为“代”,多为脏器虚衰所致。这里是心的这个脏器虚衰所致,虚衰包括心火不足或者说心脏动力不够,还包括心血亏乏,心血亏乏则脉道枯涩。
也就是说炙甘草汤证的脉象比较乱,脉象虽有间歇,跳几下停一下,一会儿有规律,一会儿又没有规律,外有寒气侵入,内有心火不足与心血亏之,也可以说外有寒气阻滞,内有脉道固涩,造成脉结代。而小建中汤证在内只是寒闭其血、郁而生热,没有脉道枯涩,所以没有此脉象。
二、心动悸
比心悸多了一个“动”字,幅度大了,病的程度要严重一些,不但能自觉心跳,且跳动起来没有规则,一会儿很快一会儿很慢,一会儿有规律一会儿没有规律,尤其受寒后会加重。
此与小建中汤证的心中悸而烦”不同,“心中悸而烦”是内有心火不足引起心中悸,外有寒闭其血、郁而生热引起心烦,虽也有自觉心跳,但不是那种乱跳且不规则的急迫情况。炙甘草汤证的“心动悸”,是外有寒气侵入,内有心火不足与心血亏乏引起的,其程度远比小建中汤证急迫且严重,小建中汤证只是自觉心跳且有些烦,不会马上对生命造成威胁,而炙甘汤证急迫且严重得多。
炙甘草汤证却不然,不但能自觉心跳,忽快忽慢,没有规律,而且非常急迫,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可能会对生命造成威胁,甚至死亡。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脏方面疾病之心律失常,发作时与此症状非常相似。
不同的心律失常有其特有的临床特性,心率缓慢(<60次/分)而规则的以窦性心动过缓、2:1或3:1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房阻滞、房室交接处心律为多见;心率快速(>100次/分)而规则的常为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房性心动过速伴2:1房室传导,或室性心动过速;心率快速且不规则的心律中以过早搏动、心房颤动或扑动、房性心动过速伴不规则房室传导阻滞多见;慢而不规则者多见于心房颤动(洋地黄治疗
后)、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合并不规则窦房或房室传导阻滞。
显而易见,心率快速不规则的心律不齐类的疾病以及心率缓慢而不规则的心律不齐类的疾病发病时与炙甘草汤证相似。比如,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房颤时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如果再伴有脉结代的脉象,那么,这类心脏疾病用炙甘草汤的效果一定非常好,而且很有可能药到病除,不再终身承受心脏疾病的压力。原因就在于其有炙甘草汤证的证候,脉结代,心动悸。
目前,心脏疾病已属常见病,一旦被确诊,要么终身服药,要么手术搭桥、支架治疗,疗效却不一定尽如人意,为什么呢?
炙甘草汤的用药在《伤寒论》中是比较特殊的。首先,它以炙甘草为君药。甘草,中黄皮赤,味甘性缓,入脾而兼入心,能尽化急疾为和顺,是有名的“和事佬'。甘草炙过以后,增加了其火性,也就是增加了其通调血脉的功效。这样的话,炙甘草在此汤中的作用,一为缓急,二为通调血脉。看来医圣仲景用炙甘草命名此汤也是很有深意的。其次,炙甘草汤是《伤寒论》
中唯一用了大量补药的汤方,汤方中有生地黄、人参、麦冬、麻子仁、阿胶,
我们分别看看它们的功效。

生地黄在此汤中的作用主要是生津养血,荣养血脉。血脉干者、枯者,生地黄能使之润泽,重在滋养。人参在此汤中的作用主要是取其气凉质润,大补元气,复脉固脱。麦冬在此汤的作用主要是取其甘苦之味,润泽之质,由胃至心,使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也就是提升胃家水谷之气,润泽心肺,以助心生血。麻子仁在此汤的作用主要是取其滑泽之气,使气行于血,通润
血脉,重在通。阿胶在此汤的作用主要就是补血。
用药如用兵,这几味补药在炙甘草汤证中各有各的作用,形成了一个阵势。麻子仁通润是前锋,在炙甘草汤中为人参、麦冬、地黄之先声,以其气行于血,通润血脉;人参是中军,继之为振奋元气;麦冬是后勤保障,继之提升水谷之气以助心生血;地黄、阿胶是后卫,继之以滋养血脉补血
从此汤方中可以看出,炙甘草汤证的“脉结代,心动悸”是心的功能下到一定程度的表现,是伤“心”欲绝的象。而心的功能下降无非有两大点,
一是心火不足,或者说心脏的动力不够;二为心血亏乏,血不足以滋养血脉。
那么,在人体,血是从何而来的呢?血与气一直并行于人体,相互转化、相互作用且相互制约,即相生相克,缺一不可。水交于火化血,在卦为离,二阳一阴,离卦为火,为火生血之由来;火交于水化气,在卦为坎,二阴一阳,坎卦为水,为水化气之由来,水火相互转化又化生气血,然水火的能量
来源有二,一为先天,二为后天。先天主要来源于父母,或者说天地之间的造化,后天则主要来源于饮食,饮食进入脾胃后由水火相互转化为气血,脾胃为气血化生的场所,所以,气血的生成离不了心火、肾水、脾土的运化,不论肾气虚衰还是心血亏乏,都少不了调节心火、肾水、脾土。炙甘草汤也是如此,炙甘草、生姜、大枣重在补牌土、助气血的化生,桂枝重在助心火,
人参、麦冬重在补水,生地黄、阿胶重在补血,麻子仁重在通润血脉。
我们发现,炙甘草汤中没有用白芍,为什么呢?对于血脉方面的问题,白芍的功效重在除血滞,解血郁,而炙甘草汤证只是心火不足与心血亏乏没有血滞或血郁的证候,所以不用。
炙甘草汤的煎法也很特殊,用清酒和水煎煮诸药。《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凡水酒合煮之汤,一为炙甘草汤,用酒七升、水八升;二为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酒水各六升;三为芎归胶艾汤,酒三升水五升,由此可见清酒的作用,补阴剂中以此通药性之迟滞,散寒剂中以此破阴寒之凝结,而使用时又有轻重之差。炙甘草汤,用清酒及水煎煮的量大于其他两
个汤方,说明补药煎煮的时间需要比较长。
这三个汤方用的均为清酒,何谓清酒?据史料考证得知,清酒最早起源于中国,主要分为米酒和黄粱酒两大类,米酒由大米经过发酵酿造而成,黄酒由小米经过发酵而成,不添加任何非发酵物质,不含任何人工添加元素,属纯天然发酵制品,在饮用方式上,清酒可与高酒精度白酒或纯净水掺兑,
且不影响口感。目前市面上品质好的米酒、黄酒等均属清酒,可以根据自己对酒的耐受力来选择。
《伤寒论》中,小建中汤与炙甘草汤都是治疗以“心悸”为主证的汤方,小建中汤证是“心悸而烦”,炙甘草汤证是“脉结代,心动悸”,二者治疗的范围仅限于心火不足与心血或郁或亏乏引起的“心悸”,不涉及水与气。此外,心悸还出现在四逆散证中,四逆散由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组成,
“或为悸”、“悸者加桂枝五分”,此“悸”也是心火与心血出了问题。而'心下悸”既有心火不足引起的,又有水不化气引起的,以此为主证的两大主方,分别为桂技甘草汤和真武汤,其他还有小柴胡汤证中,“或心下悸,小便不利”,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此“心下悸,小便不利”为水出了问题,少阳三焦水道不利引起水不化气以此看出,“心悸”与“心下悸”不是一回事,请大家辨证时慎之又慎。
时常听见有些中医生埋怨《伤寒论》中的经方不好使,为什么呢?仔细一询问,无一例外是根本没有掌握仲景在《伤寒论》中体现的辨证思维逻辑,比如,病人主诉为心悸,明明是小建中汤证的“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此证是受寒后引起的,却偏要用桂枝甘草汤,殊不知桂枝甘草汤证是“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此证是发汗过多后引起的,结
果方不对证,自然不会有好的效果。又比如,病人主诉口苦、两胁不适、四肢冰冷、便秘、一会怕热一会怕冷、还有心悸,这明明是四逆散证,却用了小建中汤,当然也是方不对证,自然治不了病。碰到这种情况,有些医生不但不去反省自己学艺不精,反而责怪《伤寒论》中的经方不好用或医圣仲景的治疗水平有限,这种想法是偏激的,也是绝对不可取的!使用经方的中医生们还是要仔细研读《伤寒论》!
我们来看几则医案
医案一
人年五十余,中气本弱。至元庚辰,六月中病伤寒八九日。
医见其热甚,以凉剂下之,又食梨三四枚,痛伤脾胃,四肢冷时昏债。罗诊之,其脉动而中止,有时自还,乃结脉也。心亦悸动,吃噫不绝,色变青黄,精神减少,目不欲开,独卧恶人语,以炙甘草汤治之。成无己云;补可去弱,人参大枣之甘,以补不足之气;桂枝生姜之辛,以益正气;五脏痿弱,荣卫涸流,湿剂所以润之,故用麻子仁、阿胶、麦门冬、地黄之甘,润经养血,复脉通心是也。加桂枝、人参急扶正气,生地黄减半,恐伤阳气。服之,不效。罗再思脉病对,莫非药陈腐而不效乎?再于市铺选尝气味厚者,再煎服之,其病减半,再服而愈。
此医案讲的是,一患者伤寒后被凉药误下,又吃了偏凉的梨,大伤了脾胃,出现了结脉,一旦出现结脉就说明“心”也受伤了,心亦悸动,这就炙甘草汤证了,于是用了炙甘草汤,结果患者服完之后没有任何的效果,这是为什么呢?这位罗医生思来想去,辨证准确,用方也无误,那肯定是药的质量出问题了,赶紧再去药店亲自品尝药物的气味选购,选购完再煎煮让患者服用,患者服用后病证马上减缓,第二次服用就痊愈了。
这个医案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药物品质的重要性。现在市面上中药的品质鱼龙混杂,有些商家为了让药物变得“漂亮”,不惜一切手段,各种“烹制”方法也是五花八门,这也是中医现在面临的问题。
中药最讲究药材,古今医家都喜欢使用地道药材,在中医处方笺上,许多药名前标有“川、“云'、“广”等产地,“川”即四川,“云”即云南,“广”即广东、广西。这些药物大多就是地道药材。地道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
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
地道,也有说是道地,也即功效地道实在,确切可靠。
中药的生长环境比较复杂,因水土、气候、日照、生物分布都不完全相同,因此,药物本身的质量,也即其治疗作用有着显著的差异。如白头翁就有16种以上不同植物来源,正品应为毛莨科植物白头翁,其他属于石竹科及菊科的一些同名的白头翁的功效就明显弱些。又如不同品种大黄的泻下作用也有明显差异,掌叶、唐古特等正品大黄,具有明显的泻下作用,而一些混杂品次大黄,如华北、天山等大黄,其泻下作用就偏差了。另外,如中国长白山的野山参,中国东北各省与朝鲜、日本的园参,其生长环境不同,药理作用与临床疗效也都有明显出入。再比如我们熟知的产于浙江的贝母,叫浙贝母、大贝母或象贝母,长于清肺祛痰,以祛止咳为主;而产于四川的川贝母,长于润胪止咳,以润燥止咳为主,因其生长环境不同,治疗的功效差
异性很大。
到目前为止,常常得到入们赞誉的道地药材如甘肃的当归,宁夏的枸杞子,四川的黄连、附子,内蒙古的甘草,吉林的人参,山西的黄芪、党参,河南怀庆的牛膝、生地、山药、菊花,江苏的苍术,云南的茯苓、三七等等。
当然,道地药材毕竟数量有限,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也常用一些同名而产地不同的药物来代替。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选用那些陈年的、腐朽的特殊经过”加工的药材。

医案二:吴某,20岁。咳嗽多痰,微有寒热,缠绵数月,形体日赢,举动气促、似疟非疟,似损非损。温凉补散杂投,渐至潮热,时忽畏寒,咳嗽食少,卧难熟睡。因见形神衰夺,知为内损,脉得缓中一止,直以结代之脉而取法焉。此阳衰阴凝之象,营卫虚弱之证。谛思结代之脉,仲景原有复脉汤法,方中地黄、阿胶、麦冬正滋肾之阴以保全;人参、桂枝、大枣、生姜、白清酒,正益心之阳以复脉。用以治之,数月沉疴,一月而愈。
此医案中的患者从表面的症状来看,似乎以咳嗽为主症,其实咳嗽也只是证候的一个分支而已,所以治病时切不可纠结于此。再有,此患者除了咳嗽外,还有两个重要的症状,一为举动气促,二为脉结代,这就提示“心”已大伤了,非炙甘草汤不能治了。这也说明此患者咳嗽的根源在“心”,为什么这样说呢?咳嗽本是肺的问题,然肺与心相互制约,为心火克肺金,当心
火的力量非常弱的时候,肺金会反过来“欺负”心火,自然也会出现咳嗽等的症状。从表面上来看咳嗽似乎是肺生病了,其根源却是心火先弱了。因此,大补心火,制约肺金,咳嗽等症自然消失。这样看来,归根结底,辨证还是最关键的,不管什么疾病什么症状,有其证就能用其方!
医案三:韩某某,男,46岁,农民,1983年4月8日就诊。主诉:胸前区闷痛、气短乏力已3月余。症见面色不华,精神疲乏,胸闷作痛,虚烦多汗,心悸失眠,舌淡红,脉结代(期前收缩)。方用炙甘草汤,处方:党参
30克,大枣15克,炙甘草10克,生地黄、麦冬、阿胶各20克,生姜、桂枝各5克,火麻子仁6克,3剂,日1剂。取38度白酒40m与水同煎,阿胶烊化。6日后复诊,精神尚好,心胸舒展,脉无结代,拟红参30克,分3
次用冰糖与水炖服,随访未复发。
此医案中描述的患者的证候,实际上就应该是常见的冠心病,这位患者很幸运,碰到一位经方家,只用了六付炙甘草汤就把如此可怕的、一旦患上几乎能纠缠人一生的心脏疾病治好了。但很多心脏病的患者就不一定这么幸运了。
前段时间我的一位朋友来看病,一番询问后,发现她心脏的状态不太好,于是赶紧给她敲警钟,当时她很不在意,称没有任何的症状,即便这样,我还是告知了她今后的注意事项、保养方法等。结果不到半年时间,她因心脏病突发做了支架。听到这个消息后,我的心里是很不舒服的,不舒服有两点,一是她当时大意了,根本没有按照我的方法执行;二是当她心脏出现不适时,
没有及时用中医的方法治疗,如果用中医的方法治疗,很有可能就会痊愈,而不是现在这种即便做了支架,还要天天还要吃抗血栓类药的惨状,因为这些药毕竟对人体是有伤害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悸伤寒论中的治法归纳
天使说伤寒61(102条)
《伤寒论》:温振心阳:桂枝甘草汤方证(二十八)
脂溢性脱发: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桂枝加黄芪汤
桂枝甘草汤
心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心悸(病毒性心肌炎)---栀子豉汤证+心悸痛--桂枝甘草汤证+心悸--苓桂枣甘汤证+心悸(阵发性心动过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