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爱军:名师评课,“凭”什么?

 

不熬教研鸡汤,不求学术深度,适切才更专业

公号ID: zxxjky



名师评课,“凭”什么?

——兼谈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问题

 

张爱军

 

   名师(尤其一些“国内著名”的教师),其水平、光环令普通一线教师钦佩乃至仰望,他们的实践、经验、智慧,对于普通教师有一定的启迪、示范作用。但是,我们首先应该把名师看做普通人,对其经验加以理性、专业的审视,而不是顶礼膜拜。也许只有遮住名师的“光环”,我们才能看到一名真实的教师。


偶然的机会,看到两位著名语文教师的评课;看完之后,有些话不吐不快。这两位老师在国内知名度都比较高,到处讲课、做评委;但是,这并不是“专业、高水平”的代名词。这是因为,上课和评课是两回事,涉及两种不同的专业技能。此处所要讨论的主要是评课的标准问题,即依据什么去评课,实乃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问题。鉴于材料来自互联网,难以考证是否真的出自两位老师,故隐去其真实姓名,意在针对现象而非本人。


第一位老师的评课,似乎是在一次省级小学语文赛课之后的总结性发言,算是一次高规格的评课了。主要观点如下:

 

本次大赛表现出来几个显著特点。第一个特点,本届大赛一共12堂课,它们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语文意识;第二个特点,这次的12堂语文课,学段特点体现得更加鲜明、把握得更有分寸;第三个特点,教学任务更加集中;第四个特点,教学过程更加简约;第五个特点,人文熏陶更加自然;第六个特点,资源拓展更加适度。

 

    这样的评课,因为是“著名特级教师”说的话,点赞者众、传播较广。当然,评课评得好不好,不是看谁评,而是看评论本身。首先,评课一定要有标准(这个标准可以是框架性的),没有标准,大家就不能在一个话语体系中讨论问题,只能导致“公婆各有理”、谁也不服谁,甚至“关公战秦琼”,彼此说的根本不是一码事。根据个人的经验、好恶去评价一节课,不仅没有专业说服力,也是不符合研究伦理的。所谓“好课”之“好”,应该是一种“标准”,而不是个人的经验和看法,那种“我个人认为……”的说法是不负责任的,从名师嘴里说出来,甚至有一点压人的味道。其次,这个标准要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公信力,要经得起理论的推敲和实践的验证。那么,“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所谓“好课”,是一个日常概念,转换成科学概念,即在教学论的学术语境中,恐怕只有“课堂教学有效性”最为合适了。这样一来,“好课”的标准,就是指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而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的研究,在学术界大致有两种说法:一是界定为一个框架性标准体系,一是用教学目标达成度这一关键指标来衡量。为了讨论的简便,我们不妨把教学目标达成度这一关键指标作为“好课”的标准。


以此来看这位特级教师的评课,问题就很明显了。


首先,当然是评价标准的有无问题。显然,这位名师是把“有语文意识”、“体现学段特点”、“教学任务集中”、“教学过程简约”、“人文熏陶自然”、“适度资源拓展”这六个“特点”当做“优点”的,进而潜意识里视之为“好课”的标准。该发言只字未提“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标准”、“课堂教学有效性”、“有效教学”之类的概念。问题是,这六点是不是实现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有力手段?这六点本身的评价标准都是比较模糊的,例如对于什么是语文意识,他自己也说“可能说不清楚”。这样的评价语言,似乎放在什么时候、用于哪节语文课都可以。这样,要判断一节课是否做到这六点,只能根据个人的感性的理解,而不是基于科学的观察和严谨的论证,没有实证性,就难有科学性。很显然,即使真正做到了这六点,教学目标达成度依然是“雾里看花”。如果这些特点不指向教学目标达成度,这些特点还值不值得如此褒扬?这些课还是不是“好课”?如果直接追问,这12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度何以考证?连教学目标达成度都不去考证,评课评什么?(如果目标达成度不高,语文味再浓、任务再集中、过程再简约,又有什么价值?) 


接下来,就是评价指标的实现问题。由于评课者心里没有一个可观可测的评价标准,自然也就不会谈评价指标如何实现。至于那六个特点,还算不上是一种标准。实现目标达成度的最基本原则是学教评一致性:学习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三者必须保持一致。也就是说,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价三要素必须是内在一致的,这就是所谓的学教评一致性原则。这种一致性,表现在教学设计阶段,就是根据课程标准、学情和教材等制定学习目标之后,就要依据学习目标制定评价任务,进而围绕评价任务设计教学过程,这样的教学设计才是有效的。这是课堂教学有效性实现的前提和基础。这种一致性,表现在教学的实施阶段,就是每个教学活动的展开,必须首先围绕学习目标。也就是说,这次大赛的12节课,都必须首先审视其教学活动的目标指向性问题,然后才能谈论是不是符合“有语文意识”、“教学任务集中”、“教学过程简约”等要求;否则,即便语文意识再强、教学任务再集中、教学过程再简约,如果没有针对学习目标,教学的有效性都会大打折扣。评课,如果置学教评一致性原则于不顾,就很难对教学有效性进行科学而有力的评价,自然达不到最基本的专业水准,顶多算是在经验层面自言自语。究其原因,是评课者虽然有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但至少在这里是缺乏教育科学观照的,没有从经验走向专业和科学。

第二位特级教师是国内一所顶尖名校的副校长,评《散步》一课。

 

这节课突出的特点是以分析亲情作为一个重点,加上一些重点句子,构建起了她这节课的坐标。她并没有按部就班的从前往后推进,而是放在揣摩亲情、体会重点字词句。这些字词句在文章当中的作用是很突出的。让学生反复玩味这些句子,领会这些句子丰富的含义很有意思。我们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语感的训练。比如王老师让学生去揣摩,“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我”就是这些句子反复的去揣摩;“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是一种突出的特点。我们上课的时候要有紧要词,在你的这堂课中充分体现这些紧要词。第二个突出的特点,王老师把删去的两句话复原。让学生去分析删掉好不好,你同不同意。这实际上是在解析文本的基础上适度的拓展,这个拓展与语感训练是相吻合的。

 

有了对第一位名师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位名师的评课存在同样的两个问题。首先,好课的评价标准是不清晰的,甚至是不存在的。只字未提教学目标达成度的问题,谈到的两个所谓“突出特点”,似乎被当做了“好课”的两个最重要评价要素。这显然不符合基本的教育科学,不是教学论的话语范畴,只是教学内容本身的东西,这是不能作为评价标准的。其次,没有围绕学习目标去谈教学实施,学教评一致性原则的落实情况无从知晓,这节课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这样的泛泛而谈不是真正的“评课”,信手拈来的东西经不起一丁点严谨的追问。


至此,我们可以站起来了,不要跪着仰视一些所谓的名师,包括他们的评课。作为名师,也不能只在自己的学科教学经验层面打转转,需要潜心做一些最起码的教育科学研究。除了学科教学,要研究、学习一些教学评价方面的基本理论、技术,凭教育科学而不是“凭名声”去评课。至于听评课本身的技术,更需要研究课堂观察的相关文献与实践成果,否则,就很难说是专业的听评课。作为名师,如果说错话,就可能会对年轻教师、普通教师产生误导。


 

据说凡是喜欢教科研的人都在关注这个公众号

听说凡是不想被平庸之恶打倒的老师也在偷偷关注此号

 


关注是支持/分享即赞美/蚂蚁多力量大

 

 

特别鸣谢:题图摄影由全红先生提供

版权声明:原创作品,若不嫌丑而有意采用,请私信zkyqs001邮箱356865732@qq.com。更欢迎您的大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
上海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情况分析报告
如何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youxiaoxing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推门课,过关课,汇报课……教研活动如火如荼,可课堂的一个关键问题搞清楚没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