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干货」读散文总是读不懂,不能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怎么办?

前几天,有个同学问我

马老师, 读散文总是读不懂,不能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怎么办?

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以课本为例从语言角度入手,去把握文章的主旨情感。

语文,语文,什么是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字的合体。

那散文到底怎么才能读懂呢?作者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呢?

其实作者要传达怎样的思想情感,都是要通过文字去表达出来的,那文章就是由句组段,由段组章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作者的语言文字去揣摩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例如我们要了解一个人内在性格,是要通过他的外在去表现。那我们要了解看不到的思想,那就要通过外在的文字的揣摩了。

理解文章的关键,是要抓住要点;而抓住要点,是要通过对重要词句的把握。

那哪些词句才是重要的?

这跟具体文本形式有关。散文取材广泛,形式多样,是中学生阅读的重点难点。

我就拿课文中的一些散文给你举几个例子吧!

一、阅读写景散文

除了去感受、想象作者给我们描绘的景物之外,那些抒情和议论的句子也应重视。

《想北平》中“我真爱北平。”“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这些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体现了老舍对北平浓烈的、甚至悲痛的主观情感。

为什么想北平竟想到要落泪了?联系本文写于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蒋介石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当时华北危急、北平危急。再回头看作者笔下北平安静的环境、合理的布局、多样的花果蔬菜,这些美好的东西可能即将被毁灭了!作为一个热爱北平的爱国知识分子,老舍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更为强烈。

着眼于关键句,联系作者的处境,你自然有了更深的体会。

《荷塘月色》主体写荷塘月色的恬静迷人,但朱自清除赞美自然美景外,是否还有其他用意?关注一下透露作者情感的句子:“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为什么“颇不宁静”,为什么有那么深的寂寞感、孤独感?

走近作者,原来朱自清年轻时参加过“五四”运动,向往革命,后又投身过反北洋军阀的斗争。写作本文的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革命处于低潮。蒋介石、汪精卫的法西斯暴行引起了作者的不满,但作者又没有勇气正视淋漓的鲜血,只能用消极的方式表示不满和反抗。

所以作者才会在月夜独自一人去池塘边沉思、排遣苦闷,可作为一个入世很深、对社会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来说,自然的美景怎能真正消除心中的忧愁?所以“荷塘月色”虽美,却始终笼罩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淡淡哀愁,表现出寂寞、苦闷、徘徊无路的情绪。

二、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中,作者记叙的事情不难把握,但作者要借此事抒发怎样的感受,如果忽略了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我们就不一定能真正理解。

《老王》记叙了杨绛先生在文革时期与一个三轮车夫交往的事情,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处于社会底层的老王的不幸和善良,但当时已七十多岁的杨先生难道只是要向我们介绍这样一个人?

注意文章结尾有这样的话:“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生不安。”为什么不安呢?杨绛先生说,不是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也不是因为拿钱去侮辱他。杨绛先生与老王,只是一种主雇关系,老王为杨绛一家服务,杨绛一家也给了老王一些关心,老王临死前还亲自送来香油和鸡蛋表示感谢,在老王心中,杨绛一家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按照常理,杨绛先生应该不会有“不安”。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样一个道理,作者是经过“几年”的思索才明白的。这里“幸运的人”、“不幸者”、“愧怍”是理解作者思想的关键。“一个幸运的人”显然是指作者自己。

可杨绛幸运吗?“文革”爆发后,杨绛一家受尽了屈辱和蹂躏,夫妇俩先是被迫去河南“五七干校”劳动锻炼,后来女婿王德一含冤自杀,全家被迫离家逃亡在外三年……忆及那些“含泪”的往事,杨绛却淡淡地称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将悲悯的目光投向像老王那样的“被侮辱、被损害”的底层人民,那些比自己更不幸的人。

杨先生是我们社会的高级知识分子,但从“不安”、“愧怍”中我们感受到杨绛先生没有高高在上的同情,只有与底层百姓老王一起对苦难的承受。杨先生朴实平等的生命意识,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彰显了出来。

三、哲理散文

哲理散文讲道理,启迪人生,显示作者思路的语句需特别关注

《前方》是曹文轩根据摄影作品写成的一篇哲理散文,有一定的理解难度。

开头作者就将前方与家联系起来:他们正在路上。接着有关键句:“人有克制不住地离家的欲望。”写了离家的可能的四方面原因。这是第一层次。

“即便是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他们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由具体的家抽象为心灵的归宿,写人们由此产生的惶惑、茫然和不安。文章进入第二层次。

“人的悲剧性实质,……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记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表达了人生的悲剧性,人处于一种永恒的矛盾之中。正如德国表现主义诗歌代表人特拉克尔所说:“灵魂,大地上的异乡者。”人一生都在寻找“精神家园”,一生都有一种漂泊感。这是文章的第三层次。

理清层次后,我们看出作者由具象化的旅行写到抽象化的人生旅途,再写到人生的悲剧实质,给我们勾画出“离乡——思乡——返乡——再离乡”的人类生存的哲学轨迹。

你学会了吗?

文章是千变万化的,但文章作者试图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的目的却是不变的

阅读散文时,抓住语言、走近作者、把握情感,对我们的阅读一定会有所裨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叙事散文的“抒情间离”及其教学运用
语文教学研究:中学散文如何教
9老王1
散文诵读《老王》作者 杨绛
[转载]特级教师黄厚江《老王》教学实录及反思
《老王》教学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