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想了解蒙台梭利教育?听听中国现代蒙氏第一人怎么说

上周,我们缅怀了刚去世的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第六届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第一任会长卢乐山先生(点击查看:《教永春长,大师永垂》)。于公,卢先生的百岁人生中,有80年奉献给了中国幼教事业,是我国幼儿教育领域的奠基者。于私,她对我们的意义深远,没有她的影响,是根本不可能有这个公众号的诞生和几年的坚持。

因此,我们决定转发卢先生写的两篇文字,分别代表她的两个主要研究方向:蒙台梭利教育和儿童游戏。今天说蒙氏,下次聊儿童游戏。

蒙氏教育如今非常热门,但是在1985年,卢先生出版国内第一本蒙台梭利研究专著《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的时候,这个词在中国几乎无人知晓。从建国开始到文革结束,蒙氏教育理论在中国一直是作为“资产阶级奴役”教育的典型被批评。卢先生重新研究、整理并向中国教育界介绍了蒙氏教育理论,之后和她的几位学生(如已故北师大教授、中国蒙台梭利专家协会名誉会长梁志燊老师)一起,用了十几年的时间,不断摸索将蒙氏理论和中国当代实践结合的道路。

今天的文章节选自2012年,卢先生95岁时出版的自传著作《我与幼儿教育》,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1,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在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是如何从被批判——被研究到被接受的。

展开剩余93%

2,卢先生对蒙台梭利教育的认识,以及对蒙氏教育者的建议。

原文文字较多,稍作节选。

希望本文对于所有蒙台梭利模式的教育者、以及对蒙氏教育感兴趣的家长和幼教工作者有一定帮助,并将卢先生对于孩子以及早教事业的热爱传承下去。

《我与幼儿教育》节选——卢乐山

我研究蒙台梭利教育的前前后后

我自己上幼稚园时,其实已经用过几种蒙台梭利教具,比如当时我们玩过各种颜色的麻线球,里面裹有小皮球,以及各种积木等,但当时并不知道那是蒙台梭利教具。后来向苏联专家学习时,又认为蒙氏那一套机械训练的理念及其操作方法,是在培养“驯服奴仆”,是为帝国主义服务的,所以,她的一切主张都是反动的。我在自己的教学中也是这样向学生讲。

“文革”结束后,我有机会和国外联系,初步接触到蒙台梭利教育。之后又看到一些有关的文章,知道俄国在十月革命前曾推行过蒙台梭利的方法,革命后关闭了蒙氏学校,对她的教育思想进行过严厉批评。当然,它在其他国家既曾受到过不少赞扬,也受到过不少批判和反对。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即蒙台梭利逝世后,她的主张又出现在教育舞台上。特别是在美国,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衰落后,又获得了复生,并且在其他国家的影响也很大。

于是我想,对这个意大利女教育家,应当仔细了解一下。

这样一连好几年,慢慢地我根据收集的资料,写了《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这本书,他们都评价这是国内最早的蒙台梭利专著。其实解放前张雪门先生等就写得不错,只是没有成为专著。这本书写完后,就搁置在那儿了,我说,仅作为大家参考或者批判的对象。当时我写这本书的时候,脑子还没完全转过来,依然有点保守,不过已经不像解放初期跟苏联专家学习时的那种评价,如认为蒙氏的教育理念是“反动的”“为帝国主义服务的”等了。

这本书出来的时候,有人说我胆大,因为那时候还没有给蒙台梭利“正名”。但是我想得没那么多,只是想着,我把蒙台梭利的主张和各方面的观点都摆出来,是吸取还是批评,看读者自己。不过,已经有了个基本的态度:即蒙台梭利教育里面,有些是可借鉴和可应用的,而且很多和皮亚杰等新一代心理学家的理论相契合。

其实在美国,对蒙台梭利教育的评价也是反反复复的。我就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蒙台梭利教育在美国复兴》,发表在系里的一个刊物上。文章基本观点就是,蒙台梭利教育的观点和现在很多心理学的新观点是契合的。当然这篇文章里,我也展示了蒙台梭利教育在不同阶段的兴衰及表现。不过,现在看起来还有点僵化,最后,我在文章结尾处,习惯性地写到了蒙台梭利教育的“阶级局限’等,可见当时还是摆脱不了批判的老思路,这是那个时代给我们留下的烙印。

随着改革开放,更多新东西涌进中国为人所知,我也开始有了更多的机会去美国探亲。我对蒙台梭利教育的看法又有些转变,于是又写了《实事求是地对待蒙台梭利教育》等,讲述了怎么学习蒙氏教育的问题,我认为学习蒙台梭利教育应该学其精神实质。这就和我之前那本书里的立场和内容有所不同了。

中国大陆对于蒙台梭利的讨论和研究,整个80年代都还停留在学术讨论层面上。直到十几年前,台湾给我们送了蒙台梭利教具,在北师大幼儿园和北海幼儿园办了蒙氏班,这样才算大陆在实践层面上接受了蒙台梭利教育。送教具的是台湾的单伟儒老先生,他对蒙台梭利特别感兴趣,自己成立了一个蒙台梭利学会。90年代台湾和大陆的关系有所缓和,于是单老先生和我们系联系。

教育系就找梁志燊老师来跟单老先生接洽,梁志燊从这时开始研究起了蒙台梭利教育,直到现在,做出了很好的成绩。这个单老先生带了三个助手来,在北师大幼儿园办了培训班,一连讲了好多天,很生动地给我们研究人员和幼教老师讲解怎么用蒙台梭利教具,怎么理解蒙台梭利思想,包括教室怎么安排,每一种活动怎么进行等,讲得很细致。我也去听了,感觉很有收获。

培训班结束之后,系里就成立一个小组,来管理蒙氏班和蒙氏教具。由梁志燊和当时任系主任助理的李淑英两人负责,单老先生送了两套教具,一套在师大幼儿园,一套送给了北海幼儿园,从这两个幼儿园开始,中国大陆幼儿教育的蒙氏实验或者蒙氏班才开始了,直到现在还在不断坚持和扩大。

蒙台梭利教育为什么能扩展得比较快,是因为它有一定的理论,也有一套方和器具,学起来容易,用起来也比较容易和方便。我自己并没有实际做蒙台梭利教育,但是我前前后后讲过几次,主要是呼吁大家要理解蒙台梭利教育的精神实质,不能仅仅停留于表面上的模仿。

现在蒙台梭利教育的问题也不少,很多家长对此有意见,觉得蒙氏班就是为了赚钱,老师根本不教。这里一方面是商业的侵染太大,幼儿园的收费较高;另一方面家长的思想也有些陈旧,觉得交了钱,老师就得不断地说和教。其实蒙台梭利教育是要孩子通过这些玩具和教具自己来学习,老师只是起一个促进和辅助的作用。但是即便如此,有些老师并未明确教师的职责,只知道按部就班地使用和模仿。这样造成的情况就是,孩子一天到晚摆弄一个东西,老师也不知道怎么促进他。

蒙台梭利的教具固然很好,但其实没有蒙台梭利教具,一样能在幼儿园里贯彻蒙台梭利教育的精神。只要体现蒙台梭利教育的精神实质,完全可以体会用当地有限的条件进行各种创造。对于蒙台梭利教育这个“名”,我甚至觉得不一定都要叫“蒙台梭利幼儿园”“蒙台梭利班”,我们可以吸收蒙氏教育的优秀成分和精神,也可以吸收别的教育思想里面的优秀的东西,比如皮亚杰的儿童教育思想、多元智能的儿童教育理论,等等。

我们的教育改革,不能只此一家。学苏联的时候,就是只此一家,把别的西方的思想、中国的经验,都否定掉了,所以最后出现了很多问题,我们研究蒙台梭利教育,也要吸取这个教训。

我们学习蒙台梭利,如果要完全按照她的教育理念去实施,那就只能作为一个试点研究或实验,看看效果如何,不能简单地就让全国都按蒙台梭利一个模式。我们要做能普及的幼儿教育,必定是吸收百家之长、又结合具体国情的东西。当然,即便是有这么一个东西值得普及,具体到幼儿园、具体到每个儿童的特殊性也需要照顾,照搬照套怕是行不通的。

现在蒙氏培训班办得多了,很多人来接受培训了一两周,就觉得自己会了,回去就大搞所谓的蒙氏教育,办蒙氏班,收高费,其实只是学了个皮毛。可现实的情况是,幼儿园也的确面临着困难。一般的幼儿园为了表示对老师们机会均等,今年如果送教师甲去培训,明年一般就换教师乙去。但蒙氏培训真正要提高水平,理想的情况是,今年是教师甲来培训,明年还是甲来,这样才能培养出对蒙氏教育真正理解的高级人才。

价格昂贵也是个大问题,现在很多公司专门做蒙台梭利教具卖高价。幼儿园为了用蒙台梭利教育这个时髦的名声,不惜成本购买,又把费用转嫁到家长身上,导致现在家长意见也很多。梁志燊等一些同志为了扭转这种情况,成立高级培训班,提高蒙台梭利教育的研究、培训及实践水平。的确有些幼儿园在他们指导下就地取材,创造了不少符合蒙氏教育原理的教学和教具,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如今,新中国的学前教育在不断的改革中前进,虽然问题不少,但还是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中国的蒙台梭利教育也在本土化的道路上日益深入和推进尽管有很多缺点,但也有不少可取之处。有些幼儿园,对蒙氏教育的理解比较深入,真正按照蒙台梭利的理念和原则去做,结果孩子确实也有变化,家长看得很真切,大家都觉得效果比较显著,这是可喜的现象。

我对蒙台梭利教育的认识

在《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中,我对于蒙台梭利的教育观点、教育实验以及感觉教育、动作练习、读写算的练习和儿童语言的发展,以及教师应具备的条件等方面仅就我所读到的资料做较全面的介绍,但并未做深入分析和研究。

根据当时的了解,我认为蒙台梭利在幼儿教育改革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她对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旧传统教育深感不满,认为教育应涉及儿童的全面生活。教育者要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注重儿童的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不以成人的主观意志强加于儿童

她试图用实验的方法,利用科学系统的教具作为刺激物引起儿童的反应和发展,建立新的、合乎科学的教育学。注重儿童个人的操作,重复练习,手脑并用。她善于从多种学科和各种学派以及前人的经验中,吸收有益的东西,进行实验研究。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个人的独特见解,对很多国家的幼儿教育都有较大的影响。她的教育主张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的,但也有不少矛盾和错误的地方。

我当时的看法是:对蒙台梭利的教育必须实事求是地进行剖析,取其所长,去其所短,让其洋为中用。

1994年,蒙台梭利教育正式引进我国大陆,首先从北师大实验幼儿园和北海幼儿园开始实验,随后在其他各地都开办了蒙台梭利幼儿园或幼儿班,并举办各种师资培训班,进行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的实验研究,走出了一条借鉴、融合、创新的道路。我自己也继续阅读有关蒙氏教育的资料,向国内外从事蒙氏教育的研究者、实践者学习,并参加一些研讨活动,为师资培训班讲课,这使我对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 蒙台梭利教育的一切措施都是有明确的目的和出发点的。是为了实现她的理想和信念的。她相信上帝已创造了世界,以后则应由人来继续创建美好的世界。这样的世界没有仇恨、战争、破坏,有的是友好、合作、互相尊重的和平世界。这样的世界必须靠新型的“完善”的人来建造。

人是发展的,是从胎儿、新生儿开始发展起来的。人的基本模式和发展程序是遗传的,但人的行为和个性要在经验和环境的相互交往中形成。适宜的环境和自身的活动都非常重要,但也要靠教育和成人的帮助,所以蒙台梭利教育的核心是“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中,使儿童自我发展”。有准备的环境是由成人准备的,既要适合儿童的发展,又要适应社会的需要。

教育不仅要适应儿童当前的需要,也要为儿童的知识能力的转化做准备,即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准备。例如,教具的练习,可以引导幼儿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化,并培养学习兴趣、注意力、责任感、坚持性、探索的积极性、自学能力,这些都是入小学所需要的。

此外,蒙台梭利教育还有更远的目的,即为将来成为本社会所需要的人打下基础。她说:“儿童的工作是创造他将来要成为的人”“个人的形成是为了建立一个健康的社会”。假如儿童时期各种积极的品质得以发展,将来在成人社会中的邪恶会得到控制。反之,如果儿童时期没有学会控制自己的行动和意志,成人后总要依赖别人,不能成为独立的人。儿童时期如果常是情绪低落、缺乏自信、将来遇事容易气馁、屈服,缺乏正义的反抗。蒙氏学校日常生活的内容必须反映儿童所在的文化背景,包括生活的秩序、习惯、行为规范、道德风尚、人与人的关系,等等。

此外,蒙台梭利还关心“全球的儿童,全人类的未来”,她到很多国家传她的教育,目的是通过好的教育达到世界和平。

2. 对自由的看法。蒙台梭利强调给儿童自由、主动、独立活动的机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儿童的潜能得以发展,儿童的需要得以满足。但是儿童必须学习控制自己,适应环境、社会的需要,因为他是社会的人。因此一方要给儿童自由,但又不允许儿童为所欲为,而是有一定限制的自由。例如,有自己选择教具的自由,但选择的范围限制在教师提供的教具。对教具必须爱护,遵守取、放的规则,当别人不用时才能取用。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掌握使用教具的时间、地点,选择同伴,但不能妨碍他人。又如做值日时,可以选择自己做什么,但必须为他人服务。

儿童既有选择的自由,又必须遵守规则,纪律是通过自由而实现的,也就是“自律”。儿童感到自己有自由、自主的权利,但又能自愿服从纪律,在自由之内有纪律,自主之内有服从。

3. 关于感官训练的问题。蒙台梭利曾有过解释,她认为小的孩子学习一种技能要通过反复练习。但在实际生活中不可能将很多真实的物体任他多次练习。例如练习系鞋带、扣扣子,不可能穿了又脱,脱了又穿。使用教具进行练习,既简便,又可多次重复。

关于蒙氏教育只集中一种特征的变化,其他方面保持恒定的观点,则是因为多种刺激同时出现,对幼小儿童来说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只出现一种变化,为的是不被其他变化所干扰,便于集中学习。

儿童的练习首先必须从感知练习开始,有具体的教具(实物),可以摆弄、操作、比较、分类、鉴别……经过多次手脑的活动,可以从对物体的外部认识发展到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儿童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之后,就会对事物去进行概括,去发现思考、判断推理、举一反三……使思想抽象化、概括化,这是儿童自己对实物的操作过程中出现的,而不是成人专门培养的。

关于练习方法的机械呆板问题,蒙台梭利解释说:“我对很多练习要求精确,目的是使儿童锻炼肌肉的协调和鉴别能力。为此必须用一定的教具、一定的方式和一定的步骤,帮助儿童反复练习。”例如鉴别“粗”和“细”时,假如只用手摸一些粗的和细的东西,远不如用由粗到细的系列教具,按规定的方法和顺序反复触摸,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儿童鉴别和理解由粗到细的变化过程。有些动作需要按固定的步骤练习,为的是帮助儿童容易学会、记住、做得正确,便于检查。经过反复练习形成习惯后,会做得既快又省力,而且会主动而有信心地去做。等到儿童掌握了基本的方法后,允许他们自己去变化和创新。

4. 关于单独操作和个别学习的问题。蒙台梭利认为在她的教育中允许儿童自由交往,互相关心、帮助。在适当的时候也有集体活动,儿童有发展语言和社会性的机会。她说,儿童的社会性不能只着眼于表面的集体性,如大家形式地相处在一起,进行同样的活动。重要的是使儿童在全天的自由交往中意识到自己对公共福利应尽的责任(使我想起南开中学老师教导我们的“除你之外还有别人”),而不一定是经常在集体中受教育。

5. 关于想象游戏的问题。蒙台梭利认为6岁以前的儿童是“感知探索者”,会对实际环境中事物进行探索。到小学时期可以扩展生活范围,开始接触更抽象的世界,那时更适合开展想象的游戏。

她低估了幼儿的水平。很多研究和实验证明,假象游戏有利于幼儿的联想和想象的产生。在游戏中把眼前的物体和头脑中记忆的印象结合起来,将真实物体象征为另一种物体,这种象征功能是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中介”,是在其他情况下不可能出现的。

事实上,蒙台梭利只是反对在教师指导下的假想游戏。她针对当时教师的做法,如教师会拿一块积木对儿童说:“这是娃娃。”然后对积木进行娃娃的动作。她认为应当由儿童自己和真实的事物接触,获得经验,然后产生抽象概念和想象,自己用一种抽象的形式表达出来。这种想象应当是自发的,不是由成人制造的虚幻世界。

6. 蒙台梭利教具和教法是重要的教育手段,但不是教育目的。蒙氏教具很特殊,与传统的教学辅助材料不同。它是系列的刺激物,为的是用物体刺激儿童的活动,促进儿童不断地发展,并可以激发儿童的兴趣和主动性,它的作用不仅在于对知识技能的学习,也包括发展儿童的独立、自信、责任心、自我教育、与人交往、合作……直到个性的形成。它是蒙台梭利教育中极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不代表教育的全部,它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蒙台梭利教育的方法,包括严格的操作程序和动作的方式、方法,要求做得非常精确。蒙台梭利说:“我对很多练习要求精确,目的是使儿童锻炼肌肉的协调和鉴别能力,为此必须用一定的工具,一定的方式和一定的步骤帮助儿童反复练习。”她认为复杂的动作都是由一个接一个的连续动作组成的,为了使儿童的动作更有秩序、完善、省力、主动,形成习惯,就要帮助他们剖析这一连串的动作。对每一动作进行合理的分解,以求能用智慧指导动作。

这样做是否太机械?蒙台梭利的意思是首先要使儿童知道正确的做法,保证做得正确,达到目的,等到儿童掌握了基本方法后,就可以创新。

蒙氏的操作方法很重要,但它也只是为达到目的的手段,不能代表教育的全部。

7. 关于教师的作用。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发展不是靠教师教,而是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中自由发展。她说:“我们不可能把一切的文化都教给儿童,重要的是让儿童有广泛的学习兴趣,而这种学习兴趣不是靠说教,而是要靠他们自己的手和脑独立地活动,但这并不是降低教师的作用。首先,有准备的环境,包括一切用具、教具,都是教师按教育的需要安排的。其次,当儿童工作的时候、集中注意力的时候不要去干涉,但是还要引导儿童去活动。要求教师对儿童深入地观察了解,给予恰当的帮助,或给予提醒建议。特别是在教师对儿童的行动或操作方法示范的时候,更要起到重要的榜样作用。”

学习和实践蒙台梭利教育应注意:

1. 深入领会蒙氏教育的思想、目的。

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内容、措施、方法,背后都有深层的目的和意图,并不是就事论事。因此,在学习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必须这样或那样做”,要以研究的态度来学习,而不是硬搬硬记。

了解到蒙氏教育的原始目的和意图,做起来就会灵活,心中有数,只要符合她的基本目的和要求,就可以灵活地运用她的教具和方法,并可以改进创新,而不至于机械地模仿,造成思想僵化。

2. 抓住重点。

学习蒙台梭利教育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例如儿童的发展应当是全面的,而其中最主要的是发展“自主性”。又如教育者对儿童要了解、关心、爱护,而最中心的问题是“尊重”。把儿童看作独立的、有自主权利的、有个性特点的个体。蒙氏教育的各种措施都是从尊重儿童的角度出发的。例如各种设备、教具要求简单化、秩序化、条理化,为的是使儿童容易支配和掌握。

“蒙台梭利曾说:“教师的准备工作不仅是使自己成为专业知识的人,更重要的是具备机敏、沉静、耐心、爱心、谦虚等品质,其中最重要的是时刻想到儿童,尊重儿童,深入了解儿童。”并说:'了解儿童最大的障碍是成人的权威和骄傲。”

3. 结合自己当前的实际吸收蒙氏教育中有益的东西,而不是全面照搬。

蒙台梭利主张教育要“面向儿童”“跟着儿童走”,也就是要注意适合我们所面对的儿童,面向今天的时代、社会、文化、地区、本园、本班和每个儿童。即使蒙氏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是正确的,在当时是有效的,但对于我们今天所接触的孩子是否适宜?这就要分析、思考。

任何教育理念都不是完美无缺的。蒙台梭利曾说:“我的研究不是最后的结论,希望后人继续研究。”有人说:“今天我们会看到更多的学校采用蒙台梭利的观点和材料,而更少的‘纯’蒙氏课堂。”

4. 学习它也要发展它。

事物都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蒙氏教育之所以经历百多年后仍有其生命力,就是因为有所发展。蒙台梭利自己也说,她的教育是“on going',是前进的,不是静止的。蒙台梭利曾向许多前人学习,但是她说:“我的意图是要接触别人的研究,但要使自己独立于他们,使我的工作继续向前,而无任何偏见。”今天我国提出“蒙台梭利教育中国化、本土化”,也就是对蒙氏教育的发展,也只有发展了的蒙氏教育才适合我们今天的需要。

5. 博采众长。

蒙台梭利教育是“one of” “not the only”,不是“独此一家”,世界各国有很多教育家的教育理念、经验,都是值得学习的。他们的研究都有独到之处,并做出重要贡献。蒙氏本人也曾吸取很多他人的教育理念、观点和方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便于取长补短,也可以提高我们自己的认识,使思想更开放、活跃,对蒙氏教育的看法也会更客观。有人说:“如果将一种不同的肥料加入蒙氏教育之中,将会开出更强壮、更健康、更美丽的花朵。”

幼儿园门口的“分离焦虑”

可以二胎了,但只要一个也很好啊

只有1/9家长会看的文章,左撇子宝宝的养育建议

妈妈重回职场并不可怕,但要想清这些问题

诀别轻松教育时代?!日本教育模式的再次反转

你是哪种育儿风格的父母

清明,如何和孩子谈死亡

别用弟子规来绑架国学教育

如何让爸爸更爱和孩子玩?给妈妈们的建议

“我要给你这样一个世界”,扎克伯格给女儿的信

为人父母,你为什么不敢管教孩子?

看看日本幼儿园的'神奇'秋游春游

关于育儿和手机的真相

英语早教班不会和你说的事情

如何让孩子爱上科学

欧美家庭最流行的熊孩子管教法: Time Out

16岁创业的华裔少年,如何看学校教育体系问题 [视频演讲]

左脑逻辑右脑创意?你的大脑可不是这么分工的

10-职业与生活平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正确看待引进国外学前教育模式
浅谈学前幼儿教育误区
你可能误解了蒙台梭利教育,遇见蒙台梭利,成为更好地自己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十大特征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蒙台梭利课程模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