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透视上海居家养老服务业

上海的养老服务格局俗称“9073”,其中90%的人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的人数占比分别为7%和3%。在目前本市养老服务格局下,绝大部分老人将采用居家养老的模式。

如何让老人“足不远行”,也同样能享受到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从2014年下半年起,上海开始试点一种社区嵌入式、多功能、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长者照护之家,涌现出多种不同的服务模式,老友邦特选取一些典型案例,希望带给产业人些许启发。

   上海市的居家养老服务业规划

(一)目 标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按照建筑面积40平方米/干人的标准配置,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服务半径基本不大于1000米,形成15分钟服务圈;农村社区每个行政村至少集中设置1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

至2020年,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同时,拓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提高服务专业化水平。上海的“十三五”养老规划里面提到,到2020年要形成百家服务品牌。

(二)举措

1. 以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为重点,形成街镇综合服务圈

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是指社区内各类为老服务设施相对集中设置,依托信息化管理系统、统筹为老服务资源、提供“一站式”服务、方便群众办事的为老服务综合体,提供社区托养、医养结合、生活照料、文娱休闲、家庭支持等各类服务。

社区养老服务的咨询、申请、评估、质量投诉与建议等事项,均可在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办事窗口进行统一受理。至2020年,全市建成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200家以上,实现街镇基本覆盖。

2. 以日间服务机构为重点,形成社区托养服务圈

日间服务机构主要指以照护等级为轻、中度失能失智老年人及高龄独居老年人为主,为其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日间服务的社区托养机构。至2020年,全市社区日间服务中心等托养机构达到800家。

3. 以标准化老年活动室为重点,形成居村活动圈

老年活动室是广大老年人的社区活动场所,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服务、医疗保僻、文化娱乐、老年教育、法律服务等多种服务项目。至2020年,每居(村)至少建设l家标准化老年活动室,全市建成6000家以上。

(三) 破瓶颈,逐步扫清养老服务市场准入的制度障碍

针对市场类养老服务机构设立难、慢等弊端,2016年,上海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市民政局、市工商局制定的《本市养老服务业企业登记管理实施意见》,第一明确了“三个全面放开”:

在举办主体上,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以及境外投资者均可依法提出登记申请。

第二在组织形式上,除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个体工商户外,可以采用公司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司制企业、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等各种形式;

第三在服务业态上,实行分类登记,除养老机构企业、社区养老服务企业外,特别创设了综合养老服务企业,该类企业只需设立分公司或分支机构即可办理养老机构许可,满足了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

市民政局制订的《上海市社区养老服务管理办法》,其中关于设立日间照护机构,原先需要的“两把锁”(登记民非和发放社会福利机构批准证书)均取消,代之以事中、事后监管。还将探索鼓励境外投资者设立非营利性养老机构。

相关链接:上海市市长应勇: 以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让老人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请点击阅读)

  上海市的居家养老消费现状

据上海统计局相关数据,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市户籍人口1449.98万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57.79万人,占总人口的31.6%。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9.03万人,占总人口的20.6%。7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88.62万人,占总人口的13.0%。

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79.66万人,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17.4%,占总人口的5.5%。10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959人,其中男性515人,女性1444人。

(图片摘自老友邦推出的2017中国老年消费发展报告)

  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化—企业实践

爱照护以微小机构为支点覆盖居家服务

位于万里街道的“爱照护”长者照护之家,是以康复治疗为主的为老服务项目。无论是墙面粉刷的青绿色油漆,还是画框中抽象艳丽的图案,符合年轻人的审美观。与邻近的居家护理站、社区卫生服务站结合,通过信息技术打通了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

爱照护是丁勇2015年成立的,六位高管团队平均年龄36岁,在技术上走自己研发并坚定投入。截至2016年底有18家带床位的照护之家,11家不带床位的“快捷站”,2017年逐步向长三角和北京拓展。

通过定期上门随访,进行健康评估、皮肤检查、家庭照护力量评估和培训,护理人员提供每日的助餐、助浴等照料服务,希望达到机构内与机构外1:10的服务比例。

“爱照护”没有采用行业惯用的按时计薪,而是按件计薪,计件项目既包含了康复训练、个人卫生、生命体征检查、居家上门等规律性时段的内容,也包括洗碗、洗澡、洗衣物等“时间敏感度低”的工作,这种方式利于减少了人员数量、提升一线员工收入和服务质量。

恺邻照护的线上线下相结合提供居家服务

“恺邻照护”实行的是“员工制”一对一24小时全程照护服务,提供住院陪护、术后康护、居家照护、失智失能专护、临终服务。目前主要运营照护中心、长者照护之家、护理站综合门诊医院。

以照护中心和护理站为依托,为周边社区老人提供日间照护、康乐、康复、餐饮、助诊、定期代配药等居家生活照料和临床医疗护理服务。

目前拥有一支近百人的照护师团队,开发了移动端照护云来提升效率、用数据追踪客户服务全过程,近期获得了首轮融资;一对一住院陪护业务分布在全上海30多家三级和二级医院,服务客户近千人次,居家照护业务逐步覆盖长三角。

小柏家护的国外模式本地化实践

2015年6月在浙江宁波成立小柏家护,希望打造成为以互联网技术平台为依托的专业养老运营公司,年底引入了战略投资;2016年6月设立上海子公司。

小柏家护创始人洪哲民曾是Watermark亚太区合作董事。服务场景包括居家和医院两种,内容则以半护理、全护理为主,服务时间分为:日间和日夜两种,已覆盖宁波和上海两地,自己开发课程培训的家护师,并为员工配备了统一的护理工具箱,包括血压、血糖仪、消毒杀菌用品、及老年人常用外用药品等。 

另外在此领域的积极探索者还有上海福寿康的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福原的为居家老人提供上门沐浴、为殡仪馆提供专业入殓师服务,上海福苑养老的以大机构带小社区方式。

11月4日在北京即将召开2017中国居家养老服务业论坛,论坛以“新时期、新认知、新赋能“为主题,将会从政策、消费、科技趋势等方面做更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一起找痛点、谈创新,共同推进中国居家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从上海的实践概括来说,主要面临如下问题和挑战

1. 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化还处于摸索期,服务内容细分到老年人服务群体深度上还有待加强,低龄老人的文化、娱乐、健康管理服务还没得到有效满足;高龄老人的照护、疾病后期康复护理等急需服务内容与老人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2. 养老服务体系涉及到民政部门、行业协会、评估指导中心、街镇主管部门、服务组织;“医养结合”模式,则又涉及到卫计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部门,各有关部门如何形成有效合力,更加的对内和对外开放,以实现以居家服务的有效供给。

3. 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来源需要多元化。目前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一财政拨款,二彩票公益金的资助;插入链接

老人和支付能力和意愿还没被撬动起来,长期护理险还在部分区域试验,市场化的服务价格整体还偏高,大部分老人又负担不起这样一种局面。 

上海的积极尝试必将为中国居家养老服务业的整体发展做出卓越贡献,间接也为中国培育了一批有竞争力的专业化公司。

老友邦坚定的认为:只有强大的产业化力量,才能真正让我们的老人生活的更有尊严和幸福,下周我们会推出居家养老服务实践之北京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上海市政府网等。【整理编辑:时英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新时代——养老服务业发展典型案例汇编之医养结合项目(5)
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思考与建议
医养结合 青岛养老模式叫响全国
中国主要养老模式定义及其优缺点比较
2017国家养老新政策
如何增强社区养老服务功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