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熙怡堂中医中药治疗咳嗽参考思路
userphoto

2023.10.25 海南

关注

方法一

搜集的咳嗽哮喘偏方验方

1、治哮喘偏方:将食指、中指、知名指、小指四指并拢,指尖尽量并齐,从胸骨边沿肋间隙向腋窝部悄悄叩打,由上而下,两侧胸肋可用左右手同时叩打,也可差异举办,寻常叩打3—4遍。

2、治虚痨咳血:阿胶15克,生晒参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3、丝瓜花治哮喘:丝瓜花10克、蜂蜜15克。将丝瓜花洗净,看看偏方治哮喘。放入杯内,加开水冲泡,盖上盖浸泡10分钟,倒入蜂蜜搅匀即成。日饮3次。此方清热止咳,医治肺热咳嗽、喘急气促等。

4、止咳方:猪肺250克,白萝卜20克,杏仁9克,盐、味精各5克,南酒10克,葱、姜片、胡椒粉、香菜、大料、花椒少许,清汤150克。

5、治胸满咳逆不止:柿蒂、丁香各12克,生姜5片,水煎热服,不拘时。

6、治咳血。地锦草15克,白芨6克。水煎服。

7、治咳嗽、哮喘偏方:仙人掌、龙爪、白糖、米醋、白酒各半斤。将仙人掌、龙爪切碎,与白糖、米醋、白酒泡在沿途,一周后下手服用。每天喝三次,每次喝一小勺。寻常患者,两周后就会治愈。

药理:哮喘是一种支气管炎症,医治此病要从消炎、顺气方面下手。米醋,有顺气功效;仙人掌、龙爪、白酒,偏方治哮喘。都有消炎作用;白糖,自身也能消炎,此方中,还能妥洽这几种药物,更好地发挥药效。

提示:仙人掌、龙爪,切得碎一些,使其药效敷裕发挥。切记,必定要泡过一周后服用,否则,达不到医治效果。

8、治止咳偏方:

A、2个生核桃仁研成面,生姜(过量)切成碎末,冰糖(过量)研成末。将三种药混合,每天吃1—2汤匙,早上吃一次即可,如告急可加量。支气管哮喘症状。吃时,可放在嘴里干嚼,然后咽上去;也可以嚼一嚼后,用水冲服。

此方无反作用,孕妇可用。此方治好了不少人的咳嗽,很有用。

B、天竹簧、蜂蜜各30克,白酒500毫升。将上药浸泡在白酒里10—15天。这种酒可以保存着,一旦有咳嗽症状就每天喝几口,寻常三天就好。孕妇忌,该方登在《内蒙古科技报》。

C、白矾少许,研成粉,用陈醋调成糊状,每晚睡觉前把脚洗净,将糊状物敷在涌泉穴上,并用胶布固定第二天早晨就好。(以上几方家传秘方,很管用)

药理:咳嗽是寒气所致,核桃仁是养分药,生姜是祛寒药,冰糖是抗寒药。天竹簧自身就是医治气管炎和久咳不愈的良药。方C是经由过程穴位,驱寒医治。

提示:家里可以打定方C的药酒备用。

9、止咳偏方:鸡蛋、花生油(相宜怀孕的女士)。打3个鸡蛋,放3鸡蛋壳的水,再加一汤匙花生油,放在锅里蒸鸡蛋糕,吃不了3个鸡蛋的,可以打一个鸡蛋,放1个鸡蛋壳的水,再加一汤匙花生油,蒸鸡蛋糕。蒸好后,患者躺着,一次服下,当天假如不好,第二天再吃。

献方者怀孕6个月时咳嗽,不能吃药,就用此方治好了咳嗽,而且是头天早晨吃了,第二天早上就不咳嗽了。

10、治哮喘偏方:生晒参一片,核桃肉2个(连内皮),共嚼服,同时用开水送服胎盘粉3克,每晚临睡前食用。

11、治哮喘偏方:马鞭草、垫状卷柏各15克,水煎,加冰糖10克调匀服,每日2—3次。

12、治哮喘偏方:蛇床子20克,菟丝子10克,杏仁、白果、红参、炒白术、山药各8克,炙僵蚕、防风、麻黄各6克,五味子、罂粟壳、沉香、蛤蚧各5克,服5剂,哮喘较着减轻,你看强人。陆续服20剂,症状消散。

13、治气管炎哮喘:取野外地里的马蛇菜1—2棵,加一个鸭蛋,在沙锅中煮至半碗汤时开火,当日将菜、鸭蛋与汤同吃,连吃3天即愈。

14、咳喘疼痛用地龙(滋补名方):

A、乌梢蛇烩地龙:乌梢蛇10克,地龙10克,乌鸡一只,加木耳、冬菇、葱、姜、陈皮等配料。以上主料洗净切块,入砂锅,加清水炖至肉烂,以食盐、味精调味即可食用。此方为夏季滋补名方,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功效。

B、僵蚕地龙蛋医治支气管哮喘:痰多咳喘,僵蚕、地龙各2条,鸡蛋2个。僵蚕地龙研为细末,鸡蛋打一个小孔,将以上药面放入鸡蛋中,再用胶布封贴小孔,将鸡蛋放入锅中蒸熟,去壳食用,每次一个,日2次。僵蚕息风定惊,化痰、散结,地龙定喘镇痉,清热除痰。

C、参蚧地龙方:地龙2条,蛤蚧一对,人参3克,猪瘦肉50克。地龙洗净去泥沙,偏方治哮喘。蛤蚧洗净切块,人参切片,瘦肉切块。以上原料放入炖盅,加肉汤过量,隔水炖熟后饮汤吃肉。人参培元补气,蛤蚧补肺定喘,地龙平喘,适用于肺肾两虚型哮喘的医治。

15、治哮喘偏方:将白丁香木劈成象火柴棍一样大小,然后与干枣放在沿途,将二者用水煎3次,然后将3次的水混合在沿途,在一日内服完。祛风。每天相持按此法服用,直到治好为止。用此法半个月治好了哮喘病。

药理:白丁香木,又名“暴马子”,其皮为出名祛痰止咳中药“芩暴红”的主要原料之一,所以,白丁香木医治哮喘,有迷信依据。哮喘病或者与劳累相关,此药与补血的大枣联结,能有用改善病人的身体机能。

提示:哮喘病人要注意两点:一是寒凉性食品,如虾、蟹、鱼肝油及同性蛋白质食物,要禁食二三年;二是易惹起哮喘发作的萝卜(胡萝卜除外)及绿豆、香蕉、西瓜等应少吃,最好不吃。

16、大庆野花野草都是宝:

A、芦苇根儿煮水喝能治肺炎。已经有人4个月大的小孩得了肺炎,喝了10天的芦苇根煮水,就好了。芦苇根还能治嗓子疼、咽喉痛、咽炎等喉部疾病。采油三厂的刘大爷用芦苇根煮水,只喝了4天,就治好了急性咽喉炎。西医以为,芦苇根有滋阴润肺的功效。采芦苇根最好在夏秋两季,这时的芦苇根水分充足,功效大。

B、生吃野百合根儿治咳嗽:让葫芦翟师长的慢性气管炎好几年没有治好,吃了10天的野百合根就治好了,不咳嗽了,又吃了几天,痰也没有了。不到20天的功夫,慢性气管炎好爽利了。野百合的根儿还能治肺病,肺结核的收复期,也可以用野百合举办襄理医治,服用野百合的根还有助于睡眠。野百合的根长得像小蒜头,洗净后可以间接吃,每年6月是采野百合的最好时候,此时,野百合

花叶繁茂,根茎的生命力强,药效也最好。

17、止咳偏方:将梨的一面挖开,把梨核掏进去,将冰糖塞进去,用挖进去的梨瓤封口。然后把梨放进笼屉梨蒸熟,患者把梨吃掉。一顿吃一个梨,日吃三个,吃6个后,咳嗽就会被治愈。

药理:《本草纲目》中记载,梨有润肺凉心、消炎降火的功效。中药大词典记载:冰糖,补中气、和胃润肺、止咳化痰。所以,听说支气管哮喘症状。这两样东西联结在沿途医治咳嗽,有迷信依据。

提示:梨里的冰糖,不消放得太多,有三四块就可以了。蒸的时候,必定要将掏开的那一面朝上,以防守梨内的水流出。

18、治哮喘方:薏苡仁30克,杏仁10克,冰糖少许。将薏苡仁煮粥,待半熟时,列入杏仁,用文火煮熟,加冰糖,早晚食用。本方尤其适用于咳嗽痰多的哮喘患者。

19、治咳嗽偏方:取半碗水烧开,放入一个鸡蛋搅拌,将9个稀奇银杏仁捣碎后,放入鸡蛋水里。以上为一服药,患者一天喝一服,喝3—4天后,咳嗽就会治愈。

药理:银杏,免疫力。有自然保健作用,历久食用,能缓解朽迈、益寿延年。在药用价值方面,李时珍说:“银杏仁入肺经、益脾气、定喘咳、收缩便。”所以,它能治咳嗽,老祖宗早就有定论;鸡蛋,在此方里起到增能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提示:老人用效果更好,由于,银杏仁含有必定毒性,5岁以下孩子禁用。

20、治咳嗽偏方:将一大碗水烧开后,打入一个鸡蛋,搅碎,待水再开后,放入7—9粒研成末的银杏,水再开后,将此水一次喝下。

21、治哮喘方:牛苦胆2个,胆汁倒入碗内,加4两冰糖,2斤醋,冰糖化了后服用,每天一次,每次一小口。

22、治咳嗽偏方:把一头大蒜剥皮,切片,放入碗内,将陈醋倒入碗内,没过蒜片,上锅蒸20分钟。每天吃3次,每次吃2—3勺,剩下的寄存起来,下次再用。相持一周,咳嗽就能治愈。

药理:咳嗽,寻常由病毒惹起,治咳嗽的基本在于杀菌、消毒。陈醋,自身有抑菌、杀菌作用,对肠道疾病、盛行性感冒和呼吸疾病,都有医治功效。

大蒜,更是一味杀菌猛药,吃大蒜,可防感冒、预防肠道疾病,二者联结,就能医治咳嗽。另外,陈醋还可以医治便秘:陈醋中含有富厚的氨基酸,有祛风、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效。还有大批鼓舞消化的酶,这些精神能鼓舞肠爬动,维持肠道内菌群均衡。的确其适用法:每天早上,学习四快学习法。患者空腹饮一汤匙醋,越陈年的效果越好。然后,顿时喝一杯温开水,假如不民俗喝醋,可加点蜂蜜。当患者排便一般后,醋的量可以删除,但寻常来说,醋的量不能少于半勺,否则就没有作用了。

提示:陈醋,必定要买那种老陈醋,内里不含盐的,假如患者有胃溃疡,就不能服用此方。因醋的酸性强,会对胃粘膜造成更大的妨害。

23、治痰喘偏方: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时,可用紫苏30克,用棉布包好,炖瘦肉服用。

24、止咳平喘祛痰法:

A、每年秋天,采取幼稚的黑悠悠过量,用纯粮酒浸泡。冬地利,常常饮用此酒,可起到止咳化痰的作用,要用野地里的黑悠悠,庄稼地里打过农药的不能用。此方效果好。

B、取一块巴掌大的仙人掌,消掉毛刺,洗净切成五六块,泡在0.5公斤的纯粮酒中,浸泡24小时后,每天晚饭时喝25—50毫升,视病情轻重,可连续喝几个疗程。效果较好,荐方人说,他二十多岁因感冒落下咳嗽病,告急时喘气都繁难,只喝了一付就好了,当前50多岁了也没犯过。

25、治顽固性咳嗽:鲜枇杷果洗净晾干,放入容器内,加蜂蜜浸泡,密封后放在凉明处,泡致枇杷完全脱色后,即可备用。用时取泡好的枇杷蜂蜜1汤匙,含于咽喉部缓缓咽下,服后暂且不要喝水、吃东西,让药液尽量贴护在咽喉处,日3次。听说偏方治哮喘。

26、医治哮喘方:取鲜萝卜汁300毫升,调匀后用温开水送服,每次100毫升,日3次。如与同等量的甘蔗汁、梨汁、藕汁同饮,医治的效果越发。

27、治老年咳嗽偏方:紫苏子、白芥子、萝卜子各等量,将三者洗净,微炒后捣碎。每日9克,用生绢小袋装起,煮汤饮用。

28、橘皮泡茶治咳嗽:橘皮20克,泡软切丝,放入茶杯中,冲入沸水,加盖焖15分钟,调入白糖15克,代茶饮,日1剂。

29、治哮喘偏方:每天晚饭前打一个鸡蛋,搅拌好,然后,往鸡蛋里放一匙米醋、加一点糖,将鸡蛋蒸好后全吃掉。寻常哮喘病换患者,2—3天就治愈。

假如是糖尿病患者,可以不放糖。

方法二

老中医治疗咳嗽大全

1.清肺理脾镇咳汤
【组成】杏仁12克,茯苓12克,法夏12克,陈皮12克,甘草3克,桔梗9克,前胡12克,苏梗9克,炙杷叶12克。 
【功能】清肺理脾、镇咳豁痰。
【主治】风寒侵肺,咳嗽气逆,口干咽痒,咳吐痰涎。 
【用法】用水适量煎药,每日1剂,早、中、晚各服1次,空腹服。 
【方解】本方以杏仁宣肺清天气,法夏燥脾洁地气,茯苓健脾利湿,陈皮理气化痰,甘草、桔梗利咽祛痰,前胡、苏梗疏风降气,枇杷叶清肺和胃,共奏清肺、理脾、镇咳、豁痰之功。
【加减】往来寒热去苏梗,加柴胡12克;口苦加黄芩9克;胸闷加枳壳12克;气喘去柴胡加苏梗9克,厚朴12克;痰稠加海蛤粉9克,海浮石9克;久咳加紫菀12克,冬花12克。 

2.蝉衣安嗽汤

【组成】蝉衣6克,炙枇杷叶15克,桔梗6克,牛蒡子9克,前胡9克,象贝9克,紫菀9克,车前子(包)12克,车前草12克,甘草5克,黛蛤散(包)24克。 
【功能】疏风清热,宣肺安嗽。

【主治】风热袭肺,咳嗽痰少,咽痒,咯痰欠爽,痰白粘或黄稠,舌红脉弦数。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解】方中蝉衣、桔梗、牛蒡子散风热、宣肺气、利咽喉;炙枇杷叶、象贝、紫菀、前胡、甘草、车前子、车前草清热降气安嗽。本方中药升降同用,止中有宣,并非单纯止咳,故不使痰滞热郁,咯痰一爽,邪热痰液咯出,咳嗽即愈。其中黛蛤散可用于肝火旺之咳。

【加减】咽痛加板蓝根、玄参;高热加鹿含草、鱼腥草、鲜芦根、冬瓜子;痰多加竹沥、半夏、橘红或清气化痰丸、竹沥达痰丸(吞);涕多加大蓟;纳呆加焦曲;大便秘结加全栝楼。服药期间及病未愈时忌甜食、鱼腥及刺激食物。 


3.清肺化痰汤
【组成】板蓝根20克,黄芩10克,浙贝母10克,橘红10克,天竺黄15克,元参12克,炒杏仁10克,白前10克,鱼腥草15克,芦根20克,炙紫菀12克,甘草10克。
【功能】清热化痰,降逆止咳。
【主治】风温、春温、冬温温邪犯肺所致的咳喘。 

【用法】加水煎服,轻者,日服1剂,早晚两次分服;重者,日服两剂,分四至六次服完。 

【方解】本方系从《千金方》苇茎汤、《温病条辨》桑菊饮、《清太医院配方》太极丸等方化裁制成。方中以芦根、板蓝根、天竺黄三药为君。芦根性味甘寒,清肺胃之热,生津止渴,并能透邪外出;板蓝根性味苦寒,功能清热解毒;天竺黄性味甘寒,为清热化痰要药,对于痰热壅盛的喘咳尤为擅长。故用此三药为君。辅以黄芩、元参、鱼腥草清肺泻火。紫菀、杏仁、白前降逆止咳。浙贝母清热化瘀。橘红理气化痰,甘草泻火和中。全方用药以清热化痰为主,佐以降气止咳之品,邪热清,肺气清肃,气机通畅,咳喘自宁。故适用于温邪犯肺之咳喘。随证加减得当,常获卓效。 

【加减】病初起具有表证者,应根据发热情况酌加解表药,使邪以外解。如发热轻、微恶风寒、有汗,加薄荷、蝉衣、芥穗,疏风解表;如发热较重,少汗、口苦,加柴胡、葛根,发表解肌;如连日阴雨,天气潮湿,表为湿郁,热虽不甚,但肢体酸困拘热,加浮萍、桑枝,解表祛湿;如邪入气分后,高热汗出而热不解,加生石膏、知母、银花,清气透热;热痰壅肺,高热喘促,加生石膏、麻黄,清热宣肺平喘;如病人汗多或平素肝阳上亢不宜使用麻黄,加地龙、桑白皮,泻肺平喘;热邪炼液痰稠不易咯出,加桔梗、海浮石,祛痰软坚;热邪伤津,口干欲饮,加花粉、麦冬,生津润肺;如肺移热于大肠,肠腑热结,大便数日不通,加大黄、元明粉、栝楼,泻热通便。肺与大肠相表里,腑结通,热得外泄,肺热亦常随之减轻。

4.宣肺清解汤
【组成】炙麻黄2克,杏仁10克,山豆根6克,鱼腥草15克,炙甘草10克,桔梗10克,西青果10克,车前子(布包)10克,杷叶6克。 
【功能】宣通肺气,清热解表。
【主治】急慢性喘息性气管炎。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加减】内热盛者,加黄芩10克清热泻火,杷叶6克清肺化痰,下气止咳;久咳者加紫菀、款冬;阴虚咳嗽者加贝母、二冬、生地等;过敏加紫草等,均可收到满意效果。


5.清肺止咳汤
【组成】沙参12克,麦冬12克,杏仁10克,生石膏15克,桔梗10克,桑叶10克,枇杷叶10克,前胡8克,枳壳8克,川贝8克,甘草3克。 
【功能】清燥润肺,化痰止咳。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燥咳尤佳)。症见身热头痛,干咳无痰,难咳,气逆而喘,咽干鼻燥,胸闷胁痛,心烦口渴,舌干无苔或苔黄,脉滑数或细数。 
【用法】水煎2次,早晚分服,每日1剂,连服10剂为1疗程,直至病愈为止。 
【方解】本方以治疗温燥伤肺,咳嗽气喘为主。方用沙参、麦冬、生石膏甘寒生津,清热润肺;桑叶、杷叶清宣肺燥而滋阴,宣中有清,清中有润;杏仁、桔梗、前胡、枳壳降气化痰,用理气药以助气行顺畅,津液就不会凝聚而成痰,并能调理气机,使痰易于排出,则肺气肃降有权;川贝母润肺化痰止咳;甘草益气和中,旺土生金。诸药配伍恰当,收到止咳平喘之效。 
【加减】内热盛者加入黄芩10克以清热泻火;久咳者加紫菀、款冬;体质强者生石膏用15克,小儿及胃弱者用8~10克;生石膏能清胃热生津,胃热清则肺热清,但服后觉纳呆腹痛者可去之或改用石斛。 

6.外感久咳方
【组成】紫菀12克,款冬花 12克,百部10克,白前10克,芒果核30克,黄芩12克,贯众15克,鱼腥草15克。 
【功能】润肺止咳,清热燥湿化痰。
【主治】外感肺系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外感咳嗽夜间为甚,痰多色黄,咯之不爽,或痰白而粘,或剧咳少痰,胸闷气急,舌淡红或微红,苔腻黄或白滑,脉滑数或濡数等久咳不愈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热2次,混合取药液400毫升,分2次早晚温服,重者日服3次。儿童用量酌减。 
【方解】用于治疗久咳(1周以上)肺气失宣,咳嗽难止,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等所致咳嗽为主的病症。方中紫菀、款冬花、百部、白前均入肺经,药性平和,温而不燥,四药合用,功主润肺降气,化痰止咳,为治咳嗽、痰喘之良药,不论新久、虚实寒热之咳嗽均宜应用,皆可取效,此四味常作药对,用治咳嗽堪称合拍。芒果核为岭南中草药,性平入肺胃肝经,止咳化痰,行气散结。黄芩、贯众、鱼腥草有清热燥湿祛痰之功能,可清宣肺经所蕴之痰热,三药均有较好的抗菌、抗病毒作用。诸药合用,相得益彰,共奏润肺止咳、清热燥湿化痰之功。
【加减】兼风热者加桑叶、菊花、银花、连翘;兼风寒表证者去黄芩、贯众,加荆芥、防风、紫苏;暑湿较盛加藿香、佩兰、青蒿;兼燥热者加桑叶、薄荷、北沙参;邪热盛加生石膏、大青叶、蚤休;痰湿盛热象不明显者,去黄芩、贯众,加橘红、法夏、茯苓;痰热盛加浙贝母、海蛤壳、海浮石、栝楼皮;喉痒加薄荷、蝉蜕、僵蚕;咽喉肿痛加岗梅根、山豆根、桔梗;气喘加麻黄、苏子、旋覆花;夹瘀者加桃仁、丹参、红花等;肺胃阴津不足,加北沙参、石斛、麦冬、天花粉。

7.补气化痰汤
【组成】黄芪45~60克,桔梗9克,沙参24克,杏仁9克,紫菀9克,云苓10克,百合12克,半夏12克,甘草9克。 
【功能】补气平喘,止咳化痰。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肾亏损,缠绵不愈者。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方解】黄芪补气而固表,得桔梗、沙参能滋补肺虚而不粘腻,并使肺气清肃而痰化。紫菀、百合养肺而降气逆,杏仁利肺止咳,半夏、甘草化痰而和中。总之,本方是一张清肃滋养、补而不滞的方子。 
【加减】咳嗽痰稀,舌苔白滑加白术12克、桂枝6克、橘红9克;咳嗽痰稠而黄,加苏子9克、前胡9克、蛤粉15克、川贝母6克;干咳无痰加枇杷叶12克、百部9克;憋轻喘重加枸杞子15克、破故纸10克、五味子9克、胡桃肉30克;有时合苓桂术甘汤以化饮或合都气丸,以纳气归肾使子母均健,从而达到治肺的目的。

8.补肾止咳方
【组成】熟地15克,枸杞15克,山萸15克,菟丝子15克,五味子10克,黄芪20克,党参20克,白术20克,沙参15克,杏仁15克,川贝15克,黄芩15克,桔梗20克,茯苓15克,橘红15克,丹参15克。 
【功能】补肾益气,止咳祛痰。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慢性肺心病。表现为咳嗽,动则气短,咯泡沫痰或粘性白痰者,手足偏冷,身感畏寒,舌质淡红,薄白苔,脉细略数或滑数。 
【用法】每日1剂,煎3次共400毫升,分3次空腹服用。及至症状减轻后1剂可服1日半。待咳轻痰止,可以上方制丸剂(每丸10克重)服3~6个月,以巩固疗效。 
【方解】本方以熟地、枸杞、山萸、五味子、菟丝子等药味补肾尤偏补肾阳;黄芪、党参、白术、茯苓为益气(肺)健脾之药,乃治咳祛痰之本,同时白术、茯苓又可健脾化湿祛痰;沙参、黄芩养阴清热;杏仁、川贝、桔梗、橘红等止咳祛痰;丹参有活血化瘀之作用,对慢性咳喘而致气滞血瘀者乃必用之品。本方乃起补肾益气活血兼止咳祛痰之作用。 

【加减】肢冷畏寒重者酌加补肾阳之品巴戟、桂枝;喘重者加莱菔子、葶苈子;咯黄痰时去菟丝子,酌减黄芪、党参,加双花、连翘、鱼腥草;心悸明显时加石菖蒲、枣仁;轻微浮肿时加桑白皮、车前子;气短而喘时方中加用葶苈子,一般每剂用5~8克,如剂量大时(15克以上)则易导致心悸加重,心电图出现早搏(脉结代),宜慎重。

方法三

中医治疗咳嗽的9方法+顽咳2方+久咳不愈方

 咳嗽一证根据肺脏受邪的不同施以不同的治疗法则:如六淫外感者,当祛邪利肺;饮食内伤者多是外感为病的兼夹证候,总以脾胃受损、痰湿内盛为特征,在宣肺止咳的同时要健脾化痰。外邪所致者,大忌敛肺止咳,若病起即予补涩,易使邪气留恋;另一方面要注意宣肺不可太过,以免损伤正气。

咳嗽的辨证,首先要分清外感与内伤,一般来说,外感咳嗽多是新病,每于受凉之后突然发生,伴有鼻塞、流涕、喷嚏、咽痒、全身酸楚、恶寒、发热等症(其他外邪为患,亦当有其相应症状),内伤咳嗽多是宿疾,起病缓慢,往往有较长的咳嗽病史,有其他脏腑见症,如疲乏无力,胸满胁痛,食少便溏等。但外感日久,渐至内伤,内伤咳嗽,易致外感,一些慢性咳嗽病人常常是内伤、外感并存。临证时应注意辨别。其次是辨别咳嗽的声音及发作时间,一般咳声高扬者属实,咳声低弱者属虚。咳嗽时作,发于白昼,鼻塞声重者为外感咳嗽;晨起咳嗽阵发加剧,咳嗽连声重浊,多为痰浊咳嗽;夜卧咳嗽剧烈,伴气短乏力者,多为气虚或阳虚咳嗽。另外,要注意辨别痰的颜色、性质及量,痰少或干咳无痰者多属燥热、阴虚;痰多者,常属痰湿、痰热、虚寒;痰白而稀薄者,属风寒或虚寒,痰白而稠厚者属湿;痰黄而黏者属热;痰中带血多属热伤肺络或阴虚肺热之证。

①风寒袭肺:

       证候特点: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白,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酸楚,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代表方剂: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常用药物:疏风散寒用麻黄、荆芥、藁本、防风、白芷等,宣肺止咳选杏仁、紫菀、款冬花、白前、百部、陈皮、法半夏、制南星、前胡、桔梗、甘草等。

        基本处方:麻黄10g,杏仁12g,甘草6g,紫菀15g,款冬花12g,荆芥10g,桔梗10g,白前12g,陈皮6g,百部15g。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法:若咳嗽较甚者加矮地茶10g、金沸草15g以祛痰止咳;咽痒甚者,加牛蒡子12g、蝉蜕9g祛风止痒;鼻塞声重加辛夷15g、苍耳子6g宣通鼻窍;若夹痰湿,咳而痰黏,胸闷,苔腻者,加法半夏。12g、厚朴12g、茯苓15g燥湿化痰;表寒未解,时有郁热,热为寒遏,咳嗽音哑,气急似喘,痰黏稠,口渴心烦,或有身热者加生石膏30g、桑白皮15g、黄芩15g解表清里。

②风热犯肺:

      证候特点: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嘎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黏稠或稠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体酸楚,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代表方剂:桑菊饮加减。

       常用药物:疏风清热选桑叶、菊花、银花、连翘、芦根、黄芩、蒲公英、薄荷等;宣肺止咳选杏仁、桔梗、前胡、枇杷叶、浙贝母、瓜蒌皮、甘草等。

      基本处方:桑叶15g,菊花15g,薄荷6g(后下),杏仁12g,桔梗10g,甘草6g,连翘15g,芦根30g。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法:咳嗽甚者,加前胡12g、枇杷叶15g、浙贝母15g清宣肺气,化痰止咳;肺热内盛加黄芩15g、知母12g清肺泄热;咽痛、声嘶,加射干12g、山豆根9g清热利咽;若风热伤络,见鼻衄或痰中带血丝者,加白茅根30g、生地黄20g凉血止血;夏令夹暑加六一散20g、鲜荷叶15g清解暑热。

③风燥伤肺:

        证候特点:喉痒干咳,连声作呛,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黏连成丝,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代表方剂:润燥清肺汤。

      常用药物:润燥清肺选桑叶、杏仁、枇杷叶、麦门冬、天门冬、浙贝母等;清热宣肺选南沙参、梨皮、栀子、冬瓜仁、桔梗、鱼腥草等。

      基本处方:桑叶15g,淡豆豉12g,桔梗12g,鱼腥草30g,杏仁12g,浙贝母15g,南沙参15g,梨皮15g,栀子12g。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法:若津伤较甚者加麦门冬15g、玉竹15g滋养肺阴;热重者酌加生石膏30g、知母12g清肺泄热;痰中夹血加生地黄20g、白茅根30g清热凉血止血;咳甚咽痒,加前胡12g、蝉蜕9g、桔梗10g、甘草5g以宣肺利咽。若干咳不愈,舌红少津,形体消瘦,可用清燥救肺汤加减。

④凉燥伤肺:

      证候特点:干咳少痰或无痰,咽痒,咽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脉浮数。

      治法:温润清肺,止咳化痰。    代表方剂:杏苏散加减。

        加减法:若恶寒甚、无汗,可配荆芥12g、防风12g以解表发汗。

⑤痰湿阻肺:

        证候特点:咳嗽痰多,痰白质稀或黏稠,胸闷气急,肢体困重,纳呆腹胀,大便溏薄。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健脾燥湿,宣肺化痰。   代表方剂:三子养亲汤合二陈汤加减。

       常用药物:燥湿化痰选苏子、白芥子、莱菔子、法半夏、茯苓、苍术等;宣肺化痰选桔梗、杏仁、冬瓜仁、制南星、天花粉、瓜萎皮、陈皮等。

       基本处方:苏子12g,白芥子12g,莱菔子15g,法半夏12g,茯苓15g,陈皮6g,甘草6g,苍术12g,厚朴12g,瓜蒌皮12g。每日1~2剂,水煎服。

       加减法:寒象重,痰白如沫,怕冷加干姜10g、细辛6g;久病脾虚,神倦乏力加党参15g、白术15g以益气健脾。若咳而痰多稠厚,胸闷,脘痞,加枳壳12g,藿香12g以加强燥湿化痰作用,病情平稳后可服用六君子汤以资调理。

⑥痰热郁肺:
        证候特点: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腥臭味,或吐/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而黏,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肃肺,化痰止咳。    代表方剂:清金化痰汤加减。

       常用药物:清热宣肺选黄芩、蒲公英、芦根、冬瓜仁、栀子、知母、桑白皮等;化痰止咳选茯苓、浙贝母、瓜蒌、桔梗、陈皮、法半夏、前胡、杏仁等。

        基本处方:黄芩15g,栀子12g,知母12g,桑白皮15g,茯苓15g,浙贝母15g,瓜蒌15g,桔梗15g,陈皮3g,甘草6g,麦门冬15g。每日1~2剂,水煎服。

       加减法:若痰热郁蒸,痰黄如脓或有腥臭味,加鱼腥草30g、金荞麦根15g、浙贝母15g、冬瓜仁30g等清化痰热;胸满咳逆,痰涌,便秘,配葶苈子20g、大黄9g泻肺通腑以逐痰;痰热伤津,口干,舌红少津配沙参15g、麦门冬15g、天花粉24g养阴生津。

⑦肝火犯肺:

        证候特点: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咯之难出,量少质黏,或如絮条,胸胁胀痛,咳嗽时引痛。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肺,化痰止咳。    代表方剂:黛蛤散合黄芩泻白散加减。

        常用药物:清泻肝热选青黛、海蛤壳、山栀、川楝子、龙胆草等;清热化痰选芦根、白茅根、瓜蒌皮、蒲公英、桑叶、黄芩、桑白皮、地骨皮等。

       基本处方:青黛6g,海蛤壳15g,黄芩15g,桑白皮15g,地骨皮15g,粳米15g,甘草6g。每日1~2剂,水煎服。

        加减法:火旺者加栀子12g、牡丹皮12g清肝泻火;胸闷气逆,加葶苈子20g、瓜蒌15g利气降逆;胸痛配郁金15g、丝瓜络12g理气和络;痰黏难咯加海浮石15g、浙贝母15g、冬瓜仁30g清热豁痰;火郁伤津,咽燥口干,咳嗽日久不减酌加沙参15g、百合15g、麦门冬15g、诃子10g养阴生津敛肺。

⑧肺阴亏耗:

      证候特点:素体阴虚,新感咳嗽,干咳,咳声短促,或痰中带血丝,低热,午后颧红,盗汗,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代表方剂:沙参麦冬汤加减。

       常用药物:滋阴润肺选沙参、麦门冬、玉竹、天门冬、枇杷叶、天花粉、玄参等;化痰止咳选桔梗、杏仁、冬瓜仁、胆南星、前胡、浙贝母等。

       基本处方:沙参15g,麦门冬15g,玉竹15g,天花粉30g,生扁豆30g,桑叶15g,甘草6g。每日1~2剂,水煎服。

     加减法:若久热久咳,是肺中燥热较甚,又当加地骨皮15g以泻肺清热。咳剧加川贝母6g,甜杏仁12g、百部15g润肺止咳;若肺气不敛,咳而气促,加五味子6g、诃子10g以敛肺气;低热,酌加功劳叶15g、银柴胡15g、青蒿9g、地骨皮15g以清虚热;盗汗,加浮小麦15g以敛汗;咯吐黄痰,加海蛤粉15g、知母12g、黄芩15g清热化痰;痰中带血,加牡丹皮12g、栀子12g、藕节15g清热凉血止血。

肺阴亏耗症的各种表现及医治

【临床表现】干咳无痰或少痰,或痰中带血丝,咳声短促,口燥咽干,低热以午后为重,颧红,五心烦热,盗汗,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肺阴亏虚,肺失濡润,故见干咳;虚火灼津为痰,故见痰少;虚火损伤肺络故见痰中带血丝;虚火耗伤阴液,故见无痰、口燥咽干;阴虚火旺,故午后低热、五心烦热;虚热逼津外泄,故见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

【治疗方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方剂药物】沙参麦冬汤。

北沙参、麦冬各15克,玉竹、天花粉、桑叶各10克,扁豆1 2克,甘草6克。

【方药解释】方中以沙参、麦冬甘寒生津,清养肺胃;玉竹养阴润燥;天花粉清肺润燥,养胃生津;扁豆甘平,培土生金;桑叶轻清宣透,以散燥热;甘草泻火解毒,调和诸药。

【应用加减】肺中燥热甚者,加地骨皮10克以泻肺清热;咳而气促者,加五味子12克以敛肺气;低热,酌加功劳叶15克,银柴胡、胡黄连各10克,青蒿30克以清虚热;盗汗,加乌梅9克,浮小麦30克以敛汗;咳剧,加川贝母6克,百部10克润肺止咳;痰中带血,加白及10克,藕节15克,丹皮12克清热凉血止血。

【服用方法】每日1剂,纳诸药同煎,头煎加水500毫升,煎取200毫升,二煎加水200毫升,煎取1OO毫升,合并2次煎液,分2次饭后温服。

【注意事项】注意防止感冒,多饮水,忌食辛辣之品。

⑨肺气亏虚:

        证候特点:平素体虚易感,动则汗出,新近咳嗽,咳嗽声低无力,气短,痰多清稀,神疲,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治法:补益肺气,化痰止咳。代表方剂:补肺汤。

        常用药物:补益肺气选人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五味子等;化痰止咳选紫菀、桑白皮、款冬花、桔梗、杏仁、天花粉、清半夏、瓜蒌皮等。

        基本处方:人参15g,黄芪30g,熟地黄20g,五味子6g,桑白皮15g,紫菀15g。每日1~2剂,水煎服。

       加减法:若中焦阳虚,气不化水,湿盛成饮而见咳嗽反复发作,痰涎清稀者,治宜温阳化饮,药用苓桂术甘汤加味。若肺阴虚,加沙参15g、玉竹15g、百合15g;若寒痰内盛,加款冬花15g、法半夏15g、茯苓15g、橘红9g以温肺化痰。

献一顽固性咳嗽秘方1

时值冬季,咳嗽一证频出,有的治愈很难,献一秘方,让更多患者脱离痛苦:
麻黄10 克、白果6克、 藕节10 克、土虫3 克、桔梗10克、 杏仁15克。水煎服日一剂,一般患者不超两剂就愈。儿童减半!


飞龙治咳嗽神方2

   自去年农历年底有人感冒咳嗽数月不愈,今天已经是农历二月初二了,仍有人不愈。但其经络阻塞皆有规律可循,当以治左侧胆经为主,并且须左太冲放血。诊断皆以左太冲穴压痛和咳嗽经久不愈为要点。

 陈皮 12g 半夏 9g  紫苑6g  橘梗12g 川贝 6g 麻黄 3g 柴胡9g 甘草6g  紫苏6g 桑叶 6g 薤白 6g

这副中药治创出以来,已经成功治愈了数十例经久不衰的咳咳嗽,大多数人三副即停止咳

王爽反馈:我用你给我开的止咳药,成功治愈朋友的咳嗽。
一副要7块多。共三付。经济实惠。

 .

用于外感后所致的咳嗽痰少而黄久不愈者 咽喉不爽 阵发性剧烈咳嗽有良效(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 咽炎所致的咳嗽都有良效)全蝎5g鱼腥草15g瓜蒌皮12g紫苑12g浙贝15g虎杖15g白芍15甘草6 这可是本人十几年来屡用屡效的验方 

方法四


这些咳嗽效方,解决各种咳嗽难题!

1

风寒咳嗽

1.杏苏散
[来源]《温病条辨》卷一。
[组成]苏叶 半夏 茯苓 前胡 苦桔梗 枳壳 甘草 生姜 大枣(去核) 橘皮 杏仁 (原著无剂量)。(苏叶、橘皮、苦桔梗各6克,杏仁、半夏、茯苓、前胡各9克,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服。)
[用法]水煎服。
[功效]轻宣凉燥,化痰止咳。
[主治]外感凉燥,头微痛,恶寒无汗,咳嗽痰稀,鼻塞嗌塞,苔白脉弦。
2.金沸草散
本方为川中江尔逊老中医所常用。江老早年体弱,经常咳嗽,每用止嗽散、杏苏散、六安煎等取效。但有一次咳嗽,遍用历验诸方,毫无寸效。咳嗽频频,咽喉发痒,痒心咳嗽,迁延旬余。他查阅方书,见陈修园《医学从众录》中说,“轻则六安煎,重则金沸草散”。便试服1剂,咳嗽、喉痒即止。他感到惊异,便用于别人,亦收捷效。几十年来,江老治疗咳嗽,无论新久,亦无论表里寒热虚实,都喜用本方化裁。有的病人咳嗽缠绵2—3个月,几乎遍用中西药物乏效,服本方数剂而安。以致病人间辗转传抄本方,竟亦屡有霍然而愈者。
本方:
一见于《南阳活人书》,由金沸草、前胡、荆芥、细辛、茯苓、生姜、大枣、甘草组成;
一见于《和剂局方》,方中无茯苓、细辛,而添麻黄、白芍。
此外《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旋复花汤,又在《和剂局方》金沸草散的基础上添加杏仁、茯苓、五味子。
江老使用金沸草散,并不拘守某一方,而是综合取舍三方,以及随证合用六安煎(二陈汤加杏仁、白芥子)和桔梗汤(桔梗、甘草)。而学问之道,贵与年俱进。江老使用本方几十年,积累了——整套行之有效的加减方法,有的加减方法还方中寓方,大大地拓宽了本方的适用范围。
如乍寒乍热,加柴胡、黄芩(小柴胡汤意);
高热气喘,加麻黄、生石膏(麻杏石甘汤意);
发热咽痛,加银花、连翘、射干(银翘散意);
痰多稠粘,加浙贝母、瓜蒌仁(贝母瓜蒌散意);
哮喘痰鸣,加苏子、葶苈子(葶苈大枣泻肺汤意);
发热恶风、自汗,加桂枝、厚朴(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意);
久咳不止,加紫菀、百部、枇杷叶(止嗽散意);
体虚易感冒,加黄芪、白术、防风(五屏风散意);
脾虚食少或便溏,加党参、白术(六君子汤意);
痰涎清稀,头眩,心下满,加桂枝、白术(苓桂术甘汤意)。
谚曰,“甘瓜苦蒂,物无全美”,世上岂有“十全”之方药?
我的处理方法是:
服之易呕逆者,可嘱其少量频服;
若仍呕而惧服者,则改用陈士铎的舒肺汤(桂枝、苏叶、桔梗、甘草、茯苓、天花粉)合六安煎。
若愈后几天复咳者,可继服柴胡桂枝汤加炙紫菀、蝉衣、木蝴蝶。
20余年前我偶然医治1例外感咳嗽,外症已解,咳减而旬余不止者,1剂咳止。尔后治验渐多,便作为外感咳嗽的“扫尾方”来使用。本方药味十分平淡,但组合离奇,很难强为之诠解。还须说明的是,极少数外感咳嗽病人,初服金沸草散化裁,咳嗽虽减,却不能扫尾,渐渐干咳无痰,夜间加重,舌净无苔。 此时可试用拟的“顽咳方”:玄参15g,麦冬15g,五味子6g,生甘草6g,桔梗10g,仙鹤草30g,炙紫菀30g,桃仁10g,红花6g,藕根30g,生牡蛎30g。若个别病人服本方2剂后,干咳减轻而不止者,可与清燥救肺汤交替服用,以收全功。
3.华盖散
【主治】:风寒哮喘
【来源】和剂局方
【配伍】:麻黄,紫苏,杏仁,橘红,桑白皮,茯苓,甘草。
【用法】:上为细末,用羊肺1个(心血不透者),切细研烂,与药末拌和,再研匀,药尽为度。将药泥在土墙上,以湿纸七重盖覆,每日去纸一重,七日药就,候干刮下,再研,罗为细末。每服6克,空腹时用温酒、盐汤或米饮调下,一日二次。
【方解】:麻黄、紫苏,泻肺以祛风寒,杏仁、橘红,理肺化痰,桑皮泻肺止哮,茯苓淡渗利湿,甘草和中。
【方歌】:
华盖麻杏紫苏子,茯苓陈草桑白皮;
风寒束肺痰不爽,急宜煎服莫迟疑。

2

风热咳嗽

1、桑菊饮(风热轻症)
【方名】 桑菊饮
【出处】 《温病条辨》
【分类】解表剂-辛凉解表
【组成】桑叶二钱五分,菊花一钱,连翘一钱五分,薄荷八分,生甘草八分,苇根二钱,杏仁二钱,苦桔梗二钱,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注:1钱≈3g,1分≈0.3g)[1]
【功用】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 风温初起。但咳,身热不甚,口微咳。
【用法】 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
【禁忌】 斟酌。  
2、麻杏石甘汤(风热重症)
【来源】《伤寒论》
【组成】麻黄四两(今9克),杏仁五十个(今9克),炙甘草二两(今6克),生石膏半斤(今24克)。
【用法】上四味,以水七升(今1400毫升),煮麻黄,减二升(今400毫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今400毫升),去渣,温服一升(今200毫升)。
【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身热不解,咳嗽喘逆,气急鼻扇,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者。
【方论】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郁热致喘之主方,病变重心在邪热壅肺。若表证仍在,乃用麻黄宣肺,以发散在表之寒。汗出而喘,为里热所迫,故用石膏清肺,清在里之热。杏仁辅麻黄以平喘。甘草助石膏以生津。至此里热清,表邪解,则汗自止,喘自平。
【比较】无汗而喘、身恶寒,主要用麻黄汤,以辛温散之;有汗而喘、身大热,主要用白虎汤,辛寒来清之;若有汗、或无汗、身无大热而喘,则宜用麻杏甘石汤两解。

3

湿热咳嗽

1、上焦宣痹汤(轻症)
【组成】枇杷叶2钱,郁金1钱5分,射干1钱,白通草1钱,香豆豉1钱5分。
【功效】苦辛通阳,轻宣肺痹。
【主治】太阴湿温,气分痹郁而哕者。
【应用】呃逆;胸痛;喉痹:咽中不爽,常有异物梗阻感。  
2、苇茎宣痹汤(重症)
千金苇茎汤+上焦宣痹汤

4

风热燥咳

1.桑杏汤(轻症)
【来源】《温病条辨》卷一。
【组成】桑叶3克、 杏仁4.5克 、沙参6克 、象贝3克 、香豉3克 、栀皮3克 、梨皮3克。
【方歌】桑杏汤中象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身热咽干咳痰少,辛凉甘润燥能医。
巧记:傻贝母只吃桑杏梨皮。
【用法】水400毫升,煮取200毫升,顿服之。重者再作服。
【功效】清宣燥热,润肺止咳。
【主治】秋感温燥,灼伤肺津,身不甚热,干咳无痰,咽干口渴,舌红,苔薄白而燥,右脉数大者。
【方论】方中桑枝轻宣燥热,杏仁宣降肺气,共为君药;豆豉宣透胸中郁热,栀子皮轻,清上焦肺热,同为臣药; 沙参、梨皮、象贝生津润肺,止咳化痰,均为佐使药。对于秋感温燥初起,见证如上所述者,甚为适合。
2、清燥救肺汤(重症)
异名:清燥汤(《伤寒大白》卷四)。
药物:霜桑叶三钱(9克) 石膏二钱五分(12克)人参 七分(2克) 甘草(3克) 胡麻仁(炒研)(9克) 一钱 真阿胶八分(9克) 麦门冬(去心)一钱二分(10克) 杏仁(去皮尖炒)七分(9克) 枇杷叶(刷去毛,涂蜜炙黄)一片(9克)
用法:水一碗,煎六分,频频滚热服,痰多加贝母、瓜蒌;血枯加生地黄;热加犀角、羚羊,或加牛黄。
功效:轻宣达表,清肺润燥。
适应症:
1.温燥伤肺,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喘胸胀(或痛),心烦口渴,舌苔薄白少津,尖边俱红者。
2.肺痿,咳吐涎沫,喘逆上气,咽喉干燥,口渴,舌光红,苔干剥,脉虚而数者。
禁忌:肺胃虚寒者忌服。

5

肺经郁热

  泻白散
【出处】《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异名】泻肺散、泻肺汤。
【分类】 清热剂-清脏腑热
【组成】地骨皮(30克)桑白皮(炒,30克) 甘草(炙,3克)
【功用】 清泻肺热,宽气进食,止咳平喘。
【主治】 肺热喘咳证。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哺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可用于小儿麻疹初期、肺炎或支气管炎等属肺中伏火郁热者。)
【用法】 上药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禁忌】 本方药性平和,尤宜于正气未伤,伏火不甚者。风寒咳嗽或肺虚喘咳者不宜使用。
【方论】方中桑白皮清肺热,泻肺气,平喘咳;地骨皮泻肺中深伏之火,对于阴虚有热者尤宜;甘草、粳米养胃和中。四药合用,清热而不伤阴,泻肺而不伤正,使肺气清肃,则咳喘自平。
【化裁】 
肺经热重者,可加黄芩、知母等以增强清泄肺热之效;
燥热咳嗽者,可加瓜蒌皮、川贝母等润肺止咳;
阴虚潮热者,加银柴胡、鳖甲滋阴退热;
热伤阴津,烦热口渴者,加花粉、芦根清热生津。
【附注】 本方是治疗肺热喘咳的常用方剂。临床应用以咳喘气急,皮肤蒸热,舌红苔黄,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方剂比较】葶苈大枣泻肺汤与泻白散均有泻肺作用,但泻白散是泻肺中伏火,本方是泻肺中痰水。
【附注】泻肺散(原书同卷)、泻肺汤(《准绳·幼科》卷九)。本方改为丸剂,名“泻白丸”(见《集验良方》)。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

6

痰热咳嗽

1.新制六安煎(轻症)
本方由景岳的六安煎去杏仁、白芥子加苏子、葶苈子而成。
附六安煎来源、主治、用法、加减变化等: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组成】陈皮4.5克(一钱半);半夏6~9克(二,三钱);茯苓6克(二钱);甘草3克(一钱);杏仁(去皮、尖,切)3克(一钱);白芥子(老年气弱者不用)1.5~2.1克(五,七分)。
【用法】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7片,煎至200毫升,空腹时服。(原方用法:水1钟半,加生姜3-7片,煎7分,食远服。)
【功效】化痰止咳,理肺散邪。
【主治】风寒咳嗽,及非风初感,痰滞气逆等证。
【用药禁忌】若气虚卒倒及气平无痰者,皆不可用此。
【加减】
老年气弱者,去白芥子;
外感风邪,咳嗽而寒气盛者,多不易散,宜加北细辛7-8分或1钱;
若冬月严寒邪甚者,加麻黄、桂枝亦可;
若风胜而邪不甚者,加防风1钱,或苏叶亦可;
若头痛鼻塞者,加川芎、白芷、蔓荆子皆可;
若兼寒热者,加柴胡、苏叶;
若风邪咳嗽不止而兼肺胃之火者,加黄芩1-2钱,甚者,再加知母、石膏,所用生姜止宜1片。
寒邪咳嗽,痰不利者,加当归2-3钱,老年者尤宜;
若气血不足者,当以金水六君煎与此参用;
凡非风初感,痰胜而气不顺者,加藿香1钱5分;
兼胀满者,加厚朴1钱开痰气。  
2.清气化痰丸(轻症)
来源:医方考
庞安常曰:“人身无倒上之痰,天下无逆流之水,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随之而顺矣。”
组成:瓜蒌仁去油,陈皮去白,黄芩酒炒,杏仁去皮尖,枳实麸炒,茯苓各一两 [各6g] ,胆南星,制半夏各一两半[各9g]
3.清金化痰汤(重症)
【处方来源】(《医学统旨》)
【组 成】黄芩、山栀子各12克,知母、桑白皮、瓜蒌仁各15克,贝母、麦门冬、橘红、茯苓、桔梗各9克,甘草3克。
【功 效】清肺化痰。
【适应症】热痰壅肺,咳嗽,咯痰黄稠,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方歌】清金化痰黄芩栀, 桔梗麦冬桑贝知 ,瓜蒌橘红茯苓草 ,痰火犯肺咳嗽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秘方(方6首)
中医如何治疗风热感冒
祛痰方之清气化痰丸
肺间质纤维化
儿科十六课
小儿咳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