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温病条辨》十大常用方剂,彩图速记!

来源:基层医师公社 Ryder


《温病条辨》是清代医家吴鞠通所著,作者创立三焦辨证体系,堪称集温病之大成。全书载方200余首,虽为治温病而作,但较多方剂依然适用于其他杂病,小编挑选了十大常用方剂,整理如下:



1

桑杏汤



【处方】

桑叶3克 杏仁4.5克 沙参6克 象贝3克 香豉3克 栀皮3克 梨皮3克


【功能主治】

清宣燥热,润肺止咳。治秋感温燥,灼伤肺津,身不甚热,干咳无痰,咽干口渴,舌红,苔薄白而燥,右脉数大者。


【用法用量】

水400毫升,煮取200毫升,顿服之。重者再作服。


【临床应用】

用方要点:本方为治疗温燥外袭,肺燥咳嗽轻证的代表方,以身微热,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现代运用:常用本方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咯血、百日咳等属外感温燥,灼伤肺津者。


【备注】

方中桑叶轻宣燥热,杏仁宣降肺气,共为君药;豆豉宣透胸中郁热,栀子皮轻,清上焦肺热,同为臣药;沙参、梨皮、象贝生津润肺,止咳化痰,均为佐使药。


对于秋感温燥初起,见证如上所述者,甚为适合。



2

桑菊饮



【处方】

杏仁6克 连翘4.5克 薄荷2.4克 桑叶7.5克 菊花3克 苦梗6克 甘草2.4克 苇根6克


【功能主治】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治风温初起,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苔薄白,脉浮数者。


【用法用量】

用水400毫升,煮取200毫升,日二服。

二三日不解,气粗似喘,燥在气分者,加石膏、知母,舌绛,暮热甚燥,邪初入营,加元参6克,犀角3克;在血分者,去薄荷、苇根,加麦冬、细生地、玉竹、丹皮各6克;肺热甚,加黄芩,渴者,加花粉。


【临床应用】

用方要点:本方为一首“辛凉轻剂”,适用于风热或风温犯肺之轻证,以咳嗽、发热不甚,微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现代应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感冒、急性支气管炎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扁桃体炎等属风热犯肺之轻证。


【备注】

方中桑叶、菊花疏风解表,宣透风热,桔梗、甘草、杏仁清咽利膈,止咳化痰,连翘清热解毒,苇根清热生津。配伍同用,共奏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之功。


凡风温初起,见证如上所述者,可以用之。



3

银翘散



【处方】

连翘30克 银花30克 苦桔梗18克 薄荷18克 竹叶12克 生甘草15克 芥穗12克 淡豆豉15克 牛蒡子18克


【功能主治】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治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者。现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用法用量】

每服18克,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


【临床应用】

用方要点:本方为一首“辛凉平剂”,是治疗风热表证的常用方,以发热,微恶风寒,咽痛口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现代应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麻疹初起,以及乙脑、流脑、腮腺炎、咽炎、咽峡疱疹等属温病初起,邪郁肺卫者。


【备注】

方中金银花、连翘辛凉轻宣,透泄散邪,清热解毒为君;薄荷、牛蒡子辛凉散风清热,荆芥穗、淡豆豉辛散透表,解肌散风为臣;桔梗、甘草以清热解毒而利咽喉为佐;竹叶、芦根清热除烦,生津止渴为使。


诸药相合,共成辛凉解肌,宣散风热,除烦利咽之功。



4

清营汤



【处方】

犀角9克 生地15克 玄参9克 竹叶心3克 麦冬9克 银花9克 连翘(连心用)6克 黄连4.5克 丹参6克


【功能主治】

清营透热,养阴活血。治温病邪热传营,身热夜甚,口渴或不渴,时有谵语,心烦不眠,或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细数。


【用法用量】

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每服200毫升,一日三次。


【注意】

舌苔白滑者,不可与之。


【临床应用】

用方要点:本方为主治温病邪热初人营分的代表方。临床以身热夜甚,心烦少寐,舌绛而干,脉细数等为辨证要点。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肠伤寒或其他热性病属营分热盛者。


【备注】

方中犀角、生地清营凉血;银花、连翘、黄连、竹叶心清热解毒,并透热于外,使入营之邪透出气分而解;热壅血瘀,故少配丹参活血消瘀以散热;邪热伤阴,故用麦冬、玄参养阴生津。



5

青蒿鳖甲汤



【处方】

青蒿6克 鳖甲15克 细生地12克 知母6克 丹皮9克


【功能主治】

养阴透热。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用法用量】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分二次温服。


【注意】

青蒿不耐高温,可用沸药汁泡服。对阴虚欲作抽搐者,不宜使用本方。


【临床应用】

用方要点:本方适用于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不足之虚热证。临床以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原因不明的发热、妇科手术后低热、慢性肾盂肾炎、肺结核、肾结核等属阴虚内热,低热不退者。



6

清络饮



【处方】

鲜荷叶边6克 鲜银花6克 西瓜翠衣6克 鲜扁豆花1枝 丝瓜皮6克 鲜竹叶心6克


【功能主治】

清透暑热。治暑温经发汗后,暑证悉减,但头微胀,目不了了,余邪未解者;或暑伤肺经气分之轻证。


【用法用量】

用水400毫升,煮取200毫升,日二服。或煎汤代茶,预防暑病。


【临床应用】

用方要点:本方为主治温病邪热初人营分的代表方。临床以身热夜甚,心烦少寐,舌绛而干,脉细数等为辨证要点。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肠伤寒或其他热性病属营分热盛者。



7

安宫牛黄丸



【处方】

牛黄30克 郁金30克 犀角30克 黄连30克 朱砂30克 梅片7.5克 麝香7.5克 真珠15克 山栀30克 雄黄30克 黄芩30克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豁痰开窍。温热病,热邪内陷心包,痰热壅闭心窍,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或舌蹇肢厥,或下利脉实,以及中风窍闭,小儿惊厥属痰热内闭心窍者。


【用法用量】

每服1丸,脉虚者,人参汤下;脉实者,银花、薄荷汤下。成人病重体实者,每日二至三服,小儿服半丸,不知再服半丸。


【临床应用】

用方要点:本方为清热开窍的重要方剂,以神昏谵语,高热烦躁,舌红或绛,脉数为辨证要点。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毒性痢疾、尿毒症、脑血管意外、肝昏迷等属痰热内闭者。


【备注】

方中牛黄清心解毒,豁痰开窍,犀角清心,凉血解毒,麝香开窍醒神,三味共为君药;黄连、黄芩、栀子清三焦火热,雄黄豁痰,共为臣药;郁金、冰片芳香去秽,通窍开闭,以内透包络,朱砂、珍珠、金箔镇心安神,蜂蜜和胃调中,共为佐使。


诸药合用,有清热解毒,豁痰开窍之功。



8

大定风珠



【处方】

生白芍18克 阿胶9克 生龟版12克 干地黄18克 麻仁6克 五味子6克 生牡蛎12克 麦冬18克(连心)炙甘草12克 鸡子黄2枚 鳖甲12克(生)


【功能主治】

滋阴养液,柔肝熄风。主下焦温病,热邪久羁,吸烁真阴,神倦瘈疭,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时时欲脱者。


【用法用量】

上药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入鸡子黄,搅令匀,分三次服。


喘者,加人参;自汗者,加龙骨、人参、小麦;悸者,加茯神、人参、小麦。


【临床应用】

用方要点:本方为治阴虚风动的代表方,以神疲瘼疭,舌绛苔少,脉虚弱为辨证要点。


现代应用:本方常用于治疗乙脑后遗症、中风后遗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神经性震颤属阴虚风动者。


【备注】

方中鸡子黄、阿胶滋阴养液以熄内风;地黄、麦冬、白芍养阴柔肝;龟版、鳖甲、牡蛎育阴潜阳;麻仁养阴润燥;五味子、甘草酸甘化阴。


诸药合用共奏滋阴养液,柔肝熄风之功。



9

杏苏散



【处方】

苏叶 半夏 茯苓 前胡 苦桔梗 枳壳 甘草 生姜 大枣(去核)橘皮 杏仁


【功能主治】

轻宣凉燥,化痰止咳。治外感凉燥,头微痛,恶寒无汗,咳嗽痰稀,鼻塞嗌塞,苔白脉弦。


【用法用量】

无汗,脉弦甚或紧,加羌活,微透汗;汗后咳不止,去苏叶、羌活,加苏梗;,兼泄泻腹满者,加苍术、厚朴;头痛兼眉棱骨痛者,加白芷;热甚,加黄芩,泄泻腹满者不用。


【临床应用】

用方要点:本方为治凉燥的常用方,以微恶风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咽干,舌苔薄白,脉浮弦为辨证要点。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属外感凉燥者。


【备注】

方中杏仁苦辛温润,宣肺降气,苏叶辛苦芳香,解肌发表,并为君药;桔梗、枳壳一升一降,调理气机,前胡降气化痰,宜肺散风,同为臣药;半夏、橘皮、茯苓健脾燥湿、理气化痰为佐;生姜、大枣调和营卫,甘草调和诸药,是为使药。


合用共奏轻宜凉燥,化痰止咳之功。



10

三仁汤



处方】

杏仁15克 飞滑石18克 白通草6克 白蔻仁6克 竹叶6克 厚朴6克 生薏仁18克 半夏15克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宜畅湿浊。治湿温初起,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谈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


【用法用量】

上药用甘澜水2升,煮取750毫升,日三服。


【临床应用】

用方要点:本方适用于湿热留恋气分,湿重热轻之证。临床以头痛,身重,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为辨证要点。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肠伤寒、胃肠炎、肾盂肾炎、肾小球肾炎、布氏杆菌病、波状热等病属湿重于热者。


【备注】

方用杏仁宣通上焦肺气,使气化有助于湿化;白蔻仁开发中焦湿滞,化浊宜中;苡仁益脾渗湿,使湿热从下而去;三药为主,故名'三仁'。辅以半夏、厚朴除湿消痞,行气散满;通草、滑石、竹叶清利湿热。


诸药合用,共成宣上、畅中、渗下之剂,而有清热利湿,宣畅混浊之功。


图片来源:方剂学彩图速记手册(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孙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轮考点订正||方剂学之治燥剂
【风证,百病之长去风为先四】——经典处方
18.06.15【温病】丨《温病条辨》中命名为“宣痹汤”的方剂有二,其两方有何不同?
初探桔梗在方剂学中的妙用
中西医知识04方剂学09桑菊饮(温病条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被“风热表证”耽误了的止咳良方 —— 桑菊饮(肖相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