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特别关注】核心素养研究:内涵、价值与展望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之辩


  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不同地区的人有不同的态度和价值观,因此,不同地区的人对核心素养的定义会因其所处地理、文化、民族、宗教等环境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笔者通过对当前不同地区的研究者对核心素养探究结果的梳理,归纳和总结出他们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大体有如下几种:


1.创新型:核心素养超越知识和能力


  钟启泉教授认为核心素养赋予了传统“基础素养”比如“读、写、算”以新的内涵,是对传统素养的一种创新,实现了“知识传递”向“知识建构”的跨越发展。基础教育不是成“家”的教育,而是成“人”的教育。同时,他也认为核心素养也是对公民素养的高度概括,核心素养不是知识的堆积,技能的简单训练,而是一种人格品质和关键能力的建构。


2.关键型:核心素养之于人的重要性


  台湾中正大学蔡清田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指较为重要且很关键的素养,它能纠正过去教育的偏失。DeSeCo团队也认为核心素养是覆盖多个生活领域,能促进人们成功的生活和实现健全社会的关键素养。英国人类学家JackGoody认为核心素养是指在个体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下,能更好地为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服务的关键素养。核心素养是优质生活之所需,是不同学习领域、不同情境中都不可缺少的共同的最低要求,是重要的、必要的、也是关键的素养。


3.反思型:核心素养的逻辑定位


  OECD于1997年启动的“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的研究计划,其研究结果认为核心素养的核心是反思精神,反思精神的支撑点是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即使用工具、异质互动和自主行动。反思性居核心素养之中,强调以自身为反思对象,通过不断思考自身并对自己的行为和行动做出调整。反思性是指对问题探究和解决过程的持续思考。反思性体现了人心智的自主性,是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属于人复杂的高级心智能力。


4.能力型:核心素养是各种能力的整合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HelenHaste认为核心素养是指管理模糊及不确定性的能力,拥有效能感以及自主性的能力,寻找并且维持自己所在团队的能力,管理和整合情绪的能力以及管理应对科学技术变化的能力。美国著名经济学家RichardMurnane认为核心素养是作为终身学习最基本的数学和阅读技能,以及有书面和口头沟通能力,并且能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有效地开展工作的能力,同时还包括情绪智力和能与人良好合作的能力,精通通信技术。


(二)
核心素养之争


  关于核心素养概念的界定,不同学者有不同的争论,有学者认为核心素养是一个静态的概念,是学生修养的结果,属于一种静态的个人品质。但也有学者认为核心素养是一个动态概念,是学生平时的修为。此外,还有学者认为当前我们所表述的核心素养应该是一个综合的,而不应该是指某一素养,但这种观点又遭到另一些学者的反对,他们认为这种核心素养不核心,是大杂烩。


1.动态与静态之争


  一种观点认为核心素养属于静态概念,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的表述,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并且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中可知,核心素养包括品格和能力在内的两个方面,品格是人的一种品性或修养,而能力则是指人具有完成某事的力量。简而言之,核心素养是人内在的东西,属于静态概念。同时,杨九诠教授则把“三维目标”看成是“造句”,核心素养是对句子的主语进行逻辑、价值以及生命着重。在英语句子中,主语一般都是名词,属于静态词性范畴,因此,核心素养在杨教授看来也应该是一个静态概念。张华教授也认为素养是人们恰当应对环境所需要的综合能力,是人的一种存在状态,因此,他也认为核心素养是一种静态概念。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核心素养属于动态概念。在DeSeCo项目组看来,核心素养是指有助于社会和个人获得有价值的成果产出,同时也满足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需求,此外,还包括创新、自主和自我激励。DeSeCo项目组不仅把核心素养看成是对知识和技能的超越,而且还把核心素养看成是对认知和实践技能的应用,强调反思性思考和行动,因而,此处所指的核心素养属于一个动态概念。


2.综合与关键之争


  核心素养到底指向什么?学者们对此也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有的学者认为核心素养是关键而且重要的部分,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核心素养是多方面的,是由不同部分组合而成的。当前国际上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有OECD的三项核心素养,欧盟的八项核心素养,美国的五项核心素养,等等,这些核心素养都是由多个素养综合而成,而不是单一的。但褚宏启教授则认为核心素养“不是样样俱到的素养‘大杂烩’,而是全面素养之中的少数‘关键素养’”,核心素养是少数且关键的素养,不是低级素养,甚至也不是基础素养。许锡良教授则直接指出当前我国学生核心素养不核心,倒像是综合素养。


(三)
核心素养之思


  关于核心素养内涵的研究,不同学者有不同的思考,比如余文森教授在《核心素养内涵与意蕴》一文中就认为核心素养应该从结构、成分和内涵三个层面进行解读,并指出核心素养具有连贯性和积累性。褚宏启教授在《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一文中更是对核心素养概念及相似概念间的混用进行了澄清,他分别从不同侧面对核心素养的概念和本质进行了论证。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学者们的观点进行归纳:


1.层级说


  层级说主张对核心素养进行分层,层层推进,而又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主张对核心素养进行分层解读的学者主要有李艺和钟启泉。李艺在《谈核心素养》一文中认为核心素养应该包括三个层级,即“双基层”“问题解决层”和“学科思维层”。“双基层”是最底层,包括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问题解决层”是指以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获得的方法为核心;“学科思维层”是指在系统学科学习过程中通过体验、内化以及认知等过程所获得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层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从上到下“层层包涵,向上逐步归因”,相互依托。


2.模型说


  当前,国际上很多国家曾对核心素养进行了研究,认为核心素养应该是一种模式或模型,并建立了核心素养框架,构建了一种适合于本土的核心素养结构模型。DeSeCo项目组提出了核心素养的并列交互模式图,以人与自己、人与工具和人与社会为主要内容。美国以“21世纪技能”为核心提出了整体系统核心素养模型。日本则以“21世纪型技能”为核心建立了同心圆核心素养模型。在我国,很多学校也纷纷建立自己学校的核心素养模型,比如清华附小以发展完整人为核心的“五大核心素养”模型,宁波市北仑中学以培训人才创新为核心的“五能五会”核心素养模型等,这些学校都把核心素养看成一个模型。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的概念目前虽然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但学者们普遍认为核心素养是适应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超越知识和能力,包括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人发展必备且关键的素养。何为人的核心素养,笔者认为发展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该符合我国国情,符合我国教育方针和政策,符合学生的阶段性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为基本素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利、创福为核心素养,最终实现学生的生存之乐和社会和谐之乐。


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价值彰显


  核心素养是人价值的载体,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核心素养的价值体现在培养人的重要性和实现人成功和成才的必备性上。核心素养对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核心素养的价值体现在对人的塑造、培育和建构上。


塑人: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知识和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使学生能适应未来社会变化,并具备较强的智力和能力。


1.发展智慧的人


  人最开始是无知的,是不聪慧的,通过发展人的核心素养,人就变得聪明和睿智。核心素养是人智慧的化身,是“爱智”的哲学。从核心素养的内涵可知,核心素养包括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使学生变得聪明和具有智慧,能使学生变成一个很聪慧的人、完整的人。清华附小发展学生“五大核心素养”包括身心健康、成志于学、天下情怀、审美雅趣、学会改变。身心健康是指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成志于学是指学生天天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天下情怀是指培养学生扎根于中国,铸民族魂,成为一名具有国际视野,天下胸怀的现代中国人;审美雅趣是指学生应具有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和审美创造力;学会改变是指学生应该具有积极适应、超越自我、敢于创新的精神。清华附小的“五大核心素养”是以发展学生的智慧为基础,通过发展学生的智慧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最终使学生成为社会有用的人,顾明远教授曾评价清华附小的“五大核心素养”能为智慧和高尚的人奠基。因此,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以发展学生的智慧为基础,使学生成为具有智慧的人。


2.实现学生的成功生活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关键是能使学生具有生存能力,在当下和未来能够幸福和快乐生活。那种只为学生未来着想,而不顾学生当下生活的教育是不切实际的。只有那些为学生当下成功生活、自信生活的素养才是学生需要的素养、关键的素养。OECD于2005年公布了《素养的鉴定与遴选》报告,将核心素养划分为“互动地使用工具,在社会异质群体中互动和自主行动”三个类别,每个类别之下又有不同的核心素养。互动地使用工具包括语言素养、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在社会异质群体中互动包括交往素养、团结素养和解决问题素养,自主行动包括应对复杂环境素养、人生规划素养和自我保全素养。这三个类别九项素养几乎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们的生活打下基础,对人成功生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立人:提升学生的文化涵养


  从塑人到立人,体现了核心素养更关注人的内在价值,也体现了人发展的全面性与连续性。核心素养除了包括人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还包括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的教育应该从核心知识教育走向核心素养教育,更强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不仅聪慧,而且具备品德、文化和修养等这些内在的品质,使学生能立足于天地,畅想快乐,品德高尚。


1.突出人的核心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道德教育是关键,道德品质决定人的方向。新加坡提出了“思考型学校和学习型国家”的理想目标,同时新加坡也提出了四个理想成果即“培养自信的人、积极的贡献者、主动学习者和热心的国民”,该框架注重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社交和情商能力以及新21世纪技能的培养。香港教育局于2001年颁布的《学会学习———课程发展路向》提出“课程框架”包括学习领域、共通能力以及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组成部分,九项共通能力和八大学习领域。价值观是构建信念和态度的基石,信念和态度又影响人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价值观包括核心价值和辅助价值两个方面。核心素养体现了对人的关怀和热爱,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2.重视公民日常生活与文化休闲质量


  核心素养对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发展学生核心素,首先是对学生的日常生活的重视,是对学生的校园文化、家庭文化、社会文化以及学生个体文化的发掘和创新,旨在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民族意识、家庭观念、社会责任感以及规范意识。比如俄罗斯框架就包括重视公民生活品质的提高,公民生活素养的改善,同时也注重公民的个人健康、家庭幸福。2001年俄罗斯联邦教育部编制了《普通教育内容现代化战略》,这使俄罗斯开始步入素养教育的新时代,用素养教法代替传统的知识传授。俄罗斯的核心素养框架包括五个方面,即认知素养、文体休闲、日常生活、公民团体以及社会劳动素质。可以看出,俄罗斯把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文体休闲看得比较重,这体现了俄罗斯对民众精神生活的重视,对普通家庭健康和谐的憧憬。因此,核心素养往往在细微处凸显,在日常生活中培养。


(三)
成人:实现学生终极价值追求


  成人是核心素养的价值体现,是人性的觉醒,是人的终极追求。人之所以成为人,在于人的素养化,人能自觉地践行人的价值和准则。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性、主体性、能动性。核心素养强调人的知识和能力的无极性,人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奋斗,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在未来社会才能够获得一定的职业幸福感。


1.核心素养指向学生终身学习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基于学生个性发展和长远发展,为学生当下和未来发展输入力量,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欧盟于2005年颁发了《终身学习核心素养:欧洲参考框架》,这为欧洲各国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该框架制定的目的在于帮助欧洲各国青年一代在接受基础教育或培训时,具备一定的生活能力,能为他们未来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使青年一代不断发展和养成自己的核心素养。该框架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纬度,包含母语、外语、数学、科技、数字信息素养等八项核心素养。其中语言、文字、信息能力是最基本的素养,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学会学习、社交、创新等素养是学生终身学习不可缺少的关键素养。因此,从欧盟框架的制定、内容可以看出,“如何学习”“如何学会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是欧盟建构核心素养框架的目标所在。发展核心素养的目的就在于如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如何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2.核心素养关注21世纪学生职场幸福感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是为学生的美好生活服务,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工作或职业能使人获得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因此,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就要养成学生做事情的习惯,学会做有价值事情的习惯,使学生能应对未来社会的职场竞争。美国为了让青年一代能在职场上获得成功,2002年由美国21世纪技能联盟创建了21世纪技能体系即核心技能,包括生活与职业技能、学习与创新技能及信息、媒体和技术技能三个方面,同时也包括标准与评价、课程与教学、教师专业发展和学习环境四个支持系统。该框架中的生活与职业技能素养是美国核心素养框架建构的关键要素,同时该框架中的学习与创新素养,信息、媒体与技术素养都体现了美国对学生未来职业和生活所必须掌握的技能、知识和专业智能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信息技能等,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评思维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能迅速适应职业变化和职业环境。


三、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未来展望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它需要在课程和教学中渗透,在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中萌生。学生只有通过课程和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核心素养才能够养成,才能够获得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品格,发展健全的身心,牢固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学生课程开发,注重学校课堂教学的转变。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关键在于建构相应的课程体系,只有把高高在上的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细则,核心素养才能扎根于学生,成为学生的素养。这样,核心素养理念才能发挥其功效,富有生命力。开发学生核心素养课程体系应该根据各个学校特色,开设特殊课程、多元课程以及关键课程。


  1.特色课程开发。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课程是关键。学校应该根据所在地的人文地理,开发一种或多种特色课,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开启学生的快乐学习之旅。例如,清华附小的“1+X”课程体系, “1”是指优化组合后的国家基础课程,“X”是指实现个性化发展的特色课程。


  2.多元课程开发。多元课程开发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与兴趣爱好的多样性。学校应该树立“每一个学生都是人才,每一个学生都可培养成才”的教学观和教育观。通过多元课程的开发,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建立学生学习成长的个性化发展之路,这样才能实现“人人有才,人人可成才”的教育目标。例如苏州外国语学校通过建构多元课程,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关键课程开发。关键课程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特殊素养而开设的课程,旨在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吴江实验小学开发的“一师一卷”课程体系,注重让教学真正落实到培养人这一教育目标上,体现课程改革和开发对学生的关注和重视,使教书育人的功能得以真正有效发挥。


(二)
强化核心素养的教与学


  随着教育改革,很多学校已经把核心素养融入学科或课程之中,教师由原来的主角变成了配角,课堂成了学生的天地,教师只负责配合学生完成一个个问题或者一个个项目,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或自我认知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受“学生是怎么学习”等一系列教育科学研究的影响,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像加拿大21世纪学习与创新机构提出的核心技能,重点在于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并且有意为学生的自学和主动学习创造机会。俄罗斯也重视教学理念上教师角色的定位,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学生自学、主动学习的鼓励者和激发者,是学生学习条件得以实现的创造者,是学生进行活动的组织者。俄罗斯十分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课堂自学、讨论和质疑精神的培养。


  2.教学设计要基于问题教学或者项目教学。基于问题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与学,它让学生开展一项研究,以理论与实践的整合为切入点,将知识和技能用于一个可解决的问题,最终实现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美国的STEM 教学是以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为基础的项目教学,重在培养美国高素养,全球竞争强的高级人才。基于问题教学是立足于学生,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因为人是教学的对象,只有学生积极配合教师教学,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养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基于问题设计教学,从教学中发展学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品质,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才会养成。如何实施核心素养教育,不仅关系到国家如何培养人的问题,而且也影响国民健康、素质、生活质量和创新能力等方面。为了更好地实施核心素养教育,首先学校课程要融入核心素养教育,并开发配套的课程资源;其次要以学生为中心,基于问题或者项目让学生进行学习;再次是学校要开展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促进核心素养教育的落实;最后是探索教育实践中核心素养教育尚待研究的问题。正如褚宏启教授在《21世纪核心素养如何培养?》一文中所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其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再次是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总之,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关键在理论引领,实践探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


(吴陈兵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本文详见《教师教育论坛》杂志第12期,欢迎单位和个人转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
基于核心素养的德育学科关键能力探析
高中新课标抢先看丨各学科核心素养一览表
老师,你确定你真的了解“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