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英国小学教育考察报告

江苏省常州市觅渡桥小学    薛丽

 

突如其来的汶川地震让世人震惊,也让全世界中华儿女空前的团结凝聚在一起。多难兴邦、大灾有大爱;众志成城、抗震齐救灾,在这样的特殊时期,我们感到这次考察来得真不是时候,尽管每个人的心里都是沉甸甸的,但还是按照要求走出国门赴英国学习了。

在区政府、文教局领导的关心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由江苏省教育厅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和英国苏曼中心组织,来自全省各校、教研室的52位校长、主任于525日—614日,赴英国进行为期21天的考察学习。

这次课程是为中国中小学校长等管理者提供高质量的职业培训,主要目的是提高职业管理水平,了解并掌握英国的国家体制和教育方针,汲取英国在学校管理方面先进的理念、方法以及实际管理经验,使学校管理者获取高品质管理所必须的技能;了解中英教育文化差异及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增强管理者的实际管理能力。整个课程内容包括六个模块:(1)教育领导者职业发展——教育管理理论与方法;(2)英国教育系统及中英教育、教学、文化比较研究;(3)学校考察与访问;(4)教育理念、文化意识强化及社会、文化、教育体验;(5)自主学习与研究;(6)社会文化活动等。

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文化传统密不可分,英国教育的方法和理念,往往扎根其独特的社会和人文传统中。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活动,使我们充分地接触英国社会,了解和体验其文化特点,并将这些体验融入到培训中,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提升自己对教育理念、国际交往的认识水平。

 

                        初 识 英 国

英国夏令时和北京时间相差了七个小时,525日上午从上海浦东机场出发,经过十三个小时的飞行,我们来到了英国首都伦敦,这里阳光高照无法入睡,考察团的每个人几乎二十多个小时没有休息过,但进入伦敦依然让大家兴奋不已。

乘坐大巴从机场出发,沿路是满眼的绿,树木自由自在地伸展着,无论是田间地头、公路两旁,还是房前屋后、街道公园,绿绒地毯般的草坪大片大片地一直延伸到尽头,那么整齐、整洁,似乎每片都有人精心修剪过。苏曼中心的老师告诉我们,这里一年四季都气候温润、雨水充足。英国农民如果不种地,就必须在农田上种草坪,看不到一家工厂是因为它们都被搬到发展中国家了,本土主要搞研发。

进入伦敦都市,没有我们想象中的繁华与喧闹,更看不到人声鼎沸的嘈杂。像被水洗过的马路只容得下两辆汽车交会而行,狭窄的道路两旁没有摩天大楼,三四层的建筑古老、典雅,稀少的行人步履从容,时间仿佛还定格在一百多年前。绿树掩映中的街心广场不时有各种雕塑从车窗边掠过。从伦敦到曼彻斯特、利物浦、柴郡的契斯特,我们都细细体会着别样的英伦风情,感受着大西洋岛国经历了繁华之后的返朴归真,深深地被这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古典气息所感染。

国内经济飞速发展,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们早已经习惯了大兴土木、推倒重来,到处都是大工地,很多城市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变得缺少个性。这也许是发展中国家必须的经历,我也并不想妄自菲薄,去贬低我们国内的价值与追求。但初识英国也有了一些体会,英国至今依然保留着上百年古老的建筑,不遗余力地整修、维护的原因。我们不能割断历史,正如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肤色。时至今日,“归零重建”或“装饰现代”都无异于斩断记忆的根源,它是对国家历史的淡视和背叛。每一次“重建”和“现代化”都意味着将生命之钟回拨到起点,致使我们的历史和文化出现断裂,而这条断裂带往往还未跨越,又会被新一轮建设所湮没,城市总是处于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之中。

我逐渐体会到,英国是文化之国。文化是一种“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的统一,“过去”以特有的方式存在于“现在”,并影响和制约着现在,我们无法一笔抹杀;现在影响着未来。我们需要以一种敬畏的态度看待传统和历史,我们应珍视国家和民族的传统。

 

 

                      文 化 深 厚

曼彻斯特是苏曼中心的所在城市,我们大部分学习时间都在曼城度过。这座古老的城市位于英格兰西北部都市群中心,它于十三世纪兴起,工业革命后发展迅速。现今,更因拥有著名的足球俱乐部而闻名天下。

周末,苏曼中心安排校长们参与了英国的文化之旅,主要是参观大学、博物馆、展览馆等,每座城市都精心保留着自己独特的历史,保存着弥足珍贵的记忆。历史的记忆线索完整保留,一代又一代的英国人才能看到发展的历程。曼城艾伯特广场是为纪念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艾伯特命名的,是城市的中心心脏地带。广场最有特色的标志是曼彻斯特市政厅,始建于维多利亚时代的歌德式建筑。广场西面有中心图书馆。广场南面是圣彼得广场。再往南是前中央车站,现在成了展览会议中心。旁边俯视着的棱角分明的后现代建筑就是布里奇沃特音乐大厅,是著名的哈蕾管弦乐团的成名地。

曼城的工业、科技、航空博物馆与英国的许多城市一样,体现了政府的用心与刻意。建筑设计实用和谐、以人为本,为了给残疾人带来便利,每层干脆都用铺设了地毯的斜坡来替代楼梯台阶。到了周末,这里是孩子们的乐园、学园,很多家长舍得花时间、愿意陪孩子来感受、体验,听孩子询问、为孩子讲解,一个个乐此不疲。工业博物馆大厅陈列着第一代计算机的模型,二楼是工业革命时期几十种纺纱织布机,通过参观就能详细了解了它的演变过程,还看到了各种服装面料,甚至还有蒲公英制成的衣服。三楼摆放着各种早期的发明,有灯泡、显微镜、医疗器械、洗衣机等,还用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段形象地介绍了曼城的科学家,其中有著名的物理学家焦耳、化学家道尔顿和发明蒸汽机的瓦特。飞机博物馆陈列着各个时期、各种功能的飞机模型及发动机,让飞机爱好者在这里过足瘾。各个展厅只是一个缩影,窥一斑见全豹,我们一起体会着英国百年文明的发展道路。

利物浦每年都吸引数百万观光客来到海滨参观重建的阿尔伯特港。拱顶的牌楼下,鹅卵石的街道两旁布满了画廊、博物馆和写字楼等,流连期间,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昔日车水马龙的繁华,但曾经的优良港口利物浦毕竟是风光不在。

最令我们向往的莫过于牛津和剑桥。牛津因闻名于它的世界一流学府的地位和遍布各地的古迹,使它成为人们极度梦想的城市。9世纪建立,距今有800多年历史的牛津城是英国皇族和学者的摇篮。现在牛津已经成为了熙熙攘攘的世界城市。剑桥,与牛津一样,是座令人向往的传统大学城。几百年来,剑桥以其优异的教育质量著称于世。驻足期间,在给予牛顿灵感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剑桥三一学院的苹果树下,你一定会陷入沉思。

英国,有人称它为“小店主”国家,但它称自己为“日不落帝国”,这一矛盾背后暗藏了什么样的玄机?是偶然发现现代之路?是无意间打开神秘的崛起之门?如果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那么,亚当•斯密则是挥动一只看不见的手,为工业革命的推进缔造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

我们每天都在感受英国文化底蕴的深厚,我们感到历史不是记忆的负担,它蕴含着可以照亮未来行程的智慧之光。

 

   

                      教 育 领 先

仅六千万人口的英国却诞生了10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获奖人数居世界第二。看似极不起眼的英国教育到底蕴藏着什么巨大的能量?正如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样,去洞察英国教育的点滴,同样能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英国非常重视教育。这里云集了世界上最著名、最古老的学校和大学,而且不乏有全新式以及最富创新性的院校。在英国,所有的人在五岁至十六岁期间均要接受义务教育,这是学生上学的最短期限。目前,越来越多的儿童在三、四岁时上幼儿园,而年满十六岁的青少年继续求学的人数也在逐年上升。教育机构的数目随之骤增,以满足大众的需求。在私立学校体系,家长一般都要付学费;在公立学校体系,教育是免费的。中学生在十六岁完成强制性义务教育后,就可以合法地离开学校开始工作。不过,大多数学生会以预科学生的身份进入预科学院或延续教育学院,在那里学习中学高级水平考试课程或者同等水平课程。

记得一位留外博士在一书中曾发表这样疑惑:如果说中国的教育不行,为什么中国留学生的孩子到了国外都那么出人头地?如果说,中国的教育很棒,为什么中国的科技落后?

一、 谁是第一位,每个孩子都重要。

在今天的基础教育中,以孩子利益为先,以儿童发展为本,已日益成为大家的共识。然而,在儿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究竟以谁为先、为本,谁是真正的第一位,这次英国之行,让我们又获得了许多感慨。

英国学校与我们最大的区别在规模上,全校人数一般在200500人,班容量在25名学生左右。在考察学校前,苏曼中心的老师们一再强调注意事项。一进门,校长就身体力行说明着观摩活动的规则:在教室里观摩的老师不要走动影响孩子;孩子活动时尽量不要拍照、不要议论,年龄越小的孩子越要当心,不能有肢体的接触,家长的维权意识也很强等等,孩子成了真正的上帝

特别是英国政府、教育部门制定的“每个孩子都重要”的政策。“每个孩子都重要”的政策有五个原则:1、保证儿童身体、智能方面的健康;2、保证儿童的安全,从婴儿到儿童、青少年等都避免受伤害;3、保证儿童、青少年在学校很开心,享受教育,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并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4、保证儿童、青少年要对社会作出贡献,行为举止合理合法;5、学有所得,意味着接受教育后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当然这些方面都是相通的。

“每个孩子都重要”的政策正处处体现。英国学校的硬件设施都非常好,即使是穷人社区学校,每个班都配有电子白板及相应的软件。班容量不超过30名学生,即便这样,我们还看到同时有三名教师在组织这个班的学生分组讨论学习,课后另有单独辅导时间,做到“培优补差”。我们亲眼看到在一间温馨的小屋里,老师用自己精心制作的教材,正在给一名索马里小姑娘补习英语。这样既发扬了班级授课制系统讲授、集体培养、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优势,又克服了其在因材施教和个体教学上的不足,充分兼顾到每个学生的个体需要和个性发展。主教教师和教学助理会负责为每个学生制订个体教学计划,老师们记录每个孩子的发展状态制成表提交校长,以备教育标准办公室检查。全英国都实行全纳教育,很多身体、智力等有残疾的孩子都在普通学校与其他学生一起接受教育,政府不惜成本配备专门的辅助教师,以便这些孩子将来最大可能容入主流社会。在一所社区学校,当我们和学生们排队用午餐时,几个撑着轮椅车或神情有些异样的孩子也在队伍中,当排到他们老师才协助拿餐盘,一切都那么自然。一起用餐时校长告诉我们,这些孩子也要排队,要让他们经历这个过程,不要觉得自己与别人有什么不同。

学校环境设计也作了精心的布置,既与教学相关,又与儿童天性相符,让人领略到浓厚的教学气息和温馨的童年生活。教室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像可爱的家,铺设了柔软素雅可以席地而坐的地毯,通道和墙壁上既有让人愉悦的彩绘装饰和五颜六色的壁纸,也有学生的手工作品、生活照片、植物收集陈列以及班级获奖证书的展示。校园宽阔而整洁,被绿色簇拥,没有喧闹和嘈杂。走在校园中,不时会看到草丛中有小动物时隐时现,学生在这样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心灵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得到熏陶。

二、创造力能教吗

在英国考察,所到的几个城市给我们一个最直观的感受是,一个城市一种风格:伦敦的庄重、曼彻斯特的活力,以及牛津、剑桥的古老等等,每个城市共性中都透着个性,蕴含着创造的魅力。

城市建设需要创造,教育发展需要创新,人的培养呢,更需要有创造力的素质。那么,创造力能教吗?

创造力是不能教的。然而,教育者如果营造了良好的土壤、气候等条件,孩子创造力的种子便会破土而出,会开花结果。在英国的小学中,我们感受到这样一种良好的环境条件。

课堂上,儿童是用一百种抑或更多种语言来表达、表现的。这也许是儿童的天性。基础教育的价值究意是什么,是支持儿童的表达,让其在表达中探索、在表达中发展呢?还是用成人的东西去灌输经验、规范行为,以至于孩子从小学进来时是一百种语言,到毕业时只剩一种语言呢?一百种语言与一种语言,反映了截然不同的教育取向与教育效果。英国教育系统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思考。

在那儿,我们看到儿童各种艺术作品,有绘画、泥塑、剪贴、纸制品等。儿童的作品,没有范例,没有象不象的标准,每个孩子的每件作品在老师的眼里都是珍品——不管他如何涂鸦、怎样随意。在这所学校里,我们还看到了儿童在积极地探索自己所生活的社区的功能,探索不同国籍的特点。用图画、表格、照片、文字等来大胆地表达与表现。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他们的活动是自主的,他们的意志是自由的,他们的表征更是大胆的、富有个性与创造力的。

英国人认为,儿童首先是公民,然后才是学生,因而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任何问题都是好问题,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和应答。因此,如果学生觉得教师讲得不对,可以发表不同看法,不管学生说得对与否,教师都会表示感谢。学校奖励学生不单纯以成绩和智力超长为依据,而是学生做了与众不同的事情,就会给予鼓励和奖励。

我想,当一个民族在思考它未来命运时,不能不把培养一代人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来履行。同样,基础教育应当承担起这样一种责任——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学会学习、学会表达、学会创造。

英国是“头脑国家”,现在只搞研发工作,将生产企业都搬到了发展中国家,我们真害怕自己的民族、国家成为无脑的四肢,真害怕我们的城市只能成为被头脑指挥着的各种制造业基地。

三、关于教育策略的问题。

未去英国之前,总以为西方的基础教育是放羊式"的,或者说是只重过程,不要结果的。这次英国之行,让我们对英国的教育有所了解:英国教师对学生发展目标是非常清晰的,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也是比较明显的,教师的素质也普遍较高,都是多面手。有时,通过材料投放和环境创设来实现预定目标,有时通过语言点拨来指导,也有时通过活动等来体现教师的指导策略。只是这种"指导"更隐性、更自然、更体现尊重孩子的特点。走进一间计算机室听课,师生讨论的主题是关于十五至二十世纪的历史,要求学生找到一种载体来表现历史的发展与演变。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在搜集、整理、提炼、加工,这样阅读、计算、历史、科学、计算机各门学科的学习都贯穿其中,得到了最大的综合运用。

英国教育的要求很高,对教师的挑战更大也是我始料未及的。国家有课程标准,但没有统一的教材,需要教师自己重组。课程说明(包括知识点及考试)由考试机构提供,但如何达到课程标准,完成教学目标,其途径、方法应该由教师去思考和完成。教师会主动地安排每周的课程,并根据学生的需要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基本上是当堂完成,几乎没有家庭作业。英国学生的考试并不比国内少,GCSEASA2三次考试成绩为依据记录到学生的档案,国家有专门的数据库,以次作为将来学生高考的重要参考。成绩和名次是学生个人的隐私,老师只会告诉他(她)在班级所处的位置,但是伦敦《泰晤士报》每年会公布学校的成绩和排名,国家教育标准办公室会随时走进学校进行全面督查,根据事实、数据说话,将评估报告公布与众,这将决定着一所学校生存与发展。最近有两百多所学校接到通知,也就是有20%的学校不合格,得到政府支持后仍不合格就将关闭,校长老师们都非常紧张。但他们依然认为孩子的兴趣是最重要的,始终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孩子的天性,让他们学习的同时享受学习的乐趣。一直没有改变的900am330pm,从小学到中学的上学和放学时间。

 

但是英国同行也表达了他们的担忧,他们的基础教育中表现出学生的计算能力、语言能力等较差,缺乏系统的知识传授,教学中的随意性及理论教育的忽视等都是要进行改革的地方。同时面对大量移民和文化的多元,越来越感到教育不适应社会的要求。中国学生在大型竞赛的优异成绩令他们吃惊,希望在与中国校长交流碰撞后有新的理念、思考和方法。

 

 

 

2008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英国公立中学教育:全面教育与健康成长
71条名言佳句,背完教资写作高分轻松拿
解放的教育和教育的解放
如何科学、依法地打孩子
“电子人”时代,如何引领孩子走向田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