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核心素养来了,教学该怎么办


编者的话:

前不久,《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小范围发布,并向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


自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第一次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之后,它就成为了教育人嘴里常念叨的热词之一。关于核心素养,我们已经听到看到了众多教育专家、名家的各种论述,那么,作为校长、教师——教育的实践者,该如何去认识、理解核心素养呢?


办学,实际上是要思考、回答以及践行两个根本性的问题: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去培养人?如果关注人的发展,就需要去思考核心素养,而且有自己比较明晰的见解。本期,我们刊发三篇探讨核心素养的文章,也期待各位校长、教师来谈谈自己的认识。


 核心素养是什么


核心素养应该具有如下特征:一是根本性,能够以一知十、以一当十;二是生长性,能够促进成长、持续生长,滋养整个人生;三是贯通性,能够融会贯通、成就整体生命。


教育教学由此出发,便能培育出自由、健康、全面、和谐发展之真正的人。 

 

核心素养之核是什么呢?我以为是作为个体生命的学习成长中最为重要的活性元素。它为个体自由、全面、和谐发展奠基,为人生的幸福成长奠基。教育要培养人的核心素养至少涵盖如下几方面的要素


 一、价值力。古希腊哲学家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人可以赋予万事万物以意义与价值,也即所谓的“为天地立心”。真正受过教育的人心中永怀着“人性的价值”与“生命的尊严”,永葆“人成其为人”的底线与标尺。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教育就是要培植人超越动物的价值感。

    

爱因斯坦说的好:仅凭知识与技术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人类完全有理由把高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的倡导者及力行者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者之上。对于教育而言,培植学生的价值力,重要的是培养价值判断力、价值持守力、价值创造力,即学生要学会明辨是非善恶,有求真向善向美的价值追求,认同自由、博爱等普世价值观,发展创造美好价值的能力。价值力是教育为学生种下的生命的福祉。


二、思维力。人的特性的维持有赖于思维、思想。思维也是人探索世界的重要路径。因此,怀特海说:教育所要传授的是对思想的力量、思想的美、思想的条理的一种深刻认识,以及一种特殊的知识,这种知识与知识掌握者的生活有着特殊的关系。教育应培养学生的思维力,使其终身受益。

    

思维力应该包括:一是理解思维过程,掌握思维的程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进行验证—得出结论)。二是学会多种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散合思维,因果思维,类比思维,抽象概括思维,具体化、系统化思维,等等。三是不断提升思维品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流畅性、广阔性、深刻性、独创性等。四是重在培养思维的批判性与创造性。

    

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中指出:“只有在思维过程中获得的知识,而不是偶然得到的知识,才能具有逻辑的使用价值。”同时,学习的过程也是训练思维能力的过程。教育教学的核心就是思维能力的培养,正如裴斯泰洛齐所言,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

    

三、生命力。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人生活得更快乐、更自由、更幸福。真正受过教育,人会拥有一颗更敏感的心,成就一种富有吸收力的心灵。(蒙台梭利语)于是,整个世界、整个人生无往而不新,无时而不奇,每个健康的生命都向着世界敞开,向着未来敞开,生命因此而充满勃勃生机。苏霍姆林斯基说:“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培养学生幸福生活的能力,就在于培养他们丰富、蓬勃、细致、活泼的生命力:每个生命因受教育变得活力四射、朝气蓬勃而不是暮气沉沉。

   

 教育赋予我们生活的乐趣、生命的情趣、人生的意趣。除了对生活力的培植,生命力的“濡养”还需要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关注情感力,即关注情感的丰富与细腻;二是关注体验力,即关注真切而深入的生命体验与感悟;三是关注心灵力,即关注心灵的敞亮、精神的澄澈。

    

四、学习力。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实现自我教育,简而言之,教育就是引导学生不断地锻炼与增进学习力。我们对有高度学养的人,总会用“学人”一词来形容。我认为,学人,就意味着不断地学习做人,不断地学习成人。这一个“学”字便是人的生命成长中的核心素养之一。“学而时习之”“学不可以已”等话语道破了学习力的重要意蕴。

    

这种学习力包含着:一是对知识的永不消退的学习热情。只有怀着深入骨髓与灵魂的热爱,才能孜孜探求各种学科的知识,才能吸纳及丰富自己生命形态,拓展自己的人生境界。二是拥有属于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只有善学的人才会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整为零,最后达到以约驭博、举重若轻。三是掌握丰富而有用的学习策略。良好的学习策略意味着对学习内容、时间、空间、情境、方法、过程、效果的监控与调整。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就是培植他们学而不厌的兴趣,自致其知、自奋其能的学习方法,融会贯通、应裕自如的学习策略。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克剑说,教育的目的是由三个层次相互贯通而成,即知识的授受、智慧的启迪、生命的点化或润泽。核心素养便是从人生的价值指向、思维之觉、心灵之觉、自主之觉生发而出。其核心精神大概如此。教育教学由此出发,便能培育出自由、健康、全面、和谐发展之真正的人。  



             

核心素养来了,该明确哪些教育理念

    

史宁中在《中小学管理》上撰文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应该明确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教育教学,思考学校的一切活动。

    

几十年来,中国基础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核心内容的“双基”。这种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以大工业社会为基础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专门性人才。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提出的“三中心论”,即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就是这种教育理念的具体表现。

    

以人为本,这是现代的教育理念。它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是当今信息时代的要求,强调的不只是知识的积累、技能的训练,而是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能够适应未来工作需要的、能够进行终身学习的人,培养的是一个合格的公民。


从本质上说,教育是人生存的需要,学习是孩子的本能。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经验的教育,如古代师带徒的教育,注重过程。第二阶段是知识的教育。知识本质上是一种结果,可能是思考的结果或者经验的结果,因此以知识为本、致力于“双基”的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结果的教育。这种教育缺少的是智慧。而智慧类似于素养,它表现在过程中,如解题的过程、玩的过程、做实验的过程。我们要提倡的是智慧教育,这是教育的第三阶段。因此,我们现在提出的教育目标不是一维的而是三维的,不仅重视结果(知识),还要重视过程(智慧)、重视学科素养的培养。




“学科核心素养” 真的存在吗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刊发石鸥的文章 :核心素养不能说成是“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容易产生歧义。核心素养指向人本身,唯有人,才可以用素质与涵养——素养——及其程度或水平来衡量,核心素养不能衡量或修饰学科。学科可以达成某些核心素养,但它不等于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跨学科素养,任何核心素养的培养都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可以完成的。任何学科都有其对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共性贡献与个性贡献。学科的育人价值主要在于对特定核心素养的贡献,这需要一个不断明晰的过程。只有明晰本学科在特定核心素养形成和提升上的教育意义,揭示学科与核心素养的内在关联,才能发现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将课程内容的确定依据从知识在学科中的意义,转向知识在核心素养培养中的意义上来,也即转向能够最大程度的促进和提升核心素养的那些知识,这样才能解决有限与无限的矛盾,解决内容精选的问题。



   

围绕核心素养,老师如何做课改


          (原载《教育时报·课改导刊》,作者:林高明 吴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核心素养的教学意义及其培育
聚焦“核心素养”
余文森:以学科实践为抓手,构建实践型育人方式
(3)走向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下的 课堂教学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