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6)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遗址出土青铜器克盉克罍铭文释读新解

 

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遗址出土青铜器克盉克罍铭文释读新解

安国欣

一.克盉,克罍简介。

克盉(暂定),克罍(暂定)西周青铜祭祀礼器,1986年出土于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1193号大墓,两器现藏北京市文物局文物研究所。



      克盉,器型为侈口方唇,直颈,管状流,兽首鋬,鼓腹分档。四柱足。盖缘和颈饰鸟纹,以雷纹为地,盖内及器口内侧有同铭44字。





克罍,通高32.7厘米,口径14厘米,侈口,圆肩,鼓腹,有盖,衔环,一侧下腹部有一兽头形鼻。盖及器身肩部饰圆形涡纹,颈部及腹部各饰凸纹和凹纹,盖内和器壁有相同铭文44字。





克盉,克罍铭文,字数相同,内容也相同 ,行款字数有别,个别字出现了同字异体 。两器铭文是目前琉璃河遗址出土文物中最长的。

二.克盉,克罍铭文释读。

自克盉,克罍两器出土以来,其44字铭文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兴趣。专家学者纷纷撰文释读及研究。少数知名学者误将铭文中的“天保”(天官名称)二字,释为“太保”(三公官名)又将“种”字误释为“克”字,致使铭文文意乖乱。加之附会《史记》中周王封燕的史实,得出了燕国首封就国之君为召公奭元子“克”的错误推论,直接影响了对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最终的科学定论。鉴于上述释读错误,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克盉克罍44字铭文重新加以释读,探究铭文真意,还原铭文本来面目。

克盉克罍铭文共44字竖体排列,由上向下,由右向左逐字释读如下:

第一字:“王”字古文,《说文》:王,天下所歸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译文】:王,天下歸趋向往的对象。董仲舒说:”古代创造文字,三畫而又用竖线连接其中,叫王字。三横畫,代表天道,地道,人道,而又能同时通达三者,就是王。在此铭文中根据“王”字与下文中“占”的承接关系,并考虑到两器出土于四条墓道的大墓,礼制等级已超越了诸侯国级别。故此推断铭文第一字“王”字,表示周王天子。释读为:“王”字。释义为:周天子。

第二字:“占”字古文异体,以往学者多将此字释读为“曰”字,实为误释。《说文》:“占”,职廉切。视兆问也。【译文】:察兆问疑。释读为:“占”字。释义为:占星察兆。

第三字:“天”字古文异体。《说文》:“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才也,凡大之属皆从大。”【译文】:大,天大,地大,人也大。所以大像人的形状,无由象之以作字。在此铭文中“大”字,表示为天大,会意为“天”字 同下文“保”字构成“天保”二字。即天神的宫室,特指天帝南宫“太微宫”。《史记》【索隐】宋均曰:“太微,天帝南宫也。三光,日月,五星也。释读为:“大”字等同于“天”。释义为:“天保”。

第四字:“保”字古文。《说文》:保,养也。【译文】:保,养育也。在此铭文中使用其引申之义,当做“宫”字,做“宫室“讲。与上文“天”字构成“天保”二字与下文朱鸟象形构成“天保朱鸟”即“南宫朱鸟”。就是春季南方天宫呈现的星象。《尚书》【尧典】:“日中星鸟,以殷仲春”。也是引发万物的神居之所。释读为:“保”字。释义为:“天保 ”。

第五字:“鸟”字古文,玄鸟象形。在此铭文中特指“南宫朱鸟”。释读为:“鸟”字。释义为:“朱鸟 ”。

第六字:此字

《说文》有载,读“reng”古文。省草字头。《说文》reng,艸也,从艸,壬聲。【译文】:reng,reng草。从艸,壬聲。【注释】“reng”:草名。《段注》:“按许谓reng爲草名也。《廣韻》云:‘陳根艸不芟,新草又生,相因仍,所谓火烧reng。’此别一義。”按《玉篇艸部》引作“舊草不芟新草又生。在此铭文中引申做草木讲。释读为:“reng”字。释义为:草木。

第七字:“萌”字古文。省草字头。《说文》:萌芽也。从艸,明聲。释读为:“萌”字。释义为:萌生。

第八字:此字

《说文》有载读“reng”古文。省草字头。《说文》reng,艸也,从艸,壬聲。【译文】:reng,reng草。从艸,壬聲。【注释】“reng”:草名。《段注》:“按许谓reng為草名也。《廣韻》云:‘陳根艸不芟,新草又生,相因仍,所谓火烧reng。’此別一義。”按《玉篇艸部》引作“舊草不芟新草又生。在此铭文中引申做草木讲。释读为:“reng”字。释义为:草木。

第九字:“芽”字古文。以牙齿象形,省草字头。《说文》:萌芽也。从艸,牙聲。按《段注》:“古多以牙爲芽。”释读为:“芽”字。释义为:萌芽。

第十字:“亯”字古文异体。《说文》:獻也,从高省,曰像进孰物形。《孝经》曰:“祭則鬼亯之。”凡亯之屬皆从亯。【译文】:享,篆文亯字。【注释】《孝经.》指《孝治章》。在本铭文此处,释读为:“亯”或“享”。释义为:献祭物。

第十一字:“于”字古文。在此铭文中和上文“亯”字构成动词“亯于”表示献祭物给受祭主体的意思。释读为:“于”字。释义为:献祭物给。

第十二字:“營”字古文。和本铭文中第六字,第八字表意不同,无草字头。与下文“始”字,构成“營始”二字,即“營室”,星宿名称。《史记》【律书】;營室者,主營胎,陽氣而产之。此字构形与古文“壬”字意原同出,疑其就是由“壬”字的古文早期象物形态演变而来,与“壬”所表之意同义转注,最早出现于至今考古发现的最早古文字,龙山文化时期的原始文字丁公陶文第二行第一字“妊”字的左半部的象物形态。(参见新浪博客,纹龙,安国欣《丁公陶文释读》)此字在此铭文中释读为:“營”字。释义为:營胎之所,妊娠之处。

第十三字:“始”字古文异体。与“室”字同音假借。与上文“營”构成“營室”二字,为星宿名称。《史记》【索隐】:<元命包>云:“營室十星,埏陶精類,始立纲纪,包物為室。”又爾雅云:“營室谓之定。”郭璞云:“定,正也。天下作宫室,皆以營室中爲正也也。释读为:“室”或“始”字。释义为:“營室”。

第十四字:“佘”字古文异体。祭祀名称。与“示”字义同。表示接万灵,示鬼神。释读为:“佘”字。释义为:示鬼神。

第十五字:“天”字古文。《说文》:“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才也。凡大之属皆从大。”在此铭文中“大”字表示为天大,会意为“天”字,与下文“战”字构成“天战”二字,引申为“天门”。释读为:“天”字。释义为:“天”。

第十六字:“战”字古文。与上文“天”字构成“天战”二字。“天战”是指苍龙七星宿来临,代表阳气的龙星宿出现。阴阳之争开始进行。《史记》【索隐】案:谓王者行春令,布德澤,被天下,應靈威仰之帝。而天門为之開,以發德化也。释读为“战”字。释义为“天战”。

第十七字:“營”字古文,与下文“亯”构成“營亯”二字,即“營庙”。释读为;“營”字。释义为:營庙。

第十八字:“亯”字古文异体。《说文》:獻也,从高省,曰像进孰物形。《孝经》曰:“祭则鬼亯之。”凡亯之屬皆从亯。在此处“亯”字使用其引申之义,表示獻亯之所,做“庙”字讲,与上文“營”字构成“營庙”二字,表示庙宇即“清庙”。《史记》【天官书】:“營室为清庙,曰:離宫,阁道 。释读为:“亯”或 “庙”字。释义为:營庙或清庙。

第十九字:“令”字。表示发号施令。《说文》:发号也。释读为:“令“字。释义为:命令。

第二十字:“种”字古文。省禾。《康熙字典》【廣韻】之陇切【集韻】【韻会】主勇切。音肿。谷种也。【诗.大雅】诞降嘉种。在此铭文中释读为:“种”字。释义为:所种植物的种子。

第二十一字:“候”字古文。《说文》:胡遘切,伺望也。视天象变化以附会人事,预言吉凶。释读为:“候”字。释义为:占候。

第二十二字:“于”字古文。介词。在此铭文中作“在”或“于”字。释读为:“于”字。释义:于。

第二十三字:“燕”字古文。在此处不做“燕”字解,而做星宿名称“尾”宿讲,由二十八宿星区分野地域名称同义转注而来。《史记》【正义】:“尾”爲析木之津,於辰在寅,燕之分野。尾九星為後宫,亦為九字。释读为:“燕”或“尾”字。释义为:“尾”星宿。

第二十四字:“箕”字古文异体,星宿名称。此字由三部份构成,上部为草木符号引申为万物;下部器皿象形,上部草木符号贯穿其中;上下两部中间的右侧为“出”字的古文字的早期形态,最早见于考古发现的最早古文字,龙山文化时期的原始文字丁公陶文第二行第五字。(参加新浪博客.纹龙.安国欣.丁公陶文释读)此字三部分总体表示为,万物由其中授出。《史记》【律书】:箕者,言万物根棋。故曰箕。《史记》(索隐)宋均云:“箕又受物,有去去來來,客之象也。”释读为:“箕”字。释义:“箕”星宿。

第二十五字:“攃”字古文异体,读撒。祭星名称,与“布”同义。祭星曰布。星如攃沙出。表示撒布出星象。释读为:“攃”字。释义为:撒布出。

第二十六字:“喙”字古文异体,省口,【爾雅】云:“鳥喙为之柳”。孫炎云:“喙,朱鳥之口,柳其星聚也。以注為柳星,故主草木。”《史记》【天官】:“柳為鳥注,主草木”。释读为:“喙”字。释义为:“柳 ”星宿。

第二十七字:“五帝”二字的合体字。由上下两部分构成,上部为异体的“五”字的早期符号表现形态;下部左侧为特殊的祭祀符号,右侧为“祖”的省体。总体表示为“五祖”即“五帝 ”。释读为:“五帝”。释义为:五帝坐。

第二十八字:“坐”字古文。象形加会义。由凳几象形及四星加黄帝坐构成。释读为:“坐”字。释义为;五帝坐 。

第二十九字:“于”字古文。介词。释读为:“于”字。释义为:于某时。

第三十字:“时”字古文异体。由星象符号及草木形态构成,表示柳星又出。释读为:“时”字。释义为:此时。

第三十一字:“耕”字古文。象形字。由耕作器具象形,表示耕作。释读为:“耕”字。释义为:耕作 。

第三十二字:“种”字古文。省禾。把种子和幼苗埋入土地。释读为:“种”字。释义为:耕种。

第三十三字:“农”字古文异体。《说文》:农,耕也。此字由苍宫象形及农具构成,苍帝主农事,农具代表耕作。总体表示苍帝主宰,农耕所获。在此使用其引申义表示从事农作之人。释读为:“农”字。释义为:农人。

第三十四字:“燕”字古文。通假字,同音假借为“淹”字。根据上下文关系及盉的使用功能。认定此字在此处做“淹”字。表示引水入田。释读为:“淹”字。释义为:淹灌。

第三十五字:“入”字古文。《说文》:入,内也。在此铭文中表示灌入田地内。释读为:“入”字。释义为:灌入田地内。

第三十六字:“土”字古文。《说文》:土,它魯切,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物出形也。凡土之屬皆从土。在此铭文中引申为“田地”。释读为:“土”字。释义为:田地。

第三十七字:“众”字古文。通假字,同音假借为“种”字。在此铭文中表示种植物的种子和幼苗。释读为:“众”字。释义为:幼苗。

第三十八字:“屮”字古文异体。《说文》:屮,丑列切。草木初生也。象丨出形,有枝坙也。古文或以爲艸字。读若徹。在此铭文中释读为:“屮”字。释义为:初生。

第三十九字:“根”字古文异体。《说文》:根,古痕切。木株也。从木,艮聲。释读为:“根”字。释义为:根茎。

第四十字:“用”字古文。《说为》:“用”可施行也。从卜,从中。卫红说:凡用之屬皆从用。释读为:“用”字。释义为:用。

第四十一字:“作”自古文。释读为:“作”字。释义为“作”。

第四十二字:“宝”字古文。《说文》:宝,珍也。从宀,从玉,从貝,缶聲。释读为:“宝”字。释义为:宝。

第四十三字:“尊”字古文。《说文》:“尊”,酒器也。亦作罇。释读为:“尊”。释义为:尊。

第四十四字:“彝”字古文:《说文》:“彝”,宗庙常器。祭祀礼器通称。释读为:“彝”字,释义为:礼器。

根据以上逐字释读结果,现将整体铭文释读如下;

“王占天保朱鸟,草木萌生,草木萌芽。亯于營室,佘天战。營亯令种候于尾箕。攃喙,五帝星坐,于时耕种,农淹入土,衆屮根。用作宝尊彝。”

白话释义:周天子占南宫天保朱鸟,祈祷草木萌生,草木萌芽。献祭物于營室,示兆天门。營庙令所种作物的种子候于尾箕两星宿。撒布出柳星,五帝星坐,于时耕种,农人引水淹灌入于田地内,幼苗初生根茎。用其作为宝尊礼器。

三。综述

根据以上对铭文的释读,本人认为铭文表述的是周天子占候天神,祭祀神祗,祈祷农事,使用的高规格礼器。盉,为盛装象征淹灌使用的净水的祭祀礼器。罍,为盛装象征所种作物种子的祭祀礼器。文中虽出现两次“燕”字古文,但其义都无法与周王封燕相联系。铭文更无法印证燕国首封之君为召公奭之元子“克”的推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入门商周青铜器学习之商尊三十铭文解读
北京琉璃河西周燕国遗址出土青铜器伯矩鬲铭文释读新解
兽叔盨铭文释读新解
关于商尊铭文的释读安国欣
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遗址出土青铜器堇鼎铭文释读新解
利簋铭文-释读新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