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提高认知的武器——方法论

信息时代,我们每天都可能接收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充斥于各网络、媒体,难免使人产生焦虑,生怕被这个时代落下。

上一篇认识论中有提到,浩瀚宇宙,无非是信息、结构、通讯。石头和芯片的区别,在于内部结构的变化。人与单纯的碳氢氧氮等元素堆积的区别,无非也是结构上的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其实也是局部结构的差异造成的。结构的优化,是信息的整合与优化,使得信息以更高效率的形式进行对接、进行迭代,高效的进行负熵循环系统。

以更高效率演化,这或许就是宇宙的法则。对于我们而言,高效率的代价,往往是焦虑、快速、成就感与失落感的并存。高效率,属于高耗能状态,能否持续往往与外部环境的约束、内心的信仰、平时的习惯等有关。为了高效的提高认知,接下来分享一些方法。

方法论,大体上分为知识的等级性、技能与智慧(知识与思想)、结构化体系的搭建、学习态度与工具等几个部分。

一、高阶知识与高维解密

1、高阶知识

广义而言,知识分为五类:数据、信息、知识、才能和智慧。数据的串联,成为信息;信息的关联,成为知识;知识的实践,成为才能;才能的升华,成为智慧。

知识有等级之分,正如社会的等级一样,呈金字塔状。至于最终塔尖有多高,取决于每个环节的整合与提炼。认识到这一点极其重要。而这也是往往被众人所忽略的。

知识的等级性,一方面提醒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方面提醒我们要把有限的充沛的精力放在追求高阶知识上。

从低阶到高阶知识的进化,需要经过整合、提炼、实践、升华。我们说,只有结构性的信息,才具有能量。所谓的进化,无非是信息结构的整合与优化。高阶知识,就像一张结构性的信息之网,是联动的、体系化的、实践导向的。高阶知识,是萃取后的精华,自然具有很大的能量密度。

譬如,《道德经》《易经》等经典著作,其实是经过反复实践、提升后的智慧型产物。撇开其时代局限性,依然会让人有极大的提升。低阶面对高阶,便只有崇拜的份儿。

当然,这些高阶的东西,不应该放在初级阶段进行学习,否则容易造成困惑和矛盾,难辨是非。人生阅历丰富之后,再去看这些东西,自然容易消化吸收,并转换为自身的能量。认知的提升,应当是大量实践、反复思索后自然而然的事情。

相对于纯粹的信息输入,高效专业的思维模式,显得更有意义。思维模式的效能,是纯粹信息输入的数十倍乃至百倍。思维模式,属于底层学习架构。不同的领域,需要不同的思维模式,即专业的思维模式。

人一生处理的信息总量大约是185G,这185G就是我们的人生总和。将这些信息,用专业的思维模式,进行整合、提炼,形成不同的板块,然后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形成智慧型大脑状的球形结构,保持开放与进化并存,或许便是最终的形态。

信息,在大脑中,连接成网状的、结构化的知识,就像社会的个体连接成一个复杂的、高效运转的社会组织一样。所有碎片化的信息,只有被嵌入到结构化的知识网络中,才具有价值,正如人被链接到社会组织结构中才能发挥价值一样。

所以,任何领域的大师,往往是基于强烈的兴趣、持续的勤奋、坚韧的毅力,将自身打造成学习的机器,不断的进行跨学科综合学习,不断构建—解构—重构知识体系,形成愈加清晰的、结构化、体系化的认知体系,并且不断保持认知版本的更新与完善。

宇宙,是信息、结构、通讯的组合。宇宙在进化,信息、结构、通讯朝着更高效的形式进行整合。进化无终点,所以作为信息载体之一的人类,在提升认知的路上,也没有终点。

2、高维解密

所谓的高维解密,就是站在知识金字塔的顶端,以智慧的高级形态,站在高维度层面去探究事物的本源,更好的理解和运用规律。

我们生活在低维空间,对于很多事情,无法用传统的思维去分析和理解事物的本质问题。譬如,物质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模式,信息输入(五官等)——信息加工(思维模式、意识形态等)——信息输出(价值观、观点、偏好等)。客观世界,作为信息的本源,一直没有变。由于信息输入的局限性,譬如失聪失明之人,加上信息加工模式的不同(认知程度越高,信息加工相对越有效),造成信息输出的产物也就不同。佛教中,“境由心生”,讲的就是信息加工模式的不同,造成输出的产物不同。

信息输入的有限性,信息加工的狭隘性,难免造成认知输出上的局限性。为了更好的理解万物,势必要求我们用更高级别的智慧去应对博大的未知领域。站在高维层面,一方面可以系统性的阐述已理解的社会万象,另一方面可以用归纳和演绎的方式去推演未知的领域。

至于说,高维层面的智慧,是什么?可以说是一种对知识的解读、提炼、与转化的能力。而这种东西,却往往难以阐述。正如,高维与低维的交流,是一种降维交流,需要将高维信息转换成低维信息,这个过程势必造成信息的失真。成人如何向小孩完备的解释道德与文明,常人又如何向失明人士完备的解释色彩呢。这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很多时候,道可道,非常道,一说即错。对话其实是有门槛的,懂了就懂了,不懂说了也白搭。

二、技能与智慧、专业与业余

1、技能与智慧

技能与智慧,其实是知识金字塔的第四层与第五层。

技能型知识,属于术的层面,以具体的操作规范指导实践。技能型知识的掌握,靠练,靠实践,遵循10000小时定律,熟能生巧。术的终极,是高级匠人。

智慧型知识,属于道的层面,以凝练的战略原则指导实践。智慧型知识的掌握,靠悟,靠升华,需要破万相、法无定法、直击本质。道的终极,是大师。

有道无术,术尚可修;有术无道止于术。术有余而道不足,抑或道有余而术不足,往往皆不可取。道与术,螺旋式的同步进化,方为最佳。

成长的进阶之路:菜鸟——熟手——高手——大师。从高手到大师的晋级,是跨维度的提升,必须靠悟。

2、什么是悟

悟,便是“建构——解构——重构”的反复循环后的升华与凝结。

很多专业领域,经过时代的层层沉淀后,往往形成了很多不同的流派。这些不同的流派,要么以宏大的概念模糊式的解决全部问题,要么以独特的角度针对性的解决某一方向的问题。这些流派之间,往往各有优劣,甚至还会相互冲突与矛盾,譬如不同门派的武功一样。

各门派的高手,在向大师这一方向晋级的时候,往往由于难以消化其他门派所带来的系统性冲突,难以融会贯通,而不能顺利突破,只能退回原地做单门派的高手。其中也有一些因为门派间的理念、手法的不同而走火入魔,痛苦不堪。

这就好像宗教一样,信了佛教,又怎能信仰基督教上帝的存在呢?又怎能同时信仰伊斯兰教的安拉呢?系统的非兼容性,使得“融会贯通”成了难解的命题,也成了痛苦的源泉。突破的过程中,甚至会怀疑人生,失去信仰。

其实,哪有什么终极的信仰呢?因为宇宙信息在不断的迭代和整合,没有终点。而作为信息载体的人,又怎会形成终极的信仰呢?

3、专业与业余

专业和业余到底有什么区别?

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专业的高手往往能够在任何环境下保持稳定的输出。运气与能力的区别,也在于此,即稳定,即可控。

金融市场投资经理水平的高低,运气型或能力型,也是基于相同的判断标准。

专业往往以结果导向,甚至过程会有些枯燥。业余往往以兴趣导向,而结果也往往呈现高度不稳定性。前者需要克服舒适区,需要进行大量的常态的不舒适训练。后者往往逃避不舒服区,只选择大脑偏好的简单模式。

三、结构化知识体系

1、必要性

碎片化的数据、信息,在未经整合以形成知识之前,是没有多大价值的。之前看到过学者分享的一个案例:在中国历史上哪一个时代的宦官是可以娶妻的?这样的碎片化信息,其实对我们而言,并没有多大益处的。但如果说,我们要专门研究宦官,研究他们的生存状况、心理状态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影响以及作用,那么上面的研究可能就具有一定的意义了。

所以说,只有经过体系化、系统化,碎片化的信息被加以整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这个过程,是个结构化、书面化的过程,需要持续的积累、反思、完善,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应用与变通

由于知识的繁杂性,在构建系统型知识架构的过程中,需要遵循“解决实际问题、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既要天马行空,又要脚踏实地。

知识体系之上,可以构建思想体系。思维体系,同样是金字塔形式演变而成,分为若干级别。譬如,第一级,念头、想法;第二级,概念、定理;第三级,方案、计划;第四级,系统、组织;第五级,理论、学说;第六级,各种主义;第七级,文化;第八级,文明;第九级,哲学宗教等。《大学》中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说的就是这种层层递进的思维架构。

当然,搭建知识体系、思维架构的目的,还是为了使用,以高效的解决实际问题。在搭建的过程中,从生搬硬套到融会贯通,应该是自然而然的过程,不宜拔苗助长、急于求成。因为这个过程,更多的强调的是内功的养成,是个循序渐进、积沙成塔的过程。

否则,就容易产生“手持屠龙刀却无力驾驭”的现象。小孩耍关公的大刀,自然容易闹出笑话。这并非刀的问题,而是刀与功的匹配问题。不同的能力阶段,使用不同阶段的工具(知识体系),才能最好的发挥其效果。人,即刀;人变,刀亦变,要懂的变通。

3、整合与重构

信息的整合和重构,尤其是跨学科、跨领域,相比于信息的收集、记忆而言,则更为重要。整合和重构的目的,往往是为了解决其当下的实际矛盾。

所谓知识的解构,就是知识架构、系统和功能被不断分解为新的知识要素和架构关系的过程。所谓知识的整合,就是知识要素和知识架构重新组合成新的知识架构、系统和功能的过程。

主体的解构与重组,应该贯穿于整个发展的过程,从本质上改变其性质、用途,然后按照所需求的逻辑进行重新组合,以打造一个全新的功能主体。

宇宙无非是信息、结构、通讯。内部结构的变化,往往导致信息的变化、功能的变化。分化与整合绝不是形式上的加减,而是本质、结构、系统和功能上的改变。同样,分化和整合的目的,是解决其阶段性的矛盾需求,以推动事态的发展。

所谓的物质,就是原子或分子,在宏观层面上的重新组合,以形成新功能、新特性。

所谓的公司,就是人、材料、生产加工销售活动的重新组合。

地球上的很多产品,譬如建筑、交通工具、日常用品等等,都是地球各元素分子的重新组合。

在学习领域,以研报阅读为例,每一篇研报都有其内在的逻辑框架及前提。学习研报的精髓,往往需要领悟其内在的结构,然后打破其逻辑,并将结构后的部分通过与自身原有知识结构相匹配或兼容的新结构。这个过程,往往比较耗费精力,甚至让人感觉不适,尤其是支解原有逻辑结构。然而,这才是提高认知的有效途径。

4、学而不思而罔、思而不学则殆

基于“输入——加工——输出”的信息处理模式,学习是为了更多的信息输入,思考是为了更好的加工提炼。

学而不思而罔,只是进行信息的输入,而不进行信息的加工,形成体系化的东西,是没有多大价值的;思而不学则殆,只是对固有的知识储备进行加工,不吸收更多的外界信息,干巴巴的,也难以产生有价值的成果。

有些人的问题在于,读书太少而想的太多;有些人的问题在于,读的多想的少,无非是个数据硬盘。

四、学习态度和学习工具

1、终身学习

在提高认知的道路上,需要持续不断的进行学习和进化,终身学习。

需要将自身打造成学习的机器。尤其是年轻人,要趁着大好时光,记忆力强、体力好的时候,不知疲倦的学习,像海绵一样吸收知识。学海无涯,知识无限,永远存在广阔的未知领域,所以,要有终身学习的胸怀和志向。

2、满招损、谦受益

知识的探索,没有止境。历史涛涛,后来者站在前辈的肩膀上进行持续改进,往往属于高级态。各行各业,都有大师,纵使有1%的超越者,徒有虚华者,自然容易被贻笑大方。

所有的知识体系,要经受起历史的考验、众人的考验,自然是难上加难。

总之,谦卑自守,自当受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细想一下,所谓真正的大家,岂能被世人轻易封赏?

3、学习工具

学习的工具,其实有很多,譬如:渐进式学习、刻意训练法、借助习惯的力量、站在巨人的肩膀、目标分解法、学习曲线的运用、形象思维法、逆向思维法等等。

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需要注意一点,记忆的形成,需要物质在神经上长期强化。这也就意味着,记忆的关键,在于重复、重复、重复。而且大脑对形象化的事物有特殊的偏好。

所以说,借助形象化思维(譬如,图形等),以不断重复的形式,并结合学习曲线,进行各种知识的记忆,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以上分享的这些,便是对于方法论的总结吧。认识论和方法论,这部分东西,相对而言并不那么有趣,但确是非常要紧的东西。说完了这些,接下来便分享一些政经的东西吧。

  • 投资工作之余,分享一些个人对于全球政经、金融、投资、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研究和认识。

  • 声明:文章实为随笔,随性而谈,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改变我认知的一本书《认知突围》:教你实现人生的高阶打法,
学习的五个境界
学科与科学
智慧学原理
到底什么是知识?让你掌握知识的层次
快速学会一种少数人才能掌握的高阶思维方式:结构化思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