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专家告诉你:针灸治疗风湿病超有用哦~
 

疼死人的风湿病

让人们闻之色变!

来看看中医专家

如何用针灸治疗风湿病吧!

风湿免疫疾病概述

现代医学认为凡侵犯骨骼肌肉系统(如关节、肌肉、韧带、肌腱、滑囊等),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大类疾病。

由于风湿病多数与免疫紊乱相关,故习惯称为“风湿免疫性疾病”。

风湿性疾病的分类 

1、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2、与脊柱炎相关的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反应性关节炎等)

3、骨性关节炎

4、感染所致风湿性综合症

5、伴有风湿性疾病的代谢性或内分泌性疾病(痛风等)

6、与肿瘤相关的风湿病

7、与神经血管疾病相关的风湿病(血管炎等)

8、骨及软骨疾病(骨质疏松症等)

9、关节外疾病

10、其他有关节表现的疾病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风湿病是一个大的概念,是一组疾病,而我们平常遇见的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只是某一具体的疾病,是属于风湿病这一大范畴。请大家不要混淆概念。              

风湿免疫疾病病因

现代医学认为,风湿免疫疾病的发生与这些因素有关。但具体的病因尚不明确!

风湿病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

  • 发热:有高热起病,也有长期低热。

  • 疼痛:关节、肌肉肿痛,四肢、颈肩、腰背、足跟痛等。

  • 皮肤症状:皮疹、光敏感、口腔、外阴溃疡、网状青紫、皮肤溃疡等。

  • 晨僵:是指患者清晨醒后关节的发僵和发紧感,活动后多可改善。

  • 雷诺现象: 指(趾)端遇冷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发白,然后发紫、发红或伴有指(趾)端的麻木、疼痛,严重的可有皮肤溃破。

  • 肌肉无力

因此,当大家出现在以上症状时,请及时到风湿科就诊。早期就诊,有助病情尽快控制,预后较好。

常见风湿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RA)、骨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关节的进行性破坏为特征。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软骨生化代谢的异常和结构上的损害,软骨局部的结构损伤使得软骨周围组织产生变化,关节囊纤维增生并最终导致关节疼痛和功能丧失。

总之,其特征是关节软骨发生原发性或继发性退行性变,伴发骨质增生。

针刺法在风湿病中的应用

“双补一泻”针法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风寒湿阻证的临床研究

“双补”即补益肝肾,选取肝俞、肾俞、大杼。

具体操作:首先确定穴位,穴位消毒后,用黄豆大小的“贴敷膏”(由白芥子、甘遂、细辛、延胡索打为细粉用清水调成糊状)置于穴位上,用无菌敷料覆盖固定。贴敷约3-6小时,局部有烧灼感后取下敷料及贴敷药物。每10天贴敷1次,共贴8次。

“一泻”即祛除寒湿,取曲池、合谷、阳陵泉透阴陵泉、后溪透三间。

具体操作:选用0.30 mm×25~40 mm毫针,毫针刺入穴位后行均匀提插捻转,行泻法,以患者耐受得气为度,留针30 min,每10分钟行针1次。每星期治疗5次,4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中医治疗特点

  • “双补”即补益肝肾,选取肝俞、肾俞、大杼,“一泻”为祛寒湿,选取“曲池、合谷、阳陵泉透阴陵泉、后溪透三间”,针以泻法。

  • 肝俞、肾俞、大杼均为膀胱经穴位,大杼为八会穴中骨会穴,主筋骨,肝俞、肾俞为背腧穴,可调脏腑精气,通过穴位贴敷疗可补益肝肾。

    ·穴位贴敷疗法:

    药物作用于穴位,刺激局部组织,经烫伤后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达到改善体质、提高机体抵抗能力的作用。

灸法在风湿病中的应用

什么是灸法?

 “灸”,灼烧之意。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成分制成的灸材,点燃后悬置或放置在穴位或病变部位,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激发经气,起到温通经络,益气活血,调整脏腑功能,扶正祛邪,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是针灸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灵枢·官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灸用的材料:

艾叶的采集与加工:

五月的新鲜肥厚的艾叶 ,阳光下暴晒干燥,捣碎去杂梗和泥砂,再晒再捣再筛,反复多次,即成淡黄色洁净细软的艾绒。

艾绒按粗细程度不同分几种等级。直接灸用细艾绒,间接灸用粗艾绒。     

艾绒的特点:

主要是艾叶制成的艾绒。其优点有:

1、便于搓成大小不同的艾柱,易于燃烧,气味芳香;

2、燃烧时热力温和,能窜透皮肤,直达深部。艾产于各地,价格低廉,应用广泛。

灸治的作用:

一、温散寒邪

《素问.调经论》:“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

因此,艾灸常被用来治疗因寒邪为患、偏于阳虚的各种病症(如风寒湿痹、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久痢、久泻)。

二、温通经络,活血逐痹

艾叶味辛而性温,常用于治疗因寒湿而引起的疼痛,如因寒气而引起的肩周炎、颈腰椎疾病、四肢关节冷痛等。

三、回阳固脱

对阳气虚脱而出现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的虚脱症,以及遗尿、脱肛、阴挺等症都可随症选用。

四、防病保健

《千金方》:“凡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

《江间式心身锻炼法》记载:“无病长寿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穴,寿至二百余岁”。

说明艾灸能激发人体正气,强壮人体脏腑功能,促进人体健康,预防病毒感染,具有保健作用。

常用穴位:关元、气海、命门、足三里、大椎。

常用灸法:

灸法的应用:

一、直接灸

1、瘢痕灸: 

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

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炷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艾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

在正常情况下,灸后一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而留下瘢痕。

2、无瘢痕灸:

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注便于粘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约如苍耳子大)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

若用麦粒大的艾炷施灸,当患者感有灼痛时,医者可用镊子柄将艾炷熄灭,然后继续易炷再灸,待将规定壮数灸完为止。

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因其皮肤无灼伤,故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

二、隔物灸

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姜、盐、蒜、附子饼等)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又称间接灸。

三、悬灸

将艾条悬放在距离穴位一定高度上进行熏烤,不使艾条点燃端直接接触皮肤。约距皮肤3~5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一般施灸10~15分钟。

四、温灸器灸

温灸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施灸的器具,用温灸器施灸的方法称温灸器灸,临床常用的有温灸盒和温灸筒。


施灸时,将艾绒点燃后放入温灸筒或温灸盒里的铁网上,然后将温灸筒或温灸盒放在施灸部位15—20min即可。适用于灸治腹部、腰部的一般常见病。

五、督脉灸

  • 是指在督脉的脊柱段上施以“隔药灸”,用于治疗疾病的一种特殊的艾灸方法;

  • 是传统中医外治法的理论和传统灸法相结合的一种中医外治的方法;

  • 是《内经》“病在督脉治督脉,治在骨上”,“病在骨,焠针、药熨”的理论所创立的一种独特的外治方法。

专家照片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魏清琳
“艾灸法”治婴儿腹泻效果好
灸法诊疗操作规范
艾灸的分类和施灸方法
艾灸基本常识
营养学基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