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孟子道性善 (六)善之四端

公都子虽然受了孟子点拨,但对性善的认识似乎并不到位。有一天他就请教孟子:“告子说性不存在善,也不存在不善;有的人说,性可以变得善,也可以变成不善,所以,周文王、周武王的时代,百姓喜欢善行,周幽王、周厉王的时代,百姓就喜欢暴行;也有人说,有天生性善的,也有天生性不善的,所以,尧是圣君,却有象这样的百姓,瞽瞍是坏蛋,却有舜这样的好儿子;商纣是侄儿,微子启、王子比干是叔父,但商纣是暴君,微子启、王子比干却是贤人。现在您说性善,那么,这些说法都错了吗?”

公都子列举了关于人性的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告子的观点,人性无善无不善。如果从自然属性而言,食、色皆是自然的需求,谈不上善还是不善。但从社会属性而言,人有形成和谐、美好社会的愿望。孟子的母亲为了小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曾经三迁其家,谁愿意跟不好的人在一起做邻居呢?这也是人性向善一个简单的例子吧。

第二种说法是说人可以做出善的行为,也可以做出不善的行为。领导是像周文王、周武王一样的明君,百姓就喜欢行善,领导是像周厉王、周幽王一样的昏君,百姓就喜欢暴行。这是说人受环境的诱使而做出善或不善的行为,这和人性善不善似乎没多大关系,但至少说明一点人性不是本善的。

这种说法容易忽视个人的主观因素,而把恶归之于社会。比如贫民窟的小孩犯了罪,律师为他辩护,就会强调社会的不公正、恶劣的社区环境对他的巨大影响。

第三种说法是说,人是善人还是恶人是天生的。就像舜是圣君,却有瞽瞍这样坏的父亲和象这样坏的兄弟。现实中也有这样的例子,一家几兄弟,有的善良,有的却很坏,同是父母所生,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别?天生的。

照这种说法,人是没办法改造的,因为善和恶是天生注定的,大家只能祈祷老天,千万不要降下坏人。

孟子的观点是什么呢?他作的回答非常精彩,“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

我们看古代的文章,经常出现“乃去”、“乃还”、“乃如何如何”等文字,这个“乃”字,就是表示前面出现了什么情况,于是顺着这个情况自然去做的意思,“乃”就是“顺着”之意。“若”是“如果”的意思,“其”指代人,“情”不是今天所说的感情之情,而是真实、实在的意思。“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也,乃所谓善也。”意思就是“顺着人性真实的情况,就可以做到善,这就是我所说的性善。”

这说明孟子讲的“性善”不是本善,而是向善。“乃若其情”,表明了一种选择的可能性,你可以选择顺着它,也可以选择逆着它。但如果是本善的话,就没有选择的可能性了。你只能照着做。

“非才之罪也”之“才”,通材,非才能之才,而是天生资质的意思。如果有人做出不善的行为,那不是他天生资质的问题。

孟子接着说了一段震烁古今的话,“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心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也。”

恻隐、羞恶、恭敬、是非的心人人都有的,恻隐之心是仁的开端,羞恶之心是义的开端,恭敬之心是礼的开端,是非之心是智的开端。

这里要注意,原文“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不能理解成恻隐之心就是仁,羞恶之心就是义,恭敬之心就是礼,是非之心就是智。如果二者可以划等号,孟子直接可以说,“仁,人皆有之,义,人皆有之,礼,人皆有之,智,人皆有之。”何必多个恻隐之心的环节,徒生困扰。而且,仁义礼智与行为挂钩,而四心只是一种内在的观念,还未表现出行为,所以,四心不等同于仁义礼智,而是仁义礼智的开端,一种心理的准备。

“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心也,弗思耳矣。”这四种心理不是由外界强加于我的,是我本来就有的。为什么你不觉得有呢,是你没有思考罢了。

这就解释了,行不行善在于能不能思考,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突显了个人的道德主体性。

“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所以说,你寻求它就会获得,你舍弃它就会失去。这也说明了孟子讲的是人性向善而不是人性本善,向善才可能失去,而本善怎么可能会失去呢?

“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也。”人与人相比,差别有一倍到五倍的,甚至是无法计算的,这是因为差的人没有充分的展现天生的材质啊。也就是说,没有把恻隐等四心尽力的存养扩充啊。

这句话表明,儒家看人,是以德行做为评判标准。

最后,孟子引用《诗》经的一句诗作为总结,“《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

《诗经》说:‘上天降生百姓,万物皆有法则。百姓知晓法则,喜好美好品德。’孔子说:‘此诗的作者,知晓大道啊!有物一定有法则;老百姓掌握法则,所以喜好美德。’”

孟子引用此诗及孔子的话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老天降生万物,让万物存在就给它一个存在的法则。人类也是天所降生,老天也给人类立了一个法则,那就是美好的品德。老百姓懂得了这个道理,就会喜好美德。

人类的善性从哪里来?从天来。所以,孟子讲的这个性善,满是宗教性格。如果四心只是人所固有,但人类生生死死,不能永恒,不能永恒的事物人类就会疑惑,必定要找个终极的来源 。孟子告诉你了,天!天是善的最高的来源。

而且,孟子告诉你,天给了你四心,但能不能存养扩充,在于个人自己。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啊。

这样的一种论述,就巧妙的把对天的虔诚信仰转化为个人的修身。厉害了,我的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性善论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这被视为孟子的四端说,是他性善论的依据,也是其所有学说的基础所在。他还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没有了“恻隐之心
孟子的“性善论”
孟子和荀子人性论的比较
高二语文仁义礼智_我固有之-实用优秀课件
恻隐之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