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观点|“教育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区本化实施之路(上)

“教育+”: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区本化实施之路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改革纪实


>> 北京市东城区教委主任周玉玲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的发布,成为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核心素养内涵的明晰化,既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确立了奋斗目标,也为今后的教育改革指明了前行方向。要想使核心素养培育真正落地,需要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引和扶持,更需要各地和各校因地、因校制宜,围绕核心素养切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如此方能更好地服务一地学子,造福一方百姓。


东城区是北京的核心区,在首都教育版图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近年来,东城区以创建国际化、现代化教育首善区作为重要目标,在推进教育改革、促进优质均衡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随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出台,东城教育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到实处,并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凸显区域教育特色,树立首都教育新“标杆”呢?让我们共同走近东城教育,去寻找答案吧!


优化布局调整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与北京其他区相比,东城区的地域面积相对狭小,但却承载着非常重的教育任务。在规模难以扩大的现实条件下,就必须走内涵发展之路,其中,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为更好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东城区实施了一系列改革策略,如学区制、学院制、集团化、盟贯带等,有效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东城区实施的一系列改革策略实现了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的目的,让东城区的老百姓享受到了满意的教育。”东城区教委主任周玉玲说。“学区制”打破学校资源壁垒,实现了“没有围墙的校园”;“盟贯带团”形成了新的教育治理体系,让百姓享受到“家门口的幸福”;“学院制”充分尊重学生的课程选择权,绘制符合东城教育特色的“课程新地图”。同时,通过一系列配套措施,东城实现了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义务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00%,小学就近入学比例达到96.9%,初中就近入学比例达到93.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8%,辅以学段衔接、学习方式变革、职业体验、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为重点的课程改革,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达到91.9%,有效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事实证明,学区制、学院制、集团化、盟贯带等措施是符合东城区域特色的,是符合老百姓对教育的期望的。


目前东城区有8 个学区,共 37 对深度联盟学校,涵盖联盟一体化联合培养、一定比例中小衔接对口直升、特色教育联盟、“十二年”贯通培养实验和研修部门支持初中校发展五种形式,通过统一管理、统排课表、共享师资、统一评价、教师统一编排,构造了一个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通道。九年一贯制旨在充分发挥学区内优质中、小学教育资源优势,打通学段,缓解家长的择校压力,保持学生培养的连贯性。全区目前共有10 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进一步推动了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惠及广大东城学生。优质教育资源带是以优质品牌学校为龙头,联合周边的2-3 所普通学校实行一体化管理,目前共建立起7 条优质教育资源带,学生根据就读学段在不同校区内流动学习,实施片内就近入学,使更多的百姓享受优质教育。


在盟、贯、带多校区相互集成的基础上,东城区形成了7 种教育集团式管理模式,即:依托品牌名校的带动作用,依据共同的办学理念和章程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在战略规划、日常管理、课程建设、教师发展、设施使用、学段衔接与联合育人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品牌共创、教师交流、跨校选课,进而实现携手发展、共同提高、辐射推广与合成再造。这一系列改革策略作为“教育治理体系”改革的主要举措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共享共建”的制度保障,是布局调整的创新,为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融合、聚力、优化、提升的可能,确保了东城教育的均衡是优质的均衡。


在优化治理体系的同时,东城教育还着力发展基于“核心素养”的内容资源升级,让已有的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的内容更充实,让课程内容和课程形式更丰富而且可选择,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综合提升的体量里取得更优异的成绩,让老百姓的教育获得感更加实在。

>> 前门小学学生走进东城职工大学花艺课堂


>> 东直门中学开放日活动——学生在上劳技课


围绕核心素养

深入实施教育精品特色战略


实施教育精品特色战略是“十二五”时期东城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路径,在促进区域教育高位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十三五”时期,东城教育将进一步突显“精品”与“特色”,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


据周玉玲主任介绍,随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尘埃落定”,东城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目标更加明确,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提高教育质量”的主题将更加充实,“提高质量”这一核心发展观有了更具体的教育内涵。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的最终确定,各种“解读”“批评”“争鸣”也随之而来,作为教委主任,周玉玲主张学术上的讨论,更主张对核心素养进行基础教育的本地化解读,既要有符合区域特点的顶层设计,又要有承载核心素养具体内容的治理体系、课程体系、评价体系等。应该说,东城区的学区制、学院制、盟贯带等改革措施已经为构建21 世纪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做好了准备。


“十三五”时期,东城教育将在已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从精品课程、特色活动等方面入手进行学习内容的供给侧改革,从关注学生学习思维、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的角度创新课程内容,从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角度提供可多元选择的课程菜单。转变观念,用“精品”“特色”的课程内容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同时,从教委的层面设计八大“精品”“特色”工程,比如,已经启动的“体质健康提升工程”,从体制保障创新、健康理念、健康习惯、课程建设、社会性活动等角度,打造东城学生健康的“底色”,全面落实“健康生活”素养;启动“国粹传承工程”,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式,如通过京剧、书法、国画等艺术形式的区域化设计,让东城毕业的学生“写一笔好字”“会使用毛笔”“会欣赏中国艺术”等,打造符合核心素养要求的“人文底蕴”。


周主任认为,从“核心素养”的层级分析看,“全面”和“个性化”不是一组矛盾。“全面”是指“全人教育”“全人素养”,是充满生命力和活力的动态过程,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特色育人观”,所以,“全面”即“特色”。“个性化”是指学生与生俱来的“特性和特质”,在“核心素养”的层级里恰恰是素养形成与表现的“基础”,是共性的全面。“全面”与“个性化”都是从“人”的角度而不是“学科本位”的角度体现出的内涵基础,是指导教育改革的理论依据。“能够如实地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本身就是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所以,在充分尊重学生先天‘素质’的基础上,打开学生视野、培养心怀天下的情怀,激发学生本来就具有的‘原动力’,就是‘全面’,这恰恰就是建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东城‘教育+’战略。”周主任说。


未完待续........


本文刊载于《教育家》杂志2017年4月第2期)


名师成长大讲堂

培养名师 | 成就名师 | 推广名师 | 服务名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城区小学明年100%划片就近入学 4年后小升初对口直升或九年一贯
在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中期总结会上的领导讲话!(果断收藏)
蓬勃发展的泊头市第一中学
歙县教育创新:送教下乡,共享优质
北京东城将公布师德底线 教师言语损人将被解聘|教师|东城区|北京
和雅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