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背诗会变成超级记忆词库吗?不,叶嘉莹用亲身经历告诉你答案

中国古典文学人才的培养,等到了大学和研究所诗时才开始注意,已经太晚了。如果想真正培养出对中国的古典文学和古典文化有兴趣和有修养的下一代,实在应该从一个人的童幼年时代开始才好。——《红蕖留梦——叶嘉莹谈诗忆往》

叶先生一生纵情诗歌,与她自幼承受的古典诗文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叶嘉莹的童年,是在古典诗词浸润下成长的,她说小时候女孩子玩的抓子儿、踢毽子,她根本没见过,她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去读书了。

正是幼时对诗词的专心学习,才有了她后来生发出的强大而饱满、坚韧和沈微的生命能量。

儿童幼年时记忆力好,应该多读些有久远价值和意义的古典诗书

叶嘉莹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

祖父在光绪朝壬辰科(1892)考中翻译进士,是满汉翻译;

伯父早年曾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

父亲早年毕业于北大英文系后任职于国民政府航空署;

母亲和姨母都接受过良好的旧式教育,从事教育工作。

她说小时候父母有一种想法,他们都以为儿童幼年时记忆力好,应该多读些有久远价值和意义的古典诗书,而不必浪费时间去小学里学一些什么“大狗跳小狗叫”之类浅薄无聊的语文。

《红蕖留梦》一书中提到叶嘉莹的女儿在台湾,背的是“来来来,来上学。去去去,去游戏。见到老师问声早,见到同学问声好。”她质疑背这些有什么用处呢

父母虽然没有将叶嘉莹送去小学读书,但是却请了一位家庭教师,这位教师就是她的姨母

那时,我们(指叶嘉莹和大弟嘉谋)每天下午跟姨母学习语文、数学和书法,上午是我和弟弟的自修时间。上午,我们做昨天的作业,昨天的《论语》堵到哪儿了,要把它背下来;昨天留的数学题,都要做完;大字、小字各应写多少篇,也都要写完。午饭以后,姨母来了,再上新课。每天就是过这样的生活。——叶嘉莹自述

叶嘉莹从很小就已经开始背诗了,但是正式学习后,唐诗不在姨母教的正课范畴(正课是“四书”),所以就由伯母来给她教唐诗。

伯母受过良好的教育,她按照《唐诗三百首》的编选顺序来教,但是伯母并没有介绍诗歌的体式,只是从第一首开始念

叶嘉莹回忆说:“其实伯母也不教什么,就是让我背。不论是伯母教唐诗,还是姨母教四书,都不详细讲,都是让我背。”

叶嘉莹:如果想真正培养出对中国的古典文学和古典文化有兴趣和有修养的下一代,实在应该从一个人的童幼年年时代开始才好

叶嘉莹大学毕业后,开始了在北平的教学生涯,后来辗转台湾、美国、加拿大以及国内的各所大学,基本上以大学教学为主。在南开大学呆了二十多年后,女儿给叶嘉莹提出一个宝贵的建议:

中国古典文学人才的培养,等到了大学和研究所诗时才开始注意,已经太晚了。

叶嘉莹也意识到:如果想真正培养出对中国的古典文学和古典文化有兴趣和有修养的下一代,实在应该从一个人的童幼年年时代开始才好。

有一次到北京,叶嘉莹参观老舍的儿子舒乙办的一个学习古典文化的学校,他们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背诵,而且要求背得非常熟,她问孩子们背诵的这些书什么意思,孩子说老师没讲。

这让她联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学习古诗的经历:不管懂不懂,背就是了。

叶嘉莹提到了自己背李商隐《嫦娥》的经历: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她说:“当时觉得这首诗念起来很好听,所以就背下来,并没有什么深的理解。”

后来在台北教书时,有一篇文章《淝水之战》中写到前秦与东晋交战,东晋胜利了,获得了一辆苻坚的云母车(想必是车上有云母的装饰)。下课回家的时候,李商隐的嫦娥诗便从脑子里跑出来了。

叶嘉莹说虽然距离小时候念这首诗已经好几十年,可是历经了患难,再去理解这首诗,终于懂得了李商隐那种孤独、寂寞、悲哀的感觉。

虽然传统教育中的“背诵”常常被人诟病,甚至有人抨击背诗的孩子只是一个“超级记忆词库”。

但是,叶嘉莹有不同的看法,她说:“从人的智能发展规律来说,多记忆、多背诵的传统教育方法是符合小孩子这个阶段成长的生理规律的,小孩子记忆力强,多背诵一些经典,等到将来理解力提高以后,这些早年记忆的内容就会被调动出来,如同智慧库,为孩子一生提供不尽的资源。

关于“死记硬背”,我在“诗词育儿”路上的探索

怀孕期间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我学习了上百首唐诗,曾经在厚厚的笔记本上抄录下了这些诗句:

王维“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

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李商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那时学诗,只是为了对抗“懒癌”没想到对肚子里的小生命潜移默化产生了影响。淑的宝长到9个月的时候,我将古诗抄在小卡片,然后贴到墙上,背下来一首去掉一首。

刘禹锡“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杜牧“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有时,孩子焦躁的时候我就抱着他对着墙上的卡片一首一首念。后来学说话的过程中,有一天我一时兴起给他念了一首《黄鹤楼》,本以为这么复杂的诗对他来说有点难度,没想到听到“空悠悠”,他跟着念“youyou”,听到“芳草萋萋”,他跟着念“花花”

等到淑的宝正式学说话以后,我又坚持唐诗打卡100天,学习了210首小诗(以唐宋的五言律诗为主)。

这时的淑的宝:

看到楼梯会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看到餐盘会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想独处自言自语:“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我陪孩子学习诗歌,也只是念,那时,我还没有看过叶嘉莹先生关于儿童学习古诗词的教育理念,后来在《红蕖留梦》书中看到叶嘉莹的学诗经历,被这种传统的教育方法所深深打动,更为自己一路坚持给幼儿普及诗词所感到欣慰,淑的宝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联想能力离不开诗词的功劳,我将这称之为“诗意的种子”。

幼儿家庭古诗词教育16字建议:音频磨耳朵、图书要跟上,不懂没关系,多背多受益

研究表明,胎宝宝6个月的时候,就能听到诸如胎教音乐的声音、妈妈的声音、外界的巨大吵闹声响了。

幼儿学习古诗词,建议从胎教开始准备,这个阶段主要以聆听为主,包括准妈妈、准爸爸念古诗,通过各种音频学古诗等等,这么做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等孩子出生后,父母要有尽可能多的诗词储备量(要做到这一点不容易)。

随着孩子的成长,可以辅助以图画书加深孩子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这中间,孩子学习说话一个转折点,这个时候父母应选择一个简单的五言律诗,比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而不是拗口的发音

很多家长给孩子教诗,大部分都拿《咏鹅》作为幼儿的诗词启蒙,我认为这是一个误区,《咏鹅》中的发音过于复杂(比如第二句曲项向天歌),孩子接受程度低,学习兴趣也大打折扣。

孩子学习古诗词道路上,大人要坚决摒弃“不懂其意不要学”的观念,对于0-3岁的幼儿来说,学习诗歌可以让他们更好的掌握发音,练习说话,更重要的是锻炼他们的联想能力,就像叶嘉莹致力于倡导的理念:孩子不懂没关系,就像唱歌一样,等他理解力发达了,自然就懂了。

总结:“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这句话放在叶嘉莹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席慕蓉女士曾这样评价叶嘉莹先生:“叶老师在台上像个发光体,她说散发的美感,令我如痴如醉。”

我想:这是生命与诗词共生的丰美心魂。

“桑蚕老去应无憾,要见天孙织锦成。”诗词传承与其说是是叶嘉莹先生一生的使命,不如说是所有父母的使命,仅以此篇,与各位共勉之。

——感谢阅读——

参考书籍:《红蕖留梦——叶嘉莹谈诗忆往》叶嘉莹口述,张侯萍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董卿老师,会是下一个叶嘉莹先生吗?
“诗词女神”叶嘉莹,用亲身经历告诉你,孩子背诗要趁早
诗词女神叶嘉莹:母亲的突然离世,令她猝不及防
叶嘉莹:古诗词给孩子感动之力
博士妈妈推荐的诗词启蒙最优教材,收藏了暑假慢慢看
如果是真爱,每天都是诗词大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