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65年,毛主席与周总理商谈一个绝密计划,37年后真相才被公开

前言:

1965年,毛主席在电话中对周总理郑重地叮嘱道:“你过来一趟,谁都不要告诉。”

放下电话后,毛主席遣散身边所有工作人员,默默地等待周总理到来。

这一天,二人秘密交谈许久,谁都不知道谈话内容。

只不过从这次秘密交谈后,周总理就开始忙了起来。

1967年,一个叫做白涛镇的地方消失在中国地图之上,但当地却涌入了六万多人。

他们之中有工程兵,有普通工人,也有刚毕业的大学生,国内顶尖专家更在其中。

从来到白涛镇的那一刻起,这些人就过起与世隔绝般的生活。

留给家人的也只有“国营新建化工机械厂”“重庆市4513信箱”这两个通讯地址。

1984年,在白涛镇工作十七年的六万多人陆续离开,只留下少部分人在这里生活。

但对于旁人问起这十七年的工作经历,这些人或是敷衍了事,或是闭口不提。

直到2002年,国家将白涛镇的秘密公布出来,大家才知道原来这里已经被建成一座地下核长城,代号“816”。

这个大工程背后,隐藏的却是帝国主义的威胁与毛主席的英明和决断,还有战士们的无私奉献。

“816”核工程的到底是什么?毛主席和周总理的秘密交谈又是否与此相关?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感人故事?

这一切还要从白涛镇说起。

神秘的建设者

1967年,白涛镇附近的村子里来了一批解放军。

这些军人神情严肃,背后背着一个大大的包,手里拿着铁锹等工具。

一声令下,这些军人迅速涌向山中,消失不见。

在这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不停地有各行各业的人来到这里。

有些人是被组织起来参加新的化工厂建设,有些人则是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来建设三线城市。

但不论是解放军还是普通工人,来到白涛镇的半年之内,所有人都一头雾水,大家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干什么。

不过所有人都知道两个字:保密。

这些能够来到白涛镇的人都经过了严格的政治审查,只有身世清白且信仰坚定,没有任何可疑行为的人才能最终到达这里。

来到工作地点的第一件事不是立刻投入建设,而是上课,上保密课。

“每个人完成自己的工作,不许打听别人的工作,也不许主动向别人透露自己的工作内容!”

“每个人一个笔记本,笔记本上有编号,务必看好自己的笔记本,不许弄丢不许借给别人,外出前要上交。”

“不能对任何人透露有关工作上的事,不能让家属来探亲,有事可以写信。”

听到如此严格的保密条令,所有人都知道这次的任务并不简单。

但具体工作内容是什么,大家都没有预料到。

经过保密课的洗礼,大家才终于投入到工作岗位中。

而且每个人只有属于自己工作内容的图纸或任务,其他人在干什么根本不知道。

一直到工作半年后,大家才意识到这是在建设与核武器相关的地下工程。

这下不用别人多说什么,所有人都更加自觉、严格地执行保密条例。

每次回家探亲时,大家都自觉地提交申请,耐心等待组织上的批准。

不论批准是否同意,大家都没有任何怨言。

只要国家和百姓有需要,无论什么任务都会全力完成。

对于所有人而言,工作上的困难可以克服,但家人和好友的询问才是最难的一关。

每当回家探亲时,只要遇到熟人,大都会听到这几句话:

“在哪工作呢?怎么这么长时间不回家?”

“你是做什么的?怎么不把家人也带过去生活?”

“这么多年都没去看过你,你到底在忙什么?”

“你说实话,是不是有事瞒着我们?”

……

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可回答起来却不容易。

多说几句就容易露出破绽,不说又容易被误解为撒谎、不务正业。

无奈之下大家只能将话题转移,或者谎称有事要匆匆告辞。

所以在十几年中,这些建设者的家人们都被蒙在鼓里。

直到2002年“816”工程被公开,这些误会才终于能够解释清楚。

令人心酸的是,因为工作环境太过凶险,一些战士落下了终身残疾,还有一些战士则永远地留在了白涛镇。

可出于保密需要,战士牺牲的消息并不能通知给家人,只能将他们就地掩埋。

“816”工程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严格保密,又为何不断有人牺牲?

其实这一切都是为了能够加强国防力量,避免来自美国和苏联的偷袭。

“816”工程启动

当美国的原子弹轰炸日本后,爆炸中心的日本人瞬间汽化。

周围建筑物或是被高温燃烧成灰烬,或是被掀起的热浪摧毁。

更令人震惊的是,原子弹爆炸后的核辐射在未来几十年内一直影响着日本人的健康。

正是看到了原子弹的威力,所以美国想凭借着这个大杀器保持自己国家的领先优势,实现自己独霸全球的美梦。

其他国家则一直抓紧研究核武器,增加本国的国防实力。

虽然我国当时已经成功发射原子弹,不过由于国内核武器事业刚刚起步,而美国和苏联却已经发展成熟,所以难免受到美、苏威胁。

更重要的是,美国对中国严防死守,用尽一切手段监视、阻止中国的核武器发展,甚至想要摧毁我国的核武器研究基地。

而我国的核武器只能发射,一旦真的有原子弹落到我国境内,我国还没有能提前监测的能力,更没有后续提供避难的场所。

若是原子弹基地真的被美国偷袭,将会对我国造成难以计量的打击。

为了保护我国已有的核武器,也为了能够摆脱美国的监视更顺利地研究核武器。

毛主席决定将原子弹转移到地下,避免美国等国家的偷袭。

1966年,周总理正式签署了关于建造地下核工程的文件,“816”工程正式启动。

第一步,就是选择合适的位置。

自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开始,美国就对我国采取了一切手段进行监视,生怕我国的核武器事业越来越强大。

既然要在地下建立容纳核武器的“仓库”,那一定要选择一个人少且地形复杂的地方。

大城市人口众多,这么大的工程极有可能造成信息泄露,所以首先被排除。

沿海地区人口复杂,敌人的间谍行动频繁且经济发展太快,同样不适合建造地下核工程。

最合适的地点应该具有隐蔽性,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地施工,避开敌人的眼线又不会惊动百姓。

而且地形应该复杂多变,避免美国的卫星监测。

最后,周总理将目光聚焦到白涛镇上。

这里相对偏远且人口流动性不强,而且有山川河流作为屏障,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美国的针对性行动。

为了最大程度上避免行动泄露,白涛镇这个小地方悄悄地从地图上消失了,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原本住在白涛镇的所有居民都离开这里搬到其他地方。

白涛镇附近的居民都调查了一遍,有可疑之处的人也会以各种理由令其搬走。

这么大规模的搬迁自然没办法瞒过别人,为了打消大家的疑虑。

也为了应对特务们的侦查,“816”工程以建造国星化工机械厂的名头,出现在大家面前。

为了追求真实性,白涛镇真的出现了一个“工厂”,而且四周有大量警卫把守,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出。

工厂内还特意建造了许多房屋,并规划出住宅区、厂房、市场和医院等必备设施。

只不过这些房子里并没有人居住,所有人都在地下工作,这些只是迷惑美国的手段。

不过美国的监视手段太过先进,极有可能会发现其中端倪。

好在这里常年被雾气笼罩,能够起到一些遮挡作用。

为了让雾更浓,工人们又建造了烟囱,每天都将水烧开,并让水蒸气从烟囱中排出。

到了天空中的水蒸气与原本的雾气结合,将整个厂区笼罩得严严实实,极大程度上阻挡了美国的监视。

与此同时,地下的工人们(我国工程兵)也在争分夺秒地工作着,希望早日完成祖国交代的任务。

工程即将完成,“816”突然停工

为了尽快将“816”工程投入使用,战士们采取同时施工的方式,爆破、清理、运输、测量同时进行,甚至每一层都有人在施工。

耳边根本没有安静的时候,整个山洞内充斥着爆炸声和敲击声。

由于施工环境太过恶劣,有的战士在爆破过程中不幸牺牲。

有的战士在运输途中因暴雨而牺牲,更有的战士因工受伤,留下终身残疾。

山洞总共10.4万平方,上下共9层洞厅,全都是由战士们一点点建造而成。

如此高强度的工作之下,战士们的生活环境却十分简陋。

大多数战士都是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和货船才来到白涛镇。

还没等好好休息休息却又面临着另一个难题:人数太多,没有地方住。

起初战士们都住在百姓的房子里,没有住宅了就暂时住在猪圈,或其他牲口棚里将就一晚上。

到最后战士们干脆自己动手搭建一个容身之所,仅仅能够满足避雨和睡觉两个基本要求,其它设施一概没有。

在这简陋的“宿舍”中,战士们吃着粗茶淡饭,干着危险又辛苦的工作,心里却一点怨言都没有。

直到1975年,“816”工程的大部分建设都已经完成,工程兵们也到了撤离的时候。

由于“816”工程最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我国核武器,防止美国毫无预兆地偷袭。

在建造之初,牢固性问题就已经被考虑进去。

不论是8级地震还是一百万吨当量的氢弹都无法对其造成伤害。

在走之前,所有人都接到这个任务的最后一个命令:一辈子都要牢牢守住“816”工程的任何秘密。

工程兵们虽然离开了,可“816”工程却并没有完工。

有的洞厅要容纳核武器,有的洞厅要安装监测器材。除此之外,这些洞厅内还要生产核燃料(钚239),用于生产和发电。

核燃料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和废水、废料,这些冷却、处理核废料等过程都要在这里完成。

在接下来几年内,一些重要的设备陆陆续续被运输到这个山洞之中进行连接、调试。

到了1984年时,整个“816”工程的建造工作已经完成85%,仪器调试工作已经完成一半以上。

就在所有人都感觉到胜利在望之时,“816”工程被突然叫停,所有工作人员原地待命。

又过了不久,中央下令所有人撤离白涛镇,并严格遵守保密条令,不得泄露之前的工作内容。

这也就意味着即将完成的“816”工程从此停工了,而且很有可能永远都不会再重新开工。

从1967年到现在,这项工程已经历时17年之久,花费了超过七亿人民币,为何就在快要成功之时被叫停呢?

答案只有一个:国际形式变了,“816”工程用不上了。

前后形势对比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国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并将指挥官麦克阿瑟打得节节败退。

原本麦克阿瑟以为中国刚刚建国,一定没有实力再次卷入战争。

而且美国也已经展示过原子弹的威力,中国根本不可能与美国作对。

谁料中国不仅出兵帮助朝鲜打退联合国军,就连美国的警告都无动于衷。

气急败坏的麦克阿瑟动了对中国使用原子弹的念头,并且已经向美国总统多次提出书面申请。

只不过苏联在背后虎视眈眈,这才没有对中国使用核武器。

等到苏联的赫鲁晓夫上台后,苏联与中国的关系逐渐出现裂缝。

苏联又以核武器为威胁手段,不断向我国提出无理要求。

美、苏两国在保持核武器优势上狼狈为奸,严密监视所有可能研究出核武器的国家,尤其是中国。

在苏联撤走所有专家、烧毁所有资料后,中国的原子弹就只能靠自己摸索。

可若是造不出原子弹,那中国好不容易才换来的和平随时都可能失去。

1964年,中国终于在美苏两国的监视和技术封锁下,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这颗原子弹的升空使得美国大受震撼,并且打定主意要阻止我国的核武器发展。

曾经美国向苏联提出申请,想要同苏联一起袭击我国的核武器发射中心——罗布泊。

或许是看苏联没有同意,所以担心苏联针对自己,这才放弃这个想法。

接下来的时间里,美国和苏联为了国际地位关系恶化,而中国同这两个国家也越走越远,国际上的形式也越来越混乱。

从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中国一直被美国用核武器威胁着。

等到与苏联关系恶化后,中国又受到了来自苏联的核威胁。

在当时的国家交往中,只有具备核武器的国家才有更多的话语权,而且核武器越多话语权就越重。

在这种不明朗的局势下,只有保护好我国的核武器,并且不断发展核武器才能使国家立于不败之地,使百姓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816”工程正是在这种国际局势下投入建设。

到了1984年,毛主席和周总理已经去世多年,虽然“816”工程还没有完全完工,但此时的国际形式已经较六十年代发生了巨大变化。

当前的国际上已经不再硝烟弥漫,各个国家都以发展经济为主,和平成了全世界的主旋律。

“816”工程原本为了应对或许会发生的核打击,此刻自然也就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了。

更重要的是,曾经的中国军事实力还不那么强,可以依靠的国防重器还在研究阶段。

1984年时,我国的军事实力已经有了飞跃性的发展,监测系统也越发完善,不用再担心没有能力反击突如其来的武器袭击。

时间转眼来到2002年,国防部将“816”工程的始末公之于众。

这时大家才发现,原来在和平的背后竟有一群无私奉献的英雄为我们的安全默默奉献着。

原来早在建国后不久,毛主席就为我们的安全未雨绸缪,并与周总理进行了一次秘密会谈……

一次无人知晓的谈话

1965年10月的一天,毛主席因为来自两个大国的核威胁思虑再三。

中国人民不惧怕任何威胁,也不惧怕任何暴力手段。

可中国好不容易才赢得和平发展的机会,原子弹也是耗尽许多人的心血才研究出来。

一旦原子弹被摧毁或者再次陷入核战争,势必会对百姓造成更大的伤害,中国也会再次受到重创。

若是真的发生核战争,怎么样才能及时监测并做出反应,尽可能降低百姓的伤害呢?

思来想去之下,毛主席最终想到了一个办法—将核武器移入地下,并建立一个集收纳、监测、避难于一体的场所。

不过这个工程涉及巨大,必须要找一个信得过的人来负责。

想到这里,毛主席拨通了周总理的电话,让他到办公室来找自己,不要惊动任何人。

周总理刚看到毛主席,就意识到接下来要有重要的事情商量。

因为主席愁眉不展不说,屋子里没有留下任何工作人员,门窗也紧闭着。

主席环顾一下四周开口道:

“我有一个计划,涉及到国家和百姓的安全,而且必须全程保密,避免美国和苏联的特务。”

周总理看到主席如此严肃、小心,心中也猜到一二:“什么计划呢?关于原子弹吗?”

听到周总理的回答,主席点了点头,继续开口道:

“美国和苏联的眼线太多,不利于我们核武器的发展。

为了以防万一,我想将所有核武器转移到地下,以后所有关于核的实验都在那里进行。”

一想到美苏两国的威胁,周总理顿时明白了毛主席的打算:

“现在只有这个办法最可行了,若是实施的好就能避开美国和苏联的特务。”

“这个工程代号就叫做“816”吧,日后参与这项工程的人员必须严格保密,对最亲近的人也不能透露半分。”

听到这里,周总理继续询问主席:“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谁来做比较好呢?”

毛主席看了看周恩来,上前握住他的手说道:

“交给别人我不放心呀,只能让你亲自出马了,这是国家的头等大事,你得多费心了。”

“主席,你放心吧,这是为国为民的大事,我义不容辞。”

这次秘密的交谈过后,周总理不动声色地安排着“816”的启动工作。

从挑选地址、制定保密准则等,方方面面都亲自上阵,确保“816”工程的顺利进行。

等到周总理和毛主席逝世,“816”工程都没能完工,后人们按照之前制定下来的计划逐步实施。

令人欣慰的是,“816”工程并没有真正投入使用,中国自然也没有遭受到任何国家的核武器威胁和打击。

当全球都将目光放在经济发展上时,“816”就失去了自身的意义。

虽然中国再也不惧怕任何国家的威胁,“816”工程也不会再有用武之地。

可这项伟大的工程却包含着毛主席等伟人对未来危险的未雨绸缪,更包含着几万人背井离乡的伟大付出。

这种精神不应该被埋没,应该被世人知晓。

2010年,“816”工程旧址被改造成旅游景点,接受所有人的参观,让所有人能直观地感受到这项工程的凶险。

尤其在距离洞口不远处的一个小型的烈士陵园,里面埋葬着因“816”牺牲的七十多名战士。

这些战士中最小的才刚刚成年,最大的也还没有超过30岁。

“816”工程的每一段路、每一个洞厅都有可能是用战士的牺牲换来的。这种牺牲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祖国更强大,为了百姓更安全。

更令人心酸的是,“816”工程刚启动时国人并不知晓,“816”停工时也处于保密状态,

牺牲战士的家人一直不知道真正的牺牲原因,更无法来拜祭。

若不是“816”工程被公开,或许没有人能知道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伟大决策,更没人知道这些建设者的付出和凶险。

但不论是毛主席、周总理“816”工程还是默默无闻的参与者,他们都是一所无私奉献不求名利的人。

正是有了无数这样的英雄,中国才能越来越强大,中国百姓才能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65年毛主席、周总理密谈后,一小镇从地图消失,37年后秘密才公开
【史海追踪】毛主席秘密约见周总理,为何提前下令撤掉所有警卫员?和周总理密谈半个小时,发生什么事情?
1965年毛主席与周总理密谈,期间支开警卫员,就此敲定一项绝密工程
绝密工程(2):1965年,我国6万名解放军突然消失,18年后再次出现轰动全国
原子弹爆炸一年后,毛主席和周总理密谈半小时,37年后才公布内容
毛主席和周总理共同作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816”计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