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线与在校——面向未来的混合式教学与教研”云端研讨

当前,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居家线上学习成为学校主要授课方式。各地教研机构和学校积极实践,总结出很多优秀的教育教研经验。海淀区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首批高中化学学科教研基地、“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示范区,海淀进校教育集团积极应对,针对教师线上教学的问题与需求,启动了“中小学线上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紧急攻关项目,开展线上教学研究,研制线上教学评估标准,并连续召开了六次系列研讨会。
为探索常态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方式,分享各地教研机构和学校混合式教学与教研的实践探索和研究成果,2020年4月29日,“在线与在校——面向未来的混合式教学与教研”研讨会在线上成功召开。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承办,中国教研网提供技术平台支持。本次会议也是海淀进校教育集团第七次线上教学研讨会。

本次会议分为四个内容单元:在线学科教学、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创新、支持教师混合式教学的区域教研创新、混合式教学研究前沿。来自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香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东城区教委、江苏省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以及北京市十一学校、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河北省保定市第十七中学、云南省昆明市实验中学、海淀进校附属实验学校的16位一线教师、教研员、校长,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负责人以及高校教授,围绕主题分享混合式教学与教研的创新实践与研究成果。会议采用现场研讨和云平台直播的方式,来自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教育同行齐聚云端,在线参会并互动研讨,直播观看32万余人次(文后附会议视频回放网址

上午的研讨由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常务副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申军红主持。

   第一单元 

   在线学科教学


主题:对线上教学资源开发与使用的思考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主任助理、物理教研员  崔 琰

海淀进校主任助理、物理教研员崔琰博士以“对线上教学资源开发与使用的思考”为题展开分享。
崔琰老师提出,尽管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存在时空场域的差异,但其指向学生发展的本质没有变,线上或线下的教学设计都应该是基于课程标准的设计,通过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质量。
1
课前引导

课前引导的定位不是教研论文,而是给学生的阅读材料;不仅是知识,更是学习活动经验的积累;不是习题的堆砌,而是提炼整合的问题。

课前引导的价值不是学生简单学习,而是引发思考;不是打击知难而退,而是激发学习兴趣;不是面面俱到,而是精准诊断学生起点。

2
课上指导

基于驱动性问题和学习任务创设学习情境,设计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教师通过及时、有效地指导,促进学生认识的提升与能力的发展。

3
课后诊断

课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过程诊断,明晰学生认知发展的路径,通过概括论证、关联整合、策略反省等明确学生概念理解的程度,通过模型建构、推理论证、质疑创新等把握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水平。


主题:打造心中有“人”的课堂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历史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陈亚利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历史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陈亚利老师以“打造心中有‘人’的课堂”为题,从一线教师的角度对疫情期间在线教学阶段的探索以及复学之后如何实施在线与在校混合式教与学做了分享。她强调要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学习,打造心中有“人”的课堂,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思想与表达,让课堂成为思维的乐园,成为促进学生成长的家园。

1
在回望中梳理课堂新变化
  • 换位思考、理解学生难处:侧“耳”倾听、“目”中有人

  • 激发兴趣、持久吸引学生:

30分钟大班群:主讲教师上课,前置任务驱动、基于问题的课堂

20分钟小教学班:N位助教答疑,推送学习资源、适当抛出问题,适时回应学生问题

最终形成前置的自主学习、探究的课堂学习、反思的提升学习,别样的翻转课堂。
2
在展望中构建课堂新常态
  • 研制线下学习任务清单
  • 抛出核心问题的课堂教学
  • 渗透有指导的自主学习
  • 开展有意义的学习小组

主题:整合·契合·融合
           ——线上教学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林秀艳

海淀进校副校长林秀艳以“整合·契合·融合——线上教学的设计、实施与评价”为题,简要介绍了两组案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点思考。

1
两组案例
  • 防“疫”有道——基于社会性议题的线上项目式学习集团共享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由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团队研发,海淀进校教育集团成员校教师组织实施,面向海淀进校教育集团全体学生,并与全国20多个地区200多所学校开放共享
  •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线上整本书阅读的设计与实施
由海淀进校附属地质中学语文教师团队组织设计和实施,以学习活动链和资源供给链支持学生学习,学生的活动指向看得见的成果和作品。
2
三点思考
  • 课程视域下的线上教学设计:线上教学设计是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要关注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几大要素以及课程专题的确定,突出学科内、学科间以及课程类型的“整合”
  • 活动视域下的线上教学实施:线上教学实施要尤其关注学习活动与线上教学其他要素的横向匹配和纵向贯通,凸显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优势互补的“契合”
  • 资源视域下的线上教学评价:特别关注学生和资源的交互,强调二者的“融合”。资源的选择要精准、丰富、可选择、形式多元,资源的使用要注意通过任务驱动、应需而设、评价激发。
要关注线上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三位一体,以及课程、教师、学生的三位一体,提高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实现学科内、学科间以及跨学科的课程整合,最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
主题:互联网思维下的在线学科教学反思

海淀进校附属实验学校高三年级主任、数学教师  于明辉

海淀进校附属实验学校高三年级主任、数学教师于明辉分享了团队基于互联网思维进行在线学科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1
用户思维

在教育教学中的最大体现就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在目前线上教学阶段,主要通过年级集体问卷星调研、线上主题班会和学科教学三个层面了解学生的需求。

  • 了解需求——在线学科教学的起点
  • 激发动机——在线学科教学的“发动机”
  • 深度参与——在线学科教学的“加速器”
2
极致思维
打造“品牌课程”,用极致的钻研探索和课程产品吸引学生到学习中来。
3
平台思维

学生们的微课不仅是直播课堂上最优秀的教学资源,更是课后辅导答疑、同学间相互切磋的舞台。通过提供在线学科教学平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成就教师专业成长,最终实现师生共赢。

4
跨界思维
  • 提供展示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更多的“获得感”;
  • 学生“深度参与”学习活动,让学习真实发生,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更有效;
  • 教学相长,教师获得专业成长,收获职业幸福感。
互联网思维反思在线学科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发生,用极致的课程产品让学习真实发生,用跨界思维创新教育的全过程,最终实现师生的和谐共赢!

主题:用专题引导学生线上线下自主学习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中学语文教研员  黄玉慧

海淀进校中学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黄玉慧老师以“用专题引导学生线上线下自主学习”为题,与大家分享了三点思考和实践案例。

黄老师提出,我们首先要明确专题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问题,即专题是要围绕学生的成长目标组织学习资源和学习内容,通过设计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任务加以引导,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1
优化总体设计——教研教学学习是建设性创造性生产
  • 转变观念:把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有意识地转向对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的设计
  • 精心设计学程:精要成长目标、精准学习任务、精巧学习活动、精良学习产品
  • 学生深耕学程:深度阅读、深层思考、深刻认识、科学学习
  • 产品优质:优质产品定位、优秀标准指引、优化反思提升、有效生产
2
精简学习细节——教师抓住人,学生动起来
  • 精要目标引导:明确明白、聚焦集中、切记贪多、重在达成、自成系列
  • 精准任务引导:主次分明、指令明晰、要求具体、指导到位
  • 精巧活动引导:动笔动脑、整体思考、读写融通、舍得时间、敢于静默
  • 精良产品引导:形式多样、听说读写、语言精神、从教到学的评价
3
提高学习效率——系统设计、整体思维、联系思考

教师要在设计教和学的时候整体把握,从横向和纵向的角度系统思考教学内容、问题、任务、活动、评价的各环节,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 放开手:教师停下来 

  • 暂停键:心要静下来 

  • 真思考:手脑动起来 

  • 选择性:课程活起来 



   第二单元 

    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创新



主题:学生居家学习期间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
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  田 俊

北京市十一学校田俊校长分享了校本教研方面的具体实践做法和思考。学校利用企业微信平台,面向课程首席、年级主任和教研组长,开展了常用技术、教与学、居家学生工作三个方面的校本教研。

1
基本需求、学校供给

在线教学使教师在技术层面临很大挑战。学校围绕技术应用的五个环节——在线教学、实时反馈、作业收集、在线检测、诊断评估,形成分类培训课程,精品式供给教师学习资源

2
聚焦关键问题、设置撬动杠杆

学校聚焦线上教学关键问题,开展了“基于疫情情境的学习设计”单元案例征集和“学生居家学习指导”特别项目申报活动。通过单元案例征集,教师的课程研发意识进一步增强,课程资源观、课程研发能力得到提升。通过特别项目研究,教师将自己面临的“困惑”和“痛点”转化为校本教研的“思考点”和“行动点”,形成一系列实践研究的成果,提炼出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3
引领教研视角和典型示范

学校面向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开展居家学习安排、课程学习形式与效果、学生自主性、家长支持度、教师适应性等方面的诊断,并基于诊断结果引导教研组反思课程规划的清晰性、课程形式的适切性,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基于诊断的教学改进,形成典型示范,带动了线上教研的深入推进。

田校长指出,线上教研,要给老师、给年级、给教研组留一定的空间,让想法喷涌出来;要搭建平台,让智慧流动起来;要善于发现典型,让经验沉淀下来。  线上教研使得教师合作、协同在增强,线上学习资源在沉淀,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实现有了可能,教与学的互动方式在发生变化;线上教研势必会帮助在校教研突破时空限制、甚至打破校际和区域壁垒。

主题:学科整体规划,学生自主选择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  李晓辉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李晓辉校长分享了学校高三试开学阶段教学安排与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

1
高三试开学阶段教学安排

学校结合疫情防控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在教学安排上突出: 


学科整体规划:

时间整体安排,分阶段保证学习质量;

线上线下衔接,兼顾不同学生的需求;

学科整体安排,保证每日每科师生互动。




学生自主选择:

居家自主学习

教室面授学习

教室直播学习

在校自主学习

2
对校本教研的再认识

校本教研助力学科规划落地

校本教研团队共同完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学科内容规划、教学方式选择等重要工作。

校本教研创新源于问题发现与解决

现实问题和需求为校本教研工作指明方向。疫情期间的在线学习、高三试开学阶段的在校在线混合式学习、面向未来发展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

校本教研的垂范作用

为教师个体的适应、教研形式的创新、教育者与学习者身份的转换提供示范和引领,助力教师成为适应新情境、紧跟时代步伐的优秀教育者。
主题:聚焦网络学习环境 促进校本教研机制创新
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校长  金卫东
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金卫东校长从背景、机制探索、环境支持、反思展望四个方面,分享校本教研机制创新的实践探索。
1
基于战疫背景的理性思考

疫情引发的全在线教学,给教学带来了变化:学习环境从实体空间走向家庭场域,教师角色从技术适应走向模式创新,教学模式从传统模式走向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混合式。

2
基于校本机制的实践探索

做实教研共同体机制,专业引领、同伴互助

以互联网为平台,以教研团队为服务对象,教师在全方面、多层面的引导和引领下,基于共同的价值观和愿景,在专业实践中互助合作,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完善持续性改进机制,反思研讨、转变观念

聚焦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在持续改进的机制下,加强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评价设计,引领学生自主地学习、探究、质疑,创新线上学习分享、合作、反馈等新方式。

推进发展性评价机制,注重过程、扬长容短

参照《中小学在线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试行)》,结合学校特色推出在线教学的评价量规,指导教师精准教学、不断改进。

确立教研训互融机制,课题引领、学用结合

通过项目式学习设计案例引发教师思考和创新混合式教学,促进教师把问题转化为课题、将实践转化为思考。
3
基于外部联动的环境支持
要做好基于外部联动的环境支持:一是深化技术保障,发挥平台优势;二是开展家校沟通,助力智慧云伴;三是注重心理辅导,预防情绪感冒。
4
基于面向未来的反思展望
面向未来,学校的信息化再出发,我们应该认清发展趋势,找准突破方向,抓准操作基点,重建教育生态。
主题:构建云端教师研修共同体
河北省保定市第十七中学校长  李梅

河北省保定市第十七中学李梅校长围绕“构建云端教师研修共同体”这一主题介绍了学校的思考和做法。李梅校长提出,这次疫情是一次大考,考验学校的应对能力,只有明确要“研究什么”“怎样研究”,并了解教师“研究得怎么样”,才能有效应对考验。

1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及时发现教与学问题

学校鼓励教师撰写直播课堂教学日志、开展校园三级巡课、进行每日直播反馈、开展教情、学情问卷调查,综合利用多种途径发现教之困、学之惑。

2
利用网络进行前置问题研究

为帮助教师解决在线教学中的各类问题,提升教师线上教学的品质,学校利用多种网络平台开展云培训和云教研。

3
利用云平台收集展示教师研究成果

为了促进教师线上线下活动的交流,将疫情的危机变为改革的契机,推进教学方式的深度变革,学校利用云平台收集展示教师的研究成果,包括项目组学习成果,课题研究成果等。

疫情期间的线上教研探索为教研开拓了宽广的路径和空间。复学之后,除了原有的面对面教研,混合式教研、主题教研也将成为一种新常态。
主题: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实践与思考
云南省昆明市实验中学校长  杨昆华
云南省昆明市实验中学杨昆华校长基于在线教学的SWOT分析,总结常态教研与线上教研的经验模式,深入思考校本教研的未来发展。
1
学校的常态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主线 

  • 一个中心: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两个能力:教师的专业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
  • 三个落实:课前-教学设计,课中-有效实施,课后-评价改进;
  • 四个层面:全员-研修提升,干部-激活领跑,骨干-示范引领,青年-规范指导。



     校本研修支持

专项培训、教研活动、集体备课、观课议课、诊断改进、科研实践、资源建设、校区联动等。



2
疫情期间的校本研修 

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实践经验

  • 选用平台,培训教师,制定一级一案的线上教学方案,并做好动员;
  • 采用直播课、录播课,选用线上资源,并加强监控评价;

  • 课后进行线上作业批改、线上测验,结合问卷调查改进教学和安排。

疫情期间的线上研修支持

供平台培训等技术支持,区内、校内资源自主选择,多种研修方式形成研修共同体,通过课前集体备课、课中互评和课后反思,共同提高。
3
校本研修的未来思考

研修方式

探索混合式研修方式,扩大开放性,发挥线下研修和线上研修各自优势,寻找增长点,不断改进教与学的方式,达成最优化。

评价标

线上教学不能简单照搬线下教学的做法,需要制定标准、规范引领。海淀进校发布的《海淀区中学学科线上教学评估标准(1.0版)》是很好的参考。

校本资源

以校为本进行平台建设,丰富校内资源,应用外部资源。

下午的研讨由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林秀艳主持。

第三单元

  支持教师混合式教学的区域教研创新


主题:践行智慧教育  推动智慧学习——东城区混合式教学研修实践与思考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主任  周玉玲


北京市东城区教委主任周玉玲以践行智慧教育,推动智慧学习为题,从混合式教学理念、行政统筹和研修支持三个方面分享了东城区混合式教学区域管理与研修的实践和思考。



一、混合式教学的理念与方向

1

教育实践探索

东城区“1 7 N”智慧教育建设框架:“1个核心”,即东城教育的“数据大脑”。“7项工程”,包括基础环境建设工程、教与学变革创新工程、教育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评价与测评工程、未来学习空间建设工程、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工程、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工程。“N所未来学校”,引领区域的智慧教育发展。

2

教与学方式变革

混合式教学就是要把传统面授教学在线网络化教学结合,形成优势互补,提高教育实效;既要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突出体现学生作为认知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行政统筹,构建混合式教学的路径与空间

1

平台建设,打通硬件资源

  • 铺设信息高速公路

  • 建设网络安全门户

  • 搭建综合应用平台

  • 汇集多元优质资源

2

管理设计

  • 管理体系-教师提需求、研修提要求、技术做评估,管理做支持

  • 教研体系-培训先行、教研示范、教学指导、课堂展示

三、研修支持,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1

课题引领

各级各类教与学方式变革、信息化研究课题。如:“人工智能学习系统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案例研究”等。

2

教师培训

通过公共必修、公共选修、专业选修课程,引入高校、企业和区内优质资源,为教师开设教学方式与信息技术提升课程。

3

教学展示

发挥教研平台和实践共同体的展示与交流的作用,促进教师的实践分享和学习借鉴。

主题:“停课不停学”的教研思考
江苏省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副主任  陆静


江苏省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副主任陆静以“‘停课不停学’的教研思考”为题,从线上教学实践层面分析并总结了当前线上教学表现出来的四个实践样态,并从教研视角提出线上教学的优势及特点,以及教研服务的关注重点。



一、线上教学实践样例

当前教研对于线上教学的支持,既包含有整体框架的设计,也有具体案例的引导,以及对线上教学、线上资源、线上活动、线上学习四个方面教学实践的引领。

线上教学的四个实践样态:

  • “主播式”教学

  • “片段式”教学

  • “参与式”活动 

  • “自主性”学习

二、教研视角的收获

线上教学的突出优势是放大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并用自主、选择、交互、展示、创造五个词来进行概括线上教学特点。

教研实践收获:

  • 任务驱动系统性学习

  • 活动引领表现性活动

  • 优质资源提供学习的选择性

  • 网络平台激活学生和保持动机

三、教研服务的关切

教研关注的重点:

  • 学习研究:教学模式与方法

  • 整理资源:网上优质资源筛选、分类、导读……建设教研图书馆

  • 研发资源:进一步开发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 实证研究:基于大数据的教学改进

  • 教研管理:从管理上转型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做更好的服务



主题:混合式学习的教与评

海淀进校校长、海淀进校教育集团总校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罗滨



海淀进校校长、海淀进校教育集团总校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罗滨首先对当前在线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梳理,并以海淀进校为例,分享混合式学习如何教、如何评的做法与思考。



在线学习的基本情况回顾
优势

资源丰富、超越时空、无线共享、时间自由、进度可控、学习自主……

困难

学生:运动量大大减小、直播课堂跟不上、注意力难以集中、自主学习难自控、社会化水平弱化

老师:平台和工具不熟悉、难以把握学生学习、难以感知学生情绪、师生互动的不充分、教学话语体系不熟

管理:管理制度的缺失、学习平台的选择、课程计划的调整、学习资源的适切、沟通机制的创新

如何教

海淀进校开展了在线高质量教学的系列探索。

设立紧急攻关项目:

依据在线高质量学习四个要素:教师、学生、资源和技术,开展中小学在线学习实践研究

总结提炼了线上高质量学习的三种类型:

引导支持型、主题拓展型和实践探究型。

汇聚了100余位教研员,600余名骨干教师,进行大兵团作战,研发了大单元、主题性、结构化的课程资源,覆盖12个年级、全学科,3000多个微视频。
如何评

为回应线上教学面临的诸多难题,帮助教师提高指导学生“在线学习”能力,海淀进校于4月22日发布了《海淀区中学学科线上教学评估标准1.0》,引导教师在线教学设计与实施和教师在线教学自我诊断与改进,也为教学管理和区教研提供支撑

最后,罗校指出当线上教学从应急走向常态,教师的改变和提升将成为关键。未来线上学习将成为常态化,在线与在校将成为常态化,自主学习将成为常态化,在线教研将成为常态化。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提前预判,预见未来,重新构建学校课程、重构师生学习方式、重新界定教师角色、重新定位区域教研

  第四单元

  混合式教学研究前沿


主题:由在线到混合:如何设计高质量的教学?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冯晓英

北京师范大学冯晓英教授从“如何正确认识在线教学”“如何以活动为中心设计高质量的在线教学/混合式教学”以及“设计高质量教学的4个关键策略”等三个方面,对疫情背景下开展混合式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基础与实践策略进行了具体分析和介绍。

1

如何正确认识在线教学?

对于在线教学,可以用“5、4、3、2、1”来进行概括。

在线教学的5个阶


  • 访问课程和学习动机的激发;在线的社会化交互;信息交流;知识建构;自我发展;

在线学习的4类困难


  • 学习困难、心理困难,技术困难、管理困难

在线教师的4类职责


  • 学习引导与促进、社区建设与维护、技术整合与支持、活动设计与组织

在线教学/课程的4段发展历程


  • 建平台、拍视频、直播;教学设计(学习资源);教学设计(学习活动);教学设计 学习支持;

在线教学的3个关键要素


  • 社会临场感、教学临场感和认知临场感;

在线教学设计的2个转变


  • 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内容导向的教学向学习导向的教学转变(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

在线教学设计的1个灵魂、1个本质


  • 1个灵魂——教师遵循在线学习者的认知规律,通过在线学习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来引导、促进在线学习;

  • 1个本质——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再设计。

2

如何以活动为中心设计高质量的在线教学/混合式教学?

  • 在线教学设计应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设计和支持重点,设计和选择恰当的在线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

  • 初期活动设计:熟悉在线学习环境,建立身份认同和归属感,形成友好、活跃的交流氛围,让学生了解、信任老师,激发学习动机;

  • 中期活动设计:知识建构、全员参与,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 后期活动设计:综合展示、反思与总结。典型活动如:个人创作、思维导图、KWL表等;

  • 各个阶段设计应注意两点:采用清晰的、对话式的语言描述;尽可能细致的支架设计(活动步骤、工具或资源、反馈或指导)。

3

由在线到混合:设计高质量教学的关键策略

  • 策略一:明晰的目标、有灵魂的混合式教学;

  • 策略二:线上、线下、现场的相辅相成;

  • 策略三:开放式的学习活动、真实的学习体验;

  • 策略四:数据驱动的学习分析技术。

“互联网 ”时代的混合式教学是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与再设计,它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学习方式的组合,而是在线学习、移动学习与线下学习充分融合,带来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变革的新的学习范式。

主题:因“疫”而生的“线上教学”带给我的几点思考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 刘月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刘月霞副主任从“线上教学”存在不足的原因、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必然性、如何避免陷入“技术主义”的泥沼以及关于未来教育的新样态等四个方面做分享。

1

在线教学所引发的问题背后的原因

常态线下教学中的“老问题”遭遇了线上教学的“新困难”。

  • 老问题:学生主体地位缺失、教育教学目标错位等教育理念问题仍然存在;

  • 新困难:教师对信息技术及其相应工具的不熟悉和不熟练;面对跨时空教学场景产生的“失控感”和“无助感”。

2

为什么要倡导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

  • 信息技术与教学相融合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

  • 信息技术已经改变了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

  • 技术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表现出了独特优势。

3

如何避免陷入“技术主义”的泥沼

  • 重视对教育基本规律的认识,才能发挥技术融合教育应有的作用,才能产生“1+1>2”的效果;

  • 重视对教学基本问题的思考,理清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之间的关系,才能建构符合先进教学理念、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教学系统。

4

教育的未来离我们有多远

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育,即把信息技术、智能技术有机融入教学之中,才是未来教育的新样态。

  • 宏观战略上,《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提出,加快了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推动了教育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

  • 未来仍需要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教师研培共同发力,来研究新技术如何支撑、融入、推进教学深度变革;

  • 教研战线的实践探索已经开始并持续推进,北京海淀、上海、浙江等地区都提供了很好的样本和案例。

教育部课程中心联合各地教研机构和大学信息技术教育专家,基于抗“疫”线上教学的实践成果,将研究提出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指南,为广大教师迎接并热情拥抱未来教育提供专业支撑。

主题:线上线下 返璞归真

香港大学荣休教授、前副校长  程介明

香港大学荣休教授、前副校长程介明先生开篇明义,强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未来;教育的核心业务是学生的学习

1

“在校”的怀念与难免

  • 疫情之下,让我们怀念在校学习的优势。包括能面对面、按进度、可监控、有反馈;还有体育活动、群体交往、学生的动手实验、集体活动、师生友情以及体验学习等。

  • 也让我们认识到在校教育的难免。划一内容、划一过程、划一要求、无视个性、不留空间、忽视多元等,都是在校学习的明显弱点。

2

“在线”的尝试与新意

  • “停课不停学”实行下来,在线教学不断尝试。包括新的空间、另类交往、另类内容、增强主动、个别观察、精简教学等;

  • 深度实践,在线教学更有新意。包括主动学习、精简内容、密切交往、拓宽视野、创出空间、个别互动等。

3

教育的必然趋势

  • 社会、世界、生活变得复杂了,教育也必须变得复杂。要以“学习为重”为唯一准则,思考学生应该享有怎样的学习,才能适应、迎接、拥抱未来。

  • 关注“珍惜”“扩展”与“压缩”。不能回到传统的在校学习,也不能用“在线”代替“在校”。对于在线教学的“新意”是我们需要珍惜的。在线的新意不只限于线上,更能够影响教育的其他方面。在校的优点应该得到扩展,同时,难以避免的问题应该尽量压缩。

4

归根结底,返璞归真

  • “线下”与“线上”是不一样的范式。“线下”以教为主,突出知识、任务、规范、重点、充塞、标靶、共性;“线上”以学为主,强调能力、经历、释放、起点、放下、综合和个性。

  • 疫情带来危机,更有契机。让我们看到教育的明天,思考教育的下一个台阶,关注学生学习如何发生。教育的返璞归真,就是回到“学生为本、学习为重”

   会议总结


海淀进校校长、海淀进校教育集团总校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罗滨对会议进行总结。


罗滨校长

罗滨校长首先对中国教育学会的指导和支持表示感谢,对学会分支机构部为本次会议的召开所做的指导和协调表示感谢,对各位专家的智慧分享表示感谢。中国教育学会是基础教育领域教育工作者之家,也是大家的心灵家园,为全国教育工作者搭建了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和服务平台。

今天召开的线上研讨会,持续了7个小时, 16位来自一线的教师、校长、教研员、高校教授,围绕“在线与在校——面向未来的混合式教学与教研”主题进行分享与研讨,全国各地32万余人次代表齐聚云端,热烈互动,分享收获和感受,并与专家进行线上互动交流,大家都非常兴奋,收获满满。

会议通过四个内容单元的研讨与交流,达成了六个共识

六个共识


1

这次疫情所带来的大规模的线上教学,孕育了未来的教育创新,并已见端倪。在线与在校学习将并存,并走向深度的融合。


2

无论是在线还是在校,心中的目标应该是一样的,就是心中有学生,让学生的自主学习真正发生,构建未来学科教学和跨学科教学的新常态。


3

注重校本教研创新,在学校内构建云端的教师研修支持系统和共同体。校本教研要聚焦关键问题,撬动教研的深度,提高实效,落地到教师的课堂上,成为学生的实际获得。校本教研要突破时空限制,甚至是开展校际教研。


4

行政统筹和教研支持是教与学变革的关键,这是我国的特色,也是保障教育高质量的前提。教研的视角、教研的服务也要发生相应的转变。


5

在线教学设计的本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再设计,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够更加有效、高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个性化的学习服务。


6

要热情拥抱未来教育,让我们有一颗年轻的心,不断地超越自我。在此非常期待教育部课程中心、高校教授能够引领和指导全国的一线教师和教研工作者,期待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指南的推出。

最后,罗滨校长强调,面向未来的混合式教学与教研最终要回到教师和学生的成长,超越技术,返璞归真。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学习为重,教研要以教师为本。我们大家有了拥抱未来的热情和决心,多角度的思考,弹性的考虑,灵活性地组织和应对,在研究实践中不断改进,携起手来一起努力往前走,相信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全国各地的代表云端共学共研

全国多个地区组织了现场的集中听会和学习研讨。

 
附:部分参会代表感言


感谢中国教育学会和海淀进校搭建这样一个“深度共研”的平台,庞大的信息冲击,让我们在不断汲取精神养料的同时,也引领我们对疫情催生的线上教学进行深度思考。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成为未来教学的新常态。那么混合式教学如何才能有效甚至高效呢?北师大冯晓英教授提出的策略之一是要设计清晰的有灵魂性的目标,做有灵魂的教学设计,可以说这是对每位教育者有力的警醒。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发展中心刘月霞副主任也提出了:是不是线下教学中的“老问题”遭遇了线上教学的“新困难”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者反思。教师要反思如何更新理念,教学中要抓住课程的本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该如何评价?海淀进校罗滨校长带领团队研制出了线上教学评估标准。本次线上研讨为广大教师提供了解决混合式教学和教研关键问题的策略和路径,深受启迪。
——北京市怀柔区教科研中心 王金菊


 
专家的分享既让我感受到教育人的满腔热情和治学严谨,也感受到教育人的与时俱进和使命担当。各位专家分享线上教学和校本教研经验,引领有灵魂的教学设计、线上线下教学有效衔接以及前瞻性的混合式学习、教学、教研方式方法,理论新颖、路径明确、凝炼实用,为我们的教学和教研工作提供指导和指南。面对教师角色、教与学方式的变化,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指导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作为研训员应该不断学习和提升,立足我县教学实际和教师需求,践行混合式教研,力争创新教研方式,多渠道搭建研修平台服务教师,引领教师转变思想、改变教学模式,做好课程目标导航下的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指导研发和分享教学资源、开展云专题教学研讨,以激发教师积极的教学心态和教研行动,在不断实践与探索中努力找到教研的“最好”发生。
——河北省昌黎县教师发展中心 郭红梅


罗校长提出的线上高质量学习的三种类型,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自主、探究,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素养;把知识结构化、专题化,有助于帮助学生梳理、深化知识体系,以素养为导向的深度学习;发挥评估标准的功能,发挥评估的画像、导航、改进的作用,改变教、学、评、管的故有理念和教学行为。最终达到学生能共享最好的老师、专题课程,个性化的辅导,教师应用技术水平和融合育人水平同时提升的未来预期。“山河无恙、人间皆安!”这是对每一位教育人的祝福,希望以这次疫情为契机的教育变革,能在每一位教师的努力创新下绽放更绚烂的光华。肩负希望、未来可期!
                                     ——陕西省 马辉



       正如程介明教授说的那样,疫情亦是危机也是契机,它让我们开始考虑教育的下一个台阶在哪里!返璞归真,教育其实是变得简单起来了,“学生为本,学习为重”,教学是一个充满建设性和创造性的生产过程。作为教师,要从观念上发生转变,真正的转变,把学生的学习和学生放在首要位置,感谢程教授8字箴言,让我受益匪浅,也使我对线上和线下教学如何继续开展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哈尔滨德强学校 王安琪 



       此次研讨会议是海淀区进修学校引导一线学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对课堂教学改革起到极大推动作用。通过学习,我对于“混合式”教学概念的内涵有了深刻理解,也对如何进行混合式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且也明晰了开展混合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去使用在线平台,不是去建设数字化的教学资源,也不是去开展花样翻新的教学活动,而是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深度。我们应该基于学习和教学的规律去实现提升学生学习深度的目标。
——内蒙古科右前旗教师发展中心  包映红


一天的学习获益颇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成为未来教学的新常态,面对学生即将复课,作为乡村教师的我们线上线下应如何衔接,田俊校长给我们的建议是调整教学目标,当课程目标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清晰适切时课堂才会高效。黄玉慧老师的建议是优化总体设计,精简学习细节,提高学习效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特殊时期,确定学生的目标,想方设法真正开展学生活动,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林秀艳副校长建议学科间教学设计的整合,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契合贯通学科本质,形成线上线下优势互补,教学评价融合……专家们的建议使我醍醐灌顶,为我的后疫情教学线上线下教学衔接给予了方向,面向中国教育未来的发展还在继续,我将拥抱未来教育,与时俱进……
——内蒙古敖汉旗 王娟

会议视频回放链接:

  • 手机端: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

  • 电脑端:用浏览器打开下方网址观看

http://live.yanxiu.com/lv/page/program/37451d9530796f88/view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混合式学习”是未来教学新范式
“互联网 ”时代,教育和老师将会迎来哪些颠覆
凉水中心校混合式校本研修方案(1)
校本教研应实现的七大转变
南戴河中学课程实施方案
新课改理论基础知识(教师、教育后备干部、校长)考试复习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