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胸满腹胀,此方速效
userphoto

2024.01.02 陕西

关注

胡希恕经方医学

《外台》茯苓饮方证
   【方剂组成与煎服法】
茯苓、人参、白术各三两,枳实二两,橘皮二两半,生姜四两。
上六味,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进之。
方解:本方是橘皮枳实生姜汤加健胃的人参、利尿的苓、术,故治橘枳姜汤证心下痞硬、小便不利或有停饮者。

【条文解读】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附方:《外台》茯苓饮: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
解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即指胃中有水饮。胃中有宿饮,因常自吐水,但吐出水后,心胸间仍有气胀而不能食,本方有驱水饮消胀、进食的作用,故治之。

【辨方证要点】
本方证当属太阴病。见胸满、腹胀、心下痞、纳差、小便不利者,本方加半夏则效尤捷,不问其吐水与否,若以心胸满不能食为目的活用于胃炎、胃下垂以及溃疡诸病,均有良验。

方中橘皮既能消胀除满,又能祛水化饮,原方剂量为二两半,胡希恕先生主张加重其用量,特别是停水明显,有呕、哕等胃气上逆表现时,还可再加半夏合小半夏加茯苓汤意,加强和胃化饮降逆止呕。胃脘痞满,痛甚者可加延胡索。

“腹胀”,有虚实之分,实多拒按,虚多喜覆,《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篇》“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胀”是主观感觉,“满”则为查体所见,触手查之,以其喜恶,断其虚实。

【相似方证辨析】
茯苓饮与旋覆代赭汤均属常用的治胃良方。本方证亦常有噫气,但患者以噫气为快,且大便多溏,与旋覆代赭汤证苦于噫气不除、大便虚秘者显异。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证亦是治疗腹胀满的常用方,该方用生姜半夏汤加大量厚朴以消胀满,加甘草、人参以补中虚,故治生姜半夏汤证腹胀满而中气虚者

半夏厚朴汤方证为小半夏加茯苓汤更加厚朴消胀行气之品,并以生姜、苏叶温中化饮解表,故治外邪内饮证而胸痛满闷恶寒者。如以苏子代苏叶治疗寒性咳嗽更良。苏叶有解表作用,后世记载更明确,如《本草汇言》:“紫苏,散寒气,……宽中安胎,下结气,化痰气,乃治气之神药也,一物有三用焉:如伤风、伤寒、头痛、骨痛、恶寒发热……寒邪在表者,苏叶可以散邪而解表”。本方证当属太阳太阴合病证,辨证要点为:外邪内饮所致胸满、胸痛、恶寒、咽堵、咳逆者。本方证不限妇人,男人亦多有。本方的应用并不限于此证,若以咽中不利和胸闷满为目的,可活用于不定的神经症均有良效。

医案分享
胡希恕先生医案
宋某,女,44岁,1965年10月29日。
初诊:腹胀、纳差已多年,经针灸、中药理气等法治疗,症或有减,但停药后,腹胀、纳差如前。近状:腹胀、纳差、乏力、短气、下肢浮肿、小便短少、大便溏,苔薄少,脉沉细弦。辨六经为太阴病,辨方证为茯苓饮加半夏汤证:党参10g,陈皮30 g,枳实10 g,茯苓15 g,苍术10 g,生姜12 g,半夏12 g。
结果:上方服1个月余,腹胀消,纳如常。1966年3月11日随访如常人。
按:
(冯世纶.胡希恕医学全集:经方传真—胡希恕经方理论与实践<第三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

冯世纶教授医案
张某,男,61岁,初诊日期:2011年3月15日。
患者既往有糜烂性胃炎病史1年余,近日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胀,不吃食物也胀,按之则舒,无饥饿感,肠鸣,脚出汗,口中和,其他别无所苦,舌淡润稍胖苔白,脉弦小数,左关力度稍大。辨六经属太阴病,辨方证为茯苓饮加半夏证:清半夏15g党参10g枳实10g陈皮30g苍术10g茯苓12g生姜15g   7剂,水煎服,日1剂。
结果:服药7剂后胃胀稍减,肠鸣减,纳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5.1
胡希恕半夏厚朴汤医案
半夏厚朴汤原文用法用量与原方组成注解
胡希恕和冯世纶教授应用半夏厚朴汤经验(好文值得仔细看)
痰饮上犯,肺失宣降医案【251期】
谷松教授|教你轻松搞定美尼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