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战中德国的步兵战术
userphoto

2024.04.11 山东

关注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步兵战术其实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因为步兵从班排连,再到更上一级的营团旅。不同层级的步兵单位,除了在编制上各不相同外,其战术也并非仅仅依靠步兵自身就能实现。

这一点,哪怕是一直被冠以轻步兵巅峰的志愿军亦是如此。事实上,尽管1950年我军入朝的部队,其装备的炮兵和其他火器并不多。但在具体的战役和战斗中,仍需要集中火力来完成突破(哪怕是炸药包)。

故而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广义上的步兵战术,其实并不仅仅是指依靠步兵轻武器就能完成。

德军的基本战术部队

与同期其他国家一样.1939年二战爆发前的德军步兵,也是以师构成合同战斗的单元(或者称为基本战术兵团)。但事实上其基本的战术部队却是在团一级。

紧随着波兰战役和法国战役的相继展开。德军在战斗中采用更为广泛的,则是各种“战斗群”。这些战斗群,小的大概在营连之间,而大的则可能超过团一级。

其好处是,通过这种临时的编组,可以根据任务进行更为充分的作战。但其缺点是,这对于部队彼此间的默契和战术素养要求极高,且一般在战场冗余方面要差一些。

备注:战场冗余简单来可以理解为,一支部队在战争中的耐损失程度。比如像现代意义上的合成部队,为什么普遍各国都将最小的合成单位放在营而不是连排?这就是因为虽然理论上讲合成连排可以进行更为独立的作战,但这种小麻雀却也很脆弱,稍微哪里被搓破,就会导致整体趴窝。

值得一提的是,德军采用战斗群的习惯由来已久。最早甚至能追溯到腓特烈大帝时期。而一战中,无论是著名的暴风突击队,亦或者是隆美尔亲身经历写就的《步兵进攻》。也向人们展示了德军在这一战术上的灵活。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德国,还是苏联等其他国家。事实上其步兵编制和战术,都是随着二战的进程在不断调整和变化的。客观上并没有一招鲜吃遍天。但考虑到大家阅读的繁琐,下述的讲解中将主要针对几个特定时期。

以一个1940年型的德国步兵师来说。彼时其一个步兵师通常下辖3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1个工兵团、1个反坦克营、1个侦察营、1个通讯营以及其他辎重和后勤单位。总体人数约在1.6万-1.7万人之间,其中战斗人员和后勤人员间的比例大约为1:2到1:3。

必须说明的是,德军的步兵师也并非每个单位都是齐装满员的。

事实上,无论是在1939年的波兰战役还是1940年的法国战役中。

军事当局也会根据不同部队的任务,而在配属上有所倾斜。

至于装备上,德军步兵师级单位最为重要的炮兵团,一般装备有150和105两种口径的榴弹炮。而其反坦克营则通常配备37型和40型反坦克炮,少数步兵单位也会获得75型反坦克炮的加强。

不过,一方面当时75型反坦克炮的产量并不大,另外一方面则是德军对于将要面对的反坦克任务也正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事实上直到1941年,在德军普通的步兵单位中,仍装备有大量的37和40型反坦克炮。而这一点也对德军后来的反坦克战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至于德国被封神的88mm Flukabwehrkanone 41高炮,这玩意儿在早期属于防空单位。其最早的参战记录,有说是在1935年德国的秃鹰军团参与西班牙内战期间就已被投入。

但真正令其名声大振的,却是在法国战役隆美尔的手里。

当时隆美尔指挥德军第7轻型装甲师在法国如入无人之境。但随后在阿拉斯却意外遭到盟军的猛烈反击。此时无论是德军的坦克还是反坦克炮,均在面对英法的B1型重型坦克时无能为力。

情急之下,隆美尔突然调来88炮反击。不想一战成名,从此也被各路的德军纷纷效仿。

而除上述之外的另一个热点在于。德军的机械化和摩托化水平究竟应该如何来评估?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德军事实上属于少数机械化引导大量骡马化。

其理由是.从1939年到1941年,整个德军所发起的战役都是依靠十几个装甲师在前面狂冲猛打,而后面则是依靠骡马进行运输的上百个步兵师。

研究者甚至指出。在1941年入侵苏联期间。整个德军共动员了超过百万头马匹为大军提供补给。

一定意义上,这个说法有其道理。相比起后来1944年参战的美国来说。德军在整体装备的机动车方面,其数量远少得多。但深入来讲,这一观点也需辩证来看。

首先机械化本身就是个伪概念。比如要是拿苏联的机械化标准,那即使今天的美帝也称不上是全军机械化。其次则还要对比同期的对手与任务。

事实上,作为德军主要的进攻矛头。德军在1939年就已经深刻理解到多兵种协同作战的意义。为此,在其装甲师的编成内,其步兵在1939-1940年期间就已广泛采用卡车乃至Sd.Kfz系列装甲车来伴随坦克作战。

至于其后的苏德战争.这一期间的德军因为经过了扩军和编制调整,在总体兵力上有了巨大提升。故而尽管此时各师的车辆数量有所提高,但其机械化或者说摩托化化水平却相对被拉低了。

另外一方面则在于,1941年6月-1942年冬季期间。由于恶劣的天气和战争态势的变化。德军即便想提高车辆的配给率。也必然受制于东线恶劣的道路而难以进行。

毕竟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此时整个苏联的交通条件都不好。那谁又能说,此刻的汽车轮子就一定比畜力运输来得可靠呢?

事实上真正制约东线德军后勤运输最大的问题,是在于苏联特殊的铁路系统。由于同期苏联和欧洲采用的是不同的交轨系统,以及德国自身方面的疏忽。德国的大量军需往往不得不在距离前线非常远的地方,就开始卸载和运输。

而众所周知,无论是苏联中西部的沼泽,还是神出鬼没的游击队,以及德国自身油料的不足。都进一步制约了德军总体的摩托化行军能力。

最后一点则是从编制角度来看的。早期直到1941年入侵苏联之初,德军步兵师的编制都相对庞大得多。这使得尽管相比其他国家,它的车辆装备并不算少。但按人均算,这个比例却相对会要少很多了。

然虽如此,德军对于摩托化的认知并不低。实际上早在1939年入侵波兰之时,德军就已经在各个步兵师配备了大量摩托化车辆。同时也将更多资源赋予了主攻部队,尤其是提高了全体装甲师的车辆配给率。

在之前的《欧洲装甲战理论发展简史》一文中,我们也曾说过。

在最早,德国包括坦克兵、卡车兵等一系列使用机动车辆的兵种。

其开始都被统一称为“摩托化部队”亦或者“快速部队”。

与此同时,有一点经常被人们所忽视的是。相比起同期的大部分国家来说,德军的步兵指挥员也更崇尚和擅长机动进攻。名气大的如曼斯坦因和隆美尔,他们都并非装甲部队出身,但在指挥机动作战上却得心应手。

又如下图1941年7月6日。德国第41步兵团在苏联日罗宾的这场战斗。我们仅从该地图便能看出,德军第41步兵团在日罗宾西北为苏军第240团所阻后。很快便利用其友军第20团3营和其他装甲单位迂回苏军后方,最终赢得了该战役的胜利。

当然了,这方面固然也有此时苏联步兵师普遍缺乏机动车辆的原因。但与此同时,却也反映出德军步兵部队的指挥员,是很擅长这一机动方式的。

而等到了1943年后,由于此时德国的战场形势越发不利。德军的步兵单位编制便也开始发生了许多变化。

在这一时期。由于缺乏燃油,德军不得不将更多资源交付给宝贵的装甲部队。而原本的步兵师则开始削减人数,并强化反坦克火力的配备。与此同时,国民掷弹兵师和部分精锐突击营也开始组建。

只要有可能,德军都会尝试为上述这些步兵部队配置宝贵的车辆(尤其是其中的炮兵),甚至于部分部队还会装备坦克和突击炮。

但随着第三帝国的落寞,后期的国民掷弹兵师已基本沦落为纯粹的填线单位。可以说在1944年后,已经很难看到德军步兵师有进行大规模机动作战的例子了。

德军的基本战术分队

德军也像其他国家一样,其基本战术分队为营连。但和美苏相比,德军更多的则习惯于,组织各种规模的战斗群来完成不同的任务。

在营一级,德军步兵营通常的进攻正面约为800-1000米左右,这个与其他国家的情况近似。但一般来说,德军步兵营通常会与其他单位形成统一的战斗群。

如是当这个营是作为城镇攻坚力量时,那它还可能获得1-2个工兵连或装甲连的加强。而且在这方面德军可谓轻车熟路,毕竟1939年他们就已经在打仗了。

除此而外早期德军步兵营连一级的优势是,它的电台普及率要相对高不少。其装备的多拉I型和多拉II型电台,具有6.5公里的通话距离和15公里的发报距离,且整个重量不到20公斤,不到2名步兵就完全可以在徒步中携带和使用。

与此同时,德国人发明的温度补偿变量振荡器,也大大提升了德军无线电通讯的稳定性。并且在野战电话方面,德军的技术也十分先进,其标准的M33型野战电话被广泛装备部队。

在很大程度上,德军之所以在前期能赢得对苏联和英法等国家的胜利,通讯技术是其核心秘密之一。

不过相比之下,德军步兵营以下的通讯设备则较为乏善可陈。尽管1943年后德军的条令,也规定应在步兵连中配备至少4部电台。但实际上随着战争的消耗,德军的连排仍主要采用军哨和传令兵。只不过这一期间德国总体处于守势,为此其缺点倒并没有特别显得特别严重。

再往下则是德军的连排班等战术分队。二战早期的德军步兵连一般下辖3个步兵排、1个反坦克排与1个迫击炮排,并且其伙房也设在连。其总体人数约200左右,其中包括2名军官、21名士官以及176名战斗人员和2名非战斗人员(军医和医务兵)。

在战时德军步兵连除了自身的火力外。也可能获得由上级派出的坦克或者步兵炮等武器的支援。而德军自身也十分善于组织这种多兵种的协同作战。

至于德军的步兵排。通常由3-4个步兵班构成,并且一般还编有1个轻型迫击炮组。从这里可以看出,区别于后来的美军,德军的步兵连事实上缺乏专门的武器排。但考虑到德军步兵所装备的机枪,其步兵班排的火力并不算弱。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整个德军步兵的轻武器中,其最为重要的资产恐怕就是德军的MG34和MG42型机枪了。这款机枪的发明使得德军普通步兵班的火力得到了大大提升。其口径为7.92X57,有效射程在1公里左右。而理论射速更是高达每分钟1000发以上。

与此同时,德军MG系列机枪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不仅可以直接上弹链,也可以装备50发左右的弹鼓。而同期无论是苏军的DP机枪,还是美国的M1918勃朗宁机枪。不管在射速还是携弹量上都要远比德军差很多。这就导致在遭遇德军步兵班时,往往一挺MG机枪就能给盟军带来巨大压力。

至于1943年后,则整个德军都开始在走下坡路。但随着跨时代突击步枪StG-44的出现.整个二战后期德军步兵单位虽然人数缩小了,但其火力却并没有降低。

到了步兵班这一级,战前德军早期的步兵班在9-11人左右。

大战开始后则定型为9-10人,其中包括1名携带MP40冲锋枪的班长、1个3人制的机枪小组(携带1挺MG34型机枪和2把步枪,后期也装备MG42机枪),以及剩余的6名步枪兵(装备毛瑟98K步枪)。

其早期的作战方式是以机枪为核心,形成一个火力组和一个突击组的单元。每每在遭遇敌人后,首先会由班长指挥机枪手压制住敌军,以方便班副率领剩余的步兵接近和迂回对手。

或者则是利用机枪压制的间隙,以步兵小组往前运动到合适的位置,并建立新的掩护阵地。然后双方不断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最终将对手彻底消灭或击溃。

不过正如我们上面所说的随着大战的进行,由于中后期德军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匮乏。后期的德军步兵班单位,也开始形成了多个变种。其中以党卫军为首的元首亲信,通常被优先装备StG-44突击步枪等先进武器。而国防军步兵和国民掷弹兵部队则往往五花八门。最夸张的是在1944年末的国民掷弹兵。有时仅装备一个铁拳就被派上了战场。

而即使是相对好一些的德军野战部队,其步兵班也从最早的10人制开始演变成2个对称的机枪组(通常有6-8人不等)。这样的好处是提高了德军的火力,但弱点是在进攻时相对吃力。

那么,德军步兵基本战术分队究竟是如何来展开作战的呢?通常,德军步兵在作战时最少会采用排一级来进行战斗。但这个排并一定是编制意义上的,而可能在战斗中获得若干加强。

至于战斗的方法。与同期其他各国一样,除了极少的特殊情况外,德军步兵排亦在营连辖内进行作战。而如果一定必须由步兵排发起,那通常德军会在预先号令阶段进行现地勘察。只不过在苏联人的评价中,德军在侦察和伪装方面往往做得并不到位。

一旦侦察完毕,则德军将由排长带领,秘密向攻击出发阵地进行运动。此时的德军各步兵班往往利用地形,以单列纵队或双列纵队秘密进行运动。但客观来说,这一点仍主要取决于现场指挥官的安排。

在对具体目标的进攻中德军崇尚发扬机枪的火力和利用一切可以带来优势的方法。就这方面而言,令盟军最为深刻的往往也是德军的机枪和迫击炮。而且只要有可能,德军会十分重视突然性在战斗中的应用。

非必要情况下,德军一般强调步兵最好能秘密接近敌方前沿,直到最后一刻。一旦进攻发起,步兵要迅速利用周边地形和炮火掩护向前抵近,然后迅速架设机枪对敌目标进行压制。

在这个过程中,团属步兵炮或者营连的迫击炮也会向附近地区进行射击,以遮断敌军的增援。尔后,步兵排将编为2个或3个行动单元,以火力和机动的方式继续向前推进。

其中若由一个单元遭敌威胁,则另外的两个单元要迅速向其侧翼迂回。另外只要有可能,德军步兵也会尝试以多个角度形成对敌的交叉火力,以压缩敌军的行动空间。

而在对于敌军防守坚固的预有准备防御进攻中,德军步兵排往往会配备一个战斗工兵班。这个兵种属于德军步兵中真正意义上的精锐。其无论选拔还是能力上都丝毫不比装甲掷弹兵来得差。

基本上在整个战争期间。想要进入德军的战斗工兵,其最好要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比如修路工、木匠、泥瓦匠,亦或者是建筑工这样本身就从事工程方面作业的人员。而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人。那进入工兵后可能更多干的,大多干的只能是最基本的挥铁锹的活儿。

等到你总算如愿以偿的报名成功后。别高兴,因为你马上将进入为期至少12周的新兵训练阶段。在该阶段中,德军的工兵与普通步兵的训练并无多少不同,或者说则是更为严苛。

因为德军工兵往往要面对的。将不仅仅是修建工事或者舟桥作业等这类“轻松活路”。而更多的是进行被称为“突击行动”的破障作业。

这一战术科目,要求德军的战斗工兵必须熟练的使用各种爆破器材和切割工具。并且还要在友军和敌军的共同火力招呼下,从事前沿障碍物的排障和通路开辟。

而如果预期将遇到敌方碉堡等坚固的筑垒据点,那德军工兵也将担任攻坚的任务。此时整个德军工兵往往会与步兵分队相互配合,组成掩护组、突击组、烟雾组、爆破组等多个单元。

其首先必须尽可能选择敌方工事的射击死角来展开行动。但如果时间仓促,又是或者没有发现明显的死角。那就需要利用发烟罐和上级的炮兵在上风口形成烟障。当然了,相比起来,神经大条的日耳曼人也更喜欢直接放一把火。

等到烟障开始起作用后。分队指挥便会派出掩护组进入有利地形,以压制敌军工事的射击口。

紧接着,战斗工兵中的破障小组开始移动。并迅速利用炸药或者铁钳破坏铁丝网等一系列障碍物。随后,突击分队由突破口进入。

当来到碉堡附近时,工兵可以用炸药或喷火器摧毁敌军工事。

总体来说,战斗工兵区别于一般的步兵部队和工程部队。属于德军步兵单位中攻坚能力最强的单元。

但有意思的是,作为工兵他们在正式进入部队前,却甚少进行工兵方面的技能训练,而更多突出的是普通步兵的技能培养。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正是这点造就了德军工兵的强悍战斗力。

在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第6集团军工程兵指挥官林登,奉命率6个战斗工兵营组成战斗群。在当年的11月9日到11月14日,该战斗群对伏尔加河畔著名的红色堡垒工厂发起了一系列的猛攻。

客观的说,尽管此时的德军部队已大多虚弱不堪,但由林登指挥的这6个战斗工兵营却依旧展现出强大战斗力。其一度接近伏尔加河,逼得崔可夫不得不一再严令守军,退后就枪毙。

当然了,斯大林格勒最后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德军战斗工兵的努力并没有为其赢得战役的最终胜利。但这最后的失败与其说是工兵的战术问题,倒不如说是德军总体战略上的愚蠢。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著名二战电影《雷马根大桥》的德国守军第12团就属于战斗工兵的序列(虽然已名不副实)。只不过在这次炸桥行动中,由于该部实在过于虚弱,以及炸药引信莫名其妙的失灵。雷马根的德军卫戍力量倒是一直被希特勒视为耻辱。

最后,说了这么多,或许眼尖的朋友可能会指出。为什么一直没有说到德军的步兵精锐,装甲掷弹兵呢?

客观的说,在大多数材料里都会提到掷弹兵属于德军的精锐。甚至于这个称谓还可以追溯到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时期。但很大程度上这个问题仍需要区别来看。

首先在腓特烈大帝时期,掷弹兵的选拔和名誉的确是要高人一等的。但这个跟会不会投手榴弹没太大关系,早期只是腓特烈本人喜欢这样个子高,且身体素质好的官兵。

不过话又说回来。大帝肯给这样的高薪水和至上荣誉,那掷弹兵肯卖死力就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了(有没有点今天瓦格纳的调调?)。

只不过必须说明的是,在二战时希特勒之所以恢复掷弹兵的叫法,在一定程度上固然有试图提高士气的目地,但其实这个称谓是针对于所有步兵的。

对,没错。就是我们战略高强的元首的原意,是要把所有步兵都喊成了掷弹兵。而此后除了称谓发生了变化外,其实大家的待遇还是那样。

至于所谓的装甲掷弹兵。本来这些乘坐装甲车辆的步兵,就属于德军序列里优先保障的。为此才有了装甲掷弹兵就是德军精锐这个说法。你既不能完全说它错,也不能完全说它对。

与此同时,如果真要咬文嚼字的话。那其实德军的装甲掷弹兵在整个德军序列里的比例,其实是非常低的。到1943年中期,整个德军226个装甲掷弹兵营的配置里。其实只有26个营是真正意义上乘坐装甲运兵车的。

当然了,这倒不是德军不想要。而是奈何Sd.Kfz系列装甲运兵车的产量,拢共就那么一点。所有其他更多时候,装甲掷弹兵们往往都是乘坐帆布卡车进入战场的。

也说到这,以下我们所主要讲的。主要是乘坐Sd.Kfz系列装甲运兵车的掷弹兵。希望严谨的朋友们不要介意。

德军的装甲掷弹兵,在大战前即已开始酝酿。此时如古德里安等人,很早就已充分意识到。作为德军拳头的装甲部队,是不能单靠坦克来进行长远纵深作战的。故而早在战前,德国就已开始秘密研发Sd.Kfz系列车型,其定位为特种战斗车辆。

这一设计的初衷,很大程度上是要解决步兵如何伴随坦克通过敌军的炮火封锁,并尽可能缩短步兵下车的距离。要知道在当时,整个军界能伴随坦克一起进入战场的,就只有各种轮式卡车。而这种车辆说难听点就是蒙了块布。别说没法扛住炮弹的破片,就是手枪也能给它弄几个窟窿出来。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从1939年到1945年。德军的装甲掷弹兵尽管因为不同车型,而一共演化出近十多种不同编制。但事实上这些装甲掷弹兵班,均围绕着装甲运兵车而变化。其区别无非是这辆车型多挺机枪,那辆车型少个步兵罢了。

在行动中,只要有可能,掷弹兵们一般乘车直接伴随坦克进行机动。并在运动中利用车载机枪,对敌军的反坦克炮和反坦克步兵进行重点关照。

其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坦克的观察窗口十分有限.为此当突入敌防线后,坦克需要其他步兵来掩护其两侧的死角。至于等到装甲掷弹兵非得下车的地段,那一般也会尽量缩短距离。其理想的下车距离是在敌前沿400米左右。

下车后,掷弹兵们需要伴随坦克进行进攻,而装甲运兵车则一般居于步兵的后方。但如果说掷弹兵面对的是设防坚固的预有装备防御地带,则也可采取步兵在前,而坦克居后的方式进行支援。

很大程度上,德军的这一做法直到今天仍是装甲步兵的基本作战样式。

具体到进攻中的展开,通常装甲掷弹兵的各级展开正面如下:

营级400-1000米攻击正面(Bataillon: 400 - 1000 m Angriffsbreite)

连级200-400米攻击正面(Kompanie: 200 - 400 m Angriffsbreite)

排级100-200米攻击正面(Zug 100 - 200 m Angriffsbreite )

班级50-100米各级正面(Gruppe 50 - 100 m Angriffbreite)

当然了,上述仅为理想的战术地幅。事实上因为地形和敌情态势等因素,在具体的攻击正面往往要小不少。在这个过程中,掷弹兵指挥员必须善于将主要兵力集中到敌方的薄弱处。这一薄弱处可能是更为狭窄的正面、也可能是在敌防御射界的死角,亦或者则是敌军意想不到的地段。

原则上,装甲掷弹兵的主攻点应当是在敌人防线上突破的最深处。

在进攻中,其往往以一部作为 “核心或者说尖兵部队”来引导部队的突破。如在一个排的进攻地段中,一个班将成为核心,其它所有的班便根据这个核心班来展开行动。

同样在一个更大的进攻地段中一个核心排将指引一个连的行动。一个核心连将指引一个营的行动。而一个核心营则将指引一个团的行动。

至于防守方面,在二战后期,由于德国越来越濒临战败。为此,以装甲兵和掷弹兵为首的精锐,也被德军集中起来作为机动反击力量。其通常部署在防御战线的后方纵深处,当敌军开始炮击一线阵地乃至进行突破时,装甲掷弹兵并不会马上被投入反击。

德军指挥官如莫德尔等人所更为擅长的做法是,以多道纵深防御来稀释盟军的进攻力量。

每当盟军进行炮火准备时。德军通常仅会在第一道防线保留少数观察员进行监视,而主力退居二线进行待命。等到炮兵覆盖完毕,盟军步兵开始推进后,则德军主力便重新进入一线。

当然了,实战中,这样的过程可能会反复拉锯多次,且有时候也并不会停留在几道战线的争夺上。等到盟军认为可以向纵深突入时,则装甲掷弹兵便会配合坦克重新发起反击来封闭突破口。

也正是因为这个特点,德军装甲掷弹兵的待遇通常要比普遍步兵来得更好。这不仅是说他们比普通部队具有更多优先获得新式武器的权力,同时也是因为乘坐车辆总是要比两条腿走路来得强的。

与此同时,掷弹兵们也并不像普通步兵一样。被经常放在一线的堑壕里饱受盟军的各种炮火问候。

最后的最后,让我们来总结下二战德军的步兵战术。客观的讲,在基础的战术分队层级,德军的连排班与同期的盟军并未有特别大的差异。这一方面事实上各国都相差不多,但德军装备的MG34和MG42机枪,却为其基础步兵班提供了足够凶猛的火力。

其次因为德国长期浓厚的军事教育,德军的后备兵员一般都能得到充分的训练。且德军的高级将领通常也并不扼杀中下级军官的主官能动性。为此可以说,整个德军的基础步兵单位在战术表现上之所以显得更为老练和灵活,与上述内因是分不开的。

至于德军团以上的基本战术单元。始终制约其发挥的,是德军整体的车辆装备数量,和不断扩大部队规模间的矛盾。

为此,尽管德军步兵部队中不乏善于机动作战的将领。但却鲜有条件可以通过机动车辆来完成大规模的摩托化运输。这一点尤其以德军的炮兵为甚。

实际上,在东线战争开始后,德军步兵师经常所要面对的问题在于。其有限的车辆究竟应该先分配给炮兵、步兵,亦或者是军需给养?

苏联糟糕的路况和一系列战役的失败也加剧了这一局面的恶化。不得已。德军只能通过征发民间车辆和马匹,来弥补部队这方面的功能缺失。但讽刺的是,恰是这一积极举措给德军带来了深远影响。

因为尽管利用马匹使得德军在巴巴罗萨期间,弥补了不少因为路况所带来的遗憾。可随着前面装甲师的不断深入,德军装甲力量与步兵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大。

在整个初期战役胜利的前提下,这一影响尚不明显。但紧随着整个德军的兵锋变得的越来越钝,由此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开始加剧了马匹蓄力的快速流失。以至于到后来,希特勒不得不勒令将现有步兵师由9个步兵营消减为6个营,以此来减少各师的马匹数量。

但这种饮鸩止渴的方案,事实上消弱了每个步兵师原本就不高的机动能力和战场冗余。等到后来苏联反应过来,其每每得以集中优势兵力在德军的防线上撕开一道道口子。而此时德军的步兵却只能萎缩在战壕里,静待装甲部队的增援。

可问题的问题是,就算德军的装甲部队人人都是不吃不喝的雅利安超人。但其燃料也并不足以使得德军可以应对,这一次比一次更为猛烈的进攻。

也由此,从大的方面来说,德军步兵的弱点正如其后勤一样。

它每每想尽了一切办法去提升,但却始终受制于这个或那个原因,而无法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改变和提升。其最终只能受制于整个机体的衰老,而陷入漫长的死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装甲掷弹兵的战术运用
《英雄连2》德军兵种介绍
陆 | 近距离作战——孤军进攻: 第36步兵师拉比多河进攻战斗,1944年1月20-22日
德军二战突击炮战术指南
二战传奇:德国装甲掷弹兵
经常看到德国二战中的掷弹兵,请问他跟普通步兵有什么不同?哪个更厉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