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的准则:强者影响他人,弱者被人影响
userphoto

2022.11.12 北京

关注
原著:罗伯特·西奥迪尼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同样一件事,有的人三言两语就能说服别人,而有的人就算是费尽口舌也得不到认同。

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有些人天生就更善于影响他人吗?

事实并非如此。超级畅销书《影响力》告诉我们:其实,说服他人是有固定的套路和技巧的。只要方法对了,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谈话高手。

本书的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有着“影响力教父”之称。但你或许想不到,曾经的他是一名资深的“韭菜”,被推销员骗过不少钱。

为了搞清楚推销员是如何一次次说服自己的,作者开始一门心思研究顺从心理学,并分析了大量的实验案例,最后把自己总结出的规律写进了《影响力》一书中。

结果这本书出版后,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读者的广泛好评,不仅被翻译成26种语言,还被斯坦福大学等校作为教材。


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书中,一起学习说服他人的四种有效方法。

在提出请求之前,先给个小甜头

我们每个人都有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例如请别人帮自己找一份文件,或者打听一件事等等。

然而,在如今这个人人都很忙碌的快节奏社会,很多人并不太愿意花多余的精力去管别人的事。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说服别人答应自己的请求呢?

作者的建议是,在正式提出请求前,先主动为对方做一些小事。比如,我们可以先帮对方泡一杯咖啡或者送对方一件小礼物,然后再说出自己希望对方为自己做什么。

这种举动可能并不会耗费我们多少时间和金钱,但却会大大降低别人拒绝我们的可能性。

为什么这样做很有效呢?答案是,因为大多数人都有一种“你给了我好处,我也要回报你”的心理。书中把这种心理称为“互惠心理”。

有位大学教授曾经做过一项实验,证明了互惠心理的神奇作用。

在圣诞节那天,他给随机挑选出来的一群陌生人寄去了贺卡,想看看他们会有什么反应。

按照本来的预测,这些贺卡会石沉大海。但没想到的是,多数人都选择了回寄贺卡。他们的理由是,如果无缘无故地接受这份祝福,自己会有亏欠感。这让教授大为震惊。

这项实验告诉我们,“礼尚往来”的观念深深地植根在人们的心中。对于他人给予的恩惠,我们总是倾向于进行适当的回馈,从而维护关系的平衡。

因此,当你需要别人帮你做些什么的时候,不妨先给对方一点小甜头。大部分情况下,对方会更愿意答应你的请求。

正所谓“好的关系是互相麻烦出来的”,只有不怕被别人麻烦,我们才能在关键时刻安心地麻烦别人。这不仅是一种办事的技巧,更是一种交往的智慧。


想要把东西卖出去,
就要引导别人夸赞它

除了请求帮助以外,向客户推销商品也是一个令不少人头疼的场景。

很多人会发现,自己越是努力地介绍商品,客户越是表现得反感。这该怎么办呢?

作者为我们支了一招,那就是想办法让客户自己说出产品的优点。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书中提到,两位加拿大心理学家偶然发现了一个神奇的现象:在赛马场上,人们一旦下了注,就会突然信心大增,认为自己所挑之马很有可能获胜。

为了搞明白其中的原因,他们展开了研究。最后他们发现,原来这是人们普遍存在的“言行一致”心理导致的。

所谓的“言行一致”心理,指的是当一个人说出某句话后,就会不自觉地相信这句话的真实性,从而做出与语言相符的行为。

正因为这种心理的存在,当一个人主动夸赞一样东西后,他往往会相信这样东西真的很好,并心甘情愿地为其买单。

因此,如果我们能引导他人主动表达对产品的肯定,那么他们买下产品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

举个例子,当你想要向一个人推销手机时,你可以先问对方:“你觉得这部手机的外观怎么样?”此时对方可能会说:“挺好的。”这就让对方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手机的优点上。

然后你可以接着说:“你看看用它拍摄的照片,是不是很清晰?”对方可能继续说:“是的,很清晰。”

就这样,你可以不断提出类似的问题,引导对方说出一连串手机的优点,最后再问他是否愿意购买。这时候,大部分人为了体现自己的言行一致,都会考虑买下它。

其实,推销的关键并不是刻意打动别人,而是让别人自己说服自己。

一个人只有懂得让自己的客户发现产品的闪光点,才能花最少的力气卖出最多的商品。


借助权威形象,实现“以一敌百”

有时候,我们要说服的对象可能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相比一对一的沟通,这或许会让你感到更有压力,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针对这种场景,作者认为,我们可以借助权威的形象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从而达到更好的说服效果。

他发现,当人们在做重要决定时,总是有一种顺从权威的倾向。甚至有时候,这种顺从程度可能会超乎我们的想象。

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的一项实验也证明了这点。

在这个实验中,身穿白大褂的研究员要求被试者扮演“老师”,向另一个房间里的人进行提问。如果对方回答错问题,就要对他进行电击。

随着犯错次数的增加,电击的电量会变得越来越大,甚至威胁到他人的生命。但不管房间里的人如何求救,研究员都会坚定地要求被试者按下电击按钮。

在实验前,米尔格拉姆本以为人们会在适当的时候停止电击。然而实验结果却是,大部分人虽然内心非常挣扎,但面对研究员这一权威形象,他们依旧选择了服从,把电击持续到了最大等级。

后来,米尔格拉姆把研究员替换成了穿着学生模样的普通人,再次进行了实验。结果这一回,拒绝进行电击的人数明显增多了。

这个实验启示我们:如果你可以借助权威的影响力树立出一种专业可靠的形象,那么别人就更容易遵循你的建议。

例如,当你想要说服一群人时,可以找一个特别有声望的人来帮你助阵。这样大家就会认为你与权威的意见是一样的,从而更加相信你说的话。

总之,想要获得群体的信任,我们就要学会适当“借力”。

当你善于把自己与权威形象建立起联系,就能让自己说出的话更有分量,甚至达到“以一敌百”的效果。


强调稀缺性,增加吸引力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为了某样限购的物品在店里大排长龙,或者大半夜守着购买链接,生怕错过“拼手速”的机会。

但其实,你所抢的物品也许并非真的多么吸引人。你之所以愿意为了它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很大程度上只是因为它难以得到。

作者把这种心理总结为一个常用的成语:“物以稀为贵”。也就是说,人们经常会认为越稀缺的东西,价值就越高。

正因为如此,当我们希望别人了解一样事物或者参加一项活动时,通过强调稀缺性,便能激发对方进一步了解的欲望。

书中提到,有一次作者在看报纸时,注意到一则特别的新闻。

新闻里说,有一所教堂的暗室平时只对虔诚的摩门教徒开放,但在教堂翻修后的几天里,可以破例让不是教徒的人进去参观。

作者很兴奋,便打电话邀请朋友一起去参观。朋友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为什么突然想要去教堂。

作者想了想,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后来他才意识到,自己其实对教堂一点兴趣都没有,只是生怕错过了难得去参观暗室的机会。

一样本来毫无吸引力的东西,一旦变得稀缺了,就会变得迷人起来。在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够用好这项准则,就能让别人对某件物品或事情提起兴趣。

比如,你想要邀请一个许久不见的朋友参加一个饭局,那么你就可以告诉对方:“这个饭局里的人都是平日里很难请到的人物,这次不去,下一次他们什么时候聚齐就很难说了。”

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为数不多的幸运儿。所以越是稀缺的东西,就越容易得到关注。

当你了解了这一点,便能为平常的事物增加吸引力,让他人主动接受你的邀请。



俗话说:“方法对了,事半功倍。方法错了,事倍功半。”

而与人谈话也是如此。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能获得理想的结果。

说服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沉下心慢慢悟出其中的智慧。

表面上,它讲究的是说话的套路,但事实上,它讲究的是一种思维——一种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

有了这种思维,我们才能摆脱被动的局面,真正成为谈话中的主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简单三招,你就成专家了
影响力 笔记
未来20年最值钱的能力——影响力
秦刚:如何提高自己的影响力
巴菲特和芒格联袂推荐他的新书,芒格居然还送给他价值百万的股票!
无意识的行为是如何产生的?-读《影响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