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先天体质虚弱,后天该如何“养护”

清代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六回:“小弟闻得仙人与虚合体,日中无影;又老人之子,先天不足,亦或日中无影。寿麻之人无影,不知何故?”

先天不足原指人或动物胚胎时期根基差,出生后体质不好。中医认为,儿童先天不足,后天失养,阴阳失调,易导致心肾不交、神志失控,出现神不宁、魂不安、意不固、志不坚的症状。先天不足,一般指的是出生不久的小孩;如果小孩在生下来以后,在正确喂养,不犯什么大病的前提下,如果囟门(囟门(xìn mén )指婴幼儿颅骨接合不紧所形成的骨间隙。有前囟、后囟之分。前囟门位于前顶,呈菱形,约在出生后12~18个月时闭合,后囟门门位于枕上,呈三角形,约在出生后2~4个月时闭合。)久久不合,形体比同龄小孩小,说话走路比别的小孩迟很多,我们可以说:“可能这孩子先天不足。”等他长大了,是先天不足还是后天失调,需另判断。

小孩出生后,尽管先天禀赋略有差别,但绝大部分都是健康的。青少年时代是人的发育成长时期,这个阶段由于营养、锻炼等的不同,使个体间体格上的差距加大,然而,青年时期大部分人仍是健康的。真正的差别是在三十岁以后,有的人未老先衰,有的人整日缠绵病榻,更有少数人过早地夭亡。身体在盛年时就出现这么大的不同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先天和后天的必然性。先天的遗传造成的差距自己力不能及,但是一般而言,遗传对寿命的影响仅占30%左右,换言之,一个人的健康长寿有70%以上是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先天不足可以后天弥补。而后天是否补得起来,就得看人在后天是否养成正确的生活秉性、饮食习惯,因为它们可能成为后天健康的最大的杀手。

至于“先天禀赋”,不同的人先天禀赋不同,取决于在怀孕的时候,孩子父母的健康、心境、环境,人的先天都是一定的,藏在肾里,称为“先天之精”。后天通过脾胃运化水谷而产生的精,称为“后天之精”。对人体而言,先天禀赋有差异,后天之精都差不多,关键就看你自己是否懂得节省了,懂得珍惜,节制的人,才能细水长流,长命百岁。那么,这些“先天之精”、“后天之精”都耗费在哪里呢?首先性生活,直接耗精,而且量非常大,男女皆然,男性更甚;其次,生活作息。如果不能早睡早起,经常错过该用来睡觉养精蓄锐的时间,先天后天的精也会在慢慢亏耗;第三是脑力劳动过度,君不见,很多报道讲过劳死吗;第四是用眼过度,久视伤血,精血同源,伤血过多等同于伤精;第五是体内有热,热盛伤精,也是病理状态。

很多人原本生来就先天不足,为何也能得于高寿,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通过养后天以养先天,后天养生可补先天不足。古往今来,这种事例数不胜数。如明末清初的曹庭栋,虽然“幼有嬴疾,俗所谓童子痨”,可以说是先天不足,但他仍活到九十多岁,被世人称之为养生学家。究其养生之术,用他自已的话来讲:“起居寝食琐屑求之”,并无高深奥妙之处。清代雍正、乾隆年间,有位著名的军机大臣张廷玉(1672~1755),享年84岁。可奇怪的是,张廷玉先天不足,少年时体质很差,弱不禁风,时常生病遭灾,平时言谈举止无力,步行500米路就感到疲惫不堪。其父张英,清朝大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常为这小生命担忧,以为他活不到成年就会早早天折。可张廷玉十分注重后天养生以弥补先天不足,一方面动以养形,节欲养肾,另外注意饮食养生。他家虽说山珍海味应有尽有,参茸补品一点不缺,但他都不屑一顾,重视养护脾胃,保全后天之本。

先天不足,后天“补”之

自从每个人离开母体开始,直到生命终结,都必须依赖后天饮食的供养,也就是说,人这一生都要依靠脾的运化功能来供给营养物质和能量。因此,养护脾胃,健脾益气,也就成了人一生十分重要的养生手段。

一、饮食养护脾胃的食物

用饮食来养护后天之本---脾胃,这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这其中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饮食养脾方法,二是常吃养脾食物。

对于饮食养脾方法,历代流传下少格言名句。如晋代葛洪:“善养生者,食不过饱,饮不过多”。《洞微经》:“太饥伤脾,太饱伤气”。元代邹铉《寿亲养老新书》:“老人之食,大抵宜其温热熟软,忌其粘硬生冷。夜晚减一口,活到九十九。”明代胡文焕《养生要诀》:“饮酒一斛,不如饱食一粥。”清代曹庭栋《老老恒言》:“凡食总以少为有益,脾易磨运,乃化精液,否则极补之物,多食反至受伤,故日少食以安脾也”。民谚:“少食多滋味,多食伤脾胃”等。食用养护脾胃的食物。很多养脾食物,人一生都得食用,使脾胃永保康健。对于平素脾胃虚弱,或胃肠功能差的病人和老人,表现为面色萎黄,精神疲惫,体倦乏力,食少乏味,或食后作胀,大便溏泻,或穀食不化,四肢欠温,气短怕冷,或妇女体弱带下,舌淡,边有齿印,脉细无力等,常吃养脾食物,更为有益。可供经常服食的补养脾胃食品如下:

粳米:性平,味甘,有补脾益气之功。《食鉴本草》即有记载:“粳米,皆能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为第一。”《本草经疏》亦云:“粳米即人所常食米,为五谷之长,人相赖以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罩毒,虽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因之而强健。”可以说凡虚弱之人,粳木皆宜,尤脾虚之人,最宜食之。

番薯:俗称甘薯、山芋、红薯。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本草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能“补中,暖胃,肥五脏”。脾虚之人,可用番薯当主粮,常食之。

牛肉:性平,味甘,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医林纂要》中说得好:“牛肉味甘,专补脾土,脾胃者,后天气血之本,补此则无不补矣。”宜用牛肉炖汁服食,或用牛肉适量与大米煮粥进服,这对脾胃虚弱的恢复,大有裨益。

鲫鱼:性平,味甘,入脾胃大肠经,有健脾养胃作用,故脾胃虚弱者宜食。《本草经疏》还说:“鲫鱼,甘温能益脾生肌,调胃实肠,与病无碍,诸鱼中惟此可常食。”

枣粉:性温,味甘,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大枣安中养脾”的记载。明代李时珍称“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脾虚气血不足之人,可经常服用枣粉。

芡实:性平,味甘涩,入脾、肾二经,有补脾益气、固肾涩精为作用,尤其是脾虚而大便泄泻,或脾虚妇人带下者,食之最妙。藕-----生者甘寒,熟者甘温,入脾胃经,藕煮熟食用,能健脾开胃。唐代食医孟洗曾说:“蒸食甚补五脏”,《本草汇言》又指出:“如煮熟食,能养脏腑,和脾胃。”

冻干麻山药粉:人称“神仙之食”。《本草纲目》:“健脾胃,益肾气,清肺热,助消化润皮毛”。冻干麻山药粉能补肺、脾、胃、肾,适合各种体质的人群。她不热不燥,性味平和,食用后,不用担心腹胀,便秘的困扰,非常有效。

小米:小米入脾胃肾经,有健脾胃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常作为妇女产后的滋补食品。研究表明,小米中的维生素B1、无机盐含量明显高于大米。小米粥熬好后,粥的最上层会凝聚一层膜状“粥油”,它有保护胃黏膜,防治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作用。

此外,具有健脾胃、养后天的食品还有粟米、玉米、高粱、青棵、蚕豆、豇豆、马铃薯、芋头、面筋、花菜、大白菜、胡萝卜、荠莱、白木耳、葡萄、桂圆、狗肉、兔肉、猪肚、羊肚、鸡肉、青鱼、鲢鱼、乌鱼、鲂鱼、白鱼、银鱼、鲑鱼等。

二、以动助脾

中国古今许多养生家都提倡饭后散步缓行,以助脾胃消化功能,这的确是“以动助脾”的养护后天之道。“平日点心饭后,出门庭行五六十步,中食后,行一二百步,缓缓行,勿令气急。”清代著名养生家曹庭栋也十分注重“以动助脾”的养护后天法。他在《老老恒言》中是这样说的:“饭后食物停胃,必缓行数百步,散其气以输于脾,则磨胃而易腐化,步所以动之。琅环记曰,古之老人,饭后必散步,欲动摇其身以消食也。”由此可见,饭后缓行散步,是古代养生家实践经验的总结。

三、摩腹护脾

每当饱食之后,以手按摩腹部,也是一种养护脾胃的常用方法。食后摩腹法是:吃饭以后,将手搓热,放于上腹部,按顺时针方向环转推摩,自上而下,自左而右,可连续二三十次不等。此法可促进胃肠消化功能,有利于腹腔血液循环,还能治疗一些疾病。只要持之以恒,对脾的运化功能有益。自唐代孙思邈提出:“饭后即自以热手摩腹”之后,后世多有所沿用,实践证明行之有效。摩腹实为按摩保健法的具体应用。按摩是对身体局部刺激,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目的。也就是明代养生学家罗洪在《万寿仙书》中所说的“按摩法能疏通毛窍,能运旋荣卫”的效果。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按摩主要是通过刺激末梢神经,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和组织间的代谢过程,以协调各器官组织的功能,使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有所提高。食后摩腹,刺激腹部相应的穴位,尤其是脾胃经络在腹部的穴位作用,使得气血循经络而运行,防止脾胃气滞,畅达脾胃气血,更加有助于增强脾主运化的功能,达到养护后天之本的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脾是人的后天之本,健脾养生
长期大便不成形,是什么原因?学会这招,守住后天脾胃,屡试不爽
艾灸|让孩子跟抗生君说拜拜
脾胃虚弱,5种调理的中成药 怎么选
10个孩子9个脾虚,儿科大夫2个食养方,帮孩子快速健脾胃!
气血阴阳论与四象体质的关系(上)(太阴、少阳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