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间仅五十余件 | 商周青铜卣精品赏析(上)

纵置提梁铜卣出土分布示意图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所知考古发掘及传世收藏的此类商周时期的提梁纵置的铜卣共58件,主要发现于河南、河北、陕西、山东、湖南、江西、广西等地区。其中,考古发掘品14件,未经正式考古发掘但出土地点明确的器物14件,出土地点不明的国内外博物馆藏品23件,北宋吕大临编《宣和博古图》著录7件。现择其精品与大家共赏。

殷墟郭家庄M160出土“亚址”卣

1.河南殷墟郭家庄“亚址卣”

1990年,殷墟郭家庄西M160出土1件青铜卣,器体呈椭圆形,直口,束颈,下鼓腹,圜底,高圈足。扁平带状提梁,提梁纵置,提梁表、里两面均饰四条夔纹,四夔以提梁中部为对称轴,相互对称。提梁与圆环交接处饰一口朝下的圆雕兽头,兽为目字形眼,头顶有一对上竖的瓶状角,张嘴衔环,制作精致。

殷墟郭家庄M160出土“亚址”卣

器盖有四条扉棱,左右两侧扉棱下方,连接一向外凸出的长方形附耳,附耳表面饰一口朝上的蝉纹。盖顶部上方有六瓣花蕾形短柱钮,钮四周饰瓦纹。瓦纹下以及盖之折沿处各有一周鸟纹带。卣的腹部及圈足亦有四条扉棱,与盖之扉棱相对应。卣腹中部饰瓦纹,瓦纹之上、下方及圈足之上均饰以鸟纹。全器从盖至圈足共有鸟纹五周,鸟的形态有所不同。腹下部为四组大鸟纹,每组二鸟,共八鸟。各周鸟纹均以云雷纹为地纹,以扉棱为中心,相互对称。器盖上部及器内底铸“亚址”二字铭文,器高35.5厘米,重10公斤。商代晚期。

2.河南辉县褚丘“祖辛卣”

河南省辉县褚丘出土“祖辛”卣

1965年,河南省辉县褚丘出土1件铜卣,该器与殷墟郭家庄M160出土的“亚址”卣器形、纹饰十分相似,盖内和器内底均铸“祖辛”二字铭文,器高27厘米。商代晚期。

3.河南罗山天湖息国墓地出土铜卣

1991年,河南信阳罗山天湖商代息国墓地第四次发掘过程中,M57出土1件保存完好的卣,仅器盖有一道微小的裂隙。整体呈椭圆形,扁圆形袋状提梁,敛口,圆唇,束颈,垂腹,圜底,喇叭形圈足。盖顶有蘑菇状钮。提梁外侧饰几何纹,两端饰浮雕羊首。

河南罗山天湖息国墓地M57 出土纵置提梁铜卣

颈部饰一周四组八个夔纹,各组以扉棱及提梁纽隔开;腹部饰两组兽面纹,兽面纹以扉棱隔开;圈足饰一周对称分布的分解夔纹;盖顶饰两组分解兽面纹,盖顶兽面纹与腹部兽面纹方向呈90°夹角,下端饰对称分布的夔纹;所有纹饰均以云雷纹为地纹,扉棱突出。无铭文。

河南罗山天湖息国墓地M57 出土纵置提梁铜卣

腹部扉棱及提梁外侧纹饰各有两处错位现象,腹部下端、底部各有1处垫片。腹部有1处矩形补铸痕迹,补铸痕迹外壁经过仔细的打磨修整,内壁经过简单处理。颈部、腹部、圈足上端纹饰及腹部扉棱有明显磨损痕迹,推测其为长时期使用所致。口径11~13.9、腹径21.7、圈足径17、通高26.8、唇厚0.95厘米,重4.602千克,容积3090毫升。商代晚期。

4.湖南宁乡黄材镇出土“戈”卣

湖南省宁乡县黄材镇王家坟山出土“戈”卣 湖南省博物馆藏

1970年,湖南省宁乡县黄材镇王家坟山出土1件卣,器形、纹饰与陕西宝鸡石鼓山西周墓M3出土“单父丁”卣相似,器高37.7厘米,器盖及器身内底均铸“戈”字铭文,现藏湖南省博物馆。商代晚期。

5.江西遂川枝江乡出土铜卣

江西遂川出土纵置提梁铜卣

1985年,江西省遂川县枝江乡洪门村出土1件扁平带状提梁卣,腹部饰兽面纹,器身铸有铭文,高39厘米,现藏遂川县博物馆(图6)。商代晚期。

6.广西武鸣勉岭出土铜卣

广西武鸣勉岭出土“”卣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197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马头乡全苏村勉岭山麓出土1件扁平带状提梁卣,腹部饰兽面纹,器身铸“”字铭文,高40厘米,现藏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商代晚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间仅五十余件 | 商周青铜卣精品赏析(下)
香港翰海2016青铜时代
今秋多吉金:2015年秋季青铜器精品图集(二)
青铜器上的牛文化
保利艺术博物馆藏珍品
简介我国青铜器文化一[130P]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