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张成都老照片:一个你不曾熟悉的历史影像集

四川地处中国西部内陆,摄影术传入的时间相对较晚,位于盆地西部的成都尤其如此。有史料可查,成都照相馆最早开办的时间为清光绪年中期,自1890年之后,陆续有不少外国传教士、旅游探险家等携带照相机入川,留下来一批内容丰富、珍贵的的四川影像。

作为老照片爱好者,本人这些年从世界各国博物馆、图书馆等搜集了众多国内外的老照片,其中不乏许多以四川成都为主题的珍贵照片,时间跨度从清末到1940年代。此篇成都图集是遴选出其中的100幅高质量清晰的老照片编辑成册,并经认真鉴别多方考证,力求准确注明、解读每一张老照片的拍摄时间、景物、建筑、人物、背景等,真实还原历史原貌和真相,让观者对成都某些历史事件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感悟。

老照片是历史的碎片,又是历史的永恒。正是源于老照片的真实性和对于过往历史的留存与记忆,使得老照片愈发弥足珍贵,欣赏和研究老照片,已经成为一种颇具生命力的文化现象。因资料所限,本人对老照片的注释和解读难免有错误和纰谬,谨此恳请各位方家达人给予指正为盼。

因为美篇容纳照片有限, 本篇仅以选择成都1890年至1940年五十年间的百幅老照片为先,其余众多老照片有待以后另行刊出。




宣统元年(1909年)出版的成都城区地图。

清康熙初年,四川巡抚张德地重修破烂不堪的成都城墙。重修后的城墙高三丈,厚一丈八尺,周长二十二里三分,有五千五百三十八个垛口。东西相距九里三分,南北相距七里七分,有四座城楼,十一间堆房,东西南北四门分别为迎晖门、清远门、江桥门、大安门。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四川总督福康安奏准发币银六十余万两,彻底重修成都城。这次重修集全川之力,历时三年,直到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才全部竣工。重修后的成都城“屹然金固”、“冠于西南”。周长二十二里八分,有八千一百二十二个垛口,砖高八十一层,压脚石条三层,大堆房十二座,小堆房二十八座,八角楼四座,炮楼四座。四门城楼顶高五丈,分别为东门博济楼、西门江原楼、南门浣溪楼、北门涵泽楼。1938年12月,为了方便城内居民在日本侵略者轰炸时尽快疏散出城,成都所有城墙的城门被全部拆除。


成都东门(迎晖门)城楼(溥济楼)。(约拍摄于1900年)

成都西门(清远门)城楼(江原楼)。(约拍摄于1910年)

成都北门(大安门)城楼(涵泽楼)。(西德尼 ·甘博拍摄于1917年秋)

成都南河和南门(江桥门)城楼(浣溪楼)。(西德尼·甘博拍摄于1917年夏)

成都的南城墙和城外的大道。

四川总督岑春煊(1902——1903任职)。

四川总督锡良(1903——1907年任职)。

四川总督赵尔巽(1908年——1910年任职)。

四川总督赵尔丰(1911年任职)。

成都贡院明远楼、至公堂和考棚(号舍)。(陶维新约拍摄于1900年)

成都贡院明远楼和两旁的考棚(号舍)。(陶维新约拍摄于1900年)

成都贡院“ 旁求俊乂”石牌坊、至公堂和两旁的考棚(号舍)。(陶维新约拍摄于1900年)

成都贡院的考棚(号舍)。(陶维新约拍摄于1900年)

成都的街道。(约翰 · 伯奇拍摄于1900年)

成都城隍庙。(约翰 · 伯奇拍摄于1900年)

从南城墙上俯瞰成都南教场。(约翰 · 伯奇拍摄于1900年)

成都南教场正在操练的官兵。(约翰 · 伯奇拍摄于1900年)

成都一位汉族绿营某官员一家。(约翰 · 伯奇拍摄于1900年)

成都火神庙。(约翰 · 伯奇拍摄于1900年)

四川省第一届运动会。清光绪三十一年十一月1十九日(1905年),四川省举行全国最早的现代体育第一届省运会。运动会在成都北教场武备学堂大操场举行,省城40个学堂3281名运动员参加,运动项目34个。成都各所新式学堂:高等学校、通省师范学校、法政学校、警察学校等成为主力的参与者。这一具有现代意义的运动会,在四川历史上虽是初创,不仅有竞走、蛙式竞跳等田径项目,也有各类球赛及器械体操等。此外,还包含一些军训类项目,如操枪、劈刺、障碍竞走和着装竞走等。(陶维新摄于1905年)

外国人参观正在拆除的成都贡院考棚(号舍)。(约摄于1906年)

成都安济桥。

成都满城街道。(威尔逊摄于1908年7月31日)

成都满城关帝庙(现在的成都支矶石街西口成都书画院)。(威尔逊摄于1908年7月31日)

成都满城街道。(罗琳·张柏林摄于1909年4月)

成都满城街道。(罗琳·张柏林摄于1909年4月)

成都东大街。(罗琳·张柏林摄于1909年4月)

成都东大街。(罗琳·张柏林摄于1909年4月)

成都的街道。(罗琳·张柏林摄于1909年4月)

成都皇城(贡院)附近的街道。(罗琳·张柏林摄于1909年4月)

四川布政使(藩司)王人文(前排左三)在布政使司衙门(现成都四川日报社即红星路一片)会见美国芝加哥大学伯顿博士、 张柏林教授等东方教育考察团一行。前排左一为四川劝业道道台周善培(周孝怀)。参加会见的还有筹建华西协合大学的美、英、加教会负责人毕启、陶维新、启尔德等。(摄于1909年4月12日)

成都仁济医院大楼(现成都第二医院)。位于成都四圣祠北街,由加拿大英美会创办。启尔德(1867—1922),加拿大金斯顿王后大学化学硕士、医学博士,于1892年开办仁济医院,早期虽名为医院,实为诊所,医生仅启尔德一人,设备亦极为简陋。 1895年“成都教案”中,该医院被民众打毁。1896年秋,启尔德又在原址建成医院一所。1905年,启尔德得到四川总督锡良的补助1500两黄金,建成四层医院大楼。大楼于1907年夏开工,竣工后的医院大楼,气势恢弘、建筑精致,为成都近代建筑中的典范之一。大楼1980年代末被拆除。(约拍摄于1909年)

成都存仁医院大楼、塔楼(现成都陕西街省教育厅)。存仁医院是二十世纪初由一名叫甘来德的(Harry Lee Canright)美国医生、传教士1894年开始修建。甘来德,美国密西根大学医学博士,著名的外科医生。1894年他在福音堂附近开设药房、医院,初名陕西街美以美诊所。医院建筑毁于1895年“成都教案”之后,他利用清政府的赔款和差会的资助筹划重建。存任医院于1929年由普通医院改为耳鼻喉科专科医院,是我国最早的专科医院,并被定为华西协和大学医学院的教学医院,后来成为全国乃至东南亚最好的耳鼻喉科专科医院。解放后存仁医院并入华西医大医院。(陶维新约拍摄于1908年)

成都东门水码头,成都东门水津街一带。(魏司约拍摄于1910年)

清末的成都华西坝。(陶维新约拍摄于1905年)

四川省咨议局大厅(位于成都纯化街)。1908年7月,慈禧太后以懿旨公布《咨议局章程》,同时命各省总督巡抚马上筹办咨议局,一年内成立。咨议局是清末实行所谓“新政”的体现,“咨议局”类似“省议会”,为将来的省议会做试验的机构。1909年(宣统元年)四川咨议局成立并召开成立大会。出席成立大会全川的议员共104人。蒲殿俊以76票的过半数当选为第一届四川咨议局议长,肖湘和罗纶被选为副议长。( W.E.盖洛约拍摄于1910年)

美国卫理公会(美以美会)在成都召开会议。(1897年)

成都教会小学校的女学生。(1905年)

成都教会办学校的学生与老师。(1906年)

成都教会妇女培训小组合影。(1906年)

成都英国公谊会(贵格会)教会位于成都青龙街的建筑。(陶维新约拍摄于1905年)

成都英国公谊会(贵格会)教会开办的广益学校的学生和教师(位于成都青龙街)。(陶维新约拍摄于1905年)

成都英国公谊会教会开办的广益学校学生做操(位于成都青龙街)。(陶维新约拍摄于1905年)

成都教会学校的老师和学生。(1904年 )

成都清末的警察。

加拿大教会英美会在成都开办的印书馆(约1908年)1897年,英美会传教士赫斐秋第二次来华,携带一台印字机入川,在嘉定府(乐山)开设全川第一家采用近代印刷技术的印字馆。1904年迁往成都,改为华英书局,1951年被政府接管,更名为成都印刷厂。

成都基督教教会学校的老师与学生。(约1910年)

成都劝业公会颁奖仪式在二仙庵外举行。(路德-那爱德摄于1911年春)

成都德国教会开办的学校师生合影。(魏司约摄于1912年)

德国领事魏司夫妇在成都。(约1912年)

成都街头剃头。

成都街头买卖鸡蛋。

成都一个没有鞋穿的鞋匠。

二人运送肥猪。

出售鸦片烟。

成都城里的老牌楼。

华西协合大学校门。1905年清廷废除科举,美国美以美会、加拿大英美会、英国公谊会等差会联合成立“华西教育会”,筹办“华西协和大学”。1910年,华西协和大学正式成立,是中国西南的惟一一所教会大学。私立华西协合大学由美、英、加的5个教会组织创办,校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府南河畔的华西坝。

正在拆建的华西协合大学。(1910年代)

成都高等学堂(四川大学前身)学生在自习。(路德-那爱德约摄于1911年)

成都新军的装束。(路德-那爱德摄于清末)

1911年11月27日,成都民众涌入贡院(皇城)参加大汉军政府建立仪式。(路德-那爱德摄)

成都贡院至公堂、“ 旁求俊乂”石牌楼前聚集着参加大汉军政府建立仪式的民众。(路德-那爱德摄于1911年11月27日)

四川大汉军政府正都督蒲殿俊(左)、副都督朱庆澜(右)。(路德-那爱德摄于1911年11月27日)

四川都督府都督尹昌衡。(路德-那爱德约拍摄于1912年)

成都提督街口。(1910年代)

正在建造的华西协合大学加拿大建筑赫斐院 (合德堂)。赫斐院是加拿大美道会为纪念最早到西南传教的美国人赫斐秋(Virgil Chittenden Hart)而捐建,1920年竣工。(1917年夏西德尼-甘博摄)

上世纪一二十年代的华西协合大学校园。

成都教会医院医生在为患者诊治。

成都协合大学的学生正在上化学课。

四川美国卫理公会(美以美会)会议在成都陕西街教会存仁医院召开。(约1910年左右)

成都九眼桥(宏济桥)。

成都的两姐弟。

成都新军在北教场阅兵。

1911年辛亥革命后四川内乱不停、命运多舛。各路军阀、地方实力派为争夺四川、成都的统治权,多次在成都大打出手,把个美丽的蓉城搞得千疮百孔、血流成河,百姓流离失所。1917年护国战争后的这一年,驻守成都的川军刘存厚、滇军罗佩金和黔军戴戡为争夺四川的经济、政治、军事权而你争我斗,枪炮并用。4月爆发的“刘罗之战”在成都进行巷战,使数百人毙命,市区多处民居被焚;7月再起的“刘戴之战”持续10多天,更使繁华成都毁于一旦------


“刘戴之战”后的成都贡院大门。“刘戴之战”时黔军据守皇城内,川军从外边攻打10多日,最终以黔军退出而告终。图中可见门口用石条垒起的工事还没清理完。(西德尼-甘博摄于1917年夏)

战乱的结果使成都贡院内外到处残墙断壁,瓦砾成堆,这是皇城坝周围民房被毁后的惨状,成片的民房已被焚为废墟,百姓流离失所。(西德尼-甘博摄于1917年夏)

这是被川军炸开的贡院(皇城)城墙,豁口处站满了看热闹的居民,到处是破烂的家具和房架。(西德尼-甘博摄于1917年夏)

成都一家旅店小院。(西德尼-甘博摄于1917年夏)

成都文殊院在室内打坐的和尚。(西德尼-甘博摄于1917年夏)

成都水车汲水。 这是成都最早的自来水取水装置,位于成都南门外的南河上,照片中水车的背后可以看见南门城楼顶。成都自古城内水井水质不好,居民饮用水多是购买城周府南河的河水。清末年间,成都有关衙门在南门外的南河修建起直径达十米的大水车,把南河水打上来,穿过城墙,引入城内的一个大蓄水池里,再通过引水管把池里的水引到各条街上的蓄水井中。引水管用的是一节节粗大的竹子,用苎麻捆绑连接后再敷上水泥;蓄水井的周围及井底用木板作护壁,防止井水往外渗漏或井外的水浸入。当时,这项工程也是成都当局引以为傲的典范。

成都基督徒举行新式婚礼的合影。(1919年)

四川军阀杨 森,1920年在成都 。1924年杨森下令修建成都春熙路。

成都万里桥(南门大桥)下。(约摄于1920年代)

成都望江公园。(约摄于1920年代)

成都金河岸边洗衣的妇女、儿童。(戴谦和摄于1935年)

手拿烟袋的出售烟草的成都儿童。(戴谦和约摄于1935年)

成都街头新生活运动张贴画。新生活运动,简称新运,是指1934年至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推出的国民教育运动,横跨八年抗战。新运以”礼义廉耻“重要思想为主,使人民改头换面,具备“国民道德”和“国民知识,从根本上革除陋习。(福尔曼约拍摄于1935年)

成都街头小吃摊。(福尔曼约拍摄于1935年)

成都街头店铺门前。(福尔曼约拍摄于1935年)

成都一群市民在围观运输客车。(福尔曼约拍摄于1935年)

成都一家照相馆门前正在搭建脚手架。(福尔曼约拍摄于1935年)

成都大街上的行人和黄包车。(福尔曼约拍摄于1935年)

成都东大街(?)的十字路口。(福尔曼约拍摄于1935年)

成都一家缝纫店铺。(福尔曼约拍摄于1935年)

成都蜀绣店铺的男孩。(福尔曼约拍摄于1935年)

成都一家蜀绣店铺的女孩。(福尔曼约拍摄于1935年)

成都街头拉垃圾车的男孩。(福尔曼约拍摄于1935年)

成都街头围观的人群。(福尔曼约拍摄于1935年)

1935年成都,蒋介石夫妇在华西协合大学与西南科学先驱戴谦和夫妇合影。

成都助产学校一群未来的助产士(约1939年 )。1931年,美国卫理公会的女医生满秀实深感中国的旧法接生危险性过高,在成都文庙后街创办了第一所培养助产士的医学校,在四川推广新法接生和产妇及初生婴儿的护理。后迁往小天竺街,设附属产科医院。


(本篇结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华西协和医院历史
紫薄雾下的三个十字架 (2) Crosses
他们给成都带来的,远不止是圣诞节
在四川,西医东渐引发的死水微澜 | 魔菇 ·早茶夜读
成都这四家“华西”,很多人都分不清楚!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微网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