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势力由盛转衰故以长城为界进行战略防备

众所周知,来自北方的游牧(或渔猎)民族一直以来都是中原(汉族)王朝的生死大敌,远至秦汉时期,近至宋明。中原王朝对待这些敌人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如秦始皇派遣大将军蒙恬率军30万出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随后修筑万里长城以防御之。刘邦建立汉朝以后,在国力贫弱的情况下采取和亲之策,直至汉武帝时期才大举用兵,此后历经数百年才解除匈奴之患。明朝对待蒙古(北元以及后继的鞑靼、瓦剌)又有不同,在朱元璋、朱棣时期大军频繁北伐,而后转入依托长城的消极防御。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冲突

自秦汉以来,占据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成为中原王朝(汉族)最大的敌人,其本质上是两种不同文明体系的冲突。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游牧为主业,南下抢劫为副业,对外依赖性较强;农耕民族,以种地为生,农耕为主业,自给自足,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秦帝国崩溃以后,中原地区陷入内乱,匈奴冒顿单于趁机建立起一个横跨东亚和中亚的强大草原帝国。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在汉高帝七(前200年亲征匈奴,结果遭遇白登之围。此战之后,汉朝对匈奴采取和亲结盟政策并且开放匈奴贸易,直至汉武帝继位;汉武帝在马邑之谋后开始大举出击匈奴,匈奴遭到重创,此后汉朝持续与西域各国结盟以削弱匈奴;初,汉两将大出围单于,所杀虏八九万,而汉士物故者亦万数,汉马死者十余万匹。匈奴虽病,远去,而汉马亦少,无以复往。征和四年(前89年),单于遣使遗汉书云:'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不为小礼以自烦。今欲与汉闿大关,取汉女为妻,岁给遗我糱酒万石,稷米五千斛,杂缯万匹,它如故约,则边不相盗矣。汉宣帝以后,匈奴因为天灾、连年战争、内乱而势力大损,不再对汉朝造成重大威胁;直到东汉中期,匈奴彻底瓦解,但后继的鲜卑成为汉地的主要威胁。

匈奴已灭,但外患从未消失,鲜卑在1世纪以后占据蒙古高原,继续成为汉帝国的威胁。从历史上来看,如果中原王朝不能对游牧地区实现有效控制,那就要面对一个接一个游牧势力的崛起;唐灭突厥之后,薛延陀、回鹘、后突厥、黠戛斯等相继称霸,明灭北元后亦如此。

汉朝与明朝——“狂放”与“保守”

在汉朝以外的其他纯粹的汉族王朝,都是视野、气质相当内敛的王朝,如晋朝、宋朝、朱棣之后的明朝。秦汉时期的中原文明具有强烈的开放性,中原文化强烈影响了周边,这与宋、明时期的内卷化有显著的差异。

春秋战国时期积淀的威威武风以及关中秦人的勇武强悍,都在西汉得到继承和发扬,西汉时期相对宽松的社会风气更是孕育、壮大游侠群落的良好土壤,所以才有汉军持续数百年的对匈战争。汉朝对待匈奴的策略可以简述为:利用农耕文明生产力更发达的优势,组建能够对抗游牧民族的大规模骑兵,用武力驱逐他们。著名的封狼居胥、燕然勒石便是此例。班固《封燕然山铭》曰:“铄王师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截海外,夐其邈兮亘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载兮振万世。”《后汉书》记载:“司徒鲍昱议曰:'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诚令权时,后无边事可也,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又二部兵人裁各数十,匈奴围之,历旬不下,是其寡弱力尽之效也。可令敦煌、酒泉太守各将精骑二千,多其幡帜,倍道兼行,以赴其急。匈奴疲极之兵,必不敢当,四十日间,足还入塞。’帝然之。”然后就有一部分游牧民族离开蒙古草原内迁至农业区,进行农业化(有固定的居住点),当中原王朝强大时这是一种相当好的策略,但若是中原势力衰弱,此举可能造成大祸(如五胡入华)。

蒙古人败退回蒙古高原以后,继续以北元威胁明朝,从洪武十三年(1380年)到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明朝先后六次攻打北元,北元政权灭亡,但蒙古人的威胁却仍然存在(这和汉武帝时期打击匈奴类似);永乐帝先后发动五次北征,然而并没有取得重大战果,更是在客观上促成了瓦剌的强大;仁宣之治时放弃大规模的军事征伐,采取“顺则抚之,逆则御之”的守成求安思想。《明仁宗实录》记载:“顺则抚之,逆则御之,驱之而已,毋为首祸。违命获功,吾所不赏。”

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实力由盛转衰,对周边少数民族也由进攻态势转向全面防御,从而形成了“守备”为主的防御思想。蒙古诸部中最有实力者多次进攻明朝,明朝的疆界不断内缩,明军越来越依赖于长城。直到俺答汗后期,明蒙之间和议,双方的大规模征战才得以结束。明朝自永乐以后对蒙古的策略可以简述为:以长城为基本防线,在沿线重要军镇驻扎重兵,再加之以经济封锁,打击草原各势力的集权努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历史上农耕和游牧
浅析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发展史
历史上的大国——罗马时期的世界格局(下)
长城在历史上的修筑与意义变迁 演讲人:李鸿宾
一次性讲透
曾经让北宋头疼不已的契丹族,被灭国后,契丹人去了哪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