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多次侵略中原?

很多人对游牧民族南下有个误解,认为这是侵略华夏,打断了华夏文明。其实这是典型的狭隘历史观,游牧民族也是汉文化一直没有中断的重要原因。

文明是在冲突与融合之中进步的,没有其他文明的挑战,本文明就没有改善和进步的压力与动力,会在固步自封中被世界抛弃。典型的负面例子就是美洲文明,现存于世的文明大都是正面例子,最典型的就是俄罗斯文明。

冲突是矛盾导致的,融合是冲突的结果。我从民族融合的角度,分析一下游牧民族与华夏农耕民族的冲突史。分成三个阶段:对抗到融合的单线条演进、对抗与融合的摇摆、融合大结局。

一、对抗-被动融合-主动融合

游牧民族生存条件恶劣、饥一顿饱一顿,还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南方的农耕文明,实现定居生活,气候和条件明显优渥。双方的贫富差距太大,游牧民族自然想来分一杯羹,华夏族当然不允许自己辛辛苦苦的成果成了别人嫁衣。这种阶级矛盾必然造成冲突。

游牧民族骚然华夏族,早在商朝就已开始。但一直人数较少较分散,成不了气候。直到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叫“匈奴”的部落开始统一北方,其他部落纷纷投奔于他,它还控制了东边的东胡和西边的乌孙,形成一个超级大联盟。

然后他们想南下抢夺好地盘。一开始碰到了军事帝国秦,被狠狠打击了一番。后来又碰到了汉武帝,双方了打了几十年战争,最终“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当然,西汉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家经济几乎崩溃。

事实上,汉族王朝在面临游牧政权时,在战争方式和战争收益上是不利的,即使打赢了,收益远小于成本,北方的人口和土地难以被农耕文明消化。与游牧民族的战争,给汉族政权带来沉重负担,成为华夏族无法突破的桎梏,后来的王朝也不例外。

被汉武帝打败后,匈奴分化成北匈奴与南匈奴。东汉与南匈奴联合打击北匈奴,北匈奴被迫西迁,曹操五分南匈奴后,南匈奴基本被汉化。匈奴问题得以解决。

但游牧民族的问题并未解决,农耕文明的绝对优势,依然对游牧民族有强大吸引力。

匈奴消失,北方的游牧民族春风春又生,鲜卑崛起。趁华夏内乱之机,爆发了鲜卑主导下的五胡之乱。入侵的游牧民族基本被汉化。这次被动的民族大融合,是盛唐出现的历史依据。

北方真空,柔然短暂崛起后,被突厥所灭,突厥重新统一北方的游牧民族。再次南下。

这次碰到了汉人巅峰王朝——唐,不仅突厥,还有东边的室韦、契丹和靺鞨,全部被唐朝一锅端,但这次没有驱赶,而是全部纳入自己统治之下,汉化政权第一次主动进行了整体的民族大融合,直接结果就是造就了富强民主自由的东亚巅峰时代。

通过汉化,游牧民族实现民族进步,实力得到较大提升,这是宋朝称臣、明朝守国门的历史依据。华夏族也在海纳百川中吸收各民族养分,不断延续发展。

唐朝对游牧民族的压倒性统治并没有持续很久。安史之乱后,唐朝衰落,北方重回混乱。

二、对抗与融合的博弈

907年,唐朝灭亡,同年,契丹建立辽朝,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标志。辽朝控制燕云十六州,经济上不再是游牧单一结构,而是农业、手工业同步发展;政治上,开游牧民族自称皇帝之先河,开科举,建立汉人制度。游牧民族的优势,不再是军事上的,还有经济政治上的。

一百年后,西夏建立,东亚地区三足鼎立。

1122年,女真的金朝灭契丹,契丹余部跑到新疆重建辽国,这就是西辽。

金朝将游牧政权的事业又往前推进了一步:1127年灭北宋,迫使汉政权第一次向游牧民族称臣。

宋朝时期是东亚历史的一个分水岭,契丹、金、还有羌人的西夏,与华夏族并立,徒弟赶超师傅,预示着汉人不再是唯一中心。民族的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转变为,游牧民族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游牧民族在汉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似乎预示着大东亚中华民族的未来,在于能融合二者的力量。这是元、清诞生的历史条件。

蒙古人将游牧政权的事业推向极致。不仅统一东亚,还统一了大半个亚洲。不仅完成了东亚民族融合的本职工作,还一不小心把隔壁同事的活抢着干了。

东亚地区的民族融合由元朝承担。元朝的大一统,比唐朝融合的范围还要广,并立的中原、北疆、东北、西域、青藏高原、云贵等各中心一并纳入到统一的帝国,整个东亚在同一个熔炉里融合。

然而,游牧民族主导下的民族融合是失败的。因为文化、政制和人数的全方位落后,水土不服的元帝国很快崩塌。朱元璋将蒙古人撵走后,蒙古分裂成为鞑靼和瓦剌。

明朝奉行大陆孤立主义,汉人自成一体,放弃西域,关闭边境贸易,修筑明长城,游牧民族被排除在外。

而明朝也成为封闭、专制、僵化的代名词,与唐宋形成鲜明对比。

不少人是明粉,但我一直认为明朝是个逆潮流的政权。民族融合只是其中一个因素,经济退回到小农经济,政治直接废宰相,文化是死板的宋明理学和八股文。中国与世界的全面落后,始于明朝。

三、不可抗拒的民族大融合

明朝停滞不前,给了游牧民族再度崛起的大好时机。到了明末,境外游牧政权纷纷建立,其中汉化最为厉害的女真最为强大。

这个时候,统一整个东亚成为一个历史性任务。僵化而分裂的明朝已难当大任,这就是清朝建立的历史依据。

入主中原后,17世纪末到18世纪上半叶,羌藏、蒙古,全部归附清朝。甚至还发生了游牧民族千里回国的可歌可泣的故事。

继唐、元之后,东亚所有民族九九归一,再一次在民族大熔炉里逐步融合、汉化,民族界线渐渐模糊。

吸取元朝教训,清朝通过新的政治安排,建立了比元朝更稳固的多民族帝国。虽然处处防范汉人,但是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完全是汉化的农耕文明。当然,相比西方,它是落后的,暂且不表。

清朝统治达250年之久,在汉人巨大的文化优势和人口优势下,边疆游牧民族的原始特征,无论是文化还是血缘,逐步淡化,他们告别朝不保夕的游牧和劫掠生活,转换为稳定的定居生活。将纷繁多杂的游牧民族融入到汉人这个先进文化的族群,使之融为一个整体,这也算是清朝“最意外最伟大”的贡献了。

时至今日,早已没有单纯意义上的匈奴、突厥、鲜卑、蒙古了,全部被汉化,他们在不断的聚合和分裂中融合了太多不是本民族的东西,虽面目全非,却也是民族进步的“代价”。

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先天需求,是民族进步的源动力。游牧民族与华夏族的恩怨情仇,实际上是富人与穷人的斗争与妥协。和则两利斗则两害,闭门造车吃独食更是不行,在斗争中实现融合是必然的历史规律。曾经有一本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研究汉民族形成的著作,名字就叫《雪球》,汉民族的发展历程就如同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就是汉文化的魅力。

所以,如果现在还有人搞“泛民族主义”,什么泛突厥主义、泛斯拉夫主义、大汉族主义,那是没有前途的,只是政客的把戏。万事万物都有其演化规律,倒行逆施只会带来民族悲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今中外】为何汉农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民族之争创造了华夏文明?
小脚趾分两半的人是汉人、匈奴还是鲜卑族人?
极简中华民族演变史:5000年的进化史,100多年的成型史
匈奴鲜卑契丹党项女真,曾经称霸的游牧民族,后裔在哪里?
多部文献证实:几乎令华夏亡族亡种的鲜卑人与我们同祖同源
文明与野蛮系列——浅谈历史上华夏文明与北方民族千年的碰撞(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