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殳《手臂录》石敬岩枪法记

从枪法大家吴殳的描述中,看待中国古代武术,从中可以学到诸多的东西,虽说枪法在当下只能做为强身健体的一种运动,但通过对于枪法的研究与学习,可以很好的找到枪法在当代武术训练中的一些方法,按照古法练习,或能还原部分武术原有的,或是应有的训练方法及模式。

枪术对练

吴殳出生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死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终年85岁,吴殳明末清初著名的诗人与史学家,然而其枪法精到,又是一位卓著的武艺家与武学学者。著作的《手臂录》为古代武学名著,也是为数不多的将古代武术训练方法完整记录的著作,对于武学的传承与研习有着重大意义。比如以前枪的长度、重量以及训练方法,而在《手臂录》中,吴殳对于枪法的训练也有一定的记录,分享《手臂录》中,对于石敬岩的记叙,及枪法特点及训练方法也有记录。

一革一戳

原文:

枪旧有峨嵋、杨家、沙家、少林、马家之名,然文章家莫或留意于小技,而精于枪者,大抵无文,故不能考杨、马、沙为何时人。

其制,则沙家竿子长一丈八尺(按明营造尺,约5.76米),竹枪也;杨家长一丈四尺(约4.48米),峨嵋、马家长九尺七寸(约3.1米),木枪也。

竿子长,腰软头重,其势阔大而疏迟,用处在足,以腾挪进退、足如奔鹿、身如电光者为善。

马家枪身重而短,腰劲头轻,其势紧密而迅疾,用处在手,以吞吐变化、身如轻云随风、手臂如生蛇渡水者为善。

杨家杂出于马、沙之间,学问(通“闻”)以谨严为基,故必先学马家枪,既熟既精,然后学竿子。马家与竿子既熟,则杨家枪不学而能矣!兹所记者,马家枪法也。

短枪之近祖,有刘德长,初为少林寺僧,又遍游天下,而后枪技特绝。受边帅之辟,弃其方袍,仕为游击将军,真定巡抚中丞韩公皛(xiao)宇延教其部将。

常熟石电,号敬岩,与少林僧洪记往见。洪记,少林推第一,意殊傲蔑。及校技,而杖物为德长所拨去,乃心折,与敬岩百拜,请授教。

德长曰:“二子之技非不善也,然见我立败,址不极固也!譬于筑室,隆其构,弱其堂,风雨大至,有弗圮(pi倒塌)者乎?二子能从我言,悉去旧构,更其堂址。堂址既固,我不加寸木,以子旧构,构于新堂,无敌于海内矣!”

洪记、敬岩受命而为之者二年,乃许入室。惟时德长之徒,最高者山东王富,次则敬岩与韩二公子,又次者韩仆来子,又次者为中丞公云。

余少时见中原多事,倘得见用,必与兵事,故常与里中诸少年驰射于郊,习读孙武、戚继光之书,考求其故。崇祯癸酉,敬岩至娄,寓报本寺,余约同里夏君宣、(夏)玉如、陆桴亭拜学焉。玉如、桴亭与余同辛亥生,君宣长二年,二夏之居,与余家止隔一墙,三人晓暮习练。桴亭居稍远,数日一来习,手脚稍疏于三人。

石师之教,先练戳,戳不许多,四伐、五伐(“伐”字在此疑为方言量词。按吴殳等人初学枪时分析,分早晚各训练一次,合计扎500下,取平均值,即早上扎250下,晚上扎250下。鉴于马家枪10斤的重量,明代重量值跟现代差不多,而古人通常比现代人劳动强度大,力气大,故而取每次训练最多五伐,则每伐应是50扎,最开始练的戳法应是单杀手,也是初学者的入门技法)则喘息汗下,止而少憩。又四伐五伐,以力竭为度。戳不力竭,则手臂油滑,初址不固,临敌无以杀人矣!以渐加之,必日五百戳,几百日而戳址固焉。四人之中,戳手惟君宣最劲最疾。

戳之后,乃教以革,革者垩(e划白线)地置后踵,不得移动,移动则手不熟,乃使善戳者如矢如电以戳焉。革稍不合法,则杆必及身,颠扑于地。杆以革絮封其端,而又缚厚纸竹于前臂,然犹左腕、右臂青紫流血,恒不绝见。

练戳、革无终期,十年、二十年益善。余本书生,不能专其技,仅得三年之工。

戳、革既熟,然后教以连环。连环者,一革一戳,互为主客,欲相杀如仇怨焉。宗门重涅磐堂里禅,为临死时有用者也。枪亦重临阵有用者,习时稍容情,即临阵无用矣!玉如力大,革与连环,三人皆不及。

戳、革、连环既熟既精,然后教以破法、夜叉探海等势、“中平枪,枪中王”等诀,百日事尽。

始终凡三年,余戳不及君宣,革不及玉如,然见徽派程冲斗之徒,气力愤发、殆(dai几乎)同牛斗,绝无名士风流。石师交手,意思安闲,如不欲战,俄焉枪注人喉,不敢动而罢,微乎微乎,近于道矣!

盖戳、革、连环、破法,皆下学事耳!其上达之径,唯孙子所谓“敌逸能劳之,饱能饥之;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实则虚之,虚则实之;多方以娱之;后人发,先人至;致人而不致于人”,乃为枪之精微也,予所心悟,则在于此。

二十年前,好与四方枪师为戏,绝少当意者,每欲觅二三少年传石师之技,使无断绝,而皆欲速见小,不能下海枯石烂之工,是以无可与语。今则五十之年,倏然已过,笔情枪兴,一时俱尽。呼德下谓余曰:“敬岩之技,人无可传,何不著述以垂后?”余曰:“我法以心传心,不立言语文字。”

荏苒久之,又思石师虚实变化之妙,不可言传,而下学之事,笔所能述,且欲使刘、王诸师及同学诸友姓名不泯,故作此记。司空表圣诗曰“谁料生平臂雁手,挑灯自送佛前钱”,咏之怆然而已。

辛丑冬,沧尘子吴乔修龄记

通过这段记述可以看出,石敬岩的枪法训练其实更多的是在基本功的练习之上,就如同今天的搏击训练一样,一个是体能一个就是基本的闪躲与拳、腿法组合之上。在其记录上,石师教枪法,但一个戳法,就要练几百天,而习练时每戳四到五伐,分组练习,直到手臂累的抬不起来,这样的训练方法及训练强度,可以想象,训练出的学生,其技法的熟练程度、力量以及体力的强弱,自然会很明显。

现代的武术或是兵器练习,但就套路一说,练习套路有几人能够一天练数百遍?刀剑等兵器能有几个人就单一的动作能够练几百遍的?多数的练习者,都是将招练的熟练了就好,至于体能,有几个武术大师可以保持很好的体能呢?如同枪法的训练一样,没有几年连续上百次上千次的训练,有几个人可以达到实战的境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手臂录的大枪训练程序和训练方法研究
揭秘真实的武术秘籍!《九阴真经》的真实出处竟是这本秘籍
明清四大名枪(二)
文武奇才吴殳
大枪和花枪的区别
明末清初的文武奇才——吴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