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威地名探源

文化随笔

武威地名探源

武威,响当当的名字,在河西走廊地名中最为威风豪迈。那么,这个语义豪放、修辞文雅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据《武威史话》,汉武帝狩二年(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于春夏两次进击河西走廊,打败了匈奴休屠王、浑邪王,使河西走廊纳入汉朝版图。霍去病打败休屠王后,还获得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并陈列于甘泉宫以示武功。后来设置河西四郡时,为了纪念霍去病并彰显大汉的武功军威,将原休屠王领地设为武威郡,武威由此得名。但是,对此说法笔者始终有一些疑惑。

我们知道,河西走廊入汉后,随着酒泉郡的建立,武威是汉武帝在河西走廊设置的第二个郡。

从《汉书·武帝纪》的记载:“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匈河将军赵破奴出令居,皆二千余里,不见虏而还。乃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徙民实之。”《汉书·西域传》记载:“其后骠骑将军击破匈奴右地,降浑邪休屠王,遂空其地,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后稍发徙民充实之,分置武威、张掖、敦煌,列四郡,据两关焉。”综合史料得知,武威郡的设置晚于酒泉,早于张掖和敦煌。即在元鼎二年(前115年)以后,元鼎六年(前111年)以前。期间有三年之差,到底是哪一年呢?

这个还得从武威和马的关系说起。提起武威,大家都知道,武威是天马的故乡,武威人崇马尚马喜欢马,马文化源远流长。“凉州大马横行天下”,惊世骇俗的“铜奔马”就出自武威。武威从古到今就和马掰扯不清。

雄才大略开疆拓土的汉武帝,和马就有过一段特别的缘份。汉武帝也和武威人民一样,崇马尚马喜欢马,是一个马迷。当然,武帝喜欢马主要还是因为军事需要。当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归来后,即元朔三年(前126年),不仅向武帝回复使命,还详细报告了出使的经历见闻。其中就说到“大宛,多善马,马汗血,其天马子也”。正是张骞这个报告,启发了武帝产生占领河西经略西域的战略构想。同时,也勾起了武帝对天马的神思向往。

随着霍去病对河西征战的胜利,正值盛年且自信的武帝,有了求取天马的想法。据《史记·孝武本纪》,“孝武皇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由于武帝的迷信,就有了《史记·大宛列传》记载的,“初,天子发书易云:神马当从西北来。”这一郑重其事的卜卦活动。对于卦辞所言,武帝是深信不疑。而且,卜辞正好与张骞前后两次出使西域的报告中,所言西域有宝马的事情相合。笔者推测,“初”应该是指张骞二次出使西域回来,也就是河西走廊“初置酒泉郡”那年。此时的武帝,渴望神马西来的心情正如大旱之盼云霓。就在这时,一个意外惊喜来到了。

据《汉书· 武帝纪》云:元鼎四年(前113年)秋,“马生渥洼水中”。这是继武帝夏天刚得到一个宝鼎后,又得到了一匹宝马。一连两个祥瑞出现,真正令武帝欢喜不已。为此,武帝还专门作了《天马之歌》。在汉武帝眼里,这是一匹天马。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汉武帝愿意相信它是一匹天马。天马不仅应了卦象,满足了小小心愿,更令武帝深信“马生渥洼水中”是吉祥之兆。爱屋及乌。由于武帝对天马的喜爱,也产生了对出马之地“渥洼”的喜爱。“渥洼”在武帝眼里是吉祥之地,是个能带来好运气的名字。为此,汉武帝还在“渥洼”设立了“龙勒县”,以示纪念。

由于酒泉郡设置后辖区太大,带来了管理上的困难,武帝决定分其地再设置新郡。武威之名,在几个因素作用下诞生了。一是武帝得到天马,印证了卦象神示的无误,“马出渥洼水中”的祥瑞之兆。这是天意。二是对霍去病功绩的纪念表彰,同时也宣扬了武帝的丰功伟绩,并希望建立像秦始皇“武威旁畅,振动四极,禽灭六王”般的伟业,这是人意。三是地理环境的相似性,出天马的渥洼处在酒泉郡西部,新郡要设置在河西东部,是休屠王故地,也有大泽(叫潴野泽,休屠王据有后改名叫休屠泽),且也是一个出好马的地方,这是地意。据此三意可以推断,“武威”就是借用了“渥洼”的读音,“渥洼”,“武威”,音相谐。“渥洼”,是古羌语,意为驻牧(或主人)之地。而“渥洼”汉语词义,一是“水名”,二是“代指神马”,字面意思是深水池,当地人也叫渥洼池。“武威”,则是赋予了新义的汉语借音词。武威被人解作“武功军威”“耀武扬威”,和武帝起此名的初衷差不多。武威的设郡时间,可以推定为元鼎二年(前113年),即武帝获得天马这一年。

其实,武威设郡时间在河西四郡中争议最大。主要是司马迁在《史记》中,仿佛把武威遗漏了的缘故。现存最早提到武威的史料,要算是一枚“敦煌悬泉汉简”,简上有“使领护敦煌、酒泉、张掖、武威、金城郡农田官,常平籴调,均钱谷,以大司农臣印封”等语。此简最晚不会超过汉宣帝地节年间(前69年到前66年),比《汉书》至少要早一百多年。笔者研究发现,不仅《史记》中难寻武威踪迹,就连“武功军威”的出处都没能查到。鼎鼎大名的武威,为什么会在《史记》中没有存在感?

笔者查阅到的许多关于武威的历史资料中,基本都是这样介绍武威的:西汉政府为显示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在河西地区原休屠王领地置武威郡,治所姑臧。深入研究后你会发现,此说不能算作错误,但是,很不准确。准确的说,武威郡设置的同时,武帝也在考虑张掖郡和敦煌郡的设置了。因此,武威郡设立后的管辖地方,并不是全部的休屠王的故地,只是一部分,即郡治在武威县(今民勤县北连古城遗址),管辖附近几县。其作用主要是拱卫河西走廊,北却匈奴。因其不处在走廊的交通要道上,也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事,战略的重要性被史家忽视了。元鼎六年(前111年)时,又在武威郡的南面,焉支山的东面,设置了张掖郡,郡治在姑臧(今武威市凉州区)。因辖区有张掖县(今武威市凉州区东南60公里张义镇),郡名由此而来。因此,在汉武帝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史记》成书时,武威郡因郡小地偏平淡无闻,并被随后设置的张掖郡因地位显重和不断出彩表现,而遮掩了光辉。就是说,在武威郡成立后,司马迁写史的这二十年里,武威郡没有机会让司马迁写入《太史公书》。

据学者研究,在汉宣帝地节初年,河西中部的武威、张掖、酒泉三郡进行了行政辖区大调整,武威郡的郡治所在地,由武威县移至姑臧县,领姑臧、张掖、武威、休屠(今凉州区四坝镇)、揟次(今古浪县北土门镇)、鸾鸟(今永昌县西南水源乡)、扑擐(今古浪县东大靖镇)、媪围(今景泰县东芦阳镇)、苍松(今古浪县小桥堡)、宣威(今民勤县薛百乡)共10县。此后,武威郡的地位才被凸显出来,武威的大名才在《汉书》中频频出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武帝为何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图解河西四郡来历战略地位
河西四郡之一的敦煌,对汉武帝意味着什么?
《河西走廊》纪录片解说词
河西走廊与河西四郡
地名由来-天水、张掖、酒泉、武威
霍去病打下4座城,取4个霸气名字,2000多年未改名,是你家乡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