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终极价值

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终极价值

    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理查德·伊斯特林(R.East-erlin)是最早对主观快乐进行理论研究的当代经济学家。他在1974年的著作《经济增长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快乐》中提出了所谓的伊斯特林悖论(EasterlinParadox):收入增加并不一定导致快乐增加。
    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光是财富并不一定给我们快乐,决定性的因素不是我们有多少钱,而是我们是否比邻居更有钱。快乐经济学给我们关于幸福的铁律:真正的贫穷是坏事,与朋友和家庭在一起的时光是美好的。
   人的生命很有限,有人说人生的目的是为了金钱,有人说是地位,再有人说是名誉最要紧。事实上,当我们获得了这些东西以后,人们的幸福感没有提高:收入增加了,闲暇减少了;社会进步了,心理疾病却在增长;工作繁忙导致的睡眠质量下降;家庭条件改善,离婚率却在攀升。这也就是说,当人们追求金钱、地位、荣誉的同时,快乐却没有提高甚至是下降了,即快乐经济学中研究的“幸福悖论”问题。
    一般来说,人生的苦乐成U字型规律。儿童比较快乐,之后快乐水平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一般人的快乐至30多岁为最低点,老年人又是比较快乐的。我在浙江的课题调查证实:25岁到40岁的幸福指数为最低,之后又随年龄增长而快乐增长。
    快乐一词来源于古希腊。古希腊哲学家解释,快乐与痛苦是人类生活的最高体验。快乐是对人身体有好处的表现,而痛苦则是一种伤害的表现,所以趋乐避苦成为人类行为的终极目的。
    从影响人们快乐的因素来说,主要有六大方面:一是健康。二是亲情。三是经济状况。四是职业状况。五是社会状况对于快乐的影响。六是生态环境对于快乐的影响。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获得快乐幸福生活的根本条件。一个和谐、优雅与生气蓬勃的生态环境,对于人类身心健康与快乐满足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幸福。在人生历程和人类发展中,追求物质金钱只是手段,属于经济学上的工具价值,追求幸福快乐才是最终目的,属于经济学上的终极价值。
经济学的快乐之味 。
  生于爱尔兰的英国戏剧大师萧伯纳称“经济学是一门使人生幸福的艺术”。追求人生的幸福就是追求人生的快乐,这是人生的本能要求和归属,萧伯纳把它和经济学联系在一起,自然是有大师级的感悟了。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认为,经济学不过是“快乐与痛苦的微积分”,经济学的任务当然是最大程度地增进快乐并减少痛苦。
  经济学理解的快乐又是一种相对的快乐。不同人对快乐都有不同的理解,但经济学把快乐的方程式定义为“效用”与“欲望”之比,因此快乐总是相对的。按照快乐的方程式,快乐应与分子上的“效用”成正比,“效用”大小由财富的大小决定,这样,快乐程度的大小与财富的多少是有正的关系的;但快乐还与分母上的“欲望”成反比,这样快乐程度的大小似乎又不与财富的多少成完全的对应关系,倒是和人们的心态有一定的关系。经济学的这种分析恰合了“知足者常乐”的古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和大家分享:经济学之旅——幸福航程
幸福革命
100关于幸福的经典名人名言
生命,需要删繁就简
为什么不呢?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幸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