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厌学、没目标、易放弃,哈佛脑科学家揭开孩子不爱学习的根本原因

鸡娃时代,父母一腔热情赶着娃往前冲时,却发现孩子压根不愿意配合,对学习提不起劲,对未来毫无规划,让鸡娃的道路看不到鸡犬升天,只有鸡飞狗跳。恨铁不成钢的父母,厌学叛逆的孩子,长期剑拔弩张的亲子关系,究竟该何去何从?

全球知名脑科学家、美国哈佛大学医学博士丹尼尔·西格尔写了一本书《如何让孩子自觉又主动》,当中就重点谈到了父母如何帮助孩子构建“开放式大脑”,找到自驱力,让学习变成自愿、自发、自动的“自己的事”。

蓝橡树专栏作者:立正妈妈。如果您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

防御式大脑 VS 开放式大脑

丹尼尔·西格尔曾经在一次演讲时,跟现场观众做了一个互动练习:

首先,请观众们闭上眼睛,严肃地在心里默念七遍“不”;

然后,休息两分钟,继续闭着眼睛,温柔地在心里默念七遍“是”;

在这个过程中,让观众去察觉身体和情绪的变化:反复听到“不”时,压抑、紧张、抗拒的感觉充斥心头;反复听到“是”时,开放、平静、放松的感觉明显占据主导。

两个不同的词,两种不同的语气,带来了两种不同的情绪状态,这是开放式大脑和防御式大脑的典型反应。

西格尔在新书《如何让孩子自觉又主动》中重点诠释了两种大脑的区别:

防御式大脑表现为:

1、恐惧、刻板、封闭,无法应对冲突;

2、焦虑、固执,抗拒新事物;

3、严格遵守传统规则,希望维持现状;

4、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探索的内驱力。

开放式大脑表现为:

1、灵活、坚韧,更愿意尝试新事物,不怕犯错;

2、善于接纳新事物,主动参与人际交往;

3、敢于充分地做自己,激发自己的潜能;

4、学习更自觉、主动、有规划。

《如何让孩子自觉又主动》

作者:[美]丹尼尔·西格尔 蒂娜·布赖森

译者:黄珏苹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西格尔在书里用“楼上”和“楼下”打了个形象生动的比喻——

“楼下”即“下层脑”,代表“防御式大脑”。它位于大脑中较低的位置,负责较原始、较低层的脑区活动,会导致我们做出本能、低等的反应,如情绪波动、本能抗拒。

防御式大脑在面对威胁和攻击时,时常处于原始状态:战斗、逃跑或者僵住。所以充满焦虑、担心犯错和麻烦,因此抗拒尝试新事物,宁可固步自封。这会使人容易困在自己制造的情绪里,畏手畏脚,无法直面困难。

“楼上”即“上层脑”,代表开放式大脑。它由大脑皮层构成,像个半圆屋顶笼罩在下层脑上。这个脑区就像交通枢纽,连接各个脑区,负责执行功能负责的认知活动,如高级思维、好奇心、洞察力、同理心和问题解决能力等等。只有上层脑运作起来,我们才能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开放性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

值得关注的是,我们每个人出生就自带“楼下”的下层脑,具备基础的本能反应。但“楼上”的上层脑却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完善的,需要经由后天的不断“装修”。

在成长初期,父母肩负着暂代孩子的“外部上层脑”的责任。

当孩子大脑尚未发育完全,还处于用下层脑思考时,容易情绪失控、无理取闹。尤其低龄的孩子,大脑无时不处于防御状态,一言不合就大哭大闹,那是因为他们的脑区还未得到锻炼和开发,不知道原来除了哭闹,还能有别的可能性。

父母需要做的是保持耐心,为孩子提供开放式大脑的体验,引导孩子思考解决问题的更多可能性,让他们在理解自我感受的同时,学会理解他人。

通过帮助孩子发展上层脑的各项功能,使孩子的“楼上”大脑趋向成熟,从“防御式大脑”向“开放式大脑”转变。

开放式父母 VS 防御式父母

在《如何让孩子自觉又主动》这本书中,丹尼尔特别强调了父母的自我成长对孩子的关键性影响——一个防御式大脑的父母,很难培养出一个开放式大脑的孩子。

因为培养孩子的开放式大脑不仅需要父母做出规划和引导,更多的是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镜子,父母的心态直接映射了孩子的成长。

每次当父母找丹尼尔咨询时,他先会反问家长这些问题——

你是否给孩子安排了满满的日程?

你有没有总对孩子说“快点、快点”?

你是不是工作很忙,压力很大?

你和孩子亲子互动时,是否表现出不耐烦?

……

如果回答这些问题时,答案更多是肯定的,那么,你其实就是一位防御式大脑的父母。

仔细对比,你会发现,如果孩子从父母这里经常获得的是消极回应,如“不行”、“你不懂”、“你不可能”,那么孩子接收到的就是防御式大脑传递出来的负面能量,这会让他们的大脑时常处于紧张、焦虑和不安,缺乏探索世界的热情。

而如果孩子从父母这里获得的,更多是“你行”、“你可以的”、“试试看”的积极回应,那么当孩子遇到问题和挑战时,大脑会更放松,也会萌发出更强的信心和能量,用更开放的态度去迎接和解决。

也就是说,开放式大脑是帮助孩子意识到他们是谁,他们会成为谁,意识到他们有能力克服失望和挫败,从而自觉选择富有联结和意义的生活。

书中举了几个有趣的例子,例如:

一位爱画画的小姑娘,即便画得不像,却会说“我愿意再试一次”;

一个独自参加露营的小男孩,非常紧张害怕,但却说“我可以尝试一下”;

一个小姑娘考试不及格,虽然沮丧,但仍然愿意鼓起勇气去请教老师;

......

而这些自信、勇敢、愿意尝试的孩子,背后都离不开父母浇灌的“Yes,you can”。可以说,开放式思维是父母播种在孩子心底最好的种子,让他们的人生更充满能量。

培育“开放式大脑”四部曲

可是,如果自己本身就是一位防御式父母,那么又如何养育出一个开放式大脑的孩子呢?丹尼尔在书中每个章节专门设置了一小节“父母成长”部分,根据开放式大脑的四大特质,给出了独到实用的建议。

1、平衡力:管理情绪和行为的能力

情绪难以自控,有时不仅是孩子常见,大人也常见。

每个人都有一个心理舒适区(绿色区),在这个区域,我们的情绪属于理想的可控状态,平静祥和。但一旦情绪被点燃,就容易失控,偏离绿色区,要么进入红色区,直接爆发,无法自控;要么进入蓝色区,压抑自我,逃避抗拒。

而每个人的绿色区稳定时长,还有当状况发生时,红蓝区能否快速回到绿色区,都是判断一个人情绪控制能力是否稳定的重要标准之一。

我们可以反思一下,当孩子写作业磨蹭、拖拉时,我们当下的情绪是否容易爆发,河东狮吼,大进入了红色区。但孩子挨批评的时候,是进入了消极躲闪的蓝色区,还是叛逆对抗的红色区?

抛开学业不讨论的情况下,单独看情绪的平衡力,你会发现,能够快速调整情绪,自我开解,回到绿色区的孩子,大多遇事不慌,受挫不颓,更开朗乐观,心态更平和。

丹尼尔将情绪不平衡的反应比喻成河的两岸:一边是混乱,一边是刻板,中间则是整合的平衡之河。平衡就是学会顺着中间的河流,做到灵活、适应、有活力、稳定、一致。

所以,平衡力指的就是能够主动调节身体和大脑的状态,做到情绪稳定的能力。这也是我们家长在不断调整自身的同时,要帮助孩子找到的情绪平衡力:第一,帮助他们回到绿色;第二,帮助他们拓展绿色区。

当父母急火攻心时,离开现场冷静片刻,会比原地爆炸更有助于情况的发展。这就好比,当孩子情绪暴怒时,拥抱会比体罚更有效,倾听会比指责更让人接受。只有被理解和接纳,孩子才能更配合父母的指导,做出更有利的行为。

父母学会安抚自己的情绪,其实就是给孩子示范当情绪快要失控时,如何理智处理。让孩子明白,就像坐船渡河,再波涛汹涌的情绪,只要掌握好情绪的平衡力,就能够平稳度过。

能够掌控好自己的情绪,是成为优秀的人必不可缺的品质。

2、复原力:当遇见问题和挑战时,重新振作的能力

网球俱乐部在选拨小球员时,不看重那些一开始就得分高的孩子,反而更喜欢那些比分落后,但能够坚持不懈,一分分把比分扳回来的选手。

这种跌倒再爬起来,迅速满血复活的能力,其实就是面对挫折最让人欣赏的态度,我们称为复原力。

父母在养育孩子时,你更看重的是孩子拿回来的一百分试卷,还是考了60分,但认真总结,发愤图强的精神?你更常说的是“别人都可以,为什么你做不到?”,还是“一次失败没关系,我看到这次你尽力了”?

重视结果,还是重视过程?抗拒挑战,还是拥抱挑战?否定自己,还是拥抱自己?这是决定一个人属于大脑思维方式的关键。当孩子犯错时,你重视的是消除行为,还是培养能力,也能看出父母面对问题时的复原力。

所谓开放式大脑,恰恰不会在意挫折,而会视为挑战,笔直迎接,努力尝试,不是为了最终的胜利,而是为了过程中的成长。父母需要做的,是用开放的心态,陪孩子直面困难,一起打怪升级,让孩子变得更坚韧、更勇敢、更自信,才能走得更快更远。

而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影响孩子复原力和情绪、社交、学业的重点。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让孩子感受到这4个S,尤为重要——

  • Safe(安全)
  • Seen(被关注)
  • Soothed(被安慰)
  • Secure(可靠)

正如我们前面所说,将积极的回应“你可以”、“我相信你”、“我会陪着你”践行在日常的生活中,用蹲下来,望着你,好好听,大大拥抱等肢体语言作为爱的传达工具,让孩子接收到你会陪伴他度过难关的情感链接,让他们从中获得安全感,找到逆风前行的勇气。

3、洞察力:审视和了解自己的能力

我们常说,旁观者清,就是因为局外人更容易保持镇定和全局观,而深陷情绪漩涡的人士很难保持,容易被情绪牵着鼻子走。这时候,我们常常就是在用楼下的下层脑做出无意识的行为和决定。

跳出来,按下暂停键,转换角度去看事情,可以让我们更理智地做出恰当的决定。

当孩子发脾气砸了刚拼好的乐高,你第一反应是说“你又闹什么了?”还是“宝贝,你需要我的帮助吗?”

当孩子在学校打伤同学被投诉时,你见到他问的第一句是“你这家伙怎么不让人省心呢?”,还是“你当时为什么会做出这个行为呢?”

当你提出问题的角度不同,其实就是重新定义情境,给予孩子换角度看问题的机会。

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孩子也开始从防御式大脑向开放式大脑进阶,行为会大不相同。他不会再对抗式地想“学习是父母逼着我的”,而是转换为“学习可以给我带来什么?”,不再是“我怎么都学不好的了”,而是“我怎样才能学好呢?”,好奇、接纳和友善的心态会让他们对学习和挑战变得更积极,更热衷。

一个积极主动愿意学习的孩子,一定拥有审视和了解自己的能力,唯有当他们清楚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方向,内心熊熊燃烧的动力才会推使他们向着目标勇往直前。

4、共情力:能够理解他人的观点,关心他人的能力

开放式大脑的父母,在孩子遇到学习困难或挫折时,不会着急下定论,而会更倾向于接纳孩子的情绪,并作出积极的回应。

有时放松姿态,蹲下身以孩子的视角去看待问题,会看到不同的一面,成人认为的轻而易举,对孩子来说其实难于泰山。

我们认为几分钟可以抄完的生词,但对于刚开始学写字的孩子来说,每一个字都需要画上一两分钟一笔一划艰难地写。

而当你给予理解和支持,允许孩子去感受困难,并在实践中找到问题的解决方式,你会发现,孩子更有动力去做好。比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共情更能培养孩子自我学习的能力。

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

我们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那么,就让我们努力先去成为这样的人吧。

努力在引导孩子构建开放式大脑的同时,也开放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固有的思想,根据孩子的成长做出新的调整。

不断去激发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促进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学会用更开拓的思维去思考,用更全方位的视角去看问题。

更重要的是,点燃他们内心的火花,让他们用热诚地去拥抱世界、拥抱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本书会告诉你,如何培养孩子开放式大脑,让他们学习积极又主动
如何培养孩子的开放式大脑
这道测试,测出了你与卓越父母之间的差距
如何培养开放式思维,让孩子自觉又主动?
哈佛医学博士:优秀的孩子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给你9招,让情绪失控的孩子回归正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