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扎西语录】练拳一开始就“收尾闾、凸命门”,这样对不对?
2017-11-25 感恩太极大学堂


名 家 简 介

薛文宇,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毕业,李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自2000年起,陆续在《武当》《武魂》《精武》等杂志发表太极文章二十余篇。薛文宇将传统太极与现代教育及中医理论相结合,在健康养生方面有独到的理念和见解。


《扎西语录》注解

薛文宇


 掤


1.掤就是撑圆的意思,拿啥撑圆?用腰圈、肩圈、胯圈撑圆。这套拳整个都要掤,没有不掤的地方。


薛文宇注


这个掤大多会被错误的理解成上肢的掤。这是大错特错的一个认识。在古谱的“十八在诀”和“八要诀”当中说:“掤在两臂”,“掤要撑”。这说的是八门练法当中的技术处理。因为在推手练习当中两腕首先要搭上。这在武派太极当中谓之为“擎”。在陈氏太极当中陈鑫先生管这个叫做“称量”。没有这么一下,对方力的大小、方向是无法感受得到的。所以,掤撑不是硬顶,不是支撑,而是把劲放出去。李亦畬(原文为武禹襄,已修正)先生留有“敷字诀”说的就是这个。

 

因此,练太极拳不许体内拘着力,而是要充分向外释放。当然,这种释放当中还有回拢的存在。这不是练习当中要有这样的意识,而是练对了自然就两者兼备了。所以,原理的实现、技法的应用必须要建立在功夫的前提下才行。这也就是我常说的太极劲。有了这种劲再结合推手的练习,就能逐渐形成一搭手而能粘黏连随、随曲就伸的效果。郑昭明先生就常说,拳练的是本能反应,搭手瞬息万变,谁给你反应的时间?所以一定要养成好的接手化发的习惯。

 

因此,当我们能够认识到掤就是太极劲的简称后,那么我们就可以明白扎西老师所说的,实际就是从脚下形成的整个劲路,呈涟漪式的向身体的外部散开。这就是所谓的撑圆。如果说劲起于脚,发之于腿,主宰于腰,形之于手指是竖劲,那么这种掤的撑圆就是横劲。只是这种横劲是成圈形罢了。是腰胯肩的圆形转动和脊背的弓形,也可以叫做弧形。让这种劲路在感受上如扎西老师所说。如果把这种感受当做了方法而在练习当中想象有这三个圈那就是错的,那叫本末倒置。现在这种本末倒置的情况非常的多。



身形


2.掤劲是对拉的张力,不是(用)力气。太极拳有对拉性的地方就是实,没有对拉性的地方就是虚。太极拳的开合是由“圈”来决定的。


薛文宇注


孙存周先生曾说:“两手如同撕棉。”这是对放与拢到底是什么感觉的形象比喻。但如果根据这个而在习练中两手真的去做则是错的。太极是用身体玩四肢,不能四肢玩身体,更不能四肢自己玩。手上的感觉必须得是身上带出来的才行。所以,练拳必须要有身形。现在练太极拳的大多不懂身形。身体溜直,美其名曰立身中正!一提到含胸拔背竟鹦鹉学舌的说那不是太极拳的东西!可在杨澄甫先生的书里,在李亦畲先生的老三本当中的“身法八要”里,白纸黑字写着含胸拔背,言之确凿,今人对太极拳以讹传讹、自欺欺人,真的是殊为可气!这种不考古、不尊古的舆论对整个太极拳的发展是毁灭性的言行。

 

含胸拔背才能气贴脊背,才能力由脊发,才能一枝动、百枝摇。手上自然有扎西老师所描述的“掤劲是对拉的张力,不是(用)力气”。那么这种对拉所形成的的圈肯定是虚实并存的。这就好像太极图的阴鱼和阳鱼。阳为有形,阴为无形。各占一半,合而为圈。譬如单鞭,两臂打直就是有实无虚。直者为开,合者为曲。直中有曲,曲中求直。这就是太极拳的开合。这样的开合不是“圈”还能是什么?练太极拳切记不仅仅是运动要走弧线,周身也都要处于圆形。



平、纵、横


3.往上走要往下沉,往左走要往右撑,往右走要往左撑,往前走要往后撑,往后走要往前撑。


薛文宇注


这说的就是平、纵、横三个圈。阴阳在圈里就是太极图。上下、前后、左右,各自都是一对阴阳。上下的阴阳是在圈里呈现后升前降的纵圈转动,左右的阴阳是在圈里呈现平圈的转动,前后的阴阳则是在圈里呈现横圈的转动。这三种圈在太极拳的练习当中都能做到就构成了浑圆。



松与紧


4.有松就有紧,松从紧中求。


薛文宇注


完整地说,这句话应该是有松就(要)有紧。也就是说松紧这一对阴阳是必须共存的。否则就是偏于一边。偏阴偏阳谓之疾。疾就是病,那样当然练的就不对。如此怎么能练出合乎太极之理的拳呢?


练太极拳我们总是听老师说要松,要松。那么松都不容易做到,扎西老师怎么还说“松从紧中求”呢?在我看来,松是对紧的中和。松紧适中练的才是太极拳。这个,大家一定要认真用心考虑,并不是松就可以了。松中有紧,紧中有松。松紧就是阴阳,太极拳一定要符合太极的阴阳原理。



 气


5.气是怎么产生的?传统拳一般不讲气,但气是怎么来怎么去的我们要知道。气是由身体的开合、劲的开合带动的。静下来以后,需要你拿意念来领,意念就是开合,前后、左右、上下都要照顾到。


薛文宇注


太极拳中的“气”有三种:除了无形无相、为我清脱之心所生发的相应之气,还有就是肾中动气(元气)和身中血气。它们是人体本有,只要符合它们的条件出现,习练者就能感觉到。感觉到了之后身体不能乱动,因为乱动身体就不静了。很多人以为静说的是精神上的静,这是片面的。它在太极拳当中还指的是身体的顺遂不乱。心身二者能达到这种程度,用意引领着气血往梢节上贯就是拳谱里说的“以心行气”之法。

 

拳谱上说:心为令,气为旗。没有心意的作用,气血本身是不会产生这样的作用的。意到则气到,气到则力到(力生)。这就是练太极拳不用力却能有力的一个原因所在。否则练拳就软、就瘪。这种练法全凭心意用功夫、地力做辅助。上下、前后、左右始终都要成对地反向运动。古拳谱对此说:凡此皆是意,不是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因此,明与暗的反向对称运动就是意的具体执行。那么,扎西老师说的意念就是开合,指的就是一切对称的反向运动,实际就是意的作用。意的开合是动作和劲的开合的根源。



关节


6.骨骼对准,劲就来了。


薛文宇注


现在所谓的套路在过去称之为拳架子。实际说的就是在这种拳的要领要求下,身体的骨架所进行的结构性变化与调整。简称拳架子。在前面所说的那些内容当中,必须不能少了这个架子的存在。


什么是“骨骼对准”了?就是关节都松开了后,每个关节点都能连成线。有节节贯串的效果。陈鑫先生称这个为“接骨斗榫”。太极拳的劲不是来自于肌肉。如果说我们平常人是用肉打人,那么太极拳就可以说是用骨头架子打人。



练法


7.胯根一沉,尾骨自然就收了,命门也就饱满了。


薛文宇注


很多人练拳一上来就尾闾内收,命门外凸,好像不这么做就练的不对似的。其实,不是说这样是不对的,而是你这样去练是不对的。我们现在练太极拳的太多人都犯了本末倒置的问题了。都以为结果是练法,而认识不到结果来自于练法。


“胯根一沉”怎么来做到?松腰落胯自然就能做到。松腰落胯既是技术,也是功夫,需要在具体的练法中经过技术处理而实现,能成为本能性的状态就叫功夫。那么练拳的时候,尾闾不用你收它自收,命门不用你凸它自凸,就是这么简单,可是一本一末、一啄一饮却真的是天壤之别了。


认末为本,就是颠倒妄想。一颠倒不是妄想是什么?按部就班的练是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自然规律。



身形


8.脚要轻起轻落,迈步不要跨出去,而是大腿领小腿,自然迈步。


薛文宇注


轻起轻落也就是古谱里说的迈步如猫行。跨出去说的就是好比前面有条沟,为了过这条沟,你往出扔腿。那就不是轻拿轻放,轻起轻落。而是大起大落,重拿重放。这不行的。


实际上,只要重心能充分的放在支撑腿上,拿起的腿放出去的时候不会带动重心,那么就是对的,就是自然迈步。这个道理也得是在两个胯开了之后才能真正实现,两个胯要能分家才好。我们常说的一胯托一胯就是两胯分家了。一胯动影响另一个胯就是错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扎西语录》注解
太极拳的以内带外是怎么一回事?
薛文宇老师讲解古传太极搬拦捶和肘底捶的用法2
详情
气宜敛,神宜舒;神宜内敛,气宜鼓荡,你练太极拳做到了这两点吗?
威海太极书院,玄同说太极:玄同说的是太极,太极是道,太极拳是道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