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阅读和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的两翼

知识的不断创新和融合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教师比之前的任何时候都需要加强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研究能力,以更高的水准来履职。

一、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方法论

在知识面前永远不能自满,多学习才能知不足,知不足的过程就是精神养育的过程。看什么书不重要,教育的哲学思想存在于各类书籍中,看每一本书,读每一篇文章都与教育联系起来,只要带着教育的视角去看,每本书中都有教育,这就是在学习教育哲学。比如劳动教育,有关劳动教育的意义在各类书中都会有,都会以不同的故事、从不同的社会视角涉及。每位作者对社会现象具有的那种敏锐和独到的观察分析能力及其分析方法,把十分难懂的逻辑现象与社会问题联系起来,展现了一种分析问题的另类视角,都会给人以哲学高度分析问题的启发。学习积累丰厚了,自然就会形成一定的方法论思辨习惯。如分析杜威“教育即生活”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联系和区别,首先要想到这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缺乏学习和深度思考的人,会认为只是文字表达的不同而已;比如综合素质评价的教育意义是什么,为什么学生的学业评价可以作为教师的教学业绩评价,诸如此类的教育教学现象的教育意义思考,都是如此。通过学习,自己也就慢慢成为一个哲学人或者习惯于哲学思辨的人,会习惯用审视或批判的思维来对待研究对象。我们研究和强调教育中的儿童立场,儿童立场十分复杂,至少到目前为止,人类对自身的认识还是肤浅的,但人类对自身的观察和实验已有几千年的经历,这些实验和观察得出的结论(尽管都以写意的形式呈现),离科学性本身或许已十分贴近,这些观察记录,表述在各种不同的书籍中。但正因为它是“接近”科学性,说明他离真实的人本身还是有距离的,所以要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一分为二”是分析问题中比较形象的说法,它的实质就是辩证、全面地看问题,批判就是辩证分析的体现。因而,林林总总的儿童立场观都需要批判性地落地。

二、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课程建设力

学习是自主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它也是对意志的一种考验,快乐学习只可能会在极少数人身上存在(除非是浅学的消遣)。80 年代初参加高考的人,当时除了语文、算术、自然、地理、历史和小人书等几本书之外,几乎没书可看,而且教他们的同样是没有书可看的人。书籍资源的稀少导致读书人对书本的渴求成为获取知识的乐趣之一,他们对手上的每一本书都深耕细读,久之,大多有了学习的习惯,这说明阅读学习的习惯通过内在某种动力是可以养成的。现在是一个阅读资源过剩的时代,学习很方便,但书籍资源的丰富使人们对书籍不珍惜,日复一日深度学习的坚持就很难做到。每个初为人师者,都有一份美好心愿和激情,但由于自律不够、勤奋不够,很多人便消解了对学习的初心。最近微信、报纸等媒体突然记起了上世纪80 年代的中师生,这批农村里出来的人才理应是国之栋梁,但最后,其中的大多数成了普普通通的教书匠,原因就是放弃了坚持学习。读书让你进步,是让你看见看不见的东西,让你有审美力,生活有意义。因此,教师要广泛进行教育流派理论和教学流派理论的研读;要刻苦地钻研所任学科知识,知晓学科知识的边界,它的逻辑体系、学科思想和核心素养,又要知晓它的应用范围;同时要知道相近学科的特点。这样,尽可能地完善专业知识结构,博采众长,发现各学识之美,服务教学。

教材被赋予各种形象的比喻:教材是教学的参考,教材只是教学的例子等,这些话说得都没错。学问深的老师拿张报纸就能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但教书教书教的就是教科书。对于教科书,老师必须熟到能信手拈来,熟悉教材的前世今生,加上对学生的了解,这样才能驾驭教学,就可以把书教得很好,各种教学方法,就如十指弹琴一样,无需过多考虑便可合理地运用于教学的各环节中。因为有天赋秉性各不相同的学生受教,教材就要做“量生裁课”处理,处理的前提是熟悉教材的内容、内在结构和体系安排的道理,熟悉教材的学科素养,如此才能拿出适合天才学生学的教材,拿出适合后20%的学生学习的教材,因材施教。现在提倡大单元教学,前提也是对教材的熟悉,对教材知识及其编排意义了然于胸的教师,你不让它大单元教学,他也会自觉地用大单元教学。如小学数学中的平行四边形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为底×高,然后讲三角形面积就是它的一半。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问题讲清楚了,三角形面积就不必花很多精力去教,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内容便组成了一个单元知识来进行教学。从最初的私塾到现在的班级制,教学的组织方式和教学技术在变化,即使以后有可能没有教室了,但课程必须是有的,这是训练思维的需要。如前所述,教师必须知道本学段学科知识体系、编制特点和教学方式的前端和后端,同时还要知道各学科之间的知识边界和交集,清晰自己所任学科的核心素养,清晰所任学科在所有学科组成的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和地位,以及对其它学科学习的作用和贡献度,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贡献度。

三、提高科研专业素养,形成教学个性主张

教师的专业水平如何衡量?归根到底是科研水平。它不但体现出观察问题的敏锐性、独特性,而且也体现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深刻性,更体现了教师对教育教学本真意义的认识。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繁重,怎么还有时间和心思做研究呢?有一位卓越教师对这个问题有过回答:有些老师说“写了没用”,他说这是思想问题,写作的意义是自己赋予的;有些老师说“没有时间写”,他说这是态度问题,时间是挤出来的;有些老师说“不知道怎么写”,他说这是技术问题,课题是找出来的;有些老师说“真的不会写”,他说那是心理问题,能力是练出来的……写文章要严肃、严密、严格,这是钱学森说的,“严肃”是指价值何在,“严密”是指逻辑推理分析合理,“严格”是指论据准确,语言精准明了,文体字符准确,能少一个字就少一个字,“用最干净的语言表达最明了的主张”,要落脚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上,不能纸上谈兵。

教师需要具备课程发展能力、研判学情能力、自我发展能力,打通“三力”的唯有科研。教师的成就,在于形成教师个体的教学主张,包括主张的核心价值、核心问题、理论依据、实施策略和成效。它的凝练和形成,来自于学习,来自于实践,来自于科学研究,三者缺一不可,其中教学科研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学科研是教学实践观察的记录,是学生学习发展的感悟,是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应用的反思,更是对教育教学理解的深化。平时把自己的片思偶得、研究心得记下来,勤于笔耕,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就得做到,即要求学生写日记写体会写反思,教师也要把笔动起来。日积月累,年复一年,“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成为一名有丰富教学知识、有自己教学主张的真正的“师”者。

嘉兴教育学院/陆福根

◎编辑/董莉

◎制作/杜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大要点,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认知建构中发展学科素养
新时代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育教学十观
教师相应的文化素养对教育教学的重要作用
听大师说评课|曹培英:怎样评课(一)
聚焦“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 深化有效教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