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家大讲堂 | 华爱华:入学准备≠提前教育

“幼升小”是永恒的话题。对于入学准备,何时开始、怎么开始?怎样准备才能顺应幼儿发展规律,做到有效又科学地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5月16日,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爱华教授莅临“科学育儿大讲堂”,为广大家长带来了精彩的线上直播讲座——《入学准备,不是提前教育——基于家长的困惑与问题》,收到了观众们的热烈反响。

值此特殊的“开学季”,上海科学育儿指导项目组将华教授这场线上讲座的核心内容整理呈现,提供家长网上学习,希望对即将或正在做入学准备的各位家长能有所启发。另外,没赶上直播的家长,还可以通过文末的回看方式,获取本次讲座的3天限时回放福利噢!

PART1:讲座缘起

源于目前幼小衔接中存在的两个误区:

1.  不少家长认为,幼儿入学准备仅仅是知识的准备,所以只把着力点放在知识的积累上,而忽略了对孩子情感社会性以及学习品质方面的准备。

2.  小学的内容被提前到幼儿阶段来进行教育,脱离了孩子的生活经验和游戏背景,导致幼儿(尤其是大班孩子)压力太大。

以上两个认知误区是导致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主要原因。

PART2:学前教育小学化

1.    什么是“学前教育小学化”

所谓“学前教育小学化”,就是让幼儿园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提前用小学的方法来学习。华爱华教授认为:学前教育小学化是一种“抢跑”行为,它意味着让孩子提前进入竞争性的学习,将会给孩子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

2.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华教授指出,早期的孩子在成长发育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学前教育小学化”会让孩子们付出以下四方面的巨大代价:

●丧失多方面发展的机会

因为这种超前教育会让幼儿将别的孩子用来拓展视野的时间、探究钻研的时间都用在了机械记忆、培训班上面,因而会导致多方面发展价值,比如与同伴合作交往的技巧、个人运动的能力、动手操作的经验等诸多有益品质的缺失。

●扼杀孩子自主性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死记硬背式”的提前教育,是一种被动式的学习,不仅会扼杀孩子的智慧,还会让孩子在压力下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

提前教育带来的压力,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心理毒素,对以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超前学习产生的即时效应难以长久维持

超前学习违背了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所产生的即时效应只是一种“抢跑式”的暂时领先,不仅难以长久维持,而且是以牺牲孩子智慧学习的兴趣和长远发展为代价的。

PART3:为什么说幼儿园的生活和游戏就能为入小学做准备

1. 幼儿阶段的思维发展规律决定了孩子不能离开游戏

从思维发展规律来说,它是从直觉、动作、思维到形象表征思维,再到逻辑、抽象思维,在幼儿阶段恰恰是直觉动作、思维到形象表征思维的阶段。所以对幼儿来说,积累的是感性的经验,适合的是通过游戏这样一种基于直接经验的学习。早期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孩子后期与理性思考的衔接能力变化越强。

 2. 生活、游戏对幼儿的学习发展有独特的价值

“玩中学”这种学习方式的特点具有潜在性、内隐性和累积性。华爱华教授通过生动的举例,帮助家长理解了孩子是怎么在“玩”中“学”的?为什么幼儿园的生活和游戏中就充满了学习?👇👇👇

数学课教学中,老师教按数取物,教用标准化工具测量,教均分,教立体几何等。其实,孩子在游戏过程中也能习得这些知识。

如:孩子在玩过家家的游戏,拿了6颗珠子假装是汤团,给两个娃娃喂汤团,Ta在这个宝宝碗里放了3个,在另一个宝宝碗里也放了3个;后来又有另一个孩子多给Ta拿了一个娃娃过来,这时候就需要给3个娃娃分汤团,于是Ta又从前两个娃娃的碗里各拿了一个出来给了第3个娃娃,每个娃娃的碗里都分到了2个汤团。不难看出这个游戏过程就存在着均分行为。

另外,国内外研究表明积木游戏对儿童数学概念的有益影响是长期且深入的,四岁孩子的积木水平与初中高中时期的数学成绩是成正比的。


语文课的学习中,老师教孩子写作文该如何叙事、如何想象、如何表达,而这些在孩子看似随意的涂鸦游戏中其实也得到了训练。

如:大家可以通过一幅孩子的涂鸦画看见,通过画画的形式Ta其实是在讲故事,在进行表述。比如一位老师在孩子涂鸦的时候,把孩子的话记录了下来,孩子说:“今天天气很好,我和爸爸出去玩,但是风很大,我们都戴了围巾……“我们可以看出,这幅画里的每一个符号都有孩子想要表达的意思,Ta画画的过程其实就是在进行有价值有意义的表征和叙事行为。

华教授讲座中例举的自己学生孩子的一幅涂鸦作品


通过华教授例举的一系列生动的例子,家长们看见了:孩子看似每天在玩,但其实在游戏里孩子学会了数学的知识、得到了思维的训练、还训练了表达的能力,而且不同于显性的课堂学习,通过游戏,孩子获得的经验和知识是生动的、长效、持久而深刻的。因为这是在实际的运用中,是在真实的问题情景中,是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的!因此一个好的家长,一定会陪伴孩子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获得发展!

PART4:入学准备,应注重学习品质培养

华教授强调,现在整个教育发展趋势是知识储备型的教育转向学习品质的培养,家长一定要注重孩子学习品质的培养。因为任何一个年龄段所能传授的知识都是有限的,但是知识的量却是无限的,孩子拥有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不仅有益于ta后继学习,而且对孩子来说是终身受益的。家长的侧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孩子的学习品质,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的内容。

PART5:家长该如何做好心理准备

这一阶段,家长们应做好的心理准备,一是接纳幼小学习两个不同阶段的差异性,接纳在这种差异下孩子因面临暂时的适应障碍而犯的错误和失误,陪孩子一起在错误中成长;二是家长要理性对待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差异,包括孩子学习起点的差异性、后期养成学习习惯的差异等,避免急功急利地去压迫孩子,而要始终呵护孩子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强调快乐学习!

最后,希望孩子们都能顺顺利利地适应小学生活,快快乐乐地开启人生新旅程!

“科学育儿大讲堂”是上海“科学育儿指导”项目的重要行动之一。该行动汇聚教育、心理、医学三大领域的专家,通过大讲堂形式向家长、项目一线工作人员传授科学育儿的理念、知识和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华爱华:幼儿园与小学需要“双向衔接”
讲座实录 | 华爱华:用游戏来体现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指南》你用错了吗?(上海幼教年会专场)
华爱华教授:幼小衔接不是抢学,游戏才是幼儿的正当行为!
孩子入学,你准备好了吗? ——巴蜀幼儿园家长学校之“幼小衔接”专题讲堂
童心相约 家园共育
重视学前教育 纠正教育“保姆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