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民间墨迹《二娘子家书》:专家定为稀世珍宝!【敦煌遗书】

唐 民间墨迹《二娘子家书》


就是上面这件唐代民间墨迹,被专家鉴定为稀世珍宝!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唐 民间墨迹《二娘子家书》局部


这是唐代一位自称二娘子的年轻姑娘写给她母亲的随笔家书,这封家书曾被用来裱糊佛经,贴在佛经的背面,后又被封存于敦煌藏经洞,后来流传民间。

安徽歙县人许承尧1911年去甘肃做官,喜欢收集敦煌写本,收到了这件佛经,发现裱褙有文字,就从裱褙上剥离了下来,这就是二娘子家书。后付今人汪律本、何振岱、程炎震、吴承仕、方莆光等人题跋三页,合装成册,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


唐 民间墨迹《二娘子家书》局部


1984年全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到合肥工作,认为此家书为稀世珍宝,定为“精品”入目。通篇家书,书写流畅自如,提按顿挫清晰,结字略长,结体奔放有度,翻转多姿,顾盼有致,肆意潇洒,且毫无媚俗感。


唐 民间墨迹《二娘子家书》局部


这件随笔家书还有两点特别之处:


一是见证了“荼”字变“茶”字。

荼:在唐代以前“荼”,读音一般仍读茶音。

2005年,上海美女作家潘向黎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二娘子家书》,指出此家书在茶史上意义非同小可。她认为,指代茶树的“荼”字变为“茶”字,功劳不能都记在陆羽身上。


唐 民间墨迹《二娘子家书》局部


她指出,《二娘子家书》“写于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二娘子“潇洒自如地减去了那多余的一笔”。这样,唐玄宗编制完毕《开元文字音义》7年后,二娘子就写出了楷书“茶”字。

我们现在能看到在陆羽写出《茶经》前的“茶”字,那可是一件大事,所以潘女士说“就是因为这个字,这封家书载入了史册,成了中国茶文化史上的瑰宝。”


唐 民间墨迹《二娘子家书》局部


二是“孃”“娘”有别:

在古代,“娘”多指年轻女子,诸如大家熟知的谢娘(谢道韫)、红娘、公孙大娘、扈三娘、杜丽娘、杜十娘等等,现代汉语中,至今还使用的渔娘、厨娘、新娘等词。

当母亲讲的那个同音字,在古代写成“孃”。简化字将“孃”、“娘”两字,同音合并为“娘”。这封家书中的的“阿孃”即这位姑娘的母亲。“孃”、“娘”二字在唐代的不同用法于此可见一斑。


唐 民间墨迹《二娘子家书》局部

释文:

二娘子自离彼处,至今年闰三月七日平善,与天使司空一行到东京。

目下并得安乐,不用远忧。今则节届炎毒,更望阿孃、彼中骨肉各好将息,勤为茶饭,□好将息,莫忧二娘子在此。

今寄红锦一角子,是团锦,与阿姊充信;素紫罗裹肚一条,亦与阿姊;白绫半匹,与阿孃充信。比拟剩寄物色去,恐为不达,未敢寄附,莫怪微少。今因信次,谨奉状。起居不备。

女二娘子状。拜上。六月廿一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代民间墨迹:《二娘子家书》、药盒书迹 放大版 6张
唐代民间墨迹:《二娘子家书》、药盒书迹
唐 二娘子家书 高清扫描 高清墨迹
真品墨迹,稀世珍宝,敦煌《妙法莲华经》
唐代年轻姑娘的墨迹,飘逸灵透,百看不厌,被专家鉴定为稀世珍宝
漫谈古代词语“娘子”和“娘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