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胃炎到胃癌仅 4 步!关键看你会不会及时刹车!
胃不舒服,
很多人常常选择一忍了之。
殊不知,
从胃炎到胃癌只有4步,
而这常常被忽视了。


从胃炎到胃癌,一般分4步

一般来说,大多数胃癌的发展遵循如下4步: 


第一步:慢性浅表性胃炎


所谓浅表性胃炎,即胃黏膜组织学上有炎症细胞浸润、组织水肿等。

一般来说,只要你接受胃镜检查,几乎无一例外都会得到这个诊断。这是一个很普遍的“胃病”!

事实上,胃镜报告中的很多慢性浅表性胃炎,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并不是胃黏膜真的有了慢性炎症。

也就是说,慢性浅表性胃炎距离胃癌还很远,所以无需惊慌。

但如果你同时有胃癌家族史、胃溃疡等胃癌危险因素, 那么需要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二步:慢性萎缩性胃炎


一般年轻患者以浅表性胃炎为主,年长患者则以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主。

我们的胃每天都要受到食物刺激,或者幽门螺杆菌的慢性感染,慢性浅表性胃炎很难彻底恢复。时间长了,会慢慢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年龄增大、肌体衰老、器官萎缩是相平行的。

病理表现为胃黏膜层变薄、萎缩等。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两种病理改变可以同时存在。


好多患者认为,萎缩性胃炎属于比较严重的胃病,自然会有比较明显的不适症状。

其实不然,萎缩性胃炎症状没有特异性。常见症状以隐痛、饱胀不适及消化不良为主,餐后较明显,嗳气、反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其它消化不良症状。

萎缩性胃炎的诊断靠胃镜,不能以症状来判断是否患有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症状与胃镜检查所见和病理结果并不成正比。

也就是说,无明显症状的患者可能患有较严重的萎缩性胃炎;相反,有显著不适症状者未必会有胃黏膜萎缩。


第三步: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


胃炎反复发生,胃粘膜反复受损又修复,结果胃里长出了本该在肠道才有的细胞,出现了“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

“肠上皮化生”往往被认为是癌前病变,发展下去,就是胃癌早期。

异型增生,也称为不典型增生,分为低级别异型增生和高级别异型增生。其中低级别异型增生的癌变概率为 0~23%,高级别则为 60%~85%。


第四步:胃癌


经过前三步的逐渐发展累积,慢慢的胃癌就来了。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胃癌的发展有这几个步骤,那如何才能在途中及时刹车,这就要从前期的胃炎说起了。

哪些原因会导致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主要病因有细菌感染、机械损伤、化学损伤(如药物、酒精、十二指肠胆汁胰液反流)以及某些免疫因素和遗传因素等。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诱因。Hp长期感染,可以通过毒素、免疫损伤等机制,加重患者胃的损伤,甚至可以促进胃黏膜一些与胃癌有关的病变恶化。



幽门螺旋杆菌如何才能根治?

对许多幽门螺旋杆菌患者来说,艾灸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从中医角度分析,因为解决幽门螺旋杆菌的根本主要在两点,一个是饮食健康规律,不伤胃,不破坏胃黏膜。

另一个是改善胃部环境,营造不适合幽门螺旋杆菌生存的胃部空间,艾灸的作用恰好在此发挥。


艾灸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优势:

提拔正气,加速修复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中医角度看,过多的幽门螺旋杆菌就是胃内的邪,只要正气提升,这个邪是可以自动消去的。

而艾灸温通经络、祛寒除湿、行气活血、消痰化瘀、调和阴阳,可以针对患者综合的体质做出调整,全面改善。

还有助于提高人体自愈力,包括胃黏膜的修复,使幽门螺旋杆菌无处容身,根源上阻断威胁。

人体自带“养胃穴”,尤其是下面这四个,胃不舒服,生病时,就要艾灸它们。

1、幽门穴


中医认为幽门穴具有健脾和胃,降逆止呕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腹痛、呕吐、消化不良、泄泻等疾病,尤其对于胃下垂更是有着不错的疗效。

艾灸幽门穴可改善以上胃部疾患。

2、中脘穴


很多胃病患者艾灸中脘都有不错的反馈,这个穴位被誉为胃的“灵魂”,具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之功。

《循经》中有一句话形容中脘穴: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痛,胃下垂等疾病,必灸中脘。

3、足三里穴


“三里”指理上、理中、理下,也是一个胃病必灸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之功。

主调: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疳积、气短、虚劳羸瘦;

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等。

4、冲阳穴


胃经原穴,和胃化痰,通络宁神,适合胃痉挛,胃炎患者。

如有胃病,消化不良者,可坚持艾灸以上四穴。

并且艾灸与药物不会冲突,如果检测出幽门螺旋杆菌,为了增强效果,亦可将艾灸与药物与联合使用。

但幽门螺旋杆菌并不是唯一的罪魁祸首,饮食不规律、饮食结构不合理,对于胃黏膜造成的损伤有时更加可怕,这些因素导致胃黏膜持续受损且不能及时修复,渐而而被肠上皮细胞代替,导致了“肠上皮化生”的癌前病变,进一步发展为胃癌。

可见,胃炎是否会转化成胃癌,“久治不愈和胃黏膜长期不能修复”是两个很大的关键因素,而这更多取决于人们的健康观念和主动预防意识。


虽然胃癌周围黏膜中,萎缩性病变多见,但并没有说慢性萎缩性胃炎会必然发展成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率不是很高,但两者却密切相关,胃癌是从萎缩性胃炎的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一步步发展过来的。

所以呢,一旦我们发现了萎缩性胃炎,便要越早治疗越好,否则等到出现了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才重视,就变得危险了。因为轻、中度萎缩性胃炎经治疗多数还是可逆的,而重度萎缩性胃炎可逆性很小。

为了监视病变的动态变化,要定期复查胃镜。

  • 一般性慢性萎缩性胃炎3年复查1次;

  • 不完全性结肠型肠上皮化生伴轻度不典型增生者1年1次;

  • 伴中度不典型增生者3个月1次;

  • 伴重度不典型增生者应看作是癌变,可考虑将局部病变组织切除或手术切除,以绝后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MSN名医讲堂第268期:揪出老胃病的"幽灵"(第1页)
胃癌前病变的防治
得了萎缩性胃炎就离胃癌不远了?关于它,你需要了解这些
这种“胃病”拖不得,离患癌只差4步!推荐饭后“揉腹操”,调肠胃、养肝脏,每天只要几分钟
从胃炎到胃癌,仅仅只有4步,应该如何护胃?
萎缩性胃炎的故事—一文全面了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