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德育,不要过度追求“精细”考核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校精细化管理风靡起来。由此,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德育工作范畴。
一时间,各种精细德育座谈会、精细德育布置会、精细德育现场会络绎不绝……如果只是一个会,那也“还自罢了”,却还真的落地生根了;如果只是一种提法也还罢了,竟然还真的细化到建立了量表。
于是,学生上学红领巾没戴要扣分,集队时队伍不直要扣分,就餐时讲话要扣分,自习时笑要扣分,课间时追逐要扣分,如厕时打闹要扣分……总而言之,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生活的所有内容都跟“分”挂上了钩。
众所周知,一旦跟“分”联系上了,从学生角度看,不亚于被戴上了“紧箍咒”。
在这样“严苛”的考核下,学生对学校也确实“想说爱你并不容易”。
我们常常说,要看一所学校好不好,一看学生上学时候的表情,二看教师课余时间的兴趣爱好。“用上坟的心情去上学”“背上炸药包,我去炸学校,小鸟说好好好”……这些都是孩子们的戏言,我们成年人虽然不必当真,但也必须要“放在心上”。毕竟“亲其师,信其道”,毕竟“懂比爱更重要”。
我们到底做了什么,以致于孩子们这么“痛恨”学校?我们可以说“一切都是为了你好”,但一定要思考为什么“孩子们受不了”。
让我们从源头梳理一下。
为什么要进行德育,德智体美劳,德育为先,这没有错。但是,学校德育的目的是什么,大概离不开两大点,一是“保底线”,一是“明导向”。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国家课程讲得很明白。培根铸魂是导向,启智更需要五育融合,润心则更主要是心育(当然也算德育的一个方面)范畴。
我们认为,学校德育要“保底线”,例如,多年前我们学校的老校长针对学校现状提出“四个为零”,分别指向打架斗殴、偷盗行窃、流氓行为和破坏公物等,就是要明确地规范行为的底线。这一点,在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中也已经明确,学校要做的也只是结合校情生情进行明晰和突出罢了。
我们认为,学校德育要“明导向”,例如多年前我们学校老校长针对学校现状提出“两个文明”,即课间休息文明和卫生文明,这就是“明晰导向”。后来,我们学校举办“晨间讲话”“开学毅行”“五四火炬接力”等经典活动,其实也是明晰导向。
教育是什么?简言之,教人做人做事做学问。为人处世,不损人是底线,与人为善就是导向;做事做学问,不敷衍不推托是底线,认真严谨追求能力的极致就是导向。
学校德育做什么?简言之,就是做护栏、明方向,然后让学生在一定的框架内有效的指向下自由快乐地成长!
当然,有人会说,学校考核细致一点有什么不好,我们不是要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和习惯养成吗?这话是有道理的,似乎也无可辩驳。但是,规范行为也许还好说,习惯养成似乎不太适合“一考核了之”吧,尤其是“一打分了之”。
既然是养成,就需要时间和过程。简单粗暴的评价,而且是“捆绑评价”(打分的,有些针对个人,有些则捆绑到班级、年级),这样会不会“上纲上线”?明明是个人行为习惯问题,非得暴露于公众,且负罪于集体吗?
那么,德育可以做细吗?
当然可以,例如安全底线做细一点,法律法规底线做细一点,是有好处的;德育导向做细一点,习惯养成做细一点,也是有好处的。
精细德育,大概是号召学校把事做精细,但一定不是要求把考核做精细。如果真的只一味做精细考核,非但不精细,反而会是个“笑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德育的养成
一年级养成教育工作总结大全
小学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道德建设的核心目标
班主任工作计划
加强农村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参加国培初中校长能力提高培训班研修感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